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好好:堅持守正創新 增強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文化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學習時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把文化建設擺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形成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思想,推動文化建設在正本清源、守正創新中取得歷史性成就,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作為戲曲重鎮的上海,這一年來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全面提高文化建設質量,馳而不息緊抓人才隊伍建設,以堅持守正創新作為推動文化傳承發展、擔負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的科學方法,努力當好新時代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為建設習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實踐地的戲劇板塊提供堅強保障。
加強學習,努力提升履職能力
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知情明政、把握大局、醞釀良策是基本素養。2024年,我積極參加政協的有關會議、調研、學習等活動。上海市政協十四屆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期間,圍繞“深入推進國際化大都市建設,提升文化軟實力”議題,我對各級政府、各部門所做的工作有了切實了解,目睹了政績和民意的融合,和其他委員一起研究有全局性、戰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問題,深刻理解和領悟人民政協的性質定位。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擴大服務消費和促進文化旅游業發展的部署要求,上海昆劇團曾與攜程集團共同打造“浦江蘭韻”項目。2018年,我帶領上海各戲曲院團與上海市徐匯區斜土街道共同策劃、攜手推出的“日輝有戲”戲曲文化生活節,至今還是徐匯濱江的年度熱門活動。這些都是以文化賦能都市旅游的成功探索,通過藝術上的交集、空間上的交錯、內容上的交融、消費上的交互等跨界合作與資源整合,讓戲曲藝術與現代城市生活產生共鳴。
今年年初,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培育新增長點繁榮文化和旅游消費的若干措施》,這對文藝院團如何提供豐富產品、優化文旅服務、點燃文旅消費熱情、進一步擴大文旅消費市場提出了新要求。未來,我將繼續努力,助力各方整合各區優質資源,集聚文商旅等關鍵要素,把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地標性景觀、街區等與文藝院團的優質內容供給結合,讓文藝院團有機融入全市各區的文化創新戰略中,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立足本職,認真履行委員職責
我是戲曲演員出身,從藝38年。結合自身工作和行業特點,我在搭建平臺、藝術傳播等領域認真履職。
由上海市文聯于1989年創辦的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現已成為中國重要的戲劇獎項之一。2025年,中國戲劇梅花獎、上海白玉蘭戲劇獎作為中國戲劇藝術領域的高峰“雙璧”齊聚上海,“南蘭北梅”將歷史性地同城綻放,印證了戲劇藝術是上海的、中國的,更是國際的、世界的。
由上海戲曲藝術中心等創辦的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連續10年展現了上海“戲碼頭”的魅力,以創新、先鋒、實驗的戲曲精神吸引了來自全國的青年戲曲創作者,培養了越來越多的青年戲曲人和青年觀眾,成為戲曲發展的主要實踐者、推動者、宣講者和傳播者,充分彰顯著上海的城市精神。
我們在全世界努力播撒戲曲的種子,不斷探索交流互鑒、美美與共的文明之路。2024年,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獎代表專場在維也納國際中心舉行“玉蘭花開·魅力上海”演出。其間,我應邀作了藝術講座,看到海外觀眾對中國戲曲反響熱烈,我很感動。
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際,全本《牡丹亭》(精華版)赴法國巴黎、波爾多開展商業巡演,實現歷史上的多個突破。此外,羅丹藝術中心專門拍攝了昆曲與雕塑藝術相遇的宣傳片,東西方藝術“破次元”對話。2024年正值中國與保加利亞建交75周年,由中國劇協組團,上海昆劇團攜昆劇《桃花人面》亮相“瓦爾納之夏”國際戲劇節。這些“引進來”“走出去”的成功案例,讓我相信,戲曲是讓世界讀懂中國的重要媒介。
夯實調研,加快提高履職實效
開展調查研究,是履職的前提和基礎,也是保障履職質量和實效的關鍵。2024年,圍繞“大力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主題,我把主要精力放在上海戲曲界,進行大量調研、走訪、座談、研究,和老中青藝術家談心交流。我深刻意識到,新時代戲曲事業發展需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處理好繼承與創新、轉化與發展的關系,更需要我輩積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以上海昆劇團為例,我們始終秉承“激活傳統、致敬經典”理念,守正創新,讓經典綻放時代風采。這些年,不少劇目在全國舞臺上屢獲佳績,這讓我們更加堅定繼續踏實走好“傳統經典的當下再造之路”。同時,我們追求傳統文化強強聯手,尋求發展戲曲事業的全新范式。去年,我們開啟與故宮博物院的合作:2024年12月11日至12日,上海昆劇團在上海北外灘友邦大劇院上演《太和正音——故宮昆曲萃集》(第一季)。演出以守正創新的創作理念,深入挖掘故宮館藏典籍中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和價值理念,使昆曲藝術煥發鮮活的時代氣韻。專家認為,《太和正音——故宮昆曲萃集》是踐行習近平文化思想的一次有力實踐,具有重要借鑒意義。這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戲曲文化資源的珍視、敬畏、梳理和發掘,彰顯了中華戲曲審美優勢的美學表達。
守正,才能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旦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就能成為時代新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我深感使命在肩。我將繼續堅定文化自信,和廣大戲曲工作者一起,用守正創新的戲曲藝術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歸屬感、認同感,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注入強大精神力量。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上海昆劇團團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