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的“人生書單”
我是一個最枯燥乏味的人,枯燥到什么嗜好都沒有。我自比是一棵只有枝干并無綠葉更無花朵的樹。
如果讀書也能算是一個嗜好的話,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讀書。
至于哪幾部書對我影響最大,我一貫認為是兩位大師的著作:在德國是亨利希·呂德斯,我老師的老師;在中國是陳寅恪先生。兩個人都是考據大師,方法縝密到神奇的程度。從中也可以看出我個人興趣之所在。我稟性板滯,不喜歡玄之又玄的哲學。我喜歡能摸得著、看得見的東西,而考據正合吾意。對于中國文學作品,以下幾部是我一直讀的。
《史記》
《史記》這一部書,很多人都認為它既是一部偉大的史籍,又是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我個人同意這個看法。平常所稱的《二十四史》中,盡管水平參差不齊,但是哪一部也不能望《史記》之項背。《史記》之所以能達到這個水平,司馬遷的天才當然是重要原因;但是他的遭遇起的作用似乎更大。他無端受了宮刑,以致郁悶激憤之情溢滿胸中,發而為文,句句皆帶悲憤。
《世說新語》
這不是一部史書,也不是某一個文學家和詩人的總集,而只是一部由許多頗短的小故事編纂而成的奇書。有些篇只有短短幾句話,連小故事也算不上。每一篇幾乎都有幾句或一句雋語,表面簡單淳樸,內容卻深奧異常,令人回味無窮。六朝和稍前的一個時期內,社會動亂,出了許多看來脾氣相當古怪的人物,外似放誕,內實懷憂。此書記錄了他們的言行,短短幾句話,而栩栩如生,令人難忘。
《儒林外史》
胡適之先生給予《儒林外史》極高的評價。詩人馮至也酷愛此書。此書的思想內容是反科舉制度,昭然可見,用不著細說,它的特點在藝術性上。吳敬梓惜墨如金,從不作冗長的描述。書中人物眾多,各有特性,作者只講一個小故事,或用短短幾句話,活脫脫一個人就仿佛站在我們眼前,栩栩如生。這種特技極為罕見。
《紅樓夢》
在古今中外眾多的長篇小說中,《紅樓夢》是一顆璀璨的明珠,是狀元。中國其他長篇小說都沒能成為“學”,而“紅學”則是顯學。《紅樓夢》描述的是一個大家族的衰微的過程。本書特異之處也在它的藝術性上。書中人物眾多,男女老幼,主子奴才,五行八作,應有盡有。作者有時只用寥寥數語而人物就活靈活現,讓讀者永遠難忘。讀這樣一部書,主要是欣賞它的高超的藝術手法。那些把它政治化的無稽之談,都是不可取的。
(摘自《季羨林讀書與做人》,季羨林著,國際文化出版公司,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