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詩人王績
王績出生于隋末,他是由隋入唐的初唐詩人。他的詩風樸素自然,無齊梁華靡艷麗的舊習。
《野望》是他的代表作,寫的是田野秋景,情調閑逸,文筆清新。這首五言律詩首尾兩聯抒情言事,在閑逸中流露出彷徨苦悶的心情。首聯第二句:“徙倚欲何依”,“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是表現彷徨的心情。末聯“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說出自己在現實中孤獨無依,于是他以“采薇”的典故,追懷伯夷、叔齊。中間兩聯寫景,是一幅動與靜、遠與近、光與色相結合的山居秋晚景色圖。頷聯“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用詞簡潔平易,展現的夕陽余暉下秋天山間的景色十分令人神往。頸聯“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寫出了農人一天勞作后歸來的生動情景。這兩句詩使整個畫面活躍起來了,顯現了恬靜山野中的歡樂氣氛。比起齊梁詩歌的華靡浮艷,這種樸素自然的詩風使人耳目一新。
值得一提的是王績寫這首律詩要早于初唐詩人沈佺期、宋之問六十余年,他能寫出這樣成熟的律詩,是難能可貴的,說明他是勇于嘗試新形式的詩人。《秋夜喜遇王處士》是一首充滿田園情趣的五言絕句。雖然兩首詩體裁不同,但風格是相同的:于樸素平淡中蘊含著豐富的詩情。“北場蕓藿罷,東皋刈黍歸”寫了在田野從事農活歸來的情景。北場和東皋并非實際的地名,乃泛指屋北的場圃與家東的田野。王績號東皋子,他很敬仰陶淵明,東皋的出處就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的“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暗示自己也是步先賢后塵而歸隱躬耕的,同時反映了他對田園生活的熱愛。這首詩無一筆正面寫“喜遇王處士”,但通過“相逢秋月滿,更值夜螢飛”的畫面,描寫了兩人在幽靜的秋夜“相逢”的情景。這秋夜是多么地靜謐,滿月當空,閃光的螢火蟲,飛舞于明月朗照的夜空。在這樣的秋夜,兩人相聚,是何等地閑適自得。這首素描式的小詩,意境幽靜自然,無斧鑿痕跡。這兩首詩都體現了王績“以會意為功”的詩歌創作原則。
讀他的詩,不禁會聯想起嵇康《游仙詩》中的“遙望山上松,隆谷郁青蔥。自遇一何高,獨立迥無雙。”阮籍《詠懷》中的“嘉樹下成蹊,東園桃與李。秋風吹飛藿,零落從此始。”陶潛《飲酒》中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這些詩的語言質樸自然,意境深遠無涯,給人以超然物外之感。
王績十分推崇這三位前輩,他的詩歌創作也深受他們的影響。有趣的是他和嵇康、阮籍、陶潛同樣嗜酒,有的詩歌就是寫這三位酒醉的。他在《醉后》中寫道:“阮籍醒時少,陶潛醉日多。百年何足度,乘興且長歌。”在《田家三首》中這樣說:“阮籍生涯懶,嵇康意氣疏。相逢一醉飽,獨坐數行書。小池聊養鶴,閑田且牧豬。”讀了他的這些詩,不知不覺中宛見嵇康、阮籍、陶潛氣宇軒昂的身影,似聞他們抑揚頓挫的吟詩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