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橙《何日請長纓》:超越“爽感”的新工業小說
2月26日,由中國作家協會網絡文學中心、安徽文藝出版社和閱文集團主辦的齊橙《何日請長纓》作品研討會在線上召開。中國作家協會網絡文學中心主任何弘、安徽文藝出版社社長姚巍、閱文集團副總編輯田志國,以及歐陽友權、陳定家、周志雄、徐剛、明江、桫欏、吳長青、朱昱、王婉波、孫葳、諶幸、李伶思、劉佳怡、徐義涵、逆流而下、宋曉津等評論家、編輯、讀者和網絡作家等20余人參加。中國作家協會網絡文學中心副主任朱鋼主持研討會。
《何日請長纓》描繪了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制造業企業改革、發展、崛起的歷程,塑造了老黨員周衡和年輕黨員唐子風兩個不同時期的優秀黨員干部形象,同時描摹出在國企轉型困難時期聽黨指揮、迎難而上、勇于擔當的國企職工群像。作品入選“十四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中國作協“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等。
何弘表示,《何日請長纓》在主題開掘和文學表達上都實現了突破,是新工業小說的代表性作品。特別值得探討的是,齊橙一直堅持用網絡文學爽文的框架書寫現實,同時也通過大量的技術細節描寫消解了傳統網絡文學爽文寫作不及物、懸浮的問題。小說集中對機械制造工藝流程進行細致入微的書寫,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工業美學表達。如何探索網絡文學在保持自身特點的同時更好地表達現實,是需要重視的問題,《何日請長纓》做出了成功的實踐探索。
與會專家認為,《何日請長纓》遵循大眾文學敘事原理,處理題材手法嫻熟,對時代精神把握準確,彰顯出了優秀的現實主義美學品質。作者巧妙地將穿越元素融入其中,讓主角唐子風這位文科生管理者,在一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帶領臨一機廠實現從瀕臨倒閉到行業領軍的華麗轉身。唐子風作為文科生,以權謀、博弈和制度設計推動改革,打破了工業題材“技術至上”的刻板印象。這種選擇既是對現實國企改革中“人本因素”的呼應,也暗含對網絡文學“數據化爽感”的超越——改革的成功不靠參數堆砌,而靠對人性與規則的洞察。同時作品中也充滿著對設備、技術、工藝等方面專業性的扎實書寫,作者為網絡小說如何書寫現實做出了可貴的探索,在反映現實和爽文模式之間找到平衡,創設了一種既有現實深度,又有閱讀趣味的小說形式。
而作品最重要的社會和思想價值,是在“好看”的故事之上,借由機床行業的奮斗史展現三十多年來中國科技不斷進步、社會生產力高速發展、綜合國力持續增強的恢弘氣象,以及周衡、唐子方、黃麗婷等人物群像身上所蘊含的改革創新、拼搏奮斗等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精神氣質和理想情懷。專家分析,主人公是要樹立民族自信心,振興民族工業,創造中國品牌,參與國際競爭,這里面有強烈的使命感,是一種比“爽”更高級的“熱血”。所以這類現實題材網絡文學作品,不僅能照見人間煙火,讓人獲得知識和教益,還能看到民族國家的發展,感受到自己在這個發展中的位置,這超越了過去大眾所認知的網絡文學的“爽”。
齊橙表示,中國的工業史是極具故事性的,很適合用網絡小說的方式去反映,主角的設定也是他做的一次創新。未來他將繼續向深處挖掘工業史這座創作寶庫,書寫出更多動人的中國故事。
朱鋼在總結中表示,與同類題材的網絡小說相比,《何日請長纓》注重書寫信念和精神之于企業發展的極其重要性,提升到了新的表述高度。思維、信念、精神,是作品的真正內核所在,這也是我們回到歷史現場的真正要義。這種大視野的網絡文學書寫,既吸納了純文學工業敘事的成果,又發揮了網絡文學自身的獨特優勢,顯現了新大眾文藝呼應時代的創作理想和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