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圖書館:藏書于民 藏智于民
公共圖書館每年上架大量新書,但館舍面積有限,下架圖書何去何從?館藏資源的閑置與群眾不斷增長的閱讀需求之間的矛盾如何破解?公共文化機構的優質文化資源如何觸達基層?湖南圖書館創新開展的“藏書于民”活動為這些問題探索了一條可行路徑。
小讀者們在湖南圖書館東塘街道人大代表聯絡站藏書點參與閱讀活動 王 瓊 攝
建:42家藏書點延伸館舍空間
2月21日,湖南圖書館長沙東塘街道人大代表聯絡站藏書點正式揭牌,多間閱覽室開放,其內圖書琳瑯滿目,內容涵蓋法律、經濟、文學、歷史、藝術等多個領域,能夠滿足不同年齡段讀者的需求。這是該館自2020年啟動“藏書于民”活動以來建立的第42家藏書點,也是首個與基層人大代表聯絡站共建的公共文化服務陣地。
湖南圖書館現有藏書500余萬冊(件),但館舍面積僅3.2萬平方米,每逢新書上架,就相應地有舊書要下架入庫,無法充分發揮其價值。為提升圖書資源利用率,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閱讀需求,經多方調研論證,湖南圖書館啟動“藏書于民”活動,將外觀完好且具有閱讀價值的下架圖書向符合條件的社會機構開放,并開展閱讀推廣活動。“此舉既緩解了館藏資源的增加與有限的館舍空間之間的矛盾,也有效緩解了閑置館藏資源與不斷增長的閱讀需求之間的矛盾。”湖南圖書館黨委書記、館長賀美華說。
截至目前,“藏書于民”活動已與企事業單位、機關、社區、學校、軍區、監獄、寺廟、援藏隊、基層圖書館等共建藏書點42家,活動保障用書共計21萬余冊,為各藏書點調撥圖書共計16.5萬余冊,服務讀者近41萬人次。其中,僅2024年,各藏書點閱覽人數就超過7萬人次,圖書外借近6萬冊次。
管:社會力量參與維護管理
據湖南圖書館“藏書于民”項目負責人王昕晗介紹,各藏書點在運營管理過程中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的積極作用,通過體系化的制度設計、組織化的運營保障、參與式的治理與服務,使公共文化資源再次被激活。
“我們制定了詳盡的實施方案及相關配套細則,對申請資格、申報制度、審批流程等作出詳細要求。合作期間館里負責藏書點的業務指導、圖書的定期更換,并協助其開展相關閱讀活動。合作期滿,藏書點可選擇續約,也可選擇將圖書退還至湖南圖書館。”王昕晗說。
在東塘街道人大代表聯絡站藏書點,每天都有6至8名志愿者參與圖書館運維、圖書借閱、活動組織等工作,他們來自東塘街道樞紐型志愿服務中心。“藏書點面積約200平方米,藏書近萬冊,在志愿者的管理維護下井井有條,開放以來每天都有各年齡層讀者來閱讀、借書,還開展了兩次大型活動和多次小型閱讀交流活動。”該藏書點負責人、東塘街道人大工委主任陳敏說。
王昕晗說:“考慮到讀者的閱讀喜好,我們會充分考慮共建單位的需求,按需配書,并盡量選擇可讀性強的圖書,還會定期對藏書點的圖書進行輪換。”
湖南圖書館湖南省第二女子監獄藏書點針對監獄內的閱讀需求,精心挑選了文學類、科普類和技術類圖書,且每個季度輪換3000冊圖書。自該藏書點2023年建立以來,湖南圖書館已累計為其調撥近萬冊圖書。
用:優質文化服務直達基層
藏書點作為湖南圖書館的延伸陣地,延伸的不僅是進一步發揮海量書籍的價值,還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和閱讀服務。據統計,2024年,湖南圖書館各藏書點累計舉辦線上線下群眾性文化活動348場,參與人數近2萬人次,極大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2024年,湖南圖書館依托湖南省第二女子監獄藏書點,把“匠心湘傳”傳統技藝體驗活動搬進監獄,帶領服刑人員走近鮮為人知的古籍修復行業,體驗傳統雕版印刷技藝。通過宣講,引導服刑人員學習古籍修復師留住歷史、傳承歷史的匠心堅守,使他們近距離了解雕版印刷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
“除了特色文化活動,湖南圖書館依托其優質的講師資源,經常送課到監獄,我們也經常依托藏書點組織讀書交流活動。”湖南省第二女子監獄教育改造科副科長胡艷說,藏書點為服刑人員提供了思想教育、文化教育、技術教育資源,豐富的書籍充實了服刑人員的改造生活,提升了服刑人員的文化素質。
今年,湖南圖書館還依托藏書點創新推出了“溫暖里”湘圖百姓課堂,依托豐富的館藏資源和公益授課形式,推動該館品牌活動“湘圖百姓課堂”的核心資源積極“走出去”,使該項目的專業師資、優質課程延伸至基層,打破傳統文化服務的空間限制。
今后,湖南圖書館將進一步加強與社會各界合作,以藏書點為依托,常態化開展讀書分享、文化講座、親子閱讀等活動,將精心設計的公益課程送至居民家門口,進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覆蓋面和影響力,滿足更多元化的需求,實現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
“圖書館是滋養民族靈魂、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場所。國家要強盛、民族要復興,不能只藏富于民,更應該藏智于民。提升人民群眾的整體文化素養,藏書于民是藏智于民的重要舉措,也是讓文化資產發揮最大社會價值的具體作為。”賀美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