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集郵往事
一
我擁有第一個集郵冊,是在10歲的時候。
1988年是中國龍年,那年春節(jié),從錄音機里傳出的《今又龍年》的旋律,至今依然回蕩在我的腦海。在當時,這首歌曲為我們的心情鍍上了一層喜悅的色彩。經(jīng)過多年的承包生產(chǎn),在父母的共同努力之下,養(yǎng)雞場辦得有聲有色,別人家有的大家電,咱家一樣不缺。那個春節(jié),全家人也過得特別喜慶和舒心。
經(jīng)濟條件允許了,就要考慮教育問題。當時我在村小就讀三年級,成績還過得去,是班里的學(xué)習(xí)委員。人雖然聰明,但貪玩,自律性不強。有一次我禁不住誘惑,跟著調(diào)皮的大孩子去海邊捕魚,為此而曠課了一整天。為了我的將來考慮,爸媽幾經(jīng)商量,決定把我送到鎮(zhèn)里的中心小學(xué)就讀,那里的教學(xué)水準當然比村小更高,重要的是讓我有了更多的管束——我平時寄宿在鎮(zhèn)里的親戚家,而那位親戚,恰好是中心小學(xué)的在職教師。那年我10歲,在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中開始了全新的學(xué)習(xí)和生活。
集郵冊是遠在深圳打工的小姑送的。那時的深圳,在我們的印象當中是一個充滿機會和活力的地方,許多年輕人的夢想都在那里,盡管遙遠,但從不影響他們義無反顧地背上行囊。小姑也成了他們當中的一員:畢業(yè),離家,去遠方筑夢。而且一去就是一輩子。小姑把集郵冊送給我的目的,是希望能調(diào)劑一下我枯燥的學(xué)習(xí)生活,讓我打開視野,增廣見聞。不過那個時候,我還真未搞懂集郵是怎么一回事兒,更別說興趣了。
但我喜歡那個集郵冊卻是實實在在的。它的開本相當獨特,比大32開要闊邊一些,看起來十分大方。封皮也很有特色,深紅色,設(shè)計成磚墻的視覺效果。封皮正面印著一個白色的裸女雕塑:半躺著的身軀,上面挺拔的乳房尤其引人注目。現(xiàn)在看起來似乎還真不錯,具有很強的現(xiàn)代感和藝術(shù)感。然而在那時可不得了,何況我還是一個涉世未深的小孩——我?guī)缀醪桓抑币暷莻€封面,就算瞥上一眼都會臉紅,更不好意思拿給別人看了。后來,終于想到一個辦法,找來大小適中的畫片,用透明膠把它覆蓋住,精心裱好,才算完事。當然,這個小小的“瑕疵”,并不能掩蓋我對這本集郵冊的喜愛之情,從此,我便迷上了集郵。
小姑對我說:“這是空郵冊,以后我們一起努力,來將它裝滿吧!你要多給姑姑寫信哦……”我使勁點了點頭。填滿這個集郵冊可真不容易,因為那時集郵,尤其我們小孩子,只能一張一張地收集信銷票。為此,我在雜志里、報紙上見到一些郵票的影樣,也會小心地裁剪下來,插進心愛的郵冊中。
盡快填滿那個大集郵冊,是我當時最大的愿望。
二
在20世紀80年代農(nóng)村,小朋友集郵是一件鮮見的事,也是一件奢侈的事。我們童年玩得最多的是一種洋畫片,上面印滿動畫片的人物故事,比如《哪吒鬧海》《葫蘆兄弟》《花仙子》《小飛龍》等等,每幅二十五枚,裁剪開來相當于一枚郵票的大小。那時的我們玩起這個,可謂花樣多多,玩撲克啦,貼墻紙啦,還有“看誰飛得遠”……不過歸結(jié)起來,那些洋畫片都是作為一種賭注或籌碼來使用的,誰擁有得越多,就證明誰更有能耐。
郵票不同,似乎適宜安靜地玩。
由于郵票印制比洋畫片精美得多,我們也就把更多的目光放在它的畫面上,去追尋它背后的故事和寓意,在這一點上,郵票的確起到了增長知識的作用。當然,它也遠離了洋畫片的塵埃和粗俗,顯得更加文雅——總的來說,郵票不是適合生長于鄉(xiāng)村的事物。我也是在轉(zhuǎn)學(xué)之后,才逐漸對它有了一些了解,那時我的性格也由原來的粗野轉(zhuǎn)變?yōu)榘察o。首先是《少先隊員》雜志里面一些介紹集郵的文章,配以封底的彩圖,讓我流連忘返,興趣大增。最令我難忘的是一個關(guān)于郵票的兒童故事,使我對于郵票的“美”,有了另外一種認識和提升。那個故事刊載于當年的《故事大王》當中,我由于讀過很多遍,所以至今都還記得它的故事梗概,復(fù)述如下:
有一位中國小朋友,在父親的遺物中找到兩枚珍罕郵票(南斯拉夫發(fā)行的《世界語》郵票),文章里對兩枚郵票作了詳盡的描述,比如上面印著綠五星,存世數(shù)量稀少,就算在當時的南斯拉夫國內(nèi)也難覓芳蹤(當然,現(xiàn)在連南斯拉夫這個國家都沒有了),描述得相當傳神。由于知識和年齡所限,那位小孩并未認識到郵票的珍貴之處。
某天,來了一位識貨的中年騙子,見到他手中的郵票知道不可多得,便開出許多誘人的條件。當然,這個“誘人”條件是對于我們小孩子來說。正當騙子要得手之際,小孩父親的朋友(一位老師)及時現(xiàn)身,把郵票奪了回來,并義正詞嚴地把騙子趕了出去。然后,老師將郵票夾在一個精美的郵冊里,交還給小孩,并告訴他這兩枚郵票的珍貴之處,有二:一是它們的確稀罕,二是他爸爸遺留下來的東西,更是無價,值得好好珍藏……
這個故事我讀了一遍又一遍,直至將那兩枚珍貴的、未曾謀面的郵票收藏到我的腦海里,保存得嚴嚴實實。另外,它還使我隱約明白到,集郵除了收集美,同時還在收集一些情操,這些情操是節(jié)約、樂觀、堅韌、友善,還有機智。
說到機智,讓我想到不知從哪里看來的一個故事,也是關(guān)于郵票的:一個人家中收藏著一枚價值不菲的大龍郵票,許多小偷多次光顧他家,但就算翻個底朝天,也見不到那枚郵票的蹤影。原來,他把郵票藏在大廳的相框當中!——最顯眼的地方,反而是最安全的。
這個故事啟發(fā)我,郵票要好好保存,更要慎防被盜。于是,我便多了個心眼,每天上下打量著屋子,看看什么地方藏東西最為安全——那些郵票都是俺的寶貝啊,萬萬不能落到壞人手里。現(xiàn)在想來很是好笑,因為整本郵冊僅是一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信銷票。不過在當時,它們確確實實是我的寶貝。
三
小時候,有一個人在我的眼中,比親爹還要親——那個人就是郵遞員大叔。
幾乎每隔一個星期,我都會從郵遞員手中接到一封來函,信件的始發(fā)地就是深圳——那是小姑工作的地方。不久,小姑的男友(即后來的姑丈)也加了進來,因此,我寫信和收信的頻率變得愈加高。現(xiàn)在回想起來,我的寫作基礎(chǔ)應(yīng)該是在那個階段打下來的。這樣的通信一共持續(xù)了8年之久,到我18歲止。
那時寫信的動力源自兩個原因:第一,小姑是我最親密的人,她的關(guān)愛使我有了奮斗的力量;在轉(zhuǎn)學(xué)之后的陌生環(huán)境里,她可以說是我唯一傾訴的出口,同時也是我通往外界的一個窗口;第二,是為了集郵。小姑在寄給我的信封上,總是變花樣地貼換新的郵票;而在信封里面,常常會捎上幾枚收集到的郵票。為了成效顯著一些,她甚至發(fā)動身邊的同事一起來幫忙收集。我印象最深的是每封信的末端,都會有這么一句話:“捎上近期收集的郵票,希望你喜歡!”在當時,這是最令我感動和開心的話語。
盡管收集來的都是一些信銷票,然而在那個封閉的小鎮(zhèn)里,正是這些不常見到的郵票拓寬了我的視野,使我發(fā)現(xiàn)世界原來是如此寬廣,如此奇妙——我通過“麋鹿”認識到動物的珍稀性;通過“鴿子”理解了和平的意義;通過“武松打虎”郵票,我開始正式接觸中國古典文學(xué)……小姑還收集了不少中國香港、新加坡等地區(qū)發(fā)行的郵票,令我驚喜萬分。
為集郵而亂花錢,是小姑所不允許的。不過也有例外,在我11歲生日的時候,她特地和姑丈到郵市挑選了幾套新郵作為禮物送給我。郵票共有四套,一套是《中國現(xiàn)代科學(xué)家》(第一組),當中有我崇拜的科學(xué)家李四光和華羅庚,我為此通讀了他們的傳記,受益匪淺;另一套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成立三十周年》,這套郵票向我展示了天山與天池的壯美風(fēng)光,使我的目光延伸到了祖國遙遠的邊疆;還有一套是《兒童》(附捐郵票),它讓我發(fā)現(xiàn),原來集郵也可以獻愛心;最后一套是《梅花》,這套郵票采用豎票幅的形式,以工筆重彩筆法將梅花鐵骨錚錚、不畏嚴寒的形象勾畫了出來,恰好是“梅花香自苦寒來”的最好詮釋,也是八十年代的精神寫照,時代氣息濃厚。
這幾套郵票我仍然珍藏著,在某種意義上,它們是我集郵歷程中的一個全新的開端。
四
隨著集郵興趣的與日俱增,我不再滿足于等待小姑的信件,也不再滿足收集雜志上的郵票影樣了。有一次,我無意中在父親的舊筆記本里發(fā)現(xiàn)一枚《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建設(shè)》郵票,面值3分,綠色,印著火車穿越森林的場景,更令我感到驚喜的是,它還是一枚新票!這一發(fā)現(xiàn),使我高興得幾乎暈過去,那種興奮勁,是平時從小姑的獲贈中不能體會的。我忽然明白到,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換取最大的快樂。
于是,我像上了癮似的,眼睛盯著家中的每個角落,不放過父親任何一個抽屜和筆記本。“如果我家有外僑關(guān)系就好了,或者有一個遠方的親戚也不錯,那些信封,信封上的郵票,就全都是我的啦!”我常常這樣幻想著,只是現(xiàn)實喜歡和我作對,令我無比失落。
也許我想得太遠了,小姑讀書的時候不是常與朋友通信嗎?噢耶!興奮之余,我又有些猶豫,因為小姑平時那么疼我,而我亂翻她的東西,會不會不太好呢?轉(zhuǎn)而又想,她不是鼓勵我集郵嗎?找到好郵票,她一定會為我開心的!最后,誘惑戰(zhàn)勝了理性。于是,我在小姑的房間里翻箱倒柜,書籍和衣物撒滿一地,累得滿頭大汗,弄得灰頭灰臉。我如愿以償?shù)卣业搅艘辉偶υ谝黄穑灿腥庵唷J裁唇行腋5难灒吭趧x那之間,我就深有體會,如同找到了寶藏似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信封上的郵票好多是第一次見到,給我的驚艷感簡直無法形容,以至過去了幾十年,我還能清楚地說出那些郵票:清香淡雅的梅花、潔白無瑕的白鶴、威猛凌厲的虎頭海雕,甚至還有一枚讓我一見傾心的徐霞客!天哪,太出彩了——我見到的是一枚8分票,郵票中的徐霞客身穿紅色行裝,幾棵奇松枯樹作為他的背景,只見他傲然獨立,若有所思,與蒼茫而沉雄的意境融為一體,再加上邊框的立軸畫卷設(shè)計,整枚郵票的格調(diào)看起來既艷麗又不失高雅,既清新又顯得脫俗非常,令我如獲至寶。
后來,長輩與小姑的責(zé)怪我自然是無從逃脫的了。但與那些收獲相比,所有的懲罰根本不值一提。說到底,我感激那個下午,讓我的靈魂在完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遇見了那么多舊信封和美麗的郵票……
五
有一段時間,班里刮起一股集郵熱,集郵隊伍以秋風(fēng)掃落葉之勢迅速增長,那陣仗比當時流行的小虎隊還要熱上好幾倍。
我是這股熱潮的受益者之一,因為可以交郵友,換郵票,自身收藏得以豐富起來。那時,大多數(shù)同學(xué)都是剛?cè)腴T,藏品數(shù)量少得可憐,是典型的跟風(fēng)族,他們當然不在我的郵友名單之列。能在我的名單中占一席之地的,多少也得算個“人物”才行,他們是許建國、劉永恒和馮進番。他們展示給大家欣賞的郵票,數(shù)量豐富不說,還有不少是重復(fù)的。重復(fù),意味著可以交換,這就是我愿意與他們交友的最大原因。我的郵票雖然不算多,但有自身的優(yōu)勢——我擁有不少香港郵票,而這一點,正是別人所欠缺的。
集中比較一下,全班郵票最多的當數(shù)馮進番。由于他的哥哥也集郵,故他有這個條件。平時他拿出來玩的,都是全套的新郵,比如《水滸傳》郵折,全套四枚,一起貼在一張卡紙圖案上,再蓋上一個郵戳,簡直完美。相比起來,那套郵票我僅僅收集到一枚,并且是從信封上揭下來的信銷票,說出來都覺得寒磣。沒辦法,雖然這家伙學(xué)習(xí)成績差些,我卻毫不在意,照樣低聲下氣、屁顛屁顛地和人家做朋友,誰叫人家有資本呢?那時我的成績不賴,在班上也有號召力,對他可謂照顧有加——作業(yè),拿去抄吧(就差幫他抄了)!值日搞衛(wèi)生,哥們幫你一塊打掃……我的誠意最終感動了上蒼,有天馮進番很豪爽地對我說:“哥們,夠兄弟,這個拿去!”往我手里塞的,正是我朝思暮想的《水滸傳》郵折!
劉永恒和我是同桌,我倆平時惺惺相惜,他佩服我的學(xué)業(yè)水平,而我佩服他的集郵水平。當時,他有兩套大全套郵票令我眼界大開,一套是《革命圣地》(普16),共14枚,每枚設(shè)計精美,特別是毛主席韶山故居那一枚,勾起了我的向往之情;另一套是《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建設(shè)》(普18),也是14枚,描述祖國各條生產(chǎn)戰(zhàn)線的火熱場景,版畫設(shè)計,畫面生動,挺有時代印記,令人印象深刻。我從父親筆記本中淘得的那枚就是其中之一,可惜只此一枚,顯得孤單而弱勢。集郵,有時也講求齊全,講求氣勢,看到十多枚郵票整齊地擺在眼前,那陣勢,那種恢宏感,怎能不令你感到熱血沸騰?
因為郵票的緣分,我和永恒成了要好的朋友,每天幾乎形影不離。就連中午放學(xué),我們也會待在一起做作業(yè),地點是他家。他家坐落在糧管所大院里,一個舊式水泥院落——房子是一排緊挨著的平房,地面干凈整潔,給人一種樸實的舒適感。院落的中央,有一個由水泥圈著的大花壇,一棵巨大的影樹從中拔地而起。隨后,樹冠向空中散開,蓋住院子一半的天空。當?shù)胤Q作影樹的樹種,學(xué)名好像叫鳳凰樹或楹樹,葉子為羽狀復(fù)葉,微風(fēng)吹來時輕盈蕩漾。在夏日午后的陽光下,地上的樹影顯得特別美麗,我懷疑它的名字由此而來。每次做完作業(yè),我們都會坐在影樹下把玩一會兒郵票,談?wù)撪]票背后的話題。那個情景,美極了,讓我至今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