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2024年第6期|姜鐵軍:英雄列電(節選)
一
晚上九點,列車電站徐徐開進列電基地站臺。
準備出發的列車電站職工早已在站臺等候,每個人都帶著行裝。清一色的灰色粗帆布做成的行李袋,是列電基地統一制作的,上面印著“列電基地”四個黃字,下面小一點的三個字是“石家莊”。列車電站就是一個流動的小型發電廠,對職工們來說,隨站遷移是家常便飯,平時沒覺得是什么了不得的事。今天的氣氛卻顯得有點沉悶,六十多個人沒人說話,有的悶頭抽煙,心事重重的樣子。
事出有因。列車電站站長何開滿昨天接到上級通知,調列車電站去遼東省安東市執行發電任務。這次移動上級不允許提前通知職工,原因是保密。列電基地領導告訴何開滿,侵朝美軍出動轟炸機對鴨綠江水豐水電站猛烈轟炸,導致電站發電機組停運,引起了一系列嚴重后果:保衛鴨綠江大橋的志愿軍防空陣地雷達停止工作,安東火車站信號系統停止運行,運送朝鮮的軍用物資嚴重受阻……為解燃眉之急,燃料部電業管理總局急調國內唯一列車電站開往安東,全力以赴發電,支援抗美援朝!
列車電站職工下午開會,何開滿通知大家跟隨列車電站去安東,讓每人給家里寫封短信告別。他的話音剛落,像在熱鍋里撒把鹽,一下炸開了。
“這跟去朝鮮差不多啊,為什么不提前通知啊?”
“我家里有事還沒安排呢!”
“這叫什么事啊,昨天咋不說呢!”
…………
何開滿陰沉著臉,說:“早說,早說你們還能保住密啊?萬一家里人拖后腿怎么辦?這次去安東等于抗美援朝,不能提前通知,請大家理解。”他招呼列電基地辦公室的文書給大家發信紙和圓珠筆。有的人愁眉苦臉,有的人用牙咬著圓珠筆,有的人禁不住哭了……“別寫得像遺書似的,我們又不是去朝鮮前線打仗!”何開滿低頭看看幾個職工寫給家屬的信,提醒大家不要寫得那么悲情,害怕給家屬帶來心理壓力。
大家把寫好的短信交給辦公室的文書,何開滿囑咐:“一定要保證把這些信百分之百交給家屬!”“何站長,你放心好了!”文書小心翼翼地把職工們的信放到一只袋子里,感覺拎的不是一只裝信的袋子,是沉甸甸的責任……
列車電站從石家莊出發,經過山海關、沈陽,一路向北,直奔安東。
途中,列車電站在紅楓嶺火車站停車,車站值班員招呼何開滿去站長室開會。留在車上的職工議論紛紛:“怎么停下了,出什么事了?”“不是說一口氣奔到地方嗎?”“停下肯定有原因。”大家想不出來什么原因停車,盼著何開滿回來說明。
鍋爐工石浩洋和幾個職工站在站臺上議論,想弄明白停車原因。絕對不會無緣無故停車,安東等著發電,沒有特殊情況不會停下的。生產技術組組長羅志峰讓大家耐心等待。
過一會兒,何開滿回來了,召集全體職工開會。“沈陽鐵路局通知,小站前面有隧道,列車電站可能過不去!”有職工表示懷疑:火車都是一樣的,別的火車能過去,列車電站怎么不能過啊?何開滿解釋,隧道是按一般火車高度設計的,列車電站是特種車輛,特殊就特殊在鍋爐車廂上的汽包,比一般火車車廂高。沈陽鐵路局馬上派技術人員,研究怎么辦。
吃完晚飯,遼東鐵路局白工程師到了,他是跟隨一列貨車到達的,這列貨車特意在小站停一分鐘,把白工程師放下。
各方有關人員集中在站長辦公室開會,把面積不大的辦公室擠得滿滿當當。辦公桌上鋪開隧道圖紙,白工程師拿支鉛筆講解:“這條隧道是偽滿洲國時建的,設計高度是4.8米,因為列車客車車廂高度是4.28米,悶罐車高度和客車高度差不多,這個高度滿足列車通過。”何開滿有點急:“列車電站鍋爐車廂高4.7米,距離隧道高度只有10厘米!”白工程師看看何開滿:“問題就在這里,10厘米的差距不是安全距離。隧道里有一個地方稍矮點,列車電站就無法通過。這是叫列車電站緊急停車的原因,萬一列車電站卡在隧道里就麻煩了!”
羅志峰看看白工程師,不甘心:“真過不去嗎?”白工程師確定:“隧道設計高度和列車電站高度差不多,怎么能過去呢?要是強行通過,卡在隧道里,問題太嚴重了。抗美援朝的武器彈藥通過紅楓嶺隧道運往安東,這里卡脖子,誰都擔不起這個責任!”“一定要想辦法通過隧道,安東等電啊!”何開滿懇切地對白工程師說,“幫忙想想辦法!”大家心情都一樣,白工程師何嘗不是。“我看了你們的列車電站,別的車廂沒問題,主要是鍋爐車廂,車頂上鼓出來一塊,無法過隧道。”白工程師說的是鍋爐汽包,它比其他車廂要高。解決不了鍋爐汽包的問題,列車電站沒法過隧道。
問題很棘手,隧道高度是確定的,只能在鍋爐汽包上想辦法。羅志峰焦慮地問:“何站長,你看怎么辦?”鍋爐組組長唉聲嘆氣:“一旦汽包頂到隧道頂,前進不是,后退不是,真就動彈不得了!”
辦公桌上的電話丁零零響起來。火車站站長拿起話筒,找何開滿的。他把話筒遞給何開滿。“我是何開滿,列車電站卡在紅楓嶺了。總局領導什么指示啊?好,我們盡快拿出解決方案!”
何開滿放下電話,掃大家一眼:“總局讓我們抓緊時間,明天必須拿出解決辦法。”有人無可奈何地說:“實在不行,只能割汽包了!”羅志峰急了:“堅決不行!割汽包割時費勁,安裝更難。列車電站這套發電設備是快裝機,汽包靠管路支撐,割斷后很不好組裝,我們緊急支援安東就沒意義了!不到山窮水盡不能這么做。”何開滿讓汽機、鍋爐、電氣三個組分別開會討論,看看有沒有解決辦法。
羅志峰絞盡腦汁,到底怎么辦呢?他找白工程師商量。推開站長辦公室門,看到白工程師愁眉苦臉地抽煙,正在苦思冥想。“白工,沒睡啊?”羅志峰打招呼。“羅組長,請坐!”白工程師拿起暖瓶,想給羅志峰倒杯水。“喝菜湯了,不渴。我有個想法和你交流一下。”“你說。”白工程師放下手里的暖瓶。“我們能不能到隧道實地測量一下,萬一隧道高度能通過呢?”羅志峰說。白工程師搖頭:“不可能,設計圖紙上的隧道高度標得清清楚楚,這個高度幾乎等于列車電站的高度,怎么通過?”“我陪你去隧道測量,行不行?這樣我們心里就有數了。”羅志峰堅持自己的想法,白工程師打開設計圖紙,又看了一遍。“我不是怕麻煩,只是覺得沒什么意義。”“還是實地測量一下,萬一能通過呢?”羅志峰一再堅持,“安東在抗美援朝一線,我們早去一天,早一天減少志愿軍犧牲……”羅志峰有些激動,仿佛看到炮火連天的情景。白工程師內心被觸動了,決定照羅志峰的想法做。
第二天一早,天剛放亮,羅志峰來到站長辦公室找白工程師。昨晚,白工程師讓車站準備好軌道車。這種軌道車輕便靈巧,是鐵路部門短途運輸的主要交通工具,每個車站都備了幾輛。
羅志峰不住地咳嗽,哮喘氣管炎又犯了。因身體不好,列電基地領導不同意他來安東。他不顧妻子顧曉燕反對,堅決請戰。他對列車電站設備特別熟悉,換別人管技術,他不放心。“不要緊吧?”白工程師關切地問。羅志峰回答:“不礙事,走吧!”
兩個人上了軌道車,上面有動力壓把,一人把住一頭。軌道車運行原理類似自行車,依靠壓把不斷上下運動獲得前進動力。他倆一上一下不停地運行壓把,軌道車向隧道方向行駛。
為做好測量工作,白工程師找火車站站長要了一張列車運行時間表,計算列車到隧道的時間,以防發生意外。來到隧道口,他和羅志峰把軌道車上的測量儀器卸下來。“馬上有火車過來了,快把軌道車搬下來!”白工程師提醒,和羅志峰從鐵道上把軌道車搬開。
遠處,傳來火車鳴笛聲,一列火車開過來。火車頭的煙囪冒著黑煙,呼嘯著開進隧道。這是一列軍車,悶罐車寫著標語“打敗美帝野心狼”“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羅志峰和白工程師朝列車舉起拳頭,他們現在做的事也是抗美援朝,比起前方打仗一點不遜色。
扛起測量儀器,兩個人一起走到隧道口,進行測量。
事關重大,不能有半點粗心大意。羅志峰和白工程師先對隧道口進行測量,得到的高度是4.8米,和列車電站鍋爐車廂相差10厘米,能通過。羅志峰擔心的是隧道里面的高度,萬一有的地方低于這個高度就麻煩了。10厘米的高差,對列車電站來說,實在是太小了!
他倆測量完隧道口,扛著測量儀器往隧道里面走。“里面和隧道口一樣高嗎?”羅志峰問。白工程師點頭:“一般來說不會相差太多,就怕隧道口高度能通過,而隧道里面有的地方高度低,那就麻煩了。列車電站通過隧道口,里面不一定能通過。”這是白工程師最擔心的。偽滿洲國修南滿鐵路,在東北各地抓勞工。很多勞工仇恨日本人,修建鐵路時想方設法搞破壞,圖紙標注的數值不一定和實際數值相符。
“一定要仔細測量一下鍋爐車廂的高度。”羅志峰心想。走在前面的白工程師剛想把測量器架起來,傳來火車鳴笛聲。“貼著隧道墻不要動!”白工程師大聲叮囑,兩個人面對隧道墻站穩。火車開進隧道,雪亮的車燈光照亮了道軌,火車在隧道里行駛,聲音特別大,震耳朵。
羅志峰一動不動,也不敢回頭,感覺火車帶著風從身后開過去,隧道墻不斷閃過燈光。通過的是一列客車。火車帶起的冷風吹得后背發涼,羅志峰禁不住又咳嗽起來。白工程師問:“沒事吧?”“氣管不好,老毛病了,沒事。”羅志峰回答。火車開出隧道,兩個人急忙開始測量。隧道差不多有500米,必須抓緊時間測量完。
保險起見,兩個人打破隧道測量常規,把間隔30米縮小到間隔15米,這樣獲得的數據更準確。但這樣一來,耗費的時間更長,要付出更多的體力。
時間已經到了下午,肚子咕嚕嚕地叫,手已經不聽使喚了,手電筒不小心滑落到地上,羅志峰彎腰去撿,眼前一黑栽倒在地上……
羅志峰醒來時,已躺在紅楓火車站值班室的床上,何開滿站在身邊,羅志峰趕緊說:“何站長,快派人把鍋爐車廂高度量一量……”
火車站站長急匆匆進來,把手里的電報遞給何開滿。電報是燃料部電業管理總局發來的,命令列車電站明天必須通過隧道!列車電站如果滿足不了通過隧道條件,只有割汽包這一條路了。羅志峰伸出手掌比畫著:“只要鍋爐車廂實際高度比隧道頂矮5厘米,就能通過!”經過測量,隧道頂有個地方和其他地方不一樣,低5厘米,這就是白工程師擔心的問題。5厘米不到一個手掌高度,列車電站想安全通過,太難了。
二
當天晚上,列車電站召開會議,研究安全通過隧道的問題。羅志峰提出,安排人趴在車頂,隨時監控車頂到隧道頂部的空隙,有問題馬上報警停車……
天剛放亮,列車電站的職工被一陣急促的哨聲驚醒。早飯安排在火車站的候車室,老百姓習慣稱“票房”。廚師隋志祥和兩個伙房師傅把裝炒菜的大盆端過來,放到板凳上。他把兩只菜勺子放進大盆里:“多吃點,今天可是要打硬仗!”
“列電站今天過不了隧道,窩在這里就麻煩了。”
“那就只能割汽包了。”
“過不了隧道,干脆回去算了。”
“越是艱險越向前,列電人什么時候打過退堂鼓啊!”
何開滿催促大家快點吃。“別泄氣,一定會通過隧道的!已經測量過了,能過去!”大家低頭吃飯,候車室里響起一片喝粥的聲音……
吃完早飯,職工們登上列車電站。火車頭前面的信號燈變為綠色,車站值班員舉起綠色小旗畫圓圈。
火車頭拉響汽笛,車輪緩緩轉動。
列車電站開到隧道口,停下。
列車電站上的職工紛紛下車,根據安排,多數人進隧道執行監護任務,主要是接收車頂上羅志峰和鍋爐組組長發出的信號,及時讓火車停車。
羅志峰和鍋爐組組長爬到鍋爐車廂頂上,在車頂汽包一前一后趴下。白工程師站在車廂下面,仰頭往上:“千萬小心啊!絕對不能讓汽包碰到隧道頂!”羅志峰高聲說:“放心,遇到情況預先報警!”羅志峰和鍋爐組組長戴上口罩和帽子,手拿大號手電筒,脖子上掛著哨子。火車通過隧道時速度很慢,越是這樣憋在隧道里,煙越大,影響他倆視線,必須做好準備。
兩個人爬上鍋爐車廂頂,分別趴在車頂汽包兩邊。
準備停當,紅楓嶺火車站站長親自指揮,舉起綠旗發信號。
列車電站緩緩啟動,速度限制到最低,發生狀況時能及時停車。
列車電站開進隧道,濃煙從隧道涌出來,什么都看不清。
隧道里的鐵路兩側,每隔十幾米安排一個職工觀察。他們手持小紅旗和手電筒,當列車電站出現意外時,及時發信號讓火車頭停車。列車電站在隧道里通過的速度越慢,聚集的煙霧越多,他們沒有口罩,只好用毛巾圍上口鼻,還是被煙霧熏得咳嗽。
鍋爐車廂車頂上,羅志峰和鍋爐組組長趴在汽包兩邊,手舉手電筒,眼睛盯著汽包和隧道頂部的距離。他們被濃煙嗆得喘不上氣來,仍不敢有絲毫大意!眼睛被嗆得淚流不止,仍死盯住汽包頂端,千萬不要碰到隧道頂啊!
兩個人的心里都在祈禱:不要碰上!不要碰上啊!
羅志峰拿著大號強光手電筒照到隧道頂部,汽包和隧道頂部只差一點,能通過!“我的媽呀!”鍋爐組組長叫一聲,眼淚涌出來……
羅志峰感覺汗水把后背都濕透了,煙霧里隱隱約約看到人影,手電筒光朝車頂照射。站在軌道邊的職工同樣不敢大意,時刻準備報警!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列車電站緩緩行進。
火車司機探出半個身子,透過車門外的瞭望窗觀察前方,看到隧道出口的亮光。隧道里的人還沒有報警,司機心里祈禱:老天保佑!
車頭冒出的濃煙灌滿隧道,嗆得趴在鍋爐車頂上的人不停地咳嗽。到了隧道最低的路段,鐵道兩邊都站著人,隨時準備報警。
火車頭緩緩駛出隧道口,司機拉響了汽笛,慶祝勝利。隧道里傳出歡呼聲。
羅志峰從鍋爐車廂的車頂往下爬,他沒有力氣站起來了。石浩洋和幾個職工爬上鍋爐車廂車頂,扶他下車。蹲在地上,羅志峰禁不住嘔吐……
列車電站安全到達安東六道溝紡織廠。這個紡織廠因為受到敵機轟炸被迫停產。列車電站可以利用廠區的鐵道線,這里距離鴨綠江近,發電取水方便是一大優勢。這里距離一條鐵路隧道只有一公里,方便列車電站撤退,也是考慮的一個因素。
安東市電業局派出人員早早在紡織廠等候。帶隊的王副局長把工程師李玉德介紹給何開滿,和列車電站聯系工作由他負責。王副局長不好意思地說:“我們這兒條件有限,委屈大家了。”何開滿哈哈一笑:“咱們是來抗美援朝的,不是來享福的!”通過隧道的艱苦,讓列車電站職工對困難有了充分思想準備。何開滿招呼列車電站職工把行李帶好,跟李玉德去宿舍。
從列車電站往北走不遠,有個大倉庫,紡織廠被轟炸停產,倉庫閑置。倉庫的窗戶離地面很高,是為貨物通風開的,不是為住人設計的。列車電站選在這里落址,倉庫臨時改為列車電站職工宿舍。
住宿條件簡陋,沿南北兩面墻排開大通鋪,松木板搭建的,上面鋪著一層厚厚的稻草。列車電站的職工扛著行李走進倉庫——職工宿舍——雖然床鋪簡陋,但已心滿意足,生活條件慢慢改善吧。睡覺的位置是按照班組分配的,大通鋪也沒有好賴,一個挨著一個放行李。
當天晚上,遼東省電業局、安東市電業局、安東市公安局和列車電站四方聯合召開會議,就列車電站調試、發電并網、安全保衛等問題進行討論,研究切實可行的方案。會議臨近結束,何開滿代表列車電站保證,一定在最短時間內搞好調試,爭取早日發電。
鍋爐車廂里一片繁忙,幾個職工在檢修鍋爐。連續作業,根本沒有休息時間,
有的鍋爐工連打哈欠,有人靠著車廂壁睡著了。何開滿進來,鍋爐組組長想把睡著的人叫醒。“別叫!別叫!”何開滿制止,大家很辛苦,實在太累了。“你們堅持不住,也歇一會兒。”何開滿眼窩發熱,為了早發電,大家真拼命。
離規定開機發電時間越來越近了。
汽機車廂里一片忙碌,每個人都忙得滿頭是汗。從開始調試,兩天期限快到了,大家心里都憋著一股勁。衛生員小譚去安東醫院調劑藥品,回來和大家說,因為缺電,醫院做手術只能打著手電筒照明。不僅醫院缺電,很多軍用設施更是等著用電,雷達站用柴油機發電解燃眉之急,畢竟不是長久之計。
忽然,外面響起尖厲的空襲警報,何開滿以為聽到空襲警報大家會馬上離開去防空洞,可沒一個人離開。“沒聽到防空警報嗎?快出去!”何開滿急了。“何站長,規定發電的時間馬上到了,必須抓緊時間把調試做完!大家都拼命了,絕不能耽誤開機發電!”羅志峰這句話,說出了大家的心聲。
何開滿了解這些職工,他們對工作兢兢業業極其負責,為抗美援朝不惜一切。他有把握準時開機發電。
列車電站兩天完成調試,順利發電,這是列車電站從未有過的事。為了犒勞職工,何開滿讓隋志祥采購好吃好喝,改善職工生活。
列車電站有六十多名職工,平時吃飯是件大事。為方便采購,需要時,安東市電業局派一輛汽車來幫忙。今天派來的是一輛美式舊卡車,司機是個中年人。隋志祥和他打招呼,拉開車門在副駕駛座位上就座。
舊卡車開出紡織廠院子,大門設置了門崗,兩個戴紅袖章的公安人員站崗。列車電站保衛工作很嚴,出入要有通行證。外人來訪,必須由列車電站的職工到大門口領人,門崗才放行。
卡車駛出紡織廠院子,發出“吱呀吱呀”的響聲,隋志祥想到“老牛破車”。司機用嘲弄的口氣說:“這車真是老了,壞了零件都不好找,將就開!”道路坑坑洼洼,卡車不停地搖晃。隋志祥顛得屁股離開了座位:“這條路真不好走啊!”司機緊握方向盤:“原來路況就不好,被美國佬飛機炸了更難走了。”隋志祥提醒:“真得小心,不知什么時候敵機就來了。”“你常出來采購啊?”司機問。隋志祥答:“六十多號人吃飯,附近沒市場,只好去市里。”司機用稱贊的口氣說:“幸虧你們列車電站救急!”隋志祥感到很自豪,列車電站在關鍵時刻起到了作用。
為了讓職工們吃好這頓飯,隋志祥和伙房師傅絞盡腦汁,特意做了炸豆腐泡、干豆腐絲拌粉條、豬肉炒白菜、蘿卜燉肉,還有小雞燉蘑菇,最后一個是東北菜。主食照顧南、北方職工不同喜好,有米飯,有饅頭。何開滿往自己的搪瓷缸里倒了白酒,端著站起來:“同志們,自從有列車電站,我就在站上工作,風風雨雨不容易。這次千里迢迢來安東,沒想到這么快就發電了。按以往進度還得幾天時間,大家拼命了!前線志愿軍感謝你們。燃料部電業總局領導很滿意,我代表列電基地敬大家一杯!”他把手里的搪瓷缸舉起來,其他人紛紛舉起搪瓷缸,不會喝酒的倒上白開水,表示下激動的心情。
“為抗美援朝勝利,干!”何開滿帶頭喝酒,掩飾不住自己的激動。
大家呼喊:“抗美援朝必勝!”
……
全文見《芙蓉》2024年第6期
【作者簡介:姜鐵軍,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在《人民日報》《中國作家》《芙蓉》等報刊發表作品;作品多次被《小說選刊》《微型小說選刊》《小小說選刊》《讀者》等選刊選載;出版長篇小說、紀實文學《國宴——1949》《血搏》《橘焰》《云端上的歌》等9部。曾獲首屆中國電力文學獎、全國梁斌小說獎(三屆)、2013中國微型小說年度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