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2025年第1期|黑陶:幻城曲
港深
我身在藍色的大海和天空之間。正午,飛機朝著湛藍如鏡的海平面降落,狹小的機窗外,布滿了藍色,大海和天空的藍色。就在人的內心生出無法控制的緊張之時,我感覺到機身下的輪胎,瞬間接觸到了藍色大海中神話般出現的堅實陸地,平坦如砥,留有黑色橡膠擦痕的機場跑道,在大海之中,穩穩承接了我置身于內的飛機。
漆黑的午夜,我乘坐的被濃濃的夜抹去顏色的大巴,同樣行駛在空無所依的茫茫大海之中。這是人類世界目前最長的跨海大橋,全長五十五公里。隨著動力強勁的大巴,我游弋于漆黑的海天時空之中。此刻,除了向前無盡伸展的狹長路燈,全是茫茫漆黑的海和天。魚群在如海的夜里睡眠,感覺其中只有孤獨的鯨,仍在海水內部沉思。看得見了,遙遠處應該就是陸岸,因為那兒已經有星閃的城的燈火——但在抵達之前,我承認,我是在夢境之中。
巨大的室內空間中,盤旋著一條人工制造的銀幻之龍。這條傳說中的中國銀色巨龍,從地面盤旋著升向高處,奇異的龍身成為可供行人步行向上的曲折階梯。這是一方展示藝術的新潮空間。登龍后的某個轉角處,有拼接而成的大幅電子背景墻,墻上是時刻在變幻著的永不相同的色彩和抽象圖案:藍彩,紅彩,紫彩,粉彩,銀彩,黑彩,橙彩,綠彩……像飛舞的鳳尾,像歡樂的火焰,像蕩漾的海波……觀看的人們一邊發出贊嘆,一邊改變著動作和表情,在這變幻的色彩和圖案墻前流連拍照。由銀幻之龍連接的這方空間內,還有正在舉辦的攝影展。我注意到的是一組費時數年、對同一場景進行拍攝的系列組照。攝影展的第一張是一處廢棄汽車的斑斕堆場……然后廢棄的雜色汽車的空隙生長出綠草和藤蔓……汽車間的綠草和藤蔓生長更旺……最后這處廢棄汽車的斑斕堆場,被大自然旺盛生長的綠色完全覆蓋,完全看不出原來的半點影子。
這組針對同一場景拍攝的系列圖片,近于一個巨大的隱喻:廢棄汽車堆場象征人類社會,逐漸蔓延直至完全覆蓋的野性綠色象征原始的自然偉力。相對四十六億多歲的地球而言,人類也許只是短暫的過客,而自然宇宙則趨于永恒。
人潮。從下列遍布城中的飲食店名,我看見人潮,看見需要由飲食維持生命的人潮的強勁消化系統,看見嘴巴、牙齒、舌、咽、食管、胃、蠕動的腸。
文通冰室。京味張北京烤鴨。蘩樓。蔡瀾港式點心。木屋燒烤。海南椰子雞。香港大飯店。李師傅脆肚。星滿杯。漁語魚酸菜魚。煲珠公珍珠奶茶。星美樂。譚仔米線。哈根達斯。敏華冰廳。喜茶。費大廚辣椒炒肉。農耕記湖南土菜。樂凱撒比薩。云海肴。極上萬膳日本料理。必勝客。面包新語。同順居北京茶館。大漁鐵板燒。雜咖雜貨咖啡。蠻歡喜海鮮麻辣燙。西堤牛排。TEQO西式簡餐墨西哥餐。陳香貴蘭州牛肉面。姐弟倆土豆粉。韓國小吃。TIMS咖啡。楠火鍋。九號碼頭。星巴克。翠華餐廳。奈雪的茶。大弗蘭湖南米粉。吉野家。壽司大。陳鵬鵬潮汕菜。
——無數的生命,前仆后繼,一代接一代的無數生命,在這些雜錯各異的店堂內,進食,狂歡。
地面太擁擠了,人類的城市正在向地下掘進。美國導演大衛·林奇,對城市地鐵有著他影片風格般的獨特感受:“我覺得走進地鐵站就像走向地獄一樣。”呼嘯的風。聲音。不同站點的不同氣味。光影廣告的女星紅唇。氣氛。奶油色圓柱。地面彩色醒目的指示箭頭和文字。美麗或笨拙的林立之腿。
新加坡歌手孫燕姿的《遇見》,在某種程度上,是城市地鐵的代表歌曲,她總是在唱:
我等的人,他在多遠的未來
我聽見風,來自地鐵和人海
我排著隊,拿著愛的號碼牌
…… ……
午夜空蕩蕩的東鐵線。有呼嘯的冷風,一路灌進鋼鐵車廂。我的對面,锃亮寂寞的一排空椅上,只有一個乘客:染成黃色的頭發,戴耳釘,黑色短袖,光腿穿黑色的馬丁靴,手中手機大屏的淺淺光亮,映出的,是一張年輕男孩的臉。
除了地下,人類還向無限的天空伸展。我搭乘快速電梯,升入天空中那座銀光閃閃的高廈。
在進入這座科幻感十足的高廈之前,我遠觀過它。它的縱剖面,就是一柄中國古代吳越寶劍之劍身。鋒(劍身前端鋒利部分)、脊(劍體中線凸起部分)、從(劍脊兩側呈坡狀部分)、鍔(劍身兩旁的刃)俱備。銀光的劍身,能量自足,在閃耀無視時代的凜冽花紋。
這座高廈以其五百九十九點一米的高度,俯視世界貿易中心一號大樓(五百四十一米,紐約),俯視中信大廈(五百二十八米,北京),俯視臺北101大樓(五百零八米,臺北),俯視吉隆坡石油雙塔(四百五十二米,吉隆坡),俯視威利斯大廈(四百四十二點三米,芝加哥),俯視阿爾哈姆拉塔(四百一十三米,科威特城),俯視國際金融中心二期(四百二十米,香港),俯視中國華潤大廈(三百九十二點五米,深圳)。
“FREESKY”云際觀光層。在全透明懸空的玻璃觀景臺,白云自我身邊移過。“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若唐代李白登臨此座一千七百九十七尺的“危樓”,當會驚嘆“世界殊”。
我手中關于此廈的介紹冊頁上,有精致講究的漢語句子——
更具科技人文內涵的首選潮流觀光地標
時空隧道,鏡面迷宮
VR交互專區,歡迎加入令人心跳加速的游戲
360°全景俯瞰深港
黑科技酷炫來襲,帶你開啟穿越時空之旅
晝與夜的美,都是熱愛
開啟擁抱天空的驚奇之旅
…… ……
這是當代漢語詩歌寫作在商業營銷上的俗性體現。
這座高廈,這柄古代和當代交融閃爍的劍,在我的觀望中刺向太空。但是它即使最鋒利、最強勁,究其本質,也只是徒勞和虛無。
虛無,虛幻,從哲學角度而言,也許就是城的本質、世界的本質。
所有樓廈發光玄奧的幕墻,都在自身的隱秘之處,映耀彼此。流動的風云,穿梭于空的現實與真的幻象之間。商廈內部,一望無垠的如鏡地面,也是透明的、虛幻的,時刻倒映著漠然涌動的陌生人。黑暗的地鐵閉門后,玻璃與金屬的潔凈深處,另一個你也在凝神注視著你,然而到底哪一個是真實的自己?
飛機重新升空。機身底下,我看見的是浩瀚熱烈的人造星海。每一幢無論大小的房子,都由燈火勾勒出生命的欲望色彩;每一處燃燒般的人類聚落,都是光和糖深度融合的可食之物。浩瀚熱烈的人造星海,寂靜無聲,卻又如煮如沸,它們讓自然的星空黯然,甚至閉合。這是當代人類驕傲展示的偉大行為藝術,他們的命名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
羊城
【子】粵式騎樓內的空間,與外面相比,明顯偏暗。廊柱駁蝕,幽暗廊道的內側,是討生活的店鋪。老式銅器店在閃射金黃古舊的微光,局促的店內,擺滿了各式銅質器具,滿頭銀發的老婆婆靜坐其間。我隨手拿起的銅制微型仙鶴,有沉甸甸的金屬分量。煙酒店似乎已經很久都無人光顧,架子上的酒瓶,落滿了陳年灰塵。騎樓廊道內真正熱烈的,只有五金門窗店,胸前臟污的孩子在店門口瘋玩,孩子父親用鋒利切割機制造的,是刺耳、炫目又持久的生意禮花。漫長的騎樓,幽暗漫長的時空通道,沿著它,經過偶爾由細塊彩色玻璃組成的窗戶,就會抵達想象中這座城的古老深處。
【丑】蓮香樓。裝月餅的鐵盒精美,紅底、金色圖案背景上的黑色楷體書法,特別具有南國味道。這三個字,據說系清末翰林學士陳如岳所書。蓮蓉月餅,是這家百年餅家的代表食品。蓮蓉,由優質蓮子、白糖、花生油等原料制成。荔灣區第十甫路的幽深店堂內,充滿、融會了各式各樣的南國餅香。我嘗過月餅內的蓮蓉,細膩、甜蜜。蓮香樓,廣式月餅之鼻祖,名不虛傳。
【寅】三元里。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紀念公園內,木棉樹粗壯高大,蟬聲響如綠云。馬路對面,三元里村牌坊,四柱三樓,油黃閃亮,因是新造,而缺乏氣息。入牌坊,里面臨路的市井飯店,已經過了飯點,油膩寂靜,又生機倔強,在安心等待再一輪的人聲鍋響。三元里、小北一帶,常遇深色皮膚的異族兄弟。而廣州站周邊地區鱗次櫛比的鞋、帽、服裝批發店鋪內外,更是屬于他們的天地,他們的身體混入廣州的嘈雜夜色,看上去是如此和諧。
【卯】在城里某條尋常巷陌中的人家門口,我看見一副依然保存完好的紅色手寫春聯,這是我迄今為止所見最長的春聯,墨字潦草,無拘無束:
常如作客,何問康寧,但使囊有余,錢甕有余釀,釜有余糧,取數葉賞心舊紙,放浪吟哦,興要闊,皮要頑,五官靈動勝千官,過到六旬猶少。
定欲成仙,空生煩惱,只令耳無俗聲,眼無俗物,胸無俗事,將幾枝隨意新花,縱橫穿插,睡得遲,起得早,一日清閑似兩日,算來百歲已多。
【辰】北京路天河城內部,密封性很強的小炳勝餐廳。店內暗黑,空調強勁,生意是出人意料的好。鄰桌應該是一對老年閨密,頭發花白的她們,一邊在低語交談,一邊在慢慢吃著招牌雪山奶露包,喝著搪瓷杯中的功夫燉湯。而那間連鎖的廣州酒家,明亮潔凈,窗外合歡樹綠意清新的羽狀復葉,一直觸碰到桌旁的大幅玻璃。這家酒家的飲食器具精致:花鳥造型的銅架,盤內印有“體驗粵菜真諦”六個字的綠葉形長瓷盤,黑色鐵壺的壺身繪有銀色海波,海波之上,又有一大一小銀色飛舞的仙鶴。菜名也是講究如詩:金沙干貝鮑汁糯米雞,原創梅子叉燒包,爽脆鮮蝦紅米腸,八珍甜醋豬腳姜,姜汁黑糖九層糕。“濠然”則完全通俗市井,“食靚雞到濠然”是它的廣告語,店內主打的湛江白切雞,蘸了醬油,確實清香好吃。麗的面家這家蔡瀾先生親臨品嘗的面店,小卻自信,食客號牌上的廣告文字,讓我印象深刻并心生感動。《怎樣享用竹升銀絲云吞面》共有四條,第二條是這樣的:盛四分之一湯匙的紅醋,一飲而下,即廣東話之“呷醋”,全身及喉嚨即時舒服且養身。
注意:(1)紅醋切忌倒進湯中,免影響湯味。(2)當今市面紅醋多為酒精勾兌,本小店提供為真正黑糯米天然釀造,喝后不刺喉。
號牌上最后的總結文字尤為感人:
一碗小小的云吞面就是一種傳統,本小店就是孜孜不倦,以認真的態度實踐我們正斗的云吞面。
銀記腸粉似乎遍布廣州城中各處,暑熱中,一客冰涼的紅豆沙,會給人深切慰藉。至于榕樹下的涼茶攤,賣燒臘、拌魚皮的推車攤,我看見的,是它們融入濃暮的樣子。我喝過原麥汁濃度為十二度的老式瓶裝珠江啤酒,確實是夠濃夠味,瓶上商標印有這樣的漢字:“系珠江吹吹風,飲珠江吹吹水。”這是粵語,意思是一邊在珠江邊吹吹風,一邊喝珠江啤酒聊聊天。
【巳】西關的午后,水面慈靜,綠樹蓊郁。眼前穩固簡樸的石質文塔,我與它有過寂靜無語的對視和交流。從恩寧路走過,無意中遇到詹天佑故居。我因此了解到,這位中國鐵路之父雖然祖籍徽州婺源,但他出生成長在廣州,確確實實已經是廣州人。其曾祖父詹萬榜攜家從婺源老家來廣州經營茶葉店。我到過詹氏祖籍所在的江西省婺源縣浙源鄉,眼前詹天佑的出生地,有廣州西關普通家庭的樸素和靜穆。故居內,我看到詹天佑友人寫贈給他的話:“幽芳淡冶仙為侶,傲骨嶙峋世所稀。”沙面島,系由珠江沖積而成。沙面島上,似乎覆蓋全島的大樹潮濕瘋長。大樹與大樹之間,是龐大巍然的歐陸風情古建筑群——鴉片戰爭后,此處曾淪為英法租界。沙面島上的勝利賓館已經是再訪,數年之前來廣州時住過。同樣是歐洲古典建筑風格,前身是英國人建造的維多利亞大酒店,在一八五三年已經開業。進入冷氣充足的大堂,在休息區靠墻的書架上,見到了多位熟悉者的書。沙面島的那間7-11便利店,也特意重訪,貨物豐盛的店內,整排醒目的是東方樹葉飲料。
【午】不同出租車司機所放的音樂,顯示不同人的性格。從肇慶回廣州的那個夜車司機,發型呈現古惑仔風格,他的車開得又快又穩。一路上,他車上低低播放的,是重金屬搖滾音樂。那個上午,在百信廣場一側的高架路上,中年司機睡眼惺忪,他邋遢的車里吱吱嘠嘎傳出的,是楊鈺瑩的歌,是《愛江山更愛美人》。車開在獵德大橋上的滴滴司機,年輕,沉靜,像初出校園的大學生。他的車內整潔干凈,方向盤旁的電子大屏上,在顯示他播放的歌名《石徑》。歌很好聽,后來查了,這首《石徑》,是張敬軒、麥家瑜對唱的粵語情歌。“那石徑湊合人和事背影,與你聽風聲,觀賞過夜星……再返故地,怎相信,有過石徑”——淡淡的人世滄桑洇染其間。
在深夜出租車低低的音樂聲中,廣州舊城區某個黑暗偏僻巷口處,一家燈火通明卻空無一人的潮汕粉店,是記憶深刻的畫面。
【未】流花湖公園,擁有寂靜、怪異的氣質。湖畔的巨榕,氣生根垂拂,如巨然老者蒼老的縷縷胡須。這些旺盛繁密的根須,白晝,收藏了廣州的夜;濃暮時,又將古老的夜晚,緩緩吐出給這座城。
湖水彼端,那座被棄的、廢墟般的白宮建筑,巍然存在。濃暮里銹色的湖面,靜靜承載著它一動不動的白色倒影。湖水之上和湖水之下的白色廢棄建筑,顯示出一種無視世俗、超越凡塵的沉思之美。
有人在暮跑,有人來打卡拍照。現實與虛幻之間,還有黑天鵝和湖上零落的蝙蝠,圍繞著白色宮殿在游弋、飛翔。宛若夢境。
【申】廣州城中盤繞的高架道路,給行人以壓迫之感、想逃避之感。廣州學者馮錦山曾在他的著作中說,路,是得水,是財。要想生意好,路通是前提。水有有情之水,也有無情之水……車輛呼嘯而過,有車過而無人上下停留,這水與其說是能聚氣,倒不如說是一陣風,此乃無情之水。有情之水是利、是財,無情之水則不吉。廣州的高架路,雖然方便了交通,但對于路側的生意商家而言,恐怕是無情之水。
從某段高架道路下穿過,再由一個狹窄處,上下走過臨時搭建的鐵質階梯,東山口,傳說中廣州的時尚潮流之域,便變戲法似的展呈在眼前。洋房改造的藝術館。日系膠片相機鋪。光影永遠在變幻的拍照背景墻。閣樓里的寶藏文具屋。工業風格裝修的衣服店內部,黑色靜默的服務員,帶有同樣工業風格的沉默神情。在銀記腸粉附近的街口,那個長發染成青白色的女孩,可能是在等人。她抽著煙,和長發同一色系的煙氣,從她細致的鼻孔中,裊裊吐出。
【酉】“白云越秀,海珠天河”——越秀山上有白云(越秀區白云區),天河水里藏海珠(天河區海珠區),仄起平收,可為廣州一聯。
【戌】走在暮色里的廣州城北京路(魯迅走過時叫永漢路)。由白云山、越秀山而南,從北京路北端的南越國宮署遺址算起,沿北京路一直向前,直到珠江畔的天字碼頭,這是古代廣州城的中軸線。介紹上說,我此刻所走的地面底下,一層層,像廣州的歷史年輪,疊壓著眾多路面,由上而下,分屬民國、清、明、元、宋、唐等不同時期,是中國城市中罕見的“千年古道”。北京路中間,我看見有玻璃覆罩著的這條路的剖面展示,有文字介紹,底下的磚路是宋代路面,稍上的石塊路是明代路面。昏暗暮色中的榕樹上,掛滿了無數四方形的小紅燈籠。
到達珠江畔的天字碼頭,城中的夜,已經完全彌漫。“天字碼頭,正南門外。”明代始建的這座碼頭,是廣州城的標志之一。以“天字”命名,藏有前人的胸襟和氣派。除了前述魯迅曾于一九二七年一月十八日在此登岸,繼續上溯,在這座古老的碼頭,我還可以見到他們的身影:
一八九二年六月十六日,孫中山在此上船,前往香港。
一八三九年三月十日,林則徐到廣東禁鴉片,在此上岸。
江岸人潮,摩肩接踵。夜之珠江,我曾乘APM線從江水底部穿越而過的夜之珠江,有彩色發亮的絡繹游船,在黑暗的江上穿移。
【亥】白云區在廣州城北。白云區內,有可供廣州城倚靠的南粵名山白云山。在地形上,這里有著天然的高屋建瓴之勢。在白云區的某幢高樓上,我觀察過嶺南熱烈的雨,也看見過極美的南國晚霞。此處的火車,無論是高鐵還是綠皮,全部開往白云站——現實因此奇異地帶上了強烈詩意:地面的火車好像全部開往白云的天空。而我熟知的是午夜,在午夜的白云區,我不用騰飛,就俯瞰過睡意沉沉又燈火熱烈的整座廣州城。
【黑陶,詩人,散文家。出生于有“陶都”之稱的江蘇省宜興市丁蜀鎮。出版《泥與焰:南方筆記》《中國冊頁》《夜晚灼燙》《燒制漢語》《百千萬億冊書》等散文集。曾獲首屆艾青詩歌獎、第十二屆揚子江詩學獎·詩歌獎、第二屆三毛散文獎大獎、第十一屆萬松浦文學獎、第十八屆十月文學獎、江蘇省紫金山文學獎、《詩刊》社年度作品獎等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