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怒放念嘯仙——品味陳其明報告文學《阮嘯仙》
在我的案頭,至少已有6本關于介紹農民運動理論家、人民審計制度的創建者和奠基者阮嘯仙的著作,作者都是陳其明。這些書內容豐富、史料翔實,都具有重要的思想價值、理論價值和學術價值,對于進一步推動學好黨史、新中國史和審計史,增強守初心、擔使命的思想和行動自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讀陳其明的報告文學《阮嘯仙》,充分體會到陳其明鉆研的功夫之深。他研究阮嘯仙數十載,積累了大量第一手的素材和資料。他又長期在阮嘯仙的家鄉河源市工作,對阮嘯仙的生活環境、成長歷史、革命歷程,包括其后人的生活、工作狀態等都有很深的了解和感情。他每一部反映阮嘯仙的作品在內容上都各有側重,都滿懷真情。這部報告文學《阮嘯仙》尤其如此。
《阮嘯仙》有十個章節,以他從事農工運動為主線,用豐富翔實的歷史資料為支撐,運用大量第一手資料,包括很多珍貴圖片,生動展示了阮嘯仙在廣東從事工人運動特別是領導全省農民運動的紅色足跡,客觀真實記述了阮嘯仙在參與或領導廣東工農運動以及對全國工農運動的歷史貢獻,從一個側面解讀阮嘯仙壯闊而輝煌的絢麗人生,向讀者推介了一位真實可信的工農運動領袖。該作在忠于歷史事實和尊重革命人物的基礎上強調理論分析,力求做到史論相結合,論從史出,通過對歷史細節的追索和敘述,讓讀者去感悟一位無產階級革命者留下的寶貴而豐厚的紅色文化歷史遺產。
1922年秋,阮嘯仙在廣東省立第一甲種工業學校畢業后,根據黨組織安排,立即投身工人運動,走上革命之路,成為中共最早從事工人運動的先驅之一。他積極投身農民運動,與農民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感情。在國共合作的旗幟下,歷任國民黨中央農民部組織干事和中央農民運動委員會委員、第一屆至第六屆廣州農民講習所教員和第三屆農講所主任,和彭湃、周其鑒、黃學增被尊稱為廣東“四大農頭”。特別是,阮嘯仙在主持第三屆農講所工作期間,充分總結吸納前兩屆講習所的創辦經驗,對農講所的訓練內容提出具體明確要求。除組織學員學習國民革命理論外,尤其注重對學員進行軍事訓練和組織訓練。他把學員按照軍隊組織模式編成作戰連,然后再分成排、班,既學習專業技術,又學習軍事知識,強化了學員的綜合素質和組織紀律的作風養成,與毛澤東、彭湃等人一起,為中國共產黨培養造就了一大批農民運動骨干。五十多年后,第六屆農講所學員、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的王首道在回憶這段往事時感慨道:“在農講所學習期間,惲代英、阮嘯仙、周其鑒等教員的講課和他們的革命精神,給了我們許多難忘的教益。”
該著還插編了數幅資料圖片。照片中的阮嘯仙身材瘦弱、面容文雅,很難將“槍桿子”和他聯系在一起。然而,就是這位溫文爾雅、文質彬彬的年輕人,在充滿犧牲的革命事業中,意氣風發,渾身是膽。“堅忍卓絕為吾人本色,奮斗犧牲是我輩精神!”這是阮嘯仙的座右銘。這副對聯,我在河源市下屯村阮嘯仙故居采訪時曾見到過。通過這部作品,我才知道它最早出現于1924年10月19日,在花縣農民協會暨區農民協會成立的大會上,作為大會主持人的阮嘯仙結合會議主題及特點,聯系自己工作體會、心境和感悟,為大會題寫了這副對聯。短短18個字,將農協會友及干部的革命氣概和奮斗情懷展現得一覽無余,也真實抒發了阮嘯仙等共產黨人為勞苦大眾謀利益的壯志豪情和英雄本色。
用細節說話,增強歷史文學的感染力和厚重感,也是這部作品的一個鮮明特點。描寫細節,不是無中生有,更不是憑空杜撰,而是在事實的基礎上,以適當的文學手法,進行有溫度的描述。該著中有這樣一個細節:有一次,阮嘯仙到元田村了解農民運動開展情況,忙完工作已經是深夜了。時值盛夏,蚊蟲很多。為了不打擾農民百姓,他堅持睡在鄉村小學的書桌上,連蚊帳也沒有。當時,正好被村里一個叫盧啟輝的農民看見了,十分心疼:“阮同志是我們自己人,是替我們窮苦百姓辦事的大好人,怎好讓他任蚊咬呢,我寧可坐到天亮,也要將蚊帳給他!”于是,他回家把自家僅有的一頂蚊帳,送來給阮嘯仙掛上。目送著這位農友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阮嘯仙深受感動。這個畫面感很強的細節,看似非常小,卻生動展現了當時的干群關系,真實反映了勞苦大眾對革命事業的信任和支持,無形中也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和可讀性。
為了凸顯作品的可讀性,作者在這部作品素材的選取上,也是頗用了一番心思。其中,在第八章中便是通過豐富的細節記述了阮嘯仙在仁化擔任首任縣委書記的艱苦經歷。整個章節不惜筆墨,生動再現了阮嘯仙擔任縣委書記期間建立蘇維埃政權、開展土地革命、發動武裝暴動的革命經歷。特別是在一次反擊戰斗中,阮嘯仙帶領的赤衛隊僅有八人、兩支步槍,卻創造了擊退敵人20余里的戰績,打出了聲威,成為全縣轟動一時的美談。阮嘯仙在斗爭中表現出的共產黨人堅不可摧的革命信念、忘我的奮斗精神、砥柱中流的先鋒本色,以及堅持實事求是、勇于探索的可貴品格,成為革命者的楷模。
革命的人生是短暫的,更是壯麗不朽的。1935年3月,阮嘯仙率領贛南省黨政機關向贛粵邊方向突圍,至江西信豐安息(今安西)上逕時,不幸被流彈擊中,壯烈犧牲。驚悉阮嘯仙和中央軍區政治部主任賀昌先后犧牲的噩耗,陳毅含淚寫下了一首感人肺腑的詩篇《哭阮賀》:“最近同志中,阮賀足稱賢。阮譽傳嶺表,賀名播幽燕。審計嘔心血,主政見威嚴。哀哉同突圍,獨我得生全。”充分表達了他對犧牲戰友的悼念之情,也高度評價了阮嘯仙和賀昌的光輝一生。作為人民審計事業的奠基者,阮嘯仙于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木棉花又稱“英雄花”,根植于嶺南,盛開于春冬。在河源市革命烈士陵園阮嘯仙烈士雕像前,木棉花盛開正濃,鮮艷的花瓣猶如烈士鮮血染成,和這部作品的封面交相輝映。手捧《阮嘯仙》,佇立雕像前,靜靜仰望,在感受先輩壯烈的情懷之中,頓感自己的信仰更加堅定,力量更加雄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