阿來《大河源》:為黃河立傳,展現中華民族精神之源
3月15日,阿來長篇非虛構作品《大河源》(《黃河源傳》)研討會在十月文學院舉辦。
《大河源》以《黃河源傳》為題首發(fā)于《十月》雜志2025年第1期,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時更名為《大河源》。作品以地理地質層面國家重大考察的科學資料做參考,用詩性語言記述了黃河源區(qū)的自然景觀、地質變遷,探究了這片大地的文化記憶,呈現出自然與人文輝映的壯美景觀,是阿來為母親河所作的深情傳記。
黃河源區(qū)地處青藏高原東北端,是黃河流域最大的產流區(qū),也是我國淡水資源最重要的生態(tài)功能區(qū)和主要補給區(qū)。特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自然資源、重要的生態(tài)功能使其成為我國西北最重要的流域之一,對于維護國家生態(tài)安全和黃河中下游地區(qū)的發(fā)展和穩(wěn)定具有重大貢獻。
青海出版?zhèn)髅郊瘓F副總經理王紹玉表示,青海作為生態(tài)、資源和戰(zhàn)略要地,肩負著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和傳承中華文明的重要責任。為講好青海故事,青海人民出版社策劃了“新山海經叢書”,邀請阿來等名家參與創(chuàng)作。阿來的這部新作以黃河源區(qū)的變遷為主線,融合歷史、生態(tài)和人文,展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之源。
北京出版集團總經理吳文學表示,阿來這部作品以黃河源區(qū)為背景創(chuàng)作,用腳步丈量土地,用筆觸描繪山川,蘊含著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深刻思考,是一部兼具自然地理氣象和人文關懷的作品。吳文學也談道,從《云中記》《西高地行記》到《黃河源傳》,阿來將近期的多部重要作品交由北京出版集團發(fā)表、出版。
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書記處書記李敬澤認為,黃河源對中華民族極為重要,但此前鮮有書寫,阿來的這部作品填補了這一空白。他指出,黃河源的書寫不僅是地理上的探索,更是對中華民族文化底層結構的深入挖掘,體現了文明與自然的緊密聯系;阿來在書中所體現的中華民族共同體的主體意識,為我們如何處理與世界之間的復雜主體關系提供了寶貴經驗。同時,李敬澤強調了阿來在書中展現出的博物學視野,認為這種書寫為當代文學提供了重要的啟示。
《人民文學》主編徐則臣歸納了阿來寫作的三個特點:一是通過實地勘察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資料,有著豐富的細節(jié);二是阿來用文學將各種故事、各種元素有機地融合在了一塊;三是阿來的這部作品中有著更大的關懷,看完以后讓人覺得不僅僅是一個人簡單走在大地山川之間,而是背后有一種精神性的呼應和支撐,有一種整體性的世界觀、宇宙觀。從文學意義上的發(fā)現和命名上來說,阿來可以稱為是一位文學意義上的“徐霞客”。
作家阿來在三十歲時第一次到訪黃河源,在之后的歲月里,他通過行走確認了自己對于文學的感知。阿來引用維特根斯坦的"語言即世界,世界的邊界就是語言",強調語言構成世界觀,寫這本書的時候,他把自己放在自然的演化史當中去考察,從更宏大的視角來重新審視我們今天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