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巴蜀文脈與四川新文學”
2月28日下午,綿陽市委宣傳部、綿陽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主辦的“名家開講·涪江講壇”第二十期在綿州大劇院舉行,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四川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李怡應邀作《巴蜀文脈與百年四川新文學》主題講座。
四川的新文學是在什么背景下發展起來的,有什么特點?當天講座開始后,李怡拋出了這兩個問題。
李怡認為,四川的蜀學文化具有“多元并生”的特點,因為地理、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因素,賦予巴蜀文脈“敢為天下先、青春氣象、開闊包容的胸懷”等特點。在四川的文脈中,綿陽居于什么樣的地位?李怡用“詩人、詩道”來形容表達。他解釋說,詩人是以李白為代表的詩人群體,綿陽是李白的故鄉,他的詩歌表達的是青春向上、不屈不撓的精神。
綿陽地處蜀道的重要節點,是吸引歷代文人墨客的重要地方。因此,與四川興衰緊密相連的蜀道,不僅是見證歷史、溝通世界之道,更是詩歌之道、文學之道,歷代詩人的詩篇構成了四川文脈,奠定了四川文學發展的根基。因此,“綿陽是一個充滿創造力的地方,綿陽人應該為腳下的土地感到驕傲。”李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