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當代鄉土小說之美
鄉土文學作為中國現當代文學的重要構成部分,是鄉土中國發展歷程積淀凝煉的豐富史詩,也是伴隨著鄉村社會現代轉型應運而生的鄉土書寫。一百多年來,中國的鄉土文學現象復雜,思潮更迭,作家云集,作品更是不計其數,與之相應,鄉土文學研究隊伍異常龐大,成果亦是極為豐富。這其中,賀仲明教授的鄉土文學研究可謂卓爾不凡,顯示出獨特的學術價值。賀仲明在鄉土文學領域深耕多年,卓有建樹,繼《一種文學與一個階層——中國新文學與農民關系研究》和《鄉村倫理與鄉土書寫》兩本專著之后,他新近又出版了《當代鄉土小說審美變遷研究(1949-2015)》。該著既是作者對前兩部著作的回應和拓展,立體建構了其鄉土文學研究的理論體系,體現出開闊的整體視野,又是對鄉土文學既有研究視角的突破和超越,其對審美維度的強調,推進了鄉土文學研究的縱深發展,體現出一種全新的研究格局與學術氣象。
作者對20世紀初期至今超過一百年時間的文學流變,進行了系統梳理和全面考察。一個世紀的風云變幻,中國鄉土百年的歷史進程,在鄉土小說中全面折射出來。全書以細膩之筆勾勒出歷史流變的鄉土圖鑒,以敏銳之筆觸及鄉土發展生發出來的各類主題,賦予其鄉土小說研究透視般的歷史縱深感。鄉土文學的譜系賡續和發展變遷有其外力與內因,關涉到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復雜因素,無論是對鄉土文學作史的梳理和理論建構,還是對作家作品的個案分析和文本細讀,都或多或少需要兼顧上述復雜因素,《當代鄉土小說審美變遷研究(1949-2015)》集中于審美研究,雖以審美作為研究線索和貫穿角度,但也沒有孤立地談審美的形式,而是在綜合因素之中突顯審美。正是在這種整體視野下,當代鄉土小說的審美變遷既波瀾壯闊又委婉曲折,賦予了審美研究深厚的文學底蘊和突出的學術價值。
審美維度的研究為當代鄉土文學研究帶來了全新格局。在作者看來,文學最基本也最重要的特性是美,文學研究也絕對不能夠忽視審美。正是基于這一學術洞見,全書獨辟蹊徑,從審美視角具體考察了當代鄉土小說美的形態、美的觀念和美的藝術表現。作者不僅對當代文學審美觀念的流變、審美形式的流變以及鄉土小說的地域性問題、方言問題、大眾接受問題等作了精當論述,對代表性作家作品的美學風貌也作了細致分析。這種審美分析的獨特意義,正如他所期待的那樣,不僅能夠促動學術界對鄉土小說審美問題產生更多的討論和關注,使鄉土小說審美理論能夠更系統和科學,同時還能夠影響到鄉土小說的創作界,啟迪作家們創作出具有更高審美品質的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