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與甜的交織:在漂泊中尋找歸屬
多年前的一天,我乘坐加州列車去舊金山的現代藝術博物館看展覽。那時,我在硅谷一家高科技公司工作,日復一日做著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列車上座無虛席,我的鄰座是一位年輕的亞洲女孩,素顏,馬尾辮,穿著粉色帶帽衫,年紀大概二十出頭。她側身面朝窗外凝神遠望。
我入座后就從背包里拿出本書來讀, 依稀記得是納博科夫的回憶錄。列車啟動不久,我和這個女孩不知怎么聊了起來。她說自己在江西農村長大,后來去深圳打工,如今在舊金山灣區的社區大學念書。得知我們是老鄉后,她熱情了許多,從包里拿出零食遞給我。她說話語速很快,笑聲清脆。一路上,我們漫無邊際地聊著。快到站時,我問她是否打工。她用很隨意的口氣說她在一家夜總會跳脫衣舞,好像這是件稀松平常的事。那一刻,我有些錯愕,不知該說什么。列車到站后,我們簡單擁抱了一下,各自散去,沒有留聯系方式。
這次短暫的邂逅在我心中埋藏了二十年。五年前,當我開始構思一本關于留守兒童的小說時,這個女孩的形象一次次涌現,成為《真冷,真甜》中主人公王簡的原型。
留守兒童是全球化與城市化帶來的獨特社會現象。父母遠走他鄉務工,留下孩子們在情感缺失與孤獨中成長。王簡的故事是社會變遷與家庭文化沖突的縮影。我希望通過她來講述一個成長、愛情與家庭的故事,來揭示人性中的矛盾與復雜。我也希望寫出隱藏在面具后的情感與欲望,以及探討現代社會劇變下的身份焦慮和個體在多重身份中的掙扎。
王簡是我筆下“遠行的人物”之一。他們在兩種文化、兩種世界之間漂泊,在此處和彼處之間試圖找到歸屬。對這些人物的特殊興趣與我的個人經歷相關。多年的海外生活,讓我對漂泊感、鄉愁、文化沖突與身份認同等主題有深刻的體會。
標題《真冷,真甜》源于冷與甜、痛苦與希望并存的矛盾感。這種感受如同成長本身,有時冰冷刺骨,有時卻伴隨著甘甜的回味。寫這本小說對我而言,是一次探索人性的旅程。我試圖觸及那些深藏的情感,那些塑造人性本質的力量,以及那些能夠跨越不同文化和背景在人們之間喚起共鳴的瞬間。
如今,我在寫作的同時,從事心理咨詢和療愈工作,后者是我文學創作的延續,也是一次新的探索。無論是寫作還是心理學,都是與人性對話的方式,而文學的復雜情感與心理學中對人類行為的剖析本質上是相通的。望讀者能夠帶著好奇心和包容的心態去讀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