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學者共話東莞文學四十年
近日,由廣東省東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羊城晚報報業集團聯合舉辦的中國文藝名家東莞行暨“東莞文學四十年的經驗、記憶和想象”主題分享活動在廣東東莞舉行。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李敬澤,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廣東省作家協會主席謝有順等100多名作家學者到場參會。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40多年來,東莞創造了經濟奇跡,吸引了大量建設者參與城市建設和文學創作。其間,眾多流水線上的打工者以筆為伴,記錄個人經歷、城市變遷以及人與產業、城市發展相互交融的故事,催生了獨特的“打工文學”現象,涌現出陳啟文、王十月、丁燕、鄭小瓊、塞壬等作家,他們的作品屢獲魯迅文學獎、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等全國性獎項,東莞打工文學作家群在中國文壇上大放異彩。“東莞文學四十年的經驗、記憶和想象”主題分享活動上,廣東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柳冬嫵以《東莞撤縣建市40年及其文學書寫》為題,分享了東莞文學的發展脈絡,其他與會專家也紛紛就東莞打工文學未來方向展開探討。
《作品》雜志社社長、總編輯王十月認為,如今東莞已經實現從“世界工廠”向“科創新城”的躍升,文學創作應真切地記錄時代。廣東文學館副館長鄭小瓊表示,東莞是她創作的根源地之一,東莞的產業結構、城市變化甚至人口變化,都為她的寫作提供了豐富資源。
李敬澤長期關注東莞打工文學。他認為,“打工文學”要適應新發展,不要過度糾結概念,作家和作品才是文學創作的根本。各種文化藝術力量應該為廣大群眾提供更好的文學生態,激發他們的藝術創造力,讓他們拿起筆來,用各種方式書寫這個時代的生活,力爭讓東莞涌現出更多作家、詩人、藝術家。
“要珍視地方所特有的文學經驗、文學精神。”分享會嘉賓主持謝有順在總結發言時表示,東莞這群來自第一生活現場的寫作者,其文學書寫更符合文學的本質。新媒體時代,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書寫者,如何發現、培育更多優質文學創作者,值得思考。
本次活動中,東莞市文聯與羊城晚報報業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依托全媒體傳播優勢與本地文化資源,助力東莞打造專屬文學品牌,共同推動東莞文學事業高質量發展。現場,花城出版社創作出版基地正式揭牌,將更好助力東莞文學創作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