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閑話開卷》:一幅幅文人聚趣圖
    來源:北京日報 | 孫郁  2025年03月07日10:05

    舊畫里常有文人雅聚的場面,庭院間,茶樓下,三兩寒士對視笑談,顯得很有意思。陳師曾在《北京風俗圖》中也有舊京人相見于酒館的描繪,只是調子變了,多了一點民初的雜影,文人的苦笑多了起來。讀書人向來覺得思想來自松弛之態,竹林七賢與苦雨齋沙龍,都有類似的隱含。所以,大凡記載這類遺風的書,與市井的一般味道,總是不同的。

    《開卷》里的人,心緒之光是亮的

    我做記者的那幾年,偶也參加過些讀書人的聚會。《讀書》雜志的沙龍活動、“漢唐陽光”的散談空間、《方法》雜志的茶會等,都是難得的場面。現在已經沒有幾個人知道《方法》這個雜志,當年這份雜志是頗有幾分生機、人氣的,我認識的許多作家、學者,差不多都在這個圈子里。京城人的聚散,大多有固定的場所,有的則變換地址,講究的與樸素的場地都有文氣。《讀書》老總編沈昌文兜里有個小本子,專記一些小酒館的地址,當年隨他不知道去過多少有趣的地方。

    但因為我自己粗心,對于這些活動,記錄甚少。有的人與事隨著年齡增大,漸漸忘記了。前些日子收到子聰先生寄來的《開卷》雜志,讀起來一時心熱。忽想起先生編過多冊《開卷》,內中都是雜志往來閑事、人物瑣談,還有編輯大事記。林林總總中,一個時代讀書人的風景,就那么形象地從字里行間走出。上面記載的故事,有的知道一點,有的還是首次了解到,新鮮感自不必說。家里有幾本子聰寫的關于《開卷》的書,翻了翻,發現所記錄的許多熟人已經去世,不禁有點黯然。時間流水般沖洗著記憶,這時候感到,子聰先生的工作意義不小,我們時代不被注意的花絮,陸陸續續定格在思想的底片里。

    《開卷》能夠出現,是讀書界的幸事。編者聯系的人之多、之廣,非吾輩可及。上面有許多有意思的文章,有的出筆自如,收尾得體,有的則自言自語,無意中寫出了世道人心。雜志交往的人,有楊絳、黃裳、鐘叔河、朱正那代人,也有止庵、徐雁、陸灝一批隨筆家,像朱航滿、夏春錦、宮立這些年輕人,也出入其間。一身故事的楊苡,詩人邵燕祥,有趣而博學者如陳子善,都在子聰筆下一一閃現,似乎也讓讀者聽到了他們的聲音。而劉緒源的笑意,王稼句的趣味,薛冰的背影,各自帶出詞語間的氣味。這樣的人,在暮氣的大學課堂不易見到,說他們遺留了民國讀書人之風,也非夸飾。讀書人本來是這個樣子,潛于書海,忘情詩文,與古人對談,心思淡淡,又能不忘情于天下,耿介之心尤在,是很可愛的。與那些僅僅會寫制義之文的人比,《開卷》里的人,心緒之光是亮的。

    閑話《開卷》的筆記生動而有味道

    子聰的書籍有許多訪友的片段,這是讓我喜歡的地方。他交往甚廣,筆下有許多可以感念的瞬間,寫得也饒有趣味。如此耐心做著書林之跡的勾勒,乃心存幽情,覺得世界一切閃動過、流淌過、發熱過的存在,都不該隨著太陽的落去而落去,留在文字里,就獲得了綿延性。我們先前的文化,丟失的東西過多,如此說來,做一個文壇與學界的書記員,也其樂融融的。子聰在2014年5月的筆錄里寫道:

    五月十二日中午,與藍英年夫婦、王得后、王學泰、鄭雷、余新偉小聚。午后與鄭雷、余新偉、郭睿同訪揚之水。

    五月十六日,張嘆鳳從成都發來手機短信:“今日得友人招呼晤見趙麗雅女史,現行名揚之水。輾轉二十余年,彼此形容風華不再,近乎老境。然女史文采斐然,敏銳仍舊,著作達二十余種,品味極高。觀其意志矯健,又雅好古代名物考證,于鐘銘鼎刻,皆見心得。手書筆墨依然秀勁,系米粒小楷,有唐風味。女史,實吾生平所識一奇女子也。”(《開卷閑話九編》,第26頁)

    這是很有味道的筆記,也留下了不少想象的空間。這樣的記錄很多,如2016年楊絳去世后,子聰在《閑話開卷》一書里介紹了彼此交往的過程,讀起來也很生動:

    早在二〇〇〇年十二月,《開卷》創刊不久,楊絳先生就曾來信:“承蒙贈《開卷》數冊,皆收到,獲益不淺。”每次《開卷》有相關的紀念活動時,楊絳先生總會應我之請題詞祝賀。二〇〇五年三月,楊絳先生為《開卷》創刊五周年題詞:“開卷有益,信哉斯言”;二〇一〇年四月為《開卷》創刊十周年寫了兩幅題詞,一為“世界真奇妙,老人才知道”,一為“世界真奇妙,老人最知道”,后來在紀念特刊上我選用了前一幅題詞。在附信中,楊絳先生這樣寫道:“先謝您每期《開卷》贈我,先遵囑題了兩份,任擇其一。我是抄于光遠同志的話,改了兩個字。如不合用,棄之可也。”楊絳先生提到的于光遠先生為《開卷》的題詞是“世界真奇妙,后來才知道”,這個題詞后面的故事,以后有機會,倒可以說說也未可知。(《閑話開卷》,第203頁)

    見證閱讀史與文人趣味史

    讀著這些文字,隨作者一起分享著記憶,寫的與讀的,都有興致。《開卷》聯系的作者,身份有別,趣味接近的時候多。凡有心得的人,皆可于此談天說地,而思想的交流亦不必正襟危坐,可說是從容地來,自如地去。在各類文章中,不同的眼光和感覺的表露,顯示了知識的駁雜性和審美的多樣性。黃裳去世的時候,子聰就引用了書界人不同的觀點,視角種種,認知是有厚度的。評價一些人的功過,也能以中正目光視之,恰是讀書人的美德。幾十年間,雜志上的許多作者,都能夠以心與讀者交流,無論對錯,各言其言,各樂其樂,單調文壇由此而泛出幾段復調。

    子聰先生來微信告訴我,《開卷》雜志馬上到三百期了。時間無情,一批批作者老去,一群群新人走來,構成了一幅幅文人的聚趣圖。記得在《開卷》一百期時,我寫過一點短短的感想,覺得雜志的風格與內容殊為難得。多年過去,它于無聲中完成了民間文人交流史的記錄。一本小小的刊物,能夠在變動的歲月里保持不變,笑對身邊的流云,那便有了定力在,這大概就是“無趨于工巧之途”吧。雜志見證了閱讀史與文人趣味史,這些往往有正史里沒有的本真。因為心中有著神往之地,就能以知識為徑,以智趣為伍,腳步就不會踏空。至少是我,有時想起它,就覺得這塊園地,是值得回味的。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青草| 国产精品入口麻豆电影网| 中文字幕精品1在线| 久久精品国内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 国产精品成人啪精品视频免费| 国产va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coent| 国内久久精品视频| 中文天堂最新版在线精品| 久久只有这里的精品69|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不卡| 国产精品免费视频一区| 九九精品免费视频| 91久久国产精品|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不卡 | 国产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午夜剧场| 亚洲欧洲精品久久|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 | 国产精品麻豆成人AV电影艾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蜜芽| 99精品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A人亚洲精品无码| 日韩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中文八零| 国产精品被窝福利一区| 精品国内自产拍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盗摄一区二区在线|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第| 精品国产乱码一二三四区五区 |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9三级| 国产精品资源在线观看|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高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露脸国语对白河北| 国产精品萌白酱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浪潮av| 国产色婷婷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