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洱《超低空飛行:同時代人的寫作》:寫作是一種對話
活動現場
3月16日晚,“寫作是一種對話:李洱《超低空飛行:同時代人的寫作》新書分享會”在北京SKP RENDEZ-VOUS舉辦。評論家、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張清華,作家、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梁鴻,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總編輯韓敬群,作家、《超低空飛行:同時代人的寫作》作者李洱參加此次活動?;顒佑杀本┐髮W中文系講師樊迎春主持。
《超低空飛行:同時代人的寫作》是李洱的最新文學筆記,以批評者之姿態貼近、觀察文學現場,以寫作者之本能參與、表達文學現場。全書共分三輯,輯一、輯二著眼當代,剖析、解讀同代人的創作,既包括對汪曾祺、史鐵生、張潔等逝者的追念和回憶,也涵蓋對莫言、格非、張煒、梁鴻、何向陽等同道的評論;輯三則回歸自身,集中展示了作者的個人閱讀興趣和創作經驗,譬如讀經典、悟文心等。
將當代文學場域匯入人類的精神、文化歷史中
韓敬群認為,李洱作為中國當代優秀的作家,接續了中國文學史上一個非常悠久、非常卓越的傳統?!爸袊膶W史上,一流的作家往往也是一流的批評家。讓人感到驚喜的是,李洱并非簡單接續中國文學史傳統,而是讓這份傳統帶有自身的智慧與才華。他能非常精準地寫出不同年齡的作家身上所具備的才華及原因,且飽含惺惺相惜之情?!?/p>
張清華與李洱相識于上世紀90年代。他感嘆于李洱的博聞強識與一專多能,并認為在中國當代文學場域中,李洱是位特別的作家。“這本書的書名叫作‘超低空飛行’,而我看到了一種‘超高空飛行’。批評家需要在文學現場處理各種文學現象,但好的批評家一般不會只滿足處理當下,還要到‘萬米的高空’獲得更高遠的視角,把當下的文學場域匯入到人類的精神歷史、文化歷史之中,這才是一個好的批評家所做的工作。”
梁鴻表示,《超低空飛行:同時代人的寫作》作為一部隨筆,非常好地呈現出了李洱“有趣”的那一面?!坝姓嬲娜の妒遣蝗菀椎摹@疃男≌f是他嚴肅靈魂的呈現,而隨筆則是有趣靈魂的呈現。讀他的小說需要做充分的準備,但這本書可以拿起來就讀。書中寫到了很多人,李洱的表達方式雖然信手拈來,但讀者可以感受到他對生活的細致觀察?!?/p>
李洱提到了本場活動的主題——“寫作是一種對話”,他認為,對話對于當代文學十分重要。在中國的語境中,小說創作抑或對文學的闡釋,從對話的角度出發,便具有了一種區別于西方語境的現實意義。談及文學批評寫作,李洱表示,從來不敢自稱為批評家,因為成為學者、批評家需要經過專業訓練,而自己只是寫了一些真實想法,以及自身對中國文學的訴求。
擁有一顆溫柔的心
在分享中,李洱提及莎士比亞的戲劇《哈姆雷特》與蘭波的詩歌《奧菲利婭》的創作過程,并且延伸到自己創作《超低空飛行》的經歷,“我在對文學的考察過程中,會試圖把作品放進一個寬廣的譜系中考察、衡量其價值,看看作品之間的差異,以及相同作者在不同作品之間,寫作經驗的差異。這也意味著寫這樣的文章過程很艱難。希望自己能寫出對當代文學的真實看法”。
梁鴻認為,在《超低空飛行》中,李洱呈現出了溫柔一面,比如他寫史鐵生、張潔、何向陽等作家的文字,讓人動容。在創作小說當中,李洱很嚴肅,但在這本書中他卻是溫柔的,甚至有點憂郁。一個真正思考的人總會有些許憂郁?!八跁刑岬胶芏辔覀兪煜さ娜耍芨惺艿嚼疃龑P下每個人的溫柔,以及,有點膚淺地說——他的愛。他為自己所書寫的人樹立了各種鮮活的形象,這是我讀這本書的強烈感受。”
韓敬群提到了一個將他“擊穿”一下的小細節,程德培說李洱“在嚴肅的前額下,有一張嘲笑的臉”,他讀到這句時,在后面標注了另外一句話:“和一顆溫柔的心”。他確實在李洱的字里行間,看到了這顆溫柔之心。書中引用南非女作家納丁·戈迪默提到J.M.庫切時的細節,認為J.M.庫切的小說“優雅倒是挺優雅的,但卻沒有深厚的情感,沒有愛,只是寫到死去的流浪狗的時候才露出那么一點點感情”。戈迪默在否定的基礎上,看到了庫切的溫柔。李洱又通過引用,不經意間將讀者溫柔地“洞穿”了。
在活動的最后,借讀者提問的機會,張清華對“文學批評”的概念做了升華:“今天的活動題目是‘寫作是一種對話’,批評更是一種精神的對話,是對作品加以理解的同時,對人的進一步想象。行間為批,起首或文末的大段文字為評,這就是批評的本來含義。真正作為一種精神勞動的批評工作,并不是武斷的否定,而必須是悉心的理解和認真的對話。如果你認識到這一點,你就是一個合格的讀者。任何一個好的讀者,都是潛在的批評家。”(活動圖片由出版社提供)
與會人員合影
作者簡介 李洱,北京作家協會主席、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著有長篇小說《花腔》《石榴樹上結櫻桃》《應物兄》,出版有《李洱作品集》(八卷)等。《花腔》2003年入圍第六屆茅盾文學獎,2010年被評為“新時期文學三十年”(1979—2009)中國十佳長篇小說?!稇镄帧?019年獲得第十屆茅盾文學獎。主要作品被譯為英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韓語、阿拉伯語等在海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