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周云峰:“醉”在團場歲月間
    來源:天山時報 | 周云峰  2025年03月04日08:33

    周云峰,湖南援疆益陽工作隊柔性人才,益陽日報記者,從事新聞工作20年,在新華社、中新社、《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中國報業》等媒體發稿近百篇,多次獲得湖南新聞獎。

    在兵團第十二師二二一團援疆的一年半時光,如同璀璨星辰一般鑲嵌在我的記憶長河之中。

    二二一團地處吐魯番盆地深處,雖說這里高溫與嚴寒交替,自然環境艱苦,但是我返湘后,常常懷念這個地方,特別是在人事繁忙的時候。團場小得恰到好處。這里僅有一條街,不用刻意去探尋,走上一趟,便能將每一處角落都印刻在心底。生活在其間,若要用一個動詞來形容這種奇妙的體驗,那便是“醉”。從屯墾戍邊那段熱血沸騰的激情歲月,到安寧祥和、舒緩愜意的日常節奏,再到充滿人間煙火氣的市井生活,團場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個瞬間,都如同醇厚的美酒,讓人沉醉其中。

    赤誠之魂 “醉”心屯墾戍邊

    回首往昔,屯墾戍邊的七十載征程,無數人將赤誠之心深植于大美邊疆,團場老勞模姜翠香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她的一生,就是詩意棲居在這片土地的生動寫照。有人說,若不是當年“醉”心于此,姜翠香怎會決然把家安在戈壁荒灘,將自己的一生毫無保留地奉獻給這偏遠的團場。

    一次機緣巧合,我走進了姜翠香的家。彼時,已至耄耋之年的她,每日仍堅持學習黨的知識,桌上那一本本厚厚的學習本,記錄著她一筆一劃抄寫黨章的認真;立功勛章與榮譽證書擺滿桌面,無聲訴說著她往昔的榮耀。當我輕聲問起那些難以忘懷的過往,老人的眼神瞬間亮了起來,仿佛被點燃的燭光。她的話匣子一下子打開了,思緒如同脫韁的野馬,飄回到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1936年1月,姜翠香出生在山東省萊陽市河洛鎮。在她的記憶里,父親作為八路軍和老黨員,常常給她講述革命的故事,那些熱血沸騰的戰斗場景,在她幼小的心靈中種下了紅色的種子。1954年1月,懷揣著對邊疆的憧憬與建設祖國的熱忱,姜翠香不顧家人反對,毅然報名參加新疆支邊。出發時,她立下錚錚誓言:“到新疆去,入不上團,入不上黨,我絕不回家見爹娘,一定要給家人爭光!”

    初入新疆,姜翠香被分配到哈密紅星總廠一分場運輸連。那時的運輸連,沒有車輛,她和戰友們只能趕馬車運石頭、土塊。撿石料的工作異常艱辛,沒有手套的保護,手指常常被磨出血絲、血泡,那些傷口就像一朵朵綻放在指尖的紅梅,可她從未訴苦埋怨。

    那時候,邊疆的生活條件艱苦,大家集體住在壘著大土炕的地窩子里。在戈壁灘上,他們挖蘆葦根、拾牛糞生火做飯;糧食短缺時,駱駝刺、樹皮都成了果腹之物,那些粗糙的食物,就像生活的磨礪石,考驗著他們的意志。

    1955年,經組織介紹,姜翠香與比她大16歲的老兵楊德仁結為連理。結婚時,不過是領了一張娃娃畫,將兩條被子搬到一起,簡單得不能再簡單,三天婚假她一天未休,也毫無怨言,滿心只有對未來生活的堅定與期待。

    懷孕的姜翠香,一心撲在工作上,直到羊水破了,孩子即將出生,她才停下手中的活。孩子出生不到兩個月,便被送進托兒所,產假她也不多請一天。我忍不住問:“您覺得那時候苦嗎?” 老人眼中閃爍著光芒,堅定地說:“大家都一樣,我心里有團火,每天起早貪黑干十幾個小時,一點都不覺得累。”

    姜翠香老人告訴我,那時候大家都在荒野地里吃飯,忍受用鐵鍬當碗、紅柳枝當筷子的生活考驗。吃飯時大喇叭經常表揚她,越鼓勵干勁越大。別人都說山東姑娘真能干,為山東姑娘爭了氣,姜翠香心里樂開了花。

    記憶的畫面切換到修建紅星三渠的工地。1958年初,姜翠香所在的紅星一分場三隊整建制從哈密調至吐魯番紅星三分場(二二一團的前身),投身于修建紅星三渠的浩大工程。干渠所經之處皆是戈壁灘,鹽堿嚴重、土質堅硬,用十字鎬一刨便火星四濺,大家拼盡全力,卻進展緩慢。后來,他們想出了水泡法,引山上雪水浸泡土地,堿遇水融化,土質變軟,難題才得以解決。

    夜晚,馬燈照亮了整個工地,昏黃的燈光在風中搖曳。大家爭分奪秒,沒日沒夜地挖掘水渠。工地上,號子聲、鐵鍬挖土聲交織在一起,回蕩在戈壁灘上空。“鮮紅的旗子迎風飄揚,祖國的號聲多么響亮。修成現代化的紅星水渠六十四里長,戈壁灘上開荒造田要把那戈壁變農莊…… 不怕天山高,不怕戈壁大,今天修好水渠,一定能實現我們的理想。”這首他們自編的修渠歌,在工地每日響徹云霄。每個人都沉浸在這奮斗的歌聲里,被建設邊疆的熱情“醉”倒。

    1958年5月22日,紅星總干渠第一期工程竣工,這一天對姜翠香來說十分難忘。有人寫詩稱贊她:“初到三場忙墾荒,英雄班組旗飄揚,深挖排渠排鹽堿,百方大戰奪勛章。锨飛沙土蔽日月,汗浸塵埃過百方。且看女兵勝男子,山東妹子姜翠香。”從此,她干活拼命的事跡在團場傳揚開來。

    那時,在紅星三分場,各類勞動競賽不斷,大比武、插紅旗等活動中,姜翠香從不示弱。幾百米長定棉花苗比賽,要求行距60厘米、株距20厘米。姜翠香干活善于找竅門,一株一株挖太慢,她就跪著往前爬,兩手交替挖,連土帶根挖出來,又快又好,成為大家學習的先進典型。

    那些年,姜翠香為了工作,連照顧孩子都顧不上。中午喂奶時間,別人下班后先吃飯再回家喂奶,她則是小跑到食堂打飯,再趕到托兒所,邊喂孩子邊吃飯,只為節省時間能早點回去上班。積肥改良土地時,團里規定每人要積2000斤肥,為了多積肥、積好肥,她和工友們天不亮就起床,追著牛群撿牛糞,守在高粱地外,就盼著牛拉屎,恨不得直接從牛屁股里摳出來。

    長期繁重的體力勞動,讓姜翠香無暇顧及家庭。她生過5個孩子,其中三個孩子夭折。姜翠香帶娃標準是凍不著餓不著就行了,1958年,投身建渠工程,沒有時間照顧生病的兒子,導致兒子失聰;1960年,姜翠香披星戴月舞鎬鍬、掄大錘,生活條件艱苦和過度勞累導致女兒早產,一只眼睛失明。

    但人生有失必有得。姜翠香憑借突出的勞動表現,23歲被提拔為排長,25歲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32歲成為連隊副政治指導員,立過三等功,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先進生產者、學雷鋒積極分子、三八紅旗手、割麥子能手、拾棉花能手、敬業奉獻模范,還參加兵團第一次、第二次勞模表彰大會,到哈密宣傳宣講勞模大會精神。

    如今,姜翠香每天清晨都推著輪椅,與一同進疆的山東老姐妹任花成一道,在二二一團街道停停走走,穿行于寬闊綠茵道,姜翠香洋溢著滿臉的幸福,她感慨地說:“現在和以前,天壤之別。來新疆時我才18歲,這里到處都是戈壁灘,人們住的是地窩子。如今果園遍地、樓房林立,是幾代軍墾人堅定理想信念,艱苦奮斗建設出來的富饒美麗家園。”

    “我家三代人扎根在新疆,自己深深愛上這片熱土地。”姜翠香高興地說,她是團場70年高質量發展的建設者,更是團場日新月異的見證者。作為一名老黨員,姜翠香雖已到耄耋之年,仍初心不改,忙于力所能及的公益事業,引導下一代接續在兵團的土地上發光發熱。

    七十載砥礪前行,七十年滄桑巨變。團場交河西已從荒灘變成為美麗的城鎮,這背后離不開像姜翠香這樣的軍墾人,他們鑄劍為犁,用熱血和汗水讓戈壁變成了良田。

    詩意之韻 “醉”心安時處順

    身處網絡時代,人們常常在趨功逐利中迷失,在娛樂消遣里迷茫,生活看似熱鬧,實則內心疲憊。相比之下,“安時處順,禍福避趨”、工作生活不內卷的從容狀態,愈發令人向往。

    二二一團屬于小團場,生活在這兒的三兩千人,彼此熟悉,形成了一個溫暖的熟人社會,生活節奏悠然閑適。取快遞是當下每個人的快樂。團里僅有一個快遞投放點,工作人員嚴格遵守上下班時間,快遞包裹若過期未取,無管是誰,便會退回郵寄地。我的一位援友因出差忘記取包裹,幾天后回來,包裹早已“打道回府”。

    “閑時有人與你立黃昏,忙時有人陪你戰天明。”這個看似不大的二二一團文體小院,卻溫馨得如同家的港灣,每一寸土地都珍藏著真摯而熾熱的同事情誼,每一個角落都承載著我援疆之旅中那些溫馨記憶片段。

    文體小院靜靜地坐落在團部機關大院南邊地勢較高的林帶之中,與益陽援疆陣地僅一墻之隔。一條清澈的水渠和一條平坦的公路,順著小院外的杏林蜿蜒而過。遠處,連綿起伏的戈壁灘在陽光下泛著獨特的光澤,勾勒出一幅雄渾而壯闊的背景畫卷。小院的后院,一座發射塔高聳入云,塔頂兩個電視信號接收器的大鐵鍋,在陽光下閃爍著金屬的光芒,成了小院獨一無二的標志性建筑。

    當我們走上二樓,辦公區里靜悄悄的。郭蕾、周慧敏、阿米娜·托合提三人正在專注地工作,中心副主任鐘秀玲去浙江大學參加培訓,崔紅強有事外出,金興鵬到師里參加基干民兵輪訓備勤。與郭蕾、周慧敏、阿米娜·托合提簡單寒暄后,我暫時被安頓在最里面的一間辦公室,與金興鵬同室辦公。習慣了媒體大辦公室的熱鬧喧囂,此刻面對這空蕩蕩的房間,讓我一時間有些不太適應。

    國慶長假過后,孔令琛、孫詩淇兩位隊友的加入,讓中心一下子熱鬧了起來,團隊成員達到了九人,可謂是“人丁興旺”。“這可是我們文體中心有史以來人最多的時候!”鐘秀玲主任難掩喜悅地說道。

    鐘秀玲老家在河南,小時候跟隨父母來到新疆。在工作中,她始終任勞任怨,勇挑重擔,是大家公認的“拼命三娘”。她的愛人汪剛在團城鎮建設服務中心擔任副主任,兩人是石河子大學的同學,畢業后雙雙扎根二二一團,一待就是十幾年。在這里,他們安家立業、生兒育女,他們的善良與積極向上,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成了團場里人人稱贊的榜樣。鐘秀玲曾在益陽掛職一段時間,對湖南有著深厚的感情,因此對益陽援疆工作格外支持。在工作和生活中,她也總是對我關懷備至,讓我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溫暖。

    金興鵬和崔紅強是甘肅老鄉。金興鵬曾在部隊當兵,以新疆某部三級軍士長的身份退役后,選擇自主擇業,獲得了一筆豐厚的安家費。之后,他憑借自己的努力,通過十二師事業單位招錄考試,進入了團場工作,令許多戰友和同事羨慕不已。興鵬擅長組織各類活動,團里第一屆趣味運動會便是他精心策劃組織的,活動辦得有聲有色,深受大家喜愛。崔紅強自石河子大學畢業后就來到了二二一團,在連隊一待就是十年,先后擔任過連長、書記等職務。他本有機會去外單位工作,但最終還是選擇留在團場,進入了文體中心。鐘秀玲休二孩產假期間,崔紅強臨時代理主持中心工作。在他的帶領下,各項工作開展得有條不紊,深得團主要領導認可。

    在文體中心工作了四年的郭蕾,是中心的老員工。她文筆極佳,采寫新聞勤奮又專業,是十二師黨委宣傳部和師融媒體中心年年表彰的 “老先進”。郭蕾待人接物淡然恬靜、謙虛有禮,盡顯優雅氣質。她的愛人王玨在兩百公里外的昌吉鄉鎮工作,兩人長期兩地分居,但她從未因此影響工作。我不喜歡吃香菜,每次中心聚餐時,細心的郭蕾在訂餐點菜時總會特意提醒飯店,這份貼心的關懷,讓我心里滿是感動。同事周慧敏是一位來自云南紅河的文靜姑娘,2023年初考入團場。她以講解員的身份參與了“八千湘女上天山”歷史陳列的布展與講解工作。在這個過程中,她深入了解湘女們的故事,并用實際行動傳承和踐行著湘女堅韌不拔的品格。不僅如此,她還在團場收獲了自己的愛情。

    河北小伙孔令琛和遼寧鞍山姑娘孫詩淇,都是通過西部計劃志愿者考試來到二二一團的。他們身上有著北方人特有的直率性格,說話行事大大咧咧,給團隊帶來了許多歡樂。孔令琛對光影藝術有著濃厚的興趣,攝影、錄像、操控無人機樣樣精通。前不久,他創作的一件視頻作品在“我眼中的兵團”十二師首屆網絡視聽原創短視頻大賽中榮獲二等獎,展現了他出色的才華。他還是個“啤酒達人”,閑暇之時,我們常常聚到一起,一邊品嘗著芥末魷魚,一邊暢飲精釀啤酒,大家談天說地,分享著生活中的趣事,在微醺的氛圍里,愜意之感油然而生。

    孫詩淇是個極具悟性的女孩,她一次次練習講解八千湘女上天山的故事,經過一年的努力,她成功蛻變成了金牌講解員。孫詩淇在城市里長大,泡的咖啡醇香濃郁,有著獨特的生活方式和審美趣味。她還喜歡插花,那些色彩斑斕的插花擺放在辦公桌上,讓整個辦公室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在午后的閑暇時光里,我們會一邊閑聊著家常瑣事,一邊在花間品茗、喝咖啡,享受著這份愜意的寧靜,讓時光在溫馨的氛圍中緩緩流淌。

    阿米娜·托合提是一位聰明漂亮的維吾爾族姑娘,家在吐魯番托克遜縣。她特別善于分享,大家最喜歡和她聊天。她總能把家鄉的美食美景描述得繪聲繪色,那些充滿新疆風情的故事,仿佛帶著魔力,讓大家沉浸其中,久久回味。阿米娜·托合提對拍攝圖片、視頻工作充滿熱情,對外投稿也十分積極,如今,她已然挑起了團場外宣工作的大梁,成了團隊中不可或缺的一員。

    每次采訪歸來,大家總會順帶幾串不同品種的葡萄,或是買幾個西瓜、一簍哈密瓜回到辦公室。看阿米娜·托合提切瓜,就像是在欣賞一場精彩的藝術表演。她手起刀落,西瓜被均勻地豎切成塊,每一塊都形狀美觀。我們圍聚在會議室,一邊品嘗著清甜的水果,一邊交流探討業務,大家暢所欲言,分享著工作中的經驗和心得,歡聲笑語回蕩在整個房間。大家的溫暖如同吐魯番熾熱的陽光,無處不在,時刻照耀著我。還記得2024年初我返湘前的那個晚上,文體中心的同事們舉行集體送別儀式。郭蕾和詩淇精心準備了蛋糕,將這場送別儀式的氛圍感拉滿。

    當夜幕降臨,小院被一層柔和的月光輕輕覆蓋,整個院子顯得格外靜謐而溫馨。還記得金興鵬獲得個人先進時,在小院里舉辦的那場特別的“宴請”。我們采訪順道從艾丁湖鎮買回一條羊腿,又向援疆食堂借來火箱、餐盤等工具,在院內自制嫩烤羊肉串。幾碟清爽的青菜搭配著香氣四溢的燒烤,在月光的映照下,我們席地而坐,品嘗著美味的食物,喝著我出差帶回來的精釀啤酒。大家一邊喝酒擼串,一邊傾訴著生活中的瑣事,分享著彼此的喜怒哀樂。那一串串美味的羊肉串,不僅承載著美食的誘惑,更傳遞著深厚的友誼。在那一刻,我深深領悟了弘一法師的那句佳句:“相逢的意義在于照亮彼此。不然的話,一個人喝茶也很浪漫,一個人吹風也很清醒。”

    當然,團場各辦事機構的上下班作息機制也執行得十分嚴格。夏季作息時段的每周一清晨,機關部門和事業單位全體人員都會整齊聚集在機關大樓前,準時參加升旗儀式,無一人早退或遲到,他們就像訓練有素的士兵,展現著嚴謹的紀律風貌。這里保留著部隊“令行禁止、雷厲風行”的優良作風,團里安排給連隊的任務,大家都會不折不扣地完成。種植農作物時,職工們也會遵照安排執行,不像內地農村的農民那般自主隨性。當然,到了雙休日和節假日,想找人辦事就有些困難,部分同事不會像內地那樣“24小時在線”的,他們更注重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就像天平的兩端,穩穩地保持著和諧。

    在內地,很多面館24小時營業,但團場的兩家面館卻經常給自己放假,下午會閉店休息幾小時,就像忙碌的人需要午休一樣,給自己充充電。轉角樓超市的服務也別具特色,干部職工沒帶手機或現金時,直接刷臉就能掛賬,這便捷的服務就像一把貼心的鑰匙,打開了人與人之間信任的大門。海燕理發店是機關同事肖武愛人開的,每天正常上下班,理發還得提前預約,這里的一切都有條不紊,就像一首和諧的樂章。

    曾經,我無比贊賞“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寧靜、“幽谷云蘿朝采藥,靜院軒窗夕對棋”的悠然、“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豁達。來到二二一團后,我驚喜地發現,這里處處都能尋得詩情畫意,內心的和諧安寧讓我深深愛上了這個大漠深處的小綠洲,它散發著獨特的魅力。

    市井之味 “醉”心綠洲煙火

    團場的街區不大,商業形態簡單質樸,就像一幅儉樸的市井畫卷。一個菜市場,超市、面館、理發店各有三家,銀行、飯店、藥店、小賣部、燒烤店都僅有兩家,也沒有唱歌、洗腳、按摩等娛樂場所。

    不過,居住在交河西社區的大多是有退休金的職工,消費能力不弱,兩家飯店常常賓客滿座。有一次上午,我去走訪一位七十多歲的獨居老職工,一進家門,濃烈的酒味撲面而來。他笑著告訴我,每月五千元退休金,足夠他一天吃兩頓飯、喝兩餐酒。他最愛42度的牛欄山二鍋頭,一買就是幾箱,每天喝三瓶,日子過得逍遙自在,就像神仙般愜意。

    還記得初到團場的第一個晚上,我和另外兩位柔性援疆人才,還有盛葉紅、肖彥等援友一起在團場散步。路過小馬燒烤店時,新疆羊肉串的香味撲鼻而來,瞬間勾住了我們的腳步,那香味就像一只無形的手,把我們拉到了燒烤攤前。我們在人行道旁找了張桌子坐下,點上二十串飽滿壯碩的羊肉串。咬上一口,鮮嫩的肉汁在嘴里爆開,那滋味美妙得難以言表,就像一場舌尖上的煙花盛宴。再配上一瓶紅烏蘇啤酒,簡直是人間至味。在歡聲笑語中,我們開啟了援疆夜市的“醉”意生活。

    援疆期間,工作日禁止飲酒。為了緩解思鄉之情,也為了支持當地夏季夜市經濟,每逢雙休或節假日,我總會約上兩三個同事或援友,相聚在老楊燒烤店的露天攤位。肉串的香味彌漫在整個夜市,刺激著我們的味蕾,那香味就像一只調皮的小精靈,在空氣中跳躍。點上火鍋魚、烤串和特色小食,再喝一口冰凍的紅烏蘇或小老窖,清爽的感覺瞬間傳遍全身,仿佛整個夜晚都被點亮,就像黑暗中燃起的一團溫暖的篝火。那一刻,我不再饞淄博燒烤和家鄉的美食,完全沉醉在團場的煙火氣息里。到了寒冬,室外活動無法開展,我們便聚在援友家中,追尋“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的愜意與安樂,那溫暖的場景,就像一幅溫馨的家庭畫卷。

    在新疆,毫無顧忌、敞開肚皮品嘗各類瓜果,那可是獨一份的愜意與“任性”。春老夏正好,二二一團瓜果飄香的日子如約而至,紫黑的桑葚、橙黃的杏子、圓圓的西瓜、金黃的甜瓜,依次成熟、掛滿枝頭,上演甜蜜“豐”景。

    走進四連連片的瓜地,隨意挑選一個大大的西瓜。當清脆的“咔嚓”聲響起,西瓜瞬間一分為二,那紅紅的瓜瓤就像璀璨的紅寶石,散發著迷人的光澤,讓人看了就忍不住吞咽口水。咬上一口,鮮脆爽口的美妙口感在齒間蔓延開來,甜蜜的汁水瞬間充滿整個口腔,那滋味,仿佛是夏日里最清涼的風,一下子驅散了所有的燥熱,讓人陶醉其中,欲罷不能。

    特別是在吃瓜中,一眼便能分辨是否新疆與內地人,內地的同事會吐瓜籽,新疆同事吃瓜從頭吃到尾一氣呵成,不會吐一粒瓜籽,團里組織吃瓜比賽,基本沒有內地去的同事入圍。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曾經,我只在書本里領略過這句詩描繪的田園意境,到二二一團后,我才真正在現實中找到了這樣的畫面。在吐魯番、在二二一團,桑樹卻隨處可見,就像是這片土地的守護者。只要有居民居住的地方,只要能看到房屋,便能看到桑樹的身影。

    二二一團的桑樹結出的桑椹,顏色各異,成熟時既有黑紫色的,宛如一顆顆晶瑩剔透的寶石,散發著神秘的光澤;也有乳白色的,像一顆顆圓潤的珍珠,純潔而可愛。春末夏初,走在團場的小路上,常常能看到這樣有趣的場景:順著地上星星點點的紅色腳印,那是桑椹掉落留下的痕跡,便能循著果香找到一株桑樹。樹下,總有人抱著樹干,使出渾身解數拼命搖晃,臉上洋溢著興奮和期待的神情,就像在尋找一份珍貴的寶藏;或是隨手撿起一根長桿,小心翼翼又略帶興奮地肆意拍打樹梢,一顆顆飽滿的桑椹便像雨點般紛紛落下,“噼里啪啦”地掉落在事先準備好的毯子上。孩子們在一旁興奮地尖叫著,歡笑著,忙著撿起地上的桑椹往嘴里塞,吃得滿嘴烏黑,卻還樂此不疲。這便是團場五月的真實寫照,充滿了生活的煙火氣和無盡的歡樂。

    團場的人們大多自家種有桑樹,所以幾乎不會花錢去買桑椹吃。他們會在自家的桑樹上挑選顏色鮮艷、果實飽滿的桑椹享用。當聽說我們援疆干部人才買桑椹吃時,同事們總會忍不住笑著調侃:“你們居然還花錢買桑椹,地上掉了那么多都沒人吃呢!”后來,我們這些援友們在散步、辦事的路上,只要看到桑樹,就會忍不住摘幾顆桑椹嘗嘗。大家吃得舌頭、嘴巴都烏黑一片,還互相打趣,說這是偷吃鄉親桑椹留下的“鐵證”。

    時光飛快地流逝,我漸漸地喜歡上了二二一團。在這里,無論是老一輩的屯墾戍邊,年輕一代的安時處順,還是團場周邊的綠洲煙火,總會讓我身不由己沉醉其中,與這里的人、這里的景、這里的一切融為一體。

    久久er热视频在这里精品| 国产精品天天看大片特色视频| 女人高潮内射99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四虎|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片区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免费香蕉| 嫩草影院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精品久久水蜜桃| 亚洲欧洲美洲无码精品VA|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 在线91精品亚洲网站精品成人| 国产精品久久女同磨豆腐| 久久亚洲私人国产精品vA| 国产亚洲精品一品区99热| 老司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香蕉依依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热久久综合这里只有精品电影| 亚洲精品国产肉丝袜久久|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99热| 亚洲精品高清无码视频|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午夜一级毛片密呀|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妇女|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四| 四虎亚洲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3atv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日本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αv忘忧草|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熟女影院| 久久水蜜桃亚洲av无码精品麻豆| 久久精品乱子伦免费|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夜夜嗨 | 久久久精品中文字幕麻豆发布| 国产成人精品AA毛片| 久久精品噜噜噜成人av|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