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先鋒者的使命是照亮生活世界——讀長篇歷史小說《譚嗣同》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 奉榮梅  2025年03月18日16:08

    從創作歷史文化散文《尋訪譚嗣同》,到出版長篇歷史小說《譚嗣同》,再到創作《撥劍欲高歌——譚嗣同傳》,彭曉玲花了十年時間。我見證了她最初萌生對譚嗣同三十三歲人生的研讀、創作計劃的全過程,感佩她沿著譚嗣同仗劍天涯四處漫游遺蹤,搜尋、發現、沉淀,與譚嗣同的精神成長共鳴的勤勉、執著。她通過閱讀與行走,接通了一個更廣袤的物質視野,開拓了一個更寬闊的靈魂視野,創作的長篇小說《譚嗣同》直指十九世紀末期中國人的生存狀況的憂患與關懷,她的書寫超越了女性的性別意識,具有很強的審美意識與文學價值。

    閱讀《譚嗣同》,需要沉心靜氣,近百萬字篇幅,有《萌動》《覺醒》《怒放》三卷,集中筆力描敘中國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維新派志士譚嗣同短暫人生中最后七年的人生際遇,也對應著譚嗣同的維新變革思想從萌生到成熟、行動的三個階段。彭曉玲不拘泥于歷史小說的封閉守舊,圍繞譚嗣同的七年間行蹤變換,巧妙地將眾多人物引領出場,敘事細密,以諸多場景、事件、對話和細節來結構整部小說,將筆觸直接指向晚清動蕩時代的人情世態,挖掘人物紛繁的內心世界。透過她筆下人物的命運,便可窺探中日甲午戰爭前后的譚嗣同與眾多官紳與士人的個體命運與社會動向、國家命途的關系。

    彭曉玲說,她是在先賢譚嗣同卓絕的精神氣質的感召下,來追溯一百二十多年前那場轟轟烈烈的變法革新。她在自我的生命體驗與渴望中創作,將自己的個體生命體驗與豐富的審美情感融入人物命運之中,并進行藝術的傳遞與審美的開拓,厘清了譚嗣同的精神發展維度與精神路向。

    譚嗣同是在其生命意識的尋找與建構中,在民族意識、階級意識和社會意識種種意識有關的中西觀念對沖和作用下,不斷地走向更為內在的質詢和拷問,維新變革意識的徹底覺醒,推動自己的外向性建設。譚嗣同少年即突遭慈母、兄姐同時病亡的打擊,盧氏姨娘心計頗深,多方刁難他們兄弟,官僚父親譚繼洵嚴肅守成,父子諸多隔膜,家庭矛盾重重;青年數次科考落榜,前途渺茫;國家積貧積弱,在中日甲午戰爭落敗,被迫割地賠款,清廷朝政腐敗。

    小說開頭,就交織著譚家的三重悲喜,選取光緒十六年(1890)二月春為切入點。這一年是譚家幾件大事交織的重要年份,一是譚嗣同最親密的同胞二哥譚嗣襄在臺灣病故,他從上海扶兄靈柩回瀏陽歸葬;二是結婚數年后,譚嗣同夫人李閏終于生下兒子蘭生;三是父親譚繼洵由甘肅布政使升任湖北巡撫,成為一品封疆大吏。此后他往返武漢、瀏陽,協助父親管理家庭事務與公務,同時備考科舉。

    1895年4月,中日簽訂《馬關條約》,時年三十歲的譚嗣同,努力提倡新學,呼號變法,并在家鄉瀏陽組織算學社,同時在南臺書院設立史學、掌故、輿地等新式課程。5月,康有為聯合在京參加會試的千余名舉人上書清政府,要求拒和、遷都、變法。譚嗣同在變法思潮的影響下,專心西學,并精研挽救民族危亡的根本大計;次年2月入京到吏部候補知府報到期間,他結交了梁啟超、吳樵、翁同龢等人。1896年7月,譚嗣同奉父命赴任江蘇候補知府,在從北京去江蘇任職的途中游歷了天津、湖南、湖北等地,后在南京候缺期間,開始創作著《仁學》。

    1898年2月,譚嗣同回到湖南,在巡撫陳寶箴、按察使黃遵憲、學政江標的支持下,與唐才常等倡辦時務學堂,聘請梁啟超任總教習,在教學中大力宣傳變法革新理論;倡導開礦山、修鐵路,宣傳變法維新,推行新政,使湖南成為全國最富朝氣的一?。粍摻蠈W會,辦《湘報》,宣傳變法,抨擊舊政,成為維新運動的激進派;1898年6月11日,光緒頒布《定國是詔》,決定變法;至8月,譚嗣同被光緒帝征召入京……

    小說以時間為線索,截取譚嗣同人生思想走向成熟的最后七年,他最終突破八股科舉的桎梏、家庭的阻隔,投入到維新變革的時代大潮與火熱的湖南維新運動之中。

    歷史小說以史為綱,以史為本。小說《譚嗣同》通過對譚嗣同所處晚清歷史變革的時代風云的敘述,展示中日甲午戰爭前后到戊戌變法之前這段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風貌、人際關系和歷史趨向,再現譚嗣同以及眾多歷史人物典型性格和典型形象。

    七年間,譚嗣同的足跡涉及湖南瀏陽、長沙、武漢、北京、上海、南京等。先后出場的人物,既有他故鄉的老師歐陽中鵠、涂先啟和同窗摯友唐才常、貝允昕、涂儒翯、師中吉、余昭常、劉善涵、李昌洵等,真實姓名的歷史人物就有幾十人;他在武漢以理家兼巡撫父親幕僚身份結識的政界人物,張之洞、王之春、陳寶箴、陳三立、蔡錫勇、楊銳、鄒代鈞、易順鼎、梁鼎芬、程頌萬、饒炳勛等,還結識了漢口著名傳教士馬尚德醫生、楊格非博士、駐漢口英國領事賈禮士等各界人士;在北京、上海、南京,他又先后交結參與“公車上書”的四川人吳樵父子、曾國藩曾孫曾廣鈞、中西學貫通的夏曾佑、梁啟超、汪大燮等志同道合維新人士;在江蘇候補,與上海、南京的維新變法的“海內奇才”宋恕,汪康年等《時務新報》人員,洋務運動主將盛宣懷,英國人傅蘭雅等交往頻頻;回到長沙協助陳寶箴進行維新變革,又與江標、黃遵憲、熊希齡、皮錫瑞等政界賢達、學子有交集。

    晚清時代,中國新知識群體出于亡國滅種的危機感,掀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學習西方近代文明的熱潮,伴隨著西學東漸,知識分子選擇了科學主義作為富國強民的途徑。身處西學東漸的時代,內外交困之中,聰慧博學的譚嗣同,極力探索維新變法之道,從掙脫自身命運的羈絆,到為國家振興為民族救亡,一路結交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仁人志士。

    個體的覺醒與獨立,不僅是一個人外在的革命和新變,而且是一種內在的重鑄和再建。當國家處于危亡之際,譚嗣同擺脫了個人命運的憂傷,心憂國家民族命途,并且致力喚醒民眾的經世致用的現代教育、各種實業上來。

    孤獨注定是覺醒者的命運,先鋒者的使命是照亮生活世界,小說家的主體力量體現在理想的道德勇氣和超越精神,筆墨是呈現人物以及所處時代的復雜性與豐富性?!蹲T嗣同》中多處呈現了人物性格與命運的隱喻與暗示。

    小說以“葬兄”為開端,營造一種陰郁和壓抑的藝術世界,讓人感受到譚嗣同生存空間的霉腐與窒息,這種沉郁悲抑的氛圍暗示人物最后的悲劇命運。譚嗣同從來對鬼神讖緯等一套不太相信,但是冥冥之中,有一些命運的暗示。但譚嗣同有向死而生的使命感,他勇猛精進地學習,打通諸子百家和東西方宗教,撰寫了維新派的第一部哲學著作,也是中國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仁學》。

    西力東侵,近代中國社會出現了劇烈的動蕩和變化。這個急遽變化的動因,既有自身內部的調整和變革的內在訴求外,更主要是在外力的沖擊下出現的變化。譚嗣同早年在瀏陽名儒歐陽中鵠、涂先啟、劉人熙的指導下,研讀完《船山遺書》,而船山學說宗旨為闡述人應與時同行。迫于父命,譚嗣同長年來不得不奔波于甘肅、湖南及京城三地應試,就在多次南來北往跋涉奔波、風餐露宿的日子里,他深深地體會到國家的貧弱、官場的腐敗和百姓的艱苦,萌生了強烈的濟世救民理想。1895年中日戰爭清朝潰敗,譚嗣同更堅定“國難當頭,更要與天爭勝,要圖強保種,朝廷就得臥薪嘗膽地破除因循守舊之風,改弦易轍地進行變法!”“落后就要挨打。我大清國再不變法再不自強,就自取滅亡。”大膽提出變法迫在眉睫,且主張籌集變法資金以廣開學校,大開議院,操練海軍,興辦商務,開礦脫貧。與幾位同好回瀏陽辦新式學堂算學社,培養新型人才。

    英國人傅蘭雅創辦的《格致匯編》,使得譚嗣同“仿佛茫茫黑暗里,前方有了隱約的光亮”,他開始認真系統地閱讀《化學鑒原》《化學鑒原續編》《代數術》《聲學》《電學》等書,邊讀邊認真地寫讀后感想。找英國倫敦會傳教士馬尚德醫生探討閱讀西學的困惑,還結識了漢口著名傳教士楊格非博士、駐漢口英國領事賈禮士。他與張之洞傾心暢談,融匯中西思想,“當今中國最大的問題便是因循守舊,而不知與時同行,更不知變革維新?!笨勺T嗣同失望地發現:張之洞雖然有興辦漢陽鐵廠、兩湖書院等引領風尚的舉措,但畢竟還只是承襲洋務運動那一套,不敢輕言變革維新,說到底還是因循守舊一輩罷了,只是比他父親略微超前而已。

    歷史小說創作,要求符合歷史人物、事件、時間、地點等方面的真實。寫作歷史小說,既要有豐富的歷史知識,又要有卓特的歷史眼光。彭曉玲在創作的過程中,注重對歷史人物所處時代的外部世界的關注,使小說具有很強的社會性、時代性。她同時還注意對歷史人物個人內心世界的開掘,從多重敘事中感受到作者向人物心靈“內宇宙”挺進的敘述沖動,聚焦于主人公隱秘的精神空間,揭示了譚嗣同在不同境遇下內心深層的撕裂與掙扎。

    面對封建家長作風的父親,盧氏姨娘的多方刁難,五次參加科舉考試,譚嗣同有深重的痛苦,多重的內心糾結,深深的無力感。他想沖脫父親的壓制與盧氏刁難,擺脫科舉的桎梏,可面對強勢的父親總是鎩羽而歸。他與父親有根本的思想沖突。父親譚繼洵敬守為官本分,勤于政事,在父親看來,走科舉正途,中舉人中進士,才是孝順才是光宗耀祖。而在譚嗣同看來,如何學習實用之學,造出堅船利炮,國家才能不斷強大,才能不受欺。家國情懷深重的譚嗣同,心中的憂慮是雙重的、分階段的。在張之洞受譚繼洵之托,與譚嗣同談話,勸他速去江蘇候補,譚嗣同就有明顯的表露:“我心中是有憂慮,過去是對身世的擔憂,自《馬關條約》簽訂之后,確是對國家對百姓深切的憂慮?!?/p>

    在描寫張之洞、譚繼洵等歷史人物時,小說注重揭示人物的多重性格內涵,同時表現人物思想的變化,心理細節描述性文字教多,細膩、客觀,很好地再現人物的復雜性格、思想,塑造了豐富、立體的人物形象。

    小說除了敘述歷史真實背景外,也發揮了豐富的想象力,有不少突出人物特點、呈現人物性格變化的生動細節,同時摻入了彭曉玲真實的思考與感受。

    小說描述了譚嗣同七年的豐富多變的人生經歷與心路歷程,構建了他維新變革思想的萌動、覺醒到怒放的發展脈絡,尋找和建立民族精神的根源,構筑救亡圖強、民族精神覺醒的精神譜系。這種覺醒由內而外,又自外而內。

    歷史小說中的虛構和想象必須受歷史事實的制約,歷史事件、歷史環境、歷史人物以及時間、地點都必須有一定的歷史依據,在符合生活真實和歷史真實的基礎上,可以融入一定的想象和虛構,準確、逼真的小說細節。比如,小說根據故事情節的需要而虛構了武漢少女包世貞、少年羅成等人物;且從生活起居、風俗習慣到語言方式、行為舉止,一切看似細微末節的生活小事,真實自然。

    在塑造人物、構思情節、渲染氣氛、描繪環境的時候,彭曉玲調動和借鑒小說樣式的一切寫作手法,融入自己鮮明強烈的感情。小說從頭至尾都貫穿著諸多關于時局時弊、維新變法的爭論交鋒,人物對話與心理描寫,契合晚清的小說語言風格。小說中不乏精彩的故事內核,但彭曉玲的意圖并不在講述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是讓小說中人物的心靈內面得以凸顯。綿密的敘述,寫作呈現出愈加寬闊、豐饒的狀態。小說選取譚嗣同北上參與變革這段時代背景,呈現人物思想性格的進一步發展,表現維新志士的光輝品質和時代意義,是在歷史真實的基礎上,進行了廣泛的藝術概括和豐富的藝術想象。

    小說背景不斷變換,各地風土人精、名勝古跡穿插于文字之中,還有譚嗣同的數十首詩詞對聯,語言自然流暢、細膩,或烘托或伏筆,暗合人物性格與心理,事件的背景與推動發展。小說中有多處游覽各地風景名勝的描述性段落,文人雅聚,詩酒唱酬,引用了譚嗣同與他人的詩句、唱詞,全面呈現譚嗣同雅好交游的性格特征,也增添了可讀性。“河流固無定,人亦困征鞍。殘月照千古,客心終不寒。山行依督亢,天影接桑乾。為有皋魚恨,重來淚欲彈?!薄霸谒猛壑校┏菦]有什么改變,仍一如既往地喧鬧,永遠一派虛假的繁榮。在腐朽中有著茁壯,在茁壯中透著腐朽。它腐而不朽,垂而不死,就像一只僵而不死的百足蟲一樣。或者說,它本身就是一種幻象,光怪陸離,深不可測?!?/p>

    小說結尾,在譚嗣同應光緒皇帝之招進京,戛然而止又意味深長。矛盾沖突的高峰和結局“戊戌變法”結局家喻戶曉,似乎意猶未盡,但余音裊裊,想象的空間無限。

    小說寫的是活著的歷史,要有細節,有溫度,有血有肉,使得歷史敘事變得飽滿豐盈,既遵循人物歷史的事實邏輯,又依據自身的藝術邏輯來書寫歷史的真實,重視人物心理、精神的情理邏輯?!蹲T嗣同》像歷史生活的一面聚光鏡,通過藝術的折光,把譚嗣同所處的那段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矛盾斗爭和人們的感情情緒折射出來,通過譚嗣同與眾多歷史人物交集和歷史事件的描寫,讓讀者感受到歷史巨流的奔騰,讓歷史的后來者從這面聚光鏡中去認識那個已經不復存在的時代。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精品人妻中文av一区二区三区 | 91精品国产乱码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加勒比中文字幕|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久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精品不卡一区中文字幕| 99热在线精品免费全部my| 亚洲精品福利网站|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精品 美利坚|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偷窥| 精品在线免费视频| 高清国产精品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蜜芽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人人 | 国产中文在线亚洲精品官网| 亚洲依依成人精品|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搜索 | 国产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专区不卡| HEYZO无码综合国产精品227| 国产精品酒店视频免费看| 久久狠狠高潮亚洲精品| 久久九九精品国产综合喷水| 久久99久久99小草精品免视看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2020| 久久伊人精品热在75|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V| 国产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四页|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蜜臀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午夜.| 国产日产欧产精品精品浪潮|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蜜桃| 久久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专区精东影业| 99久久国语露脸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