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續書中的“麝妖”
今年春天,《哪吒》票房的火熱引起了許多人關于中國文學、中國文化的深入討論。我在重讀《西游記》續書時,亦有有趣的發現,尤其是《西游記》續作者對于香與妖邪的創造。清初《后西游記》《續西游記》在藥物敘事及“病魔”的塑造上突破了《西游記》原著的設置。在續作中,“病魔”并不是一個總稱,而成為了十分具體的、需要人類戰勝的妖邪?!逗笪饔斡洝贰独m西游記》還共享了“麝妖”作為新的妖魔,這個妖怪在《西游記》原著中并未出現。可見到了清初,民間香料的取得和運用已變得十分普遍。尤其是故事中取經人對于嗅覺的強調,出家人對于香的誘惑的警惕,均為世本《西游記》所未見。
清初的《后西游記》,共六卷四十回,不題作者之名,題“天花才子點評”,或“天花藏主人所作”。故事內容主要敘述取經人的后嗣重走西行路、求取真解的故事。《后西游記》第二十五回“莽和尚受風流罪過俏佳人弄風月機關”中,出現了中藥材“麝香”所幻化的麝妖,它以“麝香”為迷惑誘使取經人遇險,但險難套路幾乎和《西游記》中情難的設置無異。從唐長老問:“怎這陣風這等馨香”,到豬一戒發現此地花開得格外艷麗,取經人已入魔境,唐長老說,“這一會香的一發濃了”,豬一戒向麝妖美婦人借宿,進入“異香滿室”的溫柔村,最后被孫悟空假扮獵戶,聲張是奉命捉拿麝鹿、割取臍香、去合春藥為名嚇退??梢姶搜星樯曰盟幬锏耐渡?,被續書作者納入到對取經人的情欲考驗中。
清初的《續西游記》中同樣寫到了麝妖,且占據不少情節篇幅,卻和《后西游記》的設定不太相同?!逗笪饔斡洝肥菍⒆侥明曷?、割取臍香作為懲罰,《續西游記》則將人類與麋鹿的跨物種恩怨以更為現代的方式表現了出來,續作者有意無意間傳達了對于捉麋鹿、取臍香的同情,是更具有十分現代的、動物保護意識的設定。如《續西游記》第八回“行者焚蕓祛眾蠹悟能騙麝惹妖麋”,說的是取經人非常需要用香來祛除吃經文的蠹蟲。但出家人不能使用麝香,不然就會惹來妖怪,可能是因為取得麝香的方式會傷害動物,不符合佛教的理念。開始時,孫悟空還不理解妖邪的來路,誤以為是唐僧又動詩心,所以惹來妖怪。其實是因為八戒偷藏麝香,后被麝妖聞出味道,設計對取經人復仇:
三藏便問:“老客,百十擔何物?”客人道:“是些香料、藥材。”三藏道:“藥材乃醫家所用,倒是香料,我們僧人用的著?!笨腿说溃骸跋懔霞仁菐煾赣玫闹倚渲袔Я藥鬃跇幼优c買香的看。”乃向袖中取出幾包。三藏看了,卻認得是沉檀速降、蕓麝片腦等香,乃向客人說:“小僧路過僧人,無錢買香?!笨腿说溃骸俺黾胰斯菬o錢,只是師父用的著,但憑中意者,小子奉送?!比氐溃骸疤聪憧删捶鹱?,小僧取些罷,余皆無處用?!毙姓呙舆^包來,取了些蕓香。三藏道:“徒弟,降香焚了,可供圣真。這蕓香何用?”行者道:“徒弟自有用?!笨腿说溃骸斑@高徒取的,真有用。”只見八戒,把這香也聞,那香也聞,乃把麝香聞了又聞道:“我要這香罷。”三藏道:“悟能,這香不是我出家人用的?!卑私淠抢锫牐π淙胍聝龋豢戏攀?。行者道:“呆子,這香不是我們用的,快還了老客?!卑私錄]好氣的道:“偏你們取的香便有用。”他被三藏、行者說的緊,只得放出袖來,卻暗偷起幾分,余皆還了客人。客人收了香包,說道:“要查貨物擔子去也。”臨去,遞一紙簡兒與孫行者,說道:“別樣香,焚以敬圣降真。惟蕓香你取了,有個焚法,在這帖內。”行者方接簡帖在手,客人飛走而去。行者乃與三藏看那帖兒上,乃是四句詩道:
不凈根因魔作囂,消除何用麝檀燒?休思棒打傷生命,全仗蕓煙卻蠹妖。行者見了詩意,方才說破道:“是了,是了,徒弟知這根因,都是師父吟詩作句,引惹來的。我說此妖專殘古籍,不是架上久堆,便是囊中陳腐。他若侵食了經典,更有無窮變化?!比芈犃耍c首,叫八戒挑起經擔,望前趕路。
——《續西游記》第八回
《續西游記》原書一百回,又稱《新編續西游記》,題記為《新編繡像續西游記》,作者尚無定論。主要內容寫唐僧四眾取經東歸途中一段經歷。歷來讀者說《續西游記》不好看,也是因為它明確反對暴力,更接近于佛教故事。取經人的回程之路并不順利,在細節設定上,妖怪們覬覦的對象,從唐僧的身上轉移到了五圣取回的經卷上。蠹妖總想吃字、偷竊經擔經卷,取經人的任務從降妖伏魔替換為保衛經擔。《續西游記》第八回詳細敘述了麝妖的身世。原來它們與采藥人有一段跨物種的恩怨,八戒偷香照應著采藥人偷麝香,形成了《西游記》原著中未曾出現過的新型險難,即“香難”,背后隱藏著人類中心主義背景下采藥人與動物之間的尖銳矛盾:
有一大鹿,稱為老麋。他產了一個小鹿孫,趕分出在天竺山幽谷里。這小鹿遠離老麋,風流情況,遇有個山行的婦女懷春,他動了邪心,變了一個吉士誘他,事又未遂,偶在石畔倦臥,被一個采藥的人見了,把他臍內麝香竊去。他失了寶,懨懨成病,尋醫不效。老麋知道此情,乃向眾鹿道:“小鹿在遠山谷內害病,醫治不痊。如今須守候靈山,有下來的仙佛菩薩,求他救治,或者好了,也未可知?!北娦÷沟溃骸坝欣?,有理?!闭h論間,只聞一陣微風,刮了些麝香氣味到洞口來。眾鹿聞得,正是氣味相投,心情感動,乃道:“香氣逼來,莫不是竊小鹿的盜賊經過此崗?”
——《續西游記》第八回
由此可見,“麝香”“麝妖”同時在明末清初兩部《西游記》續書中出現。取經人詳細討論到了香的取用方式,且對這一物品有了險難的聯想。“麝”,始載于《山海經》,其記載:“麝似獐而小,有香”,在《神農本草經》中,“麝香,味辛溫,主辟惡氣,殺鬼精惡,溫虐,蠱毒,癇痓,去三蟲。久服除邪,不夢寤魘寐,生川谷?!眱H記載了麝主要分布在山川山谷等環境,未對具體分布地、原動物及藥材性狀等做出詳細描述。北宋時期,《本草圖經》言“麝香,出中臺山谷及益州、雍州山中,今陜西(今陜西、甘肅、寧夏以及湖北西部等地)、益(今四川省成都)、利(今四川廣元)、河東(今山西全?。┲T路山中皆有之,而秦州(今甘肅省天水)、文州(今甘肅文縣一帶)、諸蠻(西南及西北各少數民族聚居地)中尤多……此物極難得真。蠻人采得,以一子香,刮取皮膜,雜內余物,裹以四足膝皮,共作五子。而土人買得,又復分糅一為二、三,其偽可知。唯生得之,乃當全真耳。蘄(湖北蘄春縣)、光山(今屬河南省)中或時亦有,然其香絕小,一子才若彈丸,往往是真香,蓋彼人不甚能作偽爾”?!督浀涿街绪晗愕谋静菘甲C》一文中,則更為科學和詳細整理了歷代本草、醫籍、方書、近現代文獻資料中對麝原動物及藥材的名稱、基原、麝種類演變、產地、質量、采收加工、炮制、性味歸經、功能主治及毒性禁忌等??梢婘晗愕娜〉茫枰獎游锘铙w作為藥材的原料,這就涉及古代跨物種之間的生態倫理問題及與佛教思想的沖突。我們用現代的觀點來看,也許在當時,人類對麝香的需求,已經嚴重影響到了麝鹿的生態足跡。這為創作小說提供了矛盾沖突的可能性,表現為《續西游記》中,麝妖決定為小鹿復仇:
不想八戒身邊麝香透出。麝妖聞得,乃問道:“師父,你身上何物噴香?”八戒道:“是件巧處得來的寶貝香兒。”麋妖聽得,怒從心起,想道:“小鹿臍下之香,乃是他往時竊去,致害小鹿生災害病,此仇怎肯干休。”
——《續西游記》第八回
麝妖想出的辦法,就是“他盜我孫之寶,我遂騙他之經”。最后小鹿的身體是由靈芝治好的?!独m西游記》第十回“兩僧人抵換經擔 眾老妖慶會靈芝”中,出現了另一種治病的重要植物藥材“靈芝”。且老麋妖的四個朋友大樹崗古柏老、長年澗靈龜老、南山頭峰五老、北山后玄鶴老一起商量著要去偷竊唐僧的真經,因為“我們若得解悟了,可以與天齊壽”??梢婌`芝的效用雖能治重病,卻不能與天齊壽。唐僧肉已經吃不了了,但唐僧取回的真經延續/替換了長生不老的效用,成了西游故事中新妖魔的爭奪對象。
仔細讀來,我們會發現《續西游記》的醫療表達不止于此。又如第九十四回“八戒顯法降假妖 行者變尼明正道”中,尼僧提到:“近日來風寒暑濕,這村里大家小戶男男女女,都有些災疾不安?!比氐溃骸昂尾环庒t療?”尼僧說:“醫多不效”……行者道:“師父,你們不知,疾病趁虛而入。這往來客商多有不知保愛的,形體虧損,兼且利名得失攖心,多招邪感。我同師父們出家和尚,利名既無關系,形體原無虧欠,怕甚疾病沾連?老孫還有醫方、法術,專治怪癥,且善祈禳”,點出了名利心與形體虧損之間的因果關系,唐僧對孫悟空的看法表達了部分贊同:“三藏道:悟空,我也是這個主意,只是醫、方法術,與你的不同?!钡诰攀寤亍鞍荻Y真經驅病患 積成陽氣散陰邪”中,取經人要找一座小廟借宿,比丘提出“除非列位能醫”,作為借宿的條件。行者乃說道:“當年也曾嘗百草,識得誰涼誰溫好。寒熱須教對癥醫,補瀉必從虛實者。望聞問切有仙傳,風寒溫暑知分曉。果然神圣大方家,不是凡庸沒工巧。大病兩服保生丸,輕邪一劑麻黃表。還有延齡固本膏,無病服來永不老?!边@段話回應了世本《西游記》中唐僧對于孫悟空醫學知識的懷疑。實際上這一難說的是這村家多病,只因作惡,招惹了邪魔——即病魔。豬八戒最后是服用了比丘提供的菩提子,把病魔逐出腹腸。可以說,《續西游記》中的“病魔”已十分物質化、具體化。無論是靈芝還是菩提子,都“不須吃下,只一聞他香味,千病千愈”。這種治療方法和服藥特色,也是《續西游記》值得注意的醫學表達。三藏消災除病的方法則稍有不同,是禮拜真經三日。此處故事情節看似簡單,仔細想來卻具有復雜的文化內涵。例如佛教進入中國后,對中國人的疾病觀和羞恥感的影響,我們會認為生病和作惡報應的關系等等,都能在故事中找到對應的痕跡。
那么,《西游記》更著名的續書《西游補》中有沒有與“香”有關的故事呢?《西游補》中雖然沒有特別明確的醫療表達,但近年《西游補》及其作者明人董說的研究成果,有不少都討論到相關的話題。如許暉林以從董說《非煙香法》中發明的“水蒸香”癖好,探究董說對于時代易變之際“故國之物”的留戀。楊建國則想突破《非煙香法》作為治療抑郁之方、安撫亡國之痛的理解,將“香法之變”回歸到身體感知本身。在文章里,楊建國的論述也間接為《后西游記》《續西游記》中的“香醫”找到了相應的理論依據,即李時珍《本草綱目》之“氣味陰陽”和董說的《香醫》及《本草釋略》。在《后西游記》《續西游記》中都曾多次出現取經人通過嗅覺感受到香味或者異味,因為疏失或無法識別使用禁忌從而惹來新的險難。如《續西游記》第八回:
正說間,忽聞得一陣腥氣。八戒道:“師父,是那里腥氣?”三藏聞一聞,也道:“是甚么腥氣?”行者道:“想是此處人家捕魚,是魚腥氣。”三藏道:“怎得些香來,解一解穢便好?!鄙成溃骸敖洆线€有些蕓香,只是那里取火?”八戒道:“不消火,我有些麝香在此?!蹦藦难〕?,自己聞一聞,道:“香,香!”雙手遞與唐僧道:“師父,大家聞一聞兒,解解腥氣?!碧粕娏耍溃骸皫煹芗纫堰€了客商,麝香如何尚有?”三藏道:“想是八戒未曾還那香客。”八戒道:“是我欺瞞他幾分兒?!比氐溃骸巴降?,這是明瞞暗騙了。”三藏只說這個“騙”字兒,便生出一種騙經的妖孽。
可見什么人用什么香、如何使用、使用時涉及什么器物、使用過失會惹來什么麻煩,對于明清之際的小說創作者來說,尤其是續書作者來說,是一件可以被二創加以利用的契機。因嗅覺所打開的通往各種層次的意識通道及其背后的文化意涵,是明本《西游記》中從未討論到的知識,在《西游記》續書中,卻有了世俗化的展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