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出鄉村振興的“加速度”
3月8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二場“代表通道”和“部長通道”集中采訪活動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鄉村振興”成為通道上備受關注的關鍵詞之一。
來自天津東麗區華明街道胡張莊村的楊寶玲扎根農村基層多年,44年前,她從山東遠嫁天津,來到被稱為天津“北大荒”的胡張莊,先后當選為村委會主任、村黨支部書記,2018年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新職務新職責,讓她感覺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不過我始終記住一個理:作為一名黨員和農村基層的全國人大代表,就是要在致富路上帶著鄉親們使勁跑,堅守自己的初心和承諾”。
如何打開鄉村發展癥結,實現全面振興的使命?楊寶玲和鄉親們交出了一份令人欣慰的答卷。在楊寶玲的帶領下,鄉親們找到了打開綠色發展之路的“金鑰匙”,葡萄種植、水產養殖、田園文旅全面開花,實打實地跑出了鄉村振興的“加速度”。“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對農村有著特殊的感情。如今,我已經扎根農村基層40多年,對胡張莊這片土地我愛得深沉,我愿意堅守在這里,和鄉親們一起為鄉村振興事業,繼續擼起袖子加油干!”楊寶玲說。
農業農村部部長韓俊表示,今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5年過渡期的最后一年。過渡期以來,脫貧攻堅成果得到了有效的鞏固和拓展。農業農村部將進一步提高監測幫扶的效能,落實精準方略,盯住每一個有返貧致貧風險的群眾,發現一個、幫扶一個、化解一個,確保不發生規模性的返貧致貧。
韓俊表示,鄉村振興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堅持不斷深化農村改革,特別是要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把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等一件一件抓實、抓出成效。
黨的二十大明確,到2035年農村要實現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的目標,這也是鄉村振興的一項重要任務。韓俊談到,要瞄準現階段農民需求迫切的重點實事,聚焦鄉村道路、供水、人居環境、教育、醫療、養老服務等民生關切;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方面的短板,縮小城鄉差距,提高農村基礎設施的完備度、公共服務的便利度、人居環境的舒適度。“我們常講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既要塑形又要鑄魂,鄉村振興不振興,不光要看農民的腰包鼓不鼓,還要看鄉風好不好。”要推進鄉風文明建設,進一步推進農村移風易俗,進一步加強宣傳和發動群眾,改變農民精神風貌,持之以恒抓出成效,讓農民有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