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藝術”陳列首次展出——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陳列”以完整面貌亮相
彩繪文吏俑 唐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作為國家重點美術館之一,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秉承“兼容并蓄,繼古開今”的學術理念,在當代公共文化空間建設以及藝術品收藏方面皆鼎力踐行,致力于建構特有的美術史敘事。即日起,“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陳列——古代中國藝術”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展。此陳列作為館藏陳列的第二部分,展出藏品217件,第一部分“現代中國美術”已于2024年7月開展,展出藏品247件;至此“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陳列”以完整面貌亮相。
20世紀50年代以來,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一直持續、有序地開展收藏工作,目前累積各類藏品2萬余件,藏品種類豐富,涉及古今、兼顧中西,囊括各個美術領域。
202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國美術館的老專家老藝術家的回信中強調“在高質量收藏、高水平利用、高品質服務上下功夫”,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始終重視對經典藏品的挖掘、整理與利用,圍繞藏品展開了一系列的學術研究、展覽展示、教育推廣和對外交流活動。此次長期陳列的推出,既是美術館對經典館藏的重要探索,對收藏研究工作的階段性總結,也是對國家文化政策的積極響應,更是對新時代美術館核心價值的展示。
此次展出的古代中國藝術,是館藏特色之一。在百余年的學院發展歷史中,幾代學者以服務教學和科研為目的,為學院積累了一批古代藏品,涵蓋古代藝術的主要類型,在書畫、銅鏡等類型的收藏品中有諸多精品,尤其是被《中國古代書畫目錄》收錄的110件古代繪畫。古代藝術,是建構中國文化審美觀念的基礎,是理解中華民族精神傳承的渠道,也是當下藝術創新的靈感源泉。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策劃館藏陳列之初,就將古代藝術作為重要基石,作為陳列的主體部分和創新源泉。
為此,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從歷史研究中汲取既有成果,并積極融入當下研究的各類新態勢。在藏品擇選方面,館方基于1983年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組(謝稚柳、啟功、徐邦達、楊仁愷、傅熹年、劉九庵、謝辰生)和2024年中央美術學院鑒定組(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中央美術學院美術考古研究中心)的意見,以審美意趣、禮樂制度和文化內涵為標準,選取200余件藏品,以“器物”和“書畫”為兩大類型展出,包含銅鏡、畫像磚、俑、陶瓷、宗教造像、人物畫、花鳥畫、山水畫、書法9個子類藏品,時代跨度逾2000年。
在創新展示方面,美術館與學校的數字媒體藝術研究、古代書畫研究、美術考古研究及傳統藝術修復相關的課程進行了有機聯合,在傳統文化的數字模擬修復和沉浸交互體驗方面進行了深入探索,展廳內不同類型的數字文物,營造出現代數字藝術與古代傳統藝術跨時空對話的氣氛。
“古代中國藝術”陳列不僅是對歷代藝術與美學的一次展示,對當下科技與傳統關系的一次思考,更是對中國藝術精神的一種視覺化表現。陳列展覽通過飽含歷史記憶的古代文物構成跨時空的藝術之旅,使觀眾能夠真切地感受到由古及今的社會風俗、道德信仰與思想情趣,并由衷地體會到中國人民崇尚禮儀、敬畏自然和文化自信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