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邊疆文學》2025年第3期|蔣殊:長城月華圖
    來源:《邊疆文學》2025年第3期 | 蔣殊  2025年03月20日08:11

    蔣殊,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太原市作協副主席、太原市宣傳文化“蔣殊文學名家工作室”領銜人。著有《陽光下的蜀葵》《重回1937》《再回1949》《故鄉的秋夜》《紅星楊》等文學作品11部。12篇散文入選多家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年度散文年選;11篇散文入選初、高中語文試卷;散文《故鄉的秋夜》收入2014年蘇教版高中語文讀本。曾獲“趙樹理文學獎”、《小說選刊》年度大獎,連續三屆獲“長征文藝獎”。

    長城月華圖

    蔣殊

    “跟我走吧!”

    她輕輕的一句話,將我帶離熟悉的云岡風云,踏上陌生的長城月華版圖。

    高地馮太后

    天高,云淡,一路向著城外駛去。

    她還在鼓搗手機與車載音樂的連接時,一處山中民宿出現。她說下去看看吧,這里的夜晚可以望星空。

    敲門,一陣此起彼伏的狗叫聲迎出來,隨后一位年輕姑娘打開門。果然院中好幾條狗,爭先恐后圍攏過來,有的咬腿,有的舔鞋子,有的干脆撲上身。所幸我不怕狗,知道它們是見到人的歡喜。

    院中有園子,有樹也有花,還有一片水池。一只像小豬一樣的狗狗放開我的褲腳,到池中大口飲水,它的哼哼聲也像極了小豬。問過姑娘它的品種,說是“法斗”,就是法國斗牛狗。它可真胖,想象不出如此圓滾滾的小身軀,如何斗牛?

    就在這時,大門外有了響動,它竟一躍而起沖了過去。不禁在內心笑了一下自己,勇敢向來與體型無關!看著它圓滾滾的屁股,才發現竟沒有尾巴。姑娘說,它的尾巴是從小被人為斷掉的。她的解釋是,根據身形,人們覺得法斗沒有尾巴更好看。因此往往剛一出生,就用一根細繩將尾巴絞掉。

    一陣痛覺襲來,讓我想到舊時女孩子的裹腳,好在法斗的斷尾只疼一次。仔細端詳它的模樣,確實看不出失去尾巴的缺憾。

    可是,不影響身體平衡嗎?還有如何釋放情緒?這時它又跑過來,用濕淋淋的嘴巴咬了我的褲腳。

    無法激烈地甩尾,卻將友好準確地傳遞給我。

    這時才發現,院中的狗狗不僅品種各異,而且形象頗具個性化,一條狗狗竟被修剪成獅子模樣,從臉型,到尾巴,一模一樣。它不似法斗多動,安靜地伏在院中,也頗有些獅子的沉穩氣度。另外幾只狗狗,有的在打鬧,有的趴在門縫向外張望。

    問及為何養這么多狗狗時,姑娘說這都是主人收養的流浪狗,后院還有很多。

    瞬間對院子主人有了敬畏,這樣幽靜的一個地方,竟也是流浪狗狗的家。

    暖意融融與姑娘告別,向“法斗”揮手,與她出門。

    喧鬧被關在門內,才發現太陽好毒。靜寂的空氣中,她突然用手一指前方,“馮太后墓!”

    隔著一條溝的對面,高處,山梁上有一個圓圓的土丘。

    文明太后嗎?

    她說是的。

    透過逼人的陽光望過去,是一處裸墓,周圍并無墻體遮擋?;蛟S是看出我的心思,她說是距離遠的原因吧,陵墓其實很大,墓高至今仍有20多米,是我國現已挖掘的南北朝時期最大的墓葬之一。

    馮太后墓也叫方山永固陵,因為這里曾設過永固縣。

    那么對面的山就叫方山嘍?她說是的。

    馮太后,算是一位頗有爭議的人物,情,權,殺……然而卻不能忽略她的改革觀念與成果,俸祿制,均田制,三長制,她力排眾議推行漢化,主張民族融合,實施“太和新政”,一系列舉措在歷史上熠熠生輝。

    一個美麗的女人,一國主政者,在危機四伏的皇宮推行一個顛覆性決策,何其艱難。

    看過有關馮太后的書籍與戲劇,危機四伏,也光芒四射。歷史人物馮太后,原來并未走遠。

    遺憾的是,這是一次慌亂又倉促的遇見。隔著一條深深的壕溝,我們遠遠相望。印象中高高坐在君王寶座上那個威嚴果敢的王者,此刻靜靜躺在墓穴中。

    任何熠熠生輝的光環,都要歸了塵土。

    收回眼神時,發現下面的村莊竟是“祁皇墓村”。

    這片土地,到底葬送了多少皇家人?祁皇墓,與馮太后墓可有關系?

    果真,有人說祁皇墓就是馮太后墓,還將“祁”的意思解釋為“盛大”。然而也有人經過嚴密考證,說祁皇墓并非永固陵,而是北魏帝拓跋猗迤與帝后祁氏的合葬墓。

    祁皇與馮太后,相隔180多年。祁皇不會知道馮太后,馮太后卻必然知道祁皇。據說馮太后的墓地是她生前自己選的,放棄與文成帝合葬也是她生前決定的。

    一如生前的孤獨而高傲,如此勇氣與氣魄,就該是寶座上那個百官朝拜的馮太后。

    她的決策,或許與祁皇墓沒有關系,單單只為腳下這片土地可以延續她生前未了的心愿,死后繼續笑傲江湖。

    今天,祁皇墓已沒了痕跡,只剩一個祁皇墓村默默守護。方山上的馮太后墓盡管幾經盜掘,卻依然威嚴聳立。

    因了兩座皇家墓,這片土地上的每一粒塵土終歸就有了不一樣的分量。

    要上車時,那只“法斗”不知為何突然又跑出來,在我們的腳下哼哼著。

    它不知道,它站在光芒四射的北魏大地。

    雨打德勝堡

    轉彎,一條彩色公路驚喜出現。紅藍二色在腳下蜿蜿蜒蜒,妖嬈地通向綠油油的大山里。

    這山中,因此生動到搖曳多姿。

    她說,我們已經駛入覆蓋大同市、朔州市及忻州市的旅游公路——長城一號公路,腳下是大同段北線。趕緊打開百度,發現這條公路全長1201公里,全線將大同關堡群、雁門關及廣武古城等100多個景點串聯起來,實現了城景、景景、城鄉之間的連通。

    她說,此行不設目的地,我們且走且看。

    這個下午瞬間神秘起來,沿著一條斑斕的線路走向不知名的深處,攪得滿心蕩漾。

    車載音樂突然傳出極其好聽的曲子,屏幕顯示為《萬里長城》。

    驚訝于如此應景時,發現作曲者竟是一位日本人,而曲子也是日本電視動畫作品《中華小當家》中的插曲。

    曲風很中國,很宏大,極具遼闊空靈的氣象。

    感動異國作曲者對中華文化的精準演繹,感慨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跨國影響力。

    像地毯一般的綠草,鋪滿公路兩側的河谷溝嶺。連綿起伏的山坡上,成群的牛羊毫不因一絲外來響動而分心,只埋頭悠閑吃草。動物,樹木,群山相互疊加,倒映在飲馬河中,涂抹出一幅歲月靜好的恬靜。

    眼線往上,那些大的、小的、高的、矮的、零星分布的長城斷面,碉堡、烽火臺相繼出現,由遠而近,再由近至遠,伴隨著我們向前。

    我知道,我們走進長城往事。

    在《萬里長城》雄渾悲壯的曲風導引下,一隊又一隊勇士在眼前若隱若現,直到得勝堡出現。

    這是一個充滿勝利氣息的名字。

    可是,一跟熱辣的太陽突然不見了,晴朗的天氣瞬間陰下來,烏云布滿天空。這場景突然讓我想到一個月前在包頭,剛剛進入趙北長城時,天空也是瞬間起了這樣的大變化,陰云鋪開,風沙襲來,密集的雨點快速趕到,將高處的“趙武靈王”裹回曾經的烽火中。

    那場景,真如一場戰事,一觸即發。

    是巧合嗎?還是長城給予我的特別見面禮?

    得勝堡,號稱明代大同鎮第一軍堡,緣于明長城大同鎮的重要關隘得勝口。此刻,從哪個角度都看不出曾經第一軍堡的雄姿,剩下的只是殘垣斷壁,甚至連后來的包磚也看不到一塊,赤裸裸余下原汁原味的一座殘缺土堡。

    土堡,就是最初的模樣,只是威嚴盡失。

    周圍看不到一個人,只有關門里外門樓上“得勝”與“保障”二字固守原地,延續著當年的戰場氣息。

    堡并不大,明嘉靖十八年初建時,“堡方二里,高三仞,厚二仞余,門樓二”。當時叫“綏虜堡”,35年之后的明萬歷二年包了磚,又30年之后擴修,改名為“得勝堡”。

    從“綏虜堡”到“得勝堡”,一代代將帥、工匠,用智慧與熱血堅守,抵抗,鞏固,護佑著長城之內人民的安寧。

    小小得勝堡,輝煌時防御樓臺多達18個,并設有千斤銅炮及“千腿”鐵炮。駐扎的戍邊將士高達2960名,軍馬1191匹。

    想當年,大漠荒煙處,棄家固守邊關的近三千將士在此戰斗,犧牲、受傷、流血……當年處于茫茫風沙中的他們,內心是絕望,還是充滿希望?今天,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容顏,他們前赴后繼的腳步卻被時光永久凝固在長城邊。

    堡內,方方正正。曾經的空曠處生長著半腰高的玉米,綠油油地迎風招展。周圍散落的一些房屋大多已坍塌。

    曾經的風華,終歸是一絲不存。

    空曠處,是曾經的練兵場嗎?她說,是交易場所。

    恍然!人類,并非一直在戰斗;修筑城堡的目的,也不僅僅為戰斗。

    明隆慶五年,蒙古安答汗成為順義王,發誓“永不犯邊”。明朝廷與蒙古軍握手,由戰爭轉向和平,農耕與游牧交融,漢蒙文化結合。刀箭變為商品,鎧甲壓進箱底,怒火化為微笑。

    生活回來了,馬市開啟了。

    曾經的軍事城堡華麗轉身,成為繁榮的邊貿樞紐。

    日子變得熱辣滾燙!將士歸家,炊煙升騰,呼兒喚女,雞飛狗跳;油鹽醬醋,牛羊雞鴨;要交換,要購買。政府派駐專門打理互市的參將來了,兵法變商道,將軍關注商貿,號角變成駝鈴。轟轟烈烈,熱熱鬧鬧,每年五月下旬開市的馬市,交易長達17天。

    17天的馬市,讓長城邊換了天地。餐飲、住宿、娛樂隨之風生水起。

    明代詩人李杜感慨記下:“天王有道邊城靜,上相先謀市馬開”。

    一陣輕微的雷聲響過,將思緒拉回眼下。互市里轉身,到了得勝堡正門。想下車看看時,雨點卻突然不由分說落下來,將我打回車內。

    透過雨簾,看到得勝堡的大門口,靠墻站著一位七十歲左右的婦人。

    雨越下越大,她無動于衷。

    這時,又一位老婦人拄著拐杖由堡外往回走,腳步也是意想不到的從容。

    得勝堡的人啊!

    清冷大單巴

    我是在滑了一跤之后,才發現腳下的路有了大變化。光滑的土質路面上,鋪滿細小的沙粒石子,人踩上去很容易打滑,何況都是狹窄的陡坡。

    可是,前方很誘人。

    路難行,內心卻生出感動。若不是如我們這樣的人接力前來,用腳步與蠢蠢欲動的草芽抗衡,一次次壓制了塵土下的力量,小路早已被荒草吞噬。

    那些來過的人,也摔過跤吧?一定摔過,說不定還摔壞相機,摔破衣衫。可人們依舊執著前來,見證藝術,見證美,延續路。

    多少次,我從照片里看到這個地方,內心有過無數次對它的向往。卻沒想到,來得這樣匆忙。

    看導航,發現已經沿長城到達左云。

    前方,上方,高高矗立著一座絕美的教堂。絕美,是因為此情此景的襯托,美中含著孤獨,含著寂寞,含著堅守的力量,含著沉默的威嚴。

    如此荒野之地,為何矗立著一座教堂?不敢輕易靠近,遠遠欣賞。

    小心翼翼爬著上坡,才發現并不是一座完整的教堂,而是一座殘缺的教堂門樓。當然,哥特式精髓還在,歐式風情猶存。

    走進那道殘缺的門,驚飛一群在門樓里筑巢生活的鴿子。盡管主體建筑消失殆盡,當初長方形的結構卻清晰入眼,堂內12根柱子的根基還完好地守在那里。

    突然就想到澳門的大三巴,兩處殘缺的教堂遺存,何其相像?;蛟S因為這個原因,這里才被人稱為“大單巴”。

    十年前一個夏天,我去看大三巴。炎熱的高溫下,是川流不息的人群,或站或坐在大三巴前,靜靜感受這藝術瑰寶的力量。

    周邊依托大三巴的商圈林立,熱鬧繁榮。一處處鋪面中的人流,大多因大三巴而來。

    長城邊的大單巴,卻在清冷中孤單挺立。

    當初的光芒,只能想象。

    翻翻歷史,可知今天能得見這一殘存的門樓實屬不易。這座教堂最早由德國傳教士于公元1876年所建。

    1876年,是清光緒二年。那時候,正是中國北方九省大饑荒——著名的“丁戊奇荒”時期,山西是最早的發生地,也是人口損失最多的一個省份。旱情嚴重,顆粒無收,百姓流亡,人口急劇下降。賑災隊伍中,就有外國教會的力量,比如山西大學堂創辦人李提摩太。此時的邊塞,選擇在長城邊上修筑一座教堂,需要多么大的力量。

    修建一座教堂,需要多少人力?毋庸置疑,公元1876年這些勞動者是幸運的,不用外出逃荒,還日日有飯吃,有錢掙。

    伴隨著可怕的“丁戊奇荒”,一座漂亮的圣母堂聳立在長城邊。因教堂位于八臺子村,因此被稱為“八臺子圣母堂”。

    無論當時生活多么艱苦,一座與中國風截然不同的西方建筑拔地而起,還是一件必然會吸引無數眼球的大事。困頓時期的沸騰,叩動了多少人的心弦。

    漢人,蒙人,西方人;長城,草原,教堂!

    一方邊塞,一派和諧,一路相融。

    是這座教堂的命運吧,剛剛建成20多年之后,趕上義和團運動,毀于一把怒火。

    很快,1901年,意大利籍神父主持重建,依然是哥特式建筑,石砌磚雕,氣勢宏偉,西方風情架構,東方細節填充。

    這是邊塞一個小村莊的胸懷與視野,讓東西方文化在這里碰撞。

    長城邊的這座教堂,聲名可謂遙遠。據說當時中國有七處天主教圣地,而“八臺子圣母堂”名氣最大,乃至在意大利梵蒂岡都建了檔。

    名氣之大,地位之高,堪稱驚艷。

    可是,地位終歸敵不過命運。戰爭來了,一個接一個;運動來了,一場又一場。精美的教堂,藝術的教堂,中西文化交融的教堂,被毀,被損。

    幸運的是,在一次次對抗中,這座堅強的門樓幸存下來。

    許多人眼里,這是一座教堂;但許多人眼里,它不僅僅是一處宗教場所,從藝術,從學術,從建筑,從宗教發展的視角,都具有極其可貴的價值。

    好在,它沒有放棄生命,堅持以殘缺之身,走過風,走過雨,堅強屹立,與長城共存。

    再次走進門樓,仰望穹頂,高潔與神圣的氣息傾瀉而下。或許是看到有人再次闖入,一群鴿子又撲楞楞飛起,咕咕叫著四散躲逃,卻并不飛離狹窄的門樓。

    這里,已經成為它們的家。

    門口,一棵小葉楊繁茂地生長著。

    鴿子、楊樹、山野、土地、長城斷口,與教堂一起,合力維系著這方土地的生機與活力。

    它沉默,可它分明在說話。還有曾經的鐘聲,在曠野中隱隱約約,悠悠揚揚。

    無比小心地從那段崎嶇山路返回。要上車時才驚訝地發現,平坦優美的長城一號公路,鋪到這里戛然而止。

    距離大單巴,僅僅只剩幾百米。

    風中月華池

    拍拍身上的塵土,上車。

    經過一個村莊,一頭牛沖出來,向著對面的小路跑去。很快,身后一個男人追出來,又一個女人跟出來,合力將牛拉回。

    一頭離家出走的牛?

    是啊,誰都會有脾氣,比如“月華池”這個極富詩意的地方。如果不了解,無人想到它會是一座城堡,曾經是激烈的戰斗場所。

    “月華池”三個字在摩天嶺景區出現時,腦海里首先浮現出的是一池清水。如果夜色來臨,如果月光正好,波光粼粼鋪在水面,畫面該有多水靈。事實上,月華池與月光、與水都沒有關系,月華池是一座城堡。

    的確,一路都是走不出的城堡,鎮羌堡、威魯村、元臺子村、保安村、破魯堡……單聽這些村名,便要回到曾經的烽火中,也時時提醒著我們,這條充滿詩意與絕好田園風光的路途,主題是長城,主角是長城,根基是長城。

    可是,這處城堡為什么要叫月華池?是誰給它命的名?

    走近月華池,看看是否可以搜尋到修筑者的痕跡。果然查到,這座特別的城堡西面是威魯口,由明代總督翟鵬于嘉靖年間修筑。翟鵬是河北人,一路從尚書郎到知府,從邊境治理到山西戍邊宣大總督,最終官至兵部尚書的他事業路途并不順利,然而總是“若有戰,召必回”!當年來大同,也是因為明嘉靖二十年八月,俺答入侵山西。危急關頭,被彈劾還鄉居家十二年的翟鵬被官復原職,重新啟用。

    將軍可有怨言?

    收到任命的翟鵬只說了一句“義不辭艱,人臣之節也”,之后立即啟程。后來有消息說,他到了目的地后的居所處于左云真武廟附近,于是當修筑好月華池之后,他便從真武廟的兩座“日精”“月華” 牌坊上取了“月華”二字,為這座城堡命名。

    戍邊大將,有一顆詩意而浪漫的心。

    他的內心,裝的不只是戰爭!

    戰爭,只是他人生路上一段不得不完成的短暫使命!

    方方正正的月華池,其北墻倚的正是長城。周長只有200米左右,小到堪稱袖珍的月華池為戰爭而生,因此建筑之初便五臟俱全,一面墻上建有高高的烽臺,可瞭望,可傳訊,可防御。

    月華池當年的抵御業績,已經沉沒在歷史的塵埃中,連同那軍令,那號聲,那刀箭吶喊聲。

    除了翟鵬,曾經的將士沒有一個名字鐫刻在歷史的長河中。可走進這里的人能感受得到,他們氣息猶存。

    登上月華池望北,便是內蒙古,有羊群在吃草,有人群在耕種。

    曾經互相廝殺的對手,已經沒有了彼此的區分。

    天氣漸黑,邊塞的風急起來,將月華池前面的彩旗吹得呼啦啦響,像極了戰旗獵獵飄揚。一位旅者抓著一面旗桿,仰望著城墻長久沉思。不知道他內心想什么,只看到他抓旗桿的那只手,越來越緊。

    月華池無水,但月亮一直在。賦予日月精華內涵的這座城堡,注定得到過不一樣的護佑。

    黃昏來臨,一彎細月淺淺掛向天邊。前方的長城,只能留待下次走近。

    羊兒們也收了工,邁著歡快的步伐走在回程中。

    近八點,上到左云高速,名字竟是“管家堡”。

    不用說,又是一片古堡。名字的由來,據說是明代一位在這里統兵駐扎的大將軍調離后,麾下一名機智勇敢、屢立戰功的管家接替其位,因此得名。

    管家,也可以成為將軍。在這樣一片歷經戰事之地,誰會懷疑其真實性?

    高速路的景致,沒了長城一號的風情、神秘與雄渾。內心有些失落時,車內歌聲又起,竟是王菲的《人間》。

    哦,歷史走遠,已是人間,回到人間。

    城堡的當年,將士的當年,不也是這樣的心愿嗎?回到和平,回到煙火,回到人間。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久福利| 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福利|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影视riav|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不卡|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百度 | 久久精品一本到99热免费| 精品熟女少妇aⅴ免费久久| 国产精品熟女视频一区二区 | 老司机午夜精品视频资源|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视www| 国产亚洲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婷婷| 日韩欧精品无码视频无删节| 国产精品水嫩水嫩| 国产亚洲精品线观看动态图| 伊人 久久 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网站| 狠狠精品干练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网午夜| 99亚洲精品高清一二区| 久久国产加勒比精品无码| 国产亚洲欧洲精品| 99精品视频免费| 最新国产精品无码| 国产亚洲精品不卡在线|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aaa级精品久久久国产片| 精品人妻无码专区在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情侣自拍| 国产模特众筹精品视频| 国产大片51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无缓存在线播放| 另类ts人妖精品影院| 色综合91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九九热线精品视频16| 色婷婷99综合久久久精品| 精品久久国产字幕高潮| 国产精品一卡二卡三卡| 亚洲国产精品碰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