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櫻花
每到三月,我心里就會咯噔一下:櫻花開了嗎?
這好像是多年的習慣了。
春暖花開,每個人都有花的念想,為什么我獨鐘櫻花呢?
關于櫻花,最早從魯迅先生那里聽說過“上野的櫻花爛漫的時節,望去卻也像緋紅的輕云”,感覺離得很遠。且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歲寒三友和四君子,都與它無緣。故我一直對櫻花是陌生的。
認識櫻花,還是我在21世紀初旅居漢陽開始的。
所住望江花園,離江灘不過百米,也就是說,我們擁有漫長的濱江公園。江灘整治綠化之后形成的風景,每天可逛可賞。稍微遠點,順江走不過一里多,就是偌大的晴川櫻花園了。
櫻花哪里都有,這里的櫻花有什么特別?花開在哪如人的家庭出生環境很重要,晴川櫻花首先是地理上的近,盡管它比江那邊的東湖、武大櫻花園要小,處于有“中國角”之稱的市中心,市民很容易近水樓臺先得月。其次呢,是它所處的人文環境特有內涵。
要知道,漢口江漢關1924年建成,雖高度只有41米,卻把武漢的建筑標高壟斷了60年。一直到1984年近90米高的漢陽晴川飯店建成才改寫紀錄。這可是巨大的城市之變呀,當年7月11日的《長江日報》頭版發出晴川飯店落成的整版照片,破了先例。有位叫英子的日本老人,丈夫是湖北人,向晴川飯店捐贈全套高級洗衣設備,還捐獻了一批手指粗的櫻花樹苗。晴川櫻花就扎根在這個地方,跟城市一路茁壯成長。看看它的周圍,橫跨長江的“萬里長江第一橋”、1985年重修的50米高的黃鶴樓,還有龜山和后來建成的“亞洲桅桿”龜山電視塔。武漢標志性建筑彼此成為對方視野的風景,而晴川櫻花承接它們之間的靈魂溝通,花開花落,如“緋紅的輕云”,把白云黃鶴之鄉烘托到美得極致。
作為湖北省主要涉外接待窗口,晴川飯店入住過數不清的外賓和政要。他們在這里可以全景式掃描龜蛇鎖大江的武漢三鎮,感受江漢朝宗的盛況;若腳踏實地漫步后花園的櫻花叢中,“櫻花才臉笑,柳眼正舒眉。(朱元璋)”是否也獲得帝王般的享受?
因為工作和興趣的關系讓我對城市文化有了更多感知,這櫻花簇擁的晴川飯店,原來是川主宮、南關的舊址,而與之相鄰的晴川閣更是江城水文化的經典遺存,尤其是大禹神話園于2006年建成之后,禹功磯上、鐵門關內外的這一片風水寶地環境大變,古今呼應、精神貫通,晴川櫻花的每枝每瓣都富含文化元素。人們來此,既是看花,又可觀景,還能閱史,悅目賞心,不亦樂乎。
也就是那個時候,花季攻略來了:“武漢晴川假日酒店后花園的50多棵櫻花樹開得情意綿綿,人們能賞到臨江而生的櫻花花瓣飄滿萬里長江第一橋的獨特場景。”晴川櫻花成為撒向春風的信箋或邀請函,人們紛至沓來,流連而忘返。
去看櫻花!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又像東道主如數家珍,在此生活二十年,我不知多少次來看晴川櫻花,也不知向多少人推介過晴川櫻花。我有寫日記的習慣,最近翻看它們,回望自己每天忙亂而努力的生活,竟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每年都有觀賞櫻花的記載,并留下一些照片。
2009年3月26日“拍過夜的櫻花”,櫻花燈光秀增添了一抹夢幻色彩。那年,我完成家庭裝修,開始《城市英雄》的采訪和寫作。2010年3月26日,“楚才杯”評卷后,“邀他(董宏量)打的到晴川閣看櫻花。老顧、周小妹也來,景色可人。從江灘走回”。27日,“上午席星荃來,一起看櫻花、大禹神話園,并至家中”。2011年3月3日,“我帶他們三位去大禹神話園,看櫻花及晴川閣。晴川閣經整修,增加了碑廊”。2012年3月22日,“今天是今年的第二次打雷,雨量罕見的大。”第二天,“下班后經大禹神話園,櫻花含苞。一群學生在參觀,他們是皖西中學的,從合肥來漢‘一日游’”。2013年3月5日,“春天的感覺,地球稍變換一個角度,讓一部分人類舒服起來”。13日,“邀請他們分別打的到漢陽,看櫻花,逛江灘,登晴川閣。晚餐于‘兩江魚鮮’,喝茅臺酒。792元。”14日,“一起步往晴川飯店,劉建林、楊寧在拍攝櫻花,新相機為首用”。
2014年的3月,人在江浙旅游,故沒有櫻花記載。2015年開啟《湖北最美鄉村》項目,3月18日第一站即到鄖縣櫻桃溝村,“花期已過,被葉取代”,一個月后才從宜昌車溪趕回。2016年3月17日,“回來時走江灘,晴川飯店櫻花開放,天陰不作美,散步很爽”。21日,“今天和昨天一樣,也有江灘散步,閱覽春色”。22日,“兩人步行至晴川飯店,櫻花近謝,夜消費者幾乎沒有”。2017年3月13日,“北風呼嘯,一天沒出門”。14日,“難得晴日,下午去看晴川櫻花。發微信,‘櫻花時節又逢君,何日地鐵鐘家村。龜山開柵不收費,鐵門關上可品茗。依依楊柳頻點贊,啾啾小鳥欲依人。從來繁華春易逝,自古寂寥江濤生。’點贊很多,照片很美”。15日,“約他們來看櫻花”。16日,“下午稍晴。散步江灘,觀櫻者不少,遇余等,還看竹雕藝術博物館”。26日,“楚才杯改卷。回時晴川閣下,遇三位江西來的美女同學,問路,故帶她們看櫻花和大禹神話園”。4月1日,“午休后逛江灘,在晴川櫻花下留影”。2018年3月27日,“張之洞與武漢博物館開館,充當電視臺對話嘉賓。中餐于晴川飯店主要與張之洞后裔等交流”。4月1日,“晚江灘散步,很美的夜色,圓圓的黃月亮掛上了云紗”。2019年3月16日,“天氣晴好,拍婚照的很多,人們迫不及待地想看晴川櫻花,但還不見綻”。“春天的景象究竟是不一樣的,屬于年輕人。”
“南朝往事久灰塵,歲歲櫻花樹樹春。(黃遵憲)”日記字里行間的其他內容都略去了,只有自知,那是親歷的城市發展和紛紜世相。可以詩意地說,漢陽是我的一段櫻花伴隨的人生!我的愛美之心曾經那么年輕。有時感嘆,我何德何仁,竟如此幸運,活出了花一樣的繽紛多彩。
我知道,生活在環境優美的江城,很多人像我這樣幸福地享受著百花齊放艷麗芬芳。梅花、桃花、杜鵑、油菜花等主打景區“花鄉茶谷”遍布。據說武漢的公園和園林中櫻花樹種植超過一萬株,可稱中國最廣闊的賞櫻勝地之一。相對而言,櫻花觀賞區規模還不算最大,但魅力不遑多讓,賞櫻幾成游春的代名詞。雖以幾票之差落選武漢市花,她儼然城市新名片,櫻花季的漢馬從2016年開跑以來,今年已升格為世界田聯金標賽事,累計有數十萬中外跑者舞動肢體放飛心情,迸發英雄城市的熱情與魅力。
每一種花都是美麗的,人們賦予它不同的品格和精神屬性,表達審美人格境界的神往。如梅蘭竹菊分別具有傲幽堅淡品質,為人們托物喻志的象征,詩歌繪畫中常見的題材。而櫻花的詩歌并不少見。五代李煜有“櫻花落盡春將困,秋千架下歸時。漏暗斜月遲遲,花在枝。(原文缺十二字)徹曉紗窗下,待來君不知。”近現代陳永正有“傾國花時逐色塵,閑行失喜見湖濱。垂櫻一樹平波上,絕似凝妝待月人。”在中國及東亞文化中,櫻花代表著愛、美、生命轉瞬即逝的本質;還與女性的美與魅力聯系在一起,反映出優雅、毅力與韌性。
我觀櫻花,它不像梅、桃、杏那樣熱烈趕場,急于搶占春枝,得天下風氣之先。而像少女總是姍姍來遲,讓約會的情人一等不來、二等不來。待眾姐妹鉛華將盡時,她仍守得閨闈,含苞待放,猶抱琵琶半遮面。綻放是一夜之間的事,仿佛想通了情定終身,莞爾亮相,作驚鴻一瞥。花先粉白,瓣繼緋紅,千嬌百媚,盡情綻放約一周,落英繽紛開始卸妝,轉身亮相卻已回黃轉綠,變嬌艷為淡雅,化爛漫為矜持。變櫻花為櫻葉,如少婦初嫁,不能再稱為少女了。究竟是在看花還是在看她呢?這櫻花裙下,誰不浮想聯翩,心緒萬端。
去看櫻花!去奔一場視覺盛宴,歡慶春天的隆重回歸。武漢大學是中國最美的學府,珞珈山下的滿園櫻花我是領略過的。東湖櫻園規模更大,種植了數十種不同品種的櫻花。其中亮點是“七十八櫻花亭”,亭周環繞著78株櫻花樹,以紀念1978年中日友好條約的簽署。這是每年三四月間的打卡熱點,游人如織,以至爆棚。我也曾是那里的游客:2017年3月17日日記:“3時半才到植物園櫻園。繁花盛開,但遭雨淋。馮翔吉他手正在唱‘背砣砣,換酒喝’漢味歌,楚天音樂臺主辦。”他唱紅的《漢陽門花園》,不是有“冬天蠟梅花,夏天石榴花”嗎?
2022年第六個本命年,我移居漢口的江邊,“小區櫻花開放環境優雅”,有幾年沒去看晴川櫻花了。“如今已是櫻花節,去年已與櫻花別。臨去戀春光,回思還斷腸。雌弦金雁柱,花底聞微語。春好愿留伊,他時休悔歸。”黃侃先生的《菩薩蠻》很值得玩味。誰都可惜櫻花的花期很短,只有三五天開放,在最燦爛的時候凋謝,這就是它給人們的生命提示。
據2025年中國櫻花季預測,今年的武漢賞櫻日是3月18日。那天我一定要去漢陽,不僅是觀賞這生命之花,也是緬懷過去時光,向曾賦予我靈魂感悟和青春活力的它表示由衷的感謝。
正巧,19日有去日本旅游的團期,如果成行,我興許能看到富士山下的櫻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