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山西文學》2025年第3期 | 段崇軒:笑聲的魅力
    分享到:
    來源:《山西文學》2025年第3期  | 段崇軒  2025年03月19日08:01

    段崇軒, 1952年生,山西原平人。文學創作一級。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1978年開始從事中國當代文學及文學評論研究,著有長篇傳記 《趙樹理傳》(合作),評論集《生命的河流》《邊緣的求索》《地域文化與文學走向》,專著《鄉村小說的世紀沉浮》《馬烽小說藝術論》,散文隨筆集《藍色的音樂》 等十多種。專著 《中國當代短篇小說演變史》,入選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有多篇作品獲中國當代文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趙樹理文學獎等獎項。

    笑聲的魅力

    ——憶胡正老師

    常常踱步陽臺,俯看著三層樓下,那條樸素、古舊、既不寬也不深的小胡同,只見一些熟悉的或陌生的身影走進走出。是時,不經意間就會有一陣爽朗、洪亮的笑聲,掠過耳畔,接著就是一個邁著輕快步子的老人,或是拐進辦公大院或是走出胡同。他戴一頂黑色禮帽,穿一件呢子大衣,手里提著或揮著一根木質拐杖,一邊咳喘著一邊跟相遇的人打著招呼,一串笑聲伴隨著他,無形的氣場追蹤著他……這就是晚年的胡正老師。

    胡老師已經離開13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常常浮現在我的眼前和耳邊;2024年是胡老師誕辰100周年,在紀念會上或是平時大家的追憶中,他似乎依然活在人們之中,活在東四條胡同里。

    太原市南華門東四條,從建國初期到現在,一直是山西省作家協會的大本營。有三四棟辦公小樓,七八棟低層住宅樓。有人戲稱“南華門村”?!吧剿幍芭伞崩献骷遥w樹理和“西李馬胡孫”“五老”,有的曾經在此居住,有的一直居住在這里。趙樹理生卒年是1906—1970年,他比“五老”大12—18歲,雖然同屬“山藥蛋派”,其實是兩代人。“五老”中李束為年齡最大,生于1918年,比馬烽、西戎長4歲,比孫謙長2歲,比胡正長6歲。胡正是“五老”中的“小兄弟”。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五老”漸次謝世,最早是李束為(1994),接著是孫謙(1996)、西戎(2001)、馬烽(2004) 。胡正2011年去世,享年87歲,他比其他四老活得長久,也更長壽。“西李馬胡孫”的出身、經歷各有不同,但革命和文學的道路大致類似,后來多有重疊。而他們的形象、性格卻各不相同、多姿多彩。馬烽老師的嚴謹、剛正,西戎老師的真誠、敦厚,李束為老師的理智、沉穩,孫謙老師的本色、淡泊,是省作協的人們深有感受的。而胡正老師,由于他不拘一格的領導藝術和方法,因了他文學創作上的不斷開拓、超越自己,他與院里的作家、編輯以及職工的關系,就更為深厚、密切一些,他在人們心目中的記憶、印象,就更為鮮明、獨特一些。

    我跟胡正老師,中間隔著兩代作家,也未曾在他的直接領導下工作過;但認識他卻很早了,調到省作協當編輯后,又有多次接觸、交往,他給予我的教誨和幫助,深切地影響著我,讓人銘記在心,難以忘卻。

    1975年初冬,我第一次見到了胡正老師。那年我被選拔推薦上了山西大學中文系。此時文學創作已有所活躍。因我在農村時,就開始寫小說,大學又學的是中文專業,課外就試寫了一篇小說。在當時的社會背景與文學語境中,我的小說題材也同樣是激進的、主題是概念的。但我滿懷信心地寄給了剛剛復刊的《汾水》編輯部。沒過多久,編輯部就打電話請我去一趟。我第一次走進了南華門東四條胡同,在新建的一棟當作編輯部的宿舍樓里,見到了責任編輯。責編先給我談了審稿情況、意見,又帶我分別見了在家辦公的段杏綿、西戎老師,兩位老師談的意見較為具體,如情節上、語言上的問題,讓我回去再打磨、修改一下。最后見到了胡老師,而他卻沒有多談稿子,問了我在學校的學習、讀書、生活情況,我在小說創作上的感受、想法等等。當時他只有五十余歲,從靈石農村回來不久,調到了新成立的山西省文藝工作室,并和幾位老作家開始復刊《火花》,改名《汾水》。他顯得那樣年輕、俊朗、瀟灑,邊隨意談話,邊哈哈大笑。我感覺渾身放松,如沐春風,如對父輩。家父與胡正老師是同齡人,似乎還小一歲。在返回山西大學途中,我的心里還是熱乎乎的,耳邊還回響著胡正老師的親切話語、朗朗笑聲。隨后我把那篇小說作了細心修改,發表在第二年的《汾水》第二期。

    九年之后的1984年,我第二次見到了胡正老師,見識了他獨特的領導藝術。當時,我從山西大學中文系調回忻州地區文聯,在《春潮》雜志工作。邊做編輯邊寫評論,已在全國多家報刊發表文章,受到省作協的關注。為了活躍全省的文學評論,省作協決定創辦一份理論雜志,由董大中老師牽頭籌備。為此召開了一次全省的文學評論會議。胡正老師當時是作協的副主席、秘書長,評論會議由他負責、主持。會議有學習、有討論、有發言,還有電影戲劇觀賞,開得生動活潑。在一次發言中,我講述了自己在評論寫作中的探索、困惑、想法,胡正老師在主席臺上認真聽著,邊抽煙邊在日記本上記著什么。由于自己有點緊張、語速較快,晉北口音、發音不準。待我說完,胡正老師表示了肯定,又問坐在我身邊的高捷老師,我講的某一段完整意思是什么?高捷老師是我留校時的指導老師,對我很了解,他向胡老師轉述了我的觀點,胡老師聽了頻頻點頭、哈哈大笑。在討論評論刊物的名稱時,董大中老師力主用“批評家”,而其他人又提出了許多名稱,如“山西評論”等等,一時爭論不休。胡正老師悠閑地坐在主席臺上,笑著說:“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我看咱們投票決定吧?!边@一提議得到了大家的鼓掌贊成,然后分頭寫票、集中投票,最后的結果是“批評家”,皆大歡喜。會議開了一周時間,夠長的,但胡老師把會議安排得豐富多彩、有張有弛,成果豐碩。

    1988年我調回山西省作協,在《山西文學》做編輯。這時胡正老師依然是作協的黨組書記,西戎老師是作協主席。我調省作協的事其實醞釀已久,1978年西老師曾委托馬作楫老師,從山西大學中文系的應屆畢業生中推薦文學編輯,1985年董大中老師創辦《批評家》物色年輕人,我都是選擇對象,因故而未成。1988年馮池老師主編《山西文學》招攬編輯新人,征求我的意見。這年我已36歲,時不我待,不再猶豫。這年夏天,我回到了南華門東四條。在整個過程中,我沒有給胡老師、西老師寫過信,更沒有拜望過他們,包括后面的正式調動,我沒費任何力氣和心思。在辦公院里見到胡老師,我走向前表示致意、感謝。他哈哈大笑說:“回來好??!一邊做編輯,一邊寫評論。作協今后就看你們年輕人了?!焙蠋煹脑捳Z、笑聲,讓我突然覺得很放松、很溫暖,讓我回想起了1975年、1984年兩次見到他的情景。也就在這一年冬天,作協換屆,胡老師卸任,那一年他64歲。

    從1992年冬天到2000年春天,我主持《山西文學》工作七八年時間。那是一個社會、文學的轉折時期,刊物的工作、發展甚是艱難。離休后的胡老師一身輕松,但他依然像在崗時一樣,每天到作協辦公院里轉一轉。他依然是那樣開朗、豁達、“年輕”。他在胡同里、院子里、傳達室,跟單位的職工打招呼、開玩笑,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片歡樂。他常常參加各種文學活動、文學會議,說幾句言簡意賅的話,邊說邊笑,給活動、會議帶來一股暖風。他沒有停下自己的創作,每寫出一篇,就會親自送到編輯部,或裝進信封里由傳達室送到編輯部。新出刊的《山西文學》,每期都會給幾位老作家多分幾本,他們大都不再外寄,只有胡老師親筆寫信封、裝雜志,寄往全國各地,也不讓我們代勞。我和胡老師的接觸、交往也多了起來,或是為了他的稿子之事,或因為核實某條文學史料,或索求他的題字、“墨寶”…… 他總是熱情接待、談笑風生,讓你滿意、高興。胡老師的笑是那樣富有“魅力”,他在笑聲中體現著自己的胸懷、性格、人格,又用自己的笑感染著別人的情緒、心理、精神。在這樣的前輩面前工作、生活,是幸福的、快樂的。傳記作家陳為人說:“胡正為人爽朗,活得瀟灑,與人聊天談話甚至做報告,不時會發出一陣大笑,笑得坦誠而熱烈。笑成為胡正的一種工作風格,一種工作方式。”補充一句,笑也成為胡老師的一種生活狀態、生命狀態。

    在我負責《山西文學》的那個時期,“西李馬胡孫”都在刊物上發表過作品。他們在1980年代又進入一個創作的活躍期,一直持續到1990年代,給他們的文學生涯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他們曾多次說:“山西作家的稿子特別是好稿子,一定要給山西的文學刊物。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這話看似有點本位主義,但又顯示了他們摯愛、維護山西文學的可貴性格。比較而言,胡老師在《山西文學》發表的作品最多。共有5篇,依序為:《熒熒光亮,燦燦彩霞》(1993)、《林杉老師與呂梁劇社》(1994)、《悼念孫謙》(1996)、《那是一只灰貓》(1997)、《詩翁岡夫周年祭》(1999)。其中有散文、有小說,有的是回憶故人舊事的,有的是謳歌當下的先進人物與事跡的。這里特別需要說到短篇小說《那是一只灰貓》,是胡老師這一時期的代表性作品,我在“卷首語”中說:“前輩作家胡正的《那是一只灰貓》,尖銳地揭露了我們政府工作中的‘大檢查’活動里的一些弄虛作假現象,為了不影響某市的衛生工作成績,竟可以當眾說謊,指‘鼠’為‘貓’,其事件的荒唐、可笑、可悲,真是令人深思。是一篇針砭時弊的諷刺小說?!弊髌钒l表在這年的第8期,《小說選刊》第10期就以頭條位置轉載,主編在“編后記”中稱:“本期短篇小說,我們特別選載了老作家胡正的新作《那是一只灰貓》。他以敏銳的眼光和年輕人的熱情,抨擊現實中的不正之風。典型歐·亨利式的結尾,依然能讓我們看到傳統小說作法的力量。”我和編輯們都為胡老師的新成果而高興。

    進入文學新時期的“五老”作家,不僅重返文壇,煥發了文學“青春”,開始反思自己走過的文學道路。在這場文學轉型中,“五老”中最年輕的胡老師,充當了“先鋒”角色,他在1992年《昨天的足跡》中說:“我寫的作品不多,而且今天更感它們的不足。今天看昨天的作品,自然感到它們的局限,而明天看今天的作品時,也可能有今天不可能預見的局限。但只要站在時代的歷史的高度,深刻地藝術地表現了一定時代的真實生活,反映出人民的情緒和愿望,并給人以思想的啟迪、有益的影響和藝術的美感、精神的愉悅,也就盡了作家對時代的歷史的責任?!?/p>

    胡老師深刻認識到了自己作品的局限,意識到自己必須與時俱進,站在歷史的高度,去認識社會人生,寫出富有創新意義的作品來。對于進入古稀之年的作家,有這樣的反思和認識是不容易的。

    胡老師把他的反思融入到他的一系列短篇、中篇、長篇小說中。早在1979年,他就發表了重返文壇的第一篇短篇小說《奇婚記》,描述了一幕愛情悲喜劇,揭露、批判了法律被踐踏,年輕人的美好愛情婚姻遭受摧殘的嚴酷現實。盡管作品屬于“傷痕”文學范疇,但作品的思考是沉重而深遠的。

    胡老師這一時期創作了多部中篇小說和一部長篇小說,大部分發表在《人民文學》《當代》等刊物上?!稁锥仍贰队质窃罚?982)是中篇小說姊妹篇,在十年“文革”的斑駁背景上,展現農村多維度的社會生活,凸顯了一對知識青年艱難的農業科研道路和他們的愛情婚姻波瀾。《重陽風雨》(1992)則以上世紀40年代末為時代背景,寫出了兩位知識分子的愛情悲劇。長篇小說《明天清明》2004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此時胡老師已80高齡。作品以1940年代為背景,寫出了一代人的青春與愛情,反思之深刻,達到了胡正小說的新高度?!吧剿幍芭伞弊骷疫^去是不大寫愛情、婚姻生活的,即便寫也涂上道德的、時代的色彩,而胡老師在大部分作品中濃墨重彩地寫了愛情的美好,人性的解放,體現了胡老師豐富的情感世界和新潮的愛情觀念。胡老師晚年對社會人生的反思與批判,對小說思想藝術的探索與革新,顯示了一個老作家的勇氣和膽略,豐富、提升了“山藥蛋派”文學的境界與品格。

    作為一位文學編輯、評論作者,我一直關注著胡老師的晚年創作、思想“變法”。他每出版一本新書,總會簽名蓋章,贈送作協院里的年輕人,我也會先睹為快。我常常驚嘆他思想的活躍、生命力的旺盛、“童心”的不老。有一次去他府上請教一個文學史料問題,談完正事說到剛看完他的一部新作,表示了自己的喜歡、敬佩。他哈哈哈笑著說:“人老了,有想法、有力氣,就趕緊寫出來。什么時候寫不動了,就罷筆拉倒。要順其自然?!痹谒嬲\達觀的笑聲中,我突然想到不久前請他寫的一條字幅,內容是:“浮沉千古事,誰與問東流?”錄的是唐代薛瑩的兩句詩,表達了詩人面對奔涌的湖水,一種超然現世的無為境界。書為心畫,寫給他人,也是寫自己,我似乎讀懂了胡老師。他不僅是一位革命戰士、作家,而且是一位秉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文人,儒家的進取精神、道家的無為信念,都滲透、積淀在他的文化心理中。他令人著迷的哈哈笑聲,不正根植在他儒道互補的心理沃土中嗎?

    久久棈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 国产VA免费精品高清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麻豆| 精品一区精品二区|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蜜|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电影| 精品日产一区二区三区手机| 亚洲精品无码激情AV| 精品伊人久久久香线蕉| 国产精品久久波多野结衣| 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免费专区|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 | 欲帝精品福利视频导航| 亚洲精品成a人在线观看夫| 51精品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成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久久精品国产99精品国产亚洲性色 |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100页| 日韩精品高清在线|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精品伊人久久大线蕉色首页| 99久热只有精品视频免费观看17| 久久国产精品老人性| 久久成人精品视频| 国产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入口| 潮喷大喷水系列无码久久精品| 国产A∨免费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电影| 国产AV国片精品一区二区| www.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电影在线| 9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国产| 久久伊人精品青青草原日本 |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播放| 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69 | 精品国内在视频线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