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文學院第四十七屆中青年作家高級研討班在京舉行開學典禮
典禮現場
典禮現場
陽春三月,生機勃發。在這個美麗的時節,又有50位來自全國各地的作家學員相聚北京,開始了在魯迅文學院為期3個月的學習生活。3月18日,魯迅文學院第四十七屆中青年作家高級研討班開學典禮在京舉行。中國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張宏森,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李敬澤,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魯迅文學院院長吳義勤,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邱華棟,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李一鳴出席開學典禮,向學員們表示歡迎和祝賀。
吳義勤在講話中表示,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十五五”規劃的謀篇布局之年,也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關鍵之年。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需要廣大中青年作家樹立大歷史觀、大時代觀,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賡續中華文脈,用心用情捕捉和表達新時代的脈動和呼吸,使文藝作品契合人民群眾多樣化的情感需求、新的審美渴望和欣賞趣味,在砥礪前行中塑造新的高峰、創造新的經典。作為我國唯一一所國家級文學院,魯迅文學院自1950年創辦以來,始終把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好思想價值引領作為人才培養的第一要務,將做人的工作和推動文藝創作深度貫通,開創性地走出了一條與中國當代文學同呼吸、共命運的文學教育道路,成為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推進中華文化繁榮興盛的重要陣地和中堅力量。近年來,魯院緊緊圍繞中國作協的重點工作開展作家培訓,真正著眼于新時代作家培養需求,不斷強化方向性引導、規律性遵循、個性化創作,努力創新培訓方法、拓展培訓模式、開拓培訓資源,營造良好文學環境,增強文學公共服務能力,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希望各位學員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切實以習近平文化思想武裝頭腦、凝心鑄魂、指導創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堅守藝術理想,守正創新,把創新精神貫穿文藝創作生產的全過程,用思想深刻、清新質樸、文質兼美的優秀作品,呈現新時代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與偉大變革。
典禮現場
開學典禮上,學員代表王方方、賈曉、張天翼、吳楚先后發言,表達了來到魯院學習的喜悅與感激之情,分享了各自在文學創作中的體會感悟。他們表示,將帶著豐富的生活體驗和創作追求,在魯院的學習中汲取養分、提升自我,努力創作出更多反映時代、貼近人民的優秀作品,以文學的力量回應時代需求,為推動新時代文學事業的繁榮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據悉,本屆高研班的50名學員是經過各省區市、行業作協推薦和魯迅文學院嚴格遴選后,報請中國作協黨組書記處批準錄取,優中選優選拔出來的。學員平均年齡39歲,其中26人為中國作協會員,43人具有本科以上學歷,是一個綜合素養高、創作水平突出、深具潛質與發展前景的中青年作家群體。在教學環節,魯院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把對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學習貫徹落實到作家培養的各方面、全過程,激發學員的藝術理想和創作潛能,提升推動新時代文學高質量發展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魯院將接續自身優良培訓傳統和豐富辦學經驗,持續創新、精準施策、深化實踐、強化反饋,結合本屆高研班學員創作水平和結構組成,對教學環節、教學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力求將作家培訓工作引向新高度。同時,將突出高端化、精品化、復合化的辦學特色,邀請中國作協黨組書記處同志授課,結合文學文化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社會功能,從不同維度加強學員對黨的文藝理論路線方針和中國作協中心工作的理解;邀請成就卓著的專家學者和作家授課,注重吸納各領域內深度影響文學的新鮮知識和經驗,提升學員的數字素養和創新能力;還將精心組織高質量的文學研討活動,為學員搭建交流思想、分享經驗的有效平臺;精心安排社會實踐活動和藝術觀摩活動,幫助學員擴展視野胸襟、提升思想認識、豐厚創作積淀。
開學典禮由魯迅文學院常務副院長徐可主持。出席開學典禮的還有魯迅文學院副院長李東華、周長超等。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