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眼高手低”與“小步快走” ——章培恒先生《不京不海集續編》編后
    來源:澎湃新聞 | 吳冠文  2025年02月28日19:02

    章培恒先生畫像

    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341/249/238.jpg

    《洪昇年譜》及上海古籍出版社1964年收稿證明

    章培恒先生《不京不海集續編》所收《洪昇年譜》和其他論文篇目,基本為章先生生前所確定。除《關于洪昇的生年及其他》曾收入《獻疑集》外,其他論著、論文,先生生前均未曾予以結集。

    2011年出版的先生《不京不海集》,收錄論文按照討論對象發生時間順序編排,除了《金圣嘆的文學批評》一文系1963年發表于《中華文史論叢》,其他文章幾乎均撰寫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之后的二十多年中。《不京不海集續編》(以下《續編》)則按照論著、論文撰寫或發表時間順序編排,與正編迥異的是,《續編》所收論著論文,超過一半的文字產生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之前,整體時間跨度超過五十年,如同《不京不海集》的“前傳”。《續編》所收既有奠定章先生學術地位的處女作《洪昇年譜》:

    本書寫于一九五七至六二年間,當時我在蔣天樞師嚴格的、富有啟發性的指導下,剛開始從事古典文學的研究……(《洪昇年譜·前言》)

    也有章先生去世前一兩年撰于病榻之上的論文《<桃花扇>與史實的巨大差別》,該文《附記》談及他與顧易生先生之間的情誼,令人感動:

    余與易生兄交五十年矣。初亦泛泛。及“文革”事起,余罹禍幾殆,易生兄獨不懼牽連,時賜將伯之助,且一無德色。拳拳之情,固骨肉不啻。今易生兄已屆八十五高齡,雖歲月若駛,而內美益盛。余愧無物可以為賀,力疾草成此篇,自視尚不無新意,故敢以代芹獻。唯年來病甚,文不能工,所引皆排印本,無力據善本校核,尚祈諒之(《<桃花扇>與史實的巨大差別》“附記”,鄔國平、汪涌豪主編《金波涌處曉云開——慶祝顧易生教授八十五華誕文集》,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年)。

    重讀章先生收入《續編》中的文字,令人聯想最多的是先生的“眼高手低”論和“小步快走”法。先生生前留下的文字及逝后大家懷念他的文章中,常談及他的“眼高手低”論:

    院系調整后,我從本來就讀的上海學院中文系調到了復旦大學,聽到了很多著名教授的課,養成了眼高手低的習氣。——在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我認為眼高手低不但對青年是絕對必要的,就是到了老年也仍然如此。一般說來,年輕人很難達到眼高手高的地步,倘再不準他眼高手低,那他就只能眼低手低,一輩子向所謂專家、教授也者頂禮膜拜,也就一輩子都不會有什么出息。實際上,只有眼先高了,手才能跟著高上去。但在手高了以后,如果眼仍停在原來的水平,那么,發展到了一定階段,他就會自滿自足,以為“老子天下第一”了。所以,我認為我進入復旦后的第一大收獲,就是從原先的眼低手低進到了眼高手低。在這方面,我首先應該感謝朱東潤先生和賈植芳先生,而具體使我改變原先的手低狀態的,則是蔣天樞先生。盡管我現在仍然手低,但比起原先的來,到底有所不同了(章培恒先生《我跟隨蔣先生讀書》,《薪火學刊》第二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年)。

    章先生著重指出,蔣天樞先生“始終堅持陳寅恪先生的傳統,忠于學術,對曲學阿世的行為深惡痛絕……他的著作,……都是為了發掘出真實的情況,加以描述,此外沒有其他的目的。”蔣先生這一始終堅持的治學原則,也正是章先生撰寫《洪昇年譜》和其他論著時所一貫秉奉的原則。

    在某些思潮的影響下,作為清初兩大戲曲家之一的洪昇及其作品《長生殿》,建國后一度成為研究者熱衷闡發的對象。人們對于《長生殿》主題——究竟是寫唐明皇楊貴妃二人具有反封建意識的愛情,抑或是表現具有反清意識的民族興亡之感,以及洪昇是否具有民族意識與愛國思想的問題,爭論不休。章先生研究洪昇及其創作《長生殿》的過程,則是為了“發掘出真實的情況,加以描述”,他在《洪昇年譜·前言》中一再表示:

    洪昇是清代頗有影響的戲曲作家。研究他的生平和思想,對正確評價《長生殿》將會有一定的幫助。

    研究洪昇的生平、思想及其寫作《長生殿》的過程,是為了對正確評價《長生殿》提供一些參考。在有關的研究工作者中,對《長生殿》的評價是有分歧的。曾經有同志認為:《長生殿》描寫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是具有反封建的進步意義的;也有同志把《長生殿》視為具有反清意識的作品。

    《長生殿》的主要內容是寫李、楊情緣,這并無什么反封建意義或民主思想,不應該肯定;其較有意義的部分是對封建政治的暴露和對人民痛苦生活的反映,但這類內容在作品中只占很小的比重。存在于劇本里的興亡之感,則僅僅體現了跟清廷合作的漢族地主階級分子與滿族地主階級的矛盾。——這就是我們以《長生殿》為依據、結合對洪昇生平和思想的探討而得出的結論。

    先生對洪昇生平、思想及其寫作《長生殿》過程的如實揭橥,其衷旨顯然有別于當時流行的論議,以至于《洪昇年譜》問世后,其時即使是褒贊者也會遺憾先生對洪昇這位“偉大戲劇家”思想和創作成就的評價不夠高。到了二十一世紀,時過境遷,王水照先生方始特別指出:“《洪昇年譜》雖是譜學之作,但其中重點是解決洪昇所謂“抗清復明”的思想爭論問題,是一部充滿理論色彩的年譜,在年譜中別具特色。”(《培恒先生二三事》《王水照文集》第9卷《鱗爪文輯》,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3年)《洪昇年譜》撰寫于1957-1962年間,其時章先生23至28歲,正因為“眼高”,他在年輕時未曾向當時“所謂專家、教授也者頂禮膜拜”,人云亦云洪昇及其作品《長生殿》多么偉大;又因為不甘于“手低”,他接受蔣天樞先生的指導,在文獻載籍中披荊斬棘,努力如實還原洪昇的生平、思想及其寫作《長生殿》的過程,為正確評價戲曲作家洪昇及其《長生殿》提供切實可信的參考。

    章先生一生研究中一再付諸實踐的“眼高”論,在令許多專業研究者都有點茫然的人工智能盛行的當下,其實不乏啟迪意義:與其頂禮膜拜,不如堅持“眼高”——積極思考,扎實研學——不排斥數字人文的助力之功,不斷攀升更高的人文境界。放諸古今中外,人文精神從來遠非饾饤之學所能含納,其題中應有之義包括對既有陳詞濫調和僵化思想的不斷突破。

    《不京不海集續編》編訂中,閱至《洪昇年譜》具體文字,及該書困厄中撰成與塵封多年方得出版的相關記述,令我們不由贊嘆,陳四益先生用“碎步前行”、“小步快走法”生動傳神地揭橥出章先生學術生涯中另一個很值得我們關注的特點:

    1964年,我們同在奉賢縣參加“四清”,農村水渠邊的田埂路,是工作隊員開會、下隊的必經之路。下雨之后,上面是一層稀泥,下面卻仍堅硬,走在上面如履冰場,常常滑倒,弄得泥濘滿身。章先生戲言他發明的“小步快走法”頗為有效:步子不要大,太大后腳跟不上;速度不能慢,慢則前腳滑出,勢成劈叉。一定要前腳小步跨出,后腳立即跟上。試行一下,雖則碎步前行頗為滑稽,惹得走慣泥路的老鄉笑彎了腰,但確然有效。我忽然覺得,胡風案后,章先生的學術生涯似乎也是“小步快走”(陳四益《章培恒先生》,褚鈺泉主編《悅讀MOOK》第23卷,2011年)。

    “小步快走法”顯然不止是章先生特殊情境下的走路步法,誠如陳四益先生所言,章先生學術生涯中時常需要運用“小步快走”——甚至“碎步前行”法。1966年初他將《洪昇年譜》手稿送與江巨榮先生作碩士論文參考,令江先生驚異的是:

    全部手稿都是用零零碎碎的邊角紙,一條一條,大大小小,長短不齊地粘在劣質的學生常用的練習本上。這些紙條中,竟也有“大前門”“飛馬”“勞動”等香煙殼紙。這些紙殼,或原樣、或裁剪成長條后,粘貼在幾本不同大小的筆記本上。在這些香煙殼紙上,密密麻麻地寫著章先生抄錄的各種古籍資料。練習本上則著錄著與洪昇相關的歷史年月和社會大事、譜主的生平事略。所以,書稿雖還是原生狀態,但條理已十分清晰,已是一部完整的書稿,只是尚未謄錄而已。當時最觸人心境的是,先生不抽煙,怎么會收集、并用這么多香煙殼紙來寫他的書?抄他發現的文獻?只能有一種解釋,就是當時的貧窮,就是艱苦。我還清楚記得,他用的筆其實也是當時只有幾分錢一支的簡陋的圓珠筆,因為留在紙上的字,有時明顯寫不出,有時又漏著筆油,只有那種最便宜的筆才這樣。可見他做著這樣的學問,實在是連紙、筆都十分簡陋。他又不像我們常見的那樣,可以到公家去領。他公私分明,潔身自好,不用公家的東西做自己的學問,于是只好收羅香煙殼和那些廢棄的紙條,以便廢物利用。可以想見,在收羅這些香煙紙殼和廢紙時,作為一位做學問的學者,有著怎樣的無奈和苦澀。這是最使我感動,也是至今不能忘懷的。(《不盡的思念——為悼念章培恒先生逝世六周年而作》,本文是江巨榮先生于2017年6月章先生逝世六周年之際撰寫的回憶文章,全文初刊于《薪火學刊》第四卷。后收入江先生《枝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24年)

    章先生在1957至1962年撰寫《洪昇年譜》期間,條件之艱苦于此可見一斑,且其時他還在“政治上背著相當沉重的包袱”(章先生《我的喜悅與祝愿》,《我與上海出版》,學林出版社,1999年)。但即使在如此窘境中,先生未嘗裹足不前,仍堅持“碎步前行”,經過大量的史料爬梳(據《洪昇年譜·引用資料目》,全書引用經史子集四部書目近二百五十種)和考證工作,終于集跬步以致千里,完成全書。《洪昇年譜》的成書及其最終得以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曲折過程,正是章先生1983年3月為復旦大學中文系七九級同學畢業留言“追求真理,鍥而不舍。縱罹困厄,毋變初衷”的真實寫照。今天的我們已經難以想象,一部條理清晰、思路縝密的著作初稿,竟然“都是用零零碎碎的邊角紙,一條一條,大大小小,長短不齊地粘在劣質的學生常用的練習本上”。江巨榮先生的文字與陳四益先生的文字相參,可以燭照出先生在無奈的艱難情境下,常應對以“小步快走法”的生存策略。而在人文學科被唱衰和擠壓的今天,這或許又可以給予我們不少啟示:學科生存環境越是艱苦,越需要冷靜思考學科可持續發展的意義,越需要積極探索前行的步法。

    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341/249/467.JPG

    章先生贈言1979級同學

    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341/249/741.jpg

    章培恒先生手校《史記》

    《續編》編訂之初,大家已默認陳建華老師為撰《序》不二人選,因為陳老師的《<不京不海集>讀后》(見《不京不海集》,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年)、《章培恒先生與中國文學古今演變研究》(《文匯學人》2018年1月5日)等文,均對章先生的學術研究和思考有過深刻而具體的闡發。考慮到陳老師在教學和研究上一直非常投入和忙碌,我們本計劃等比較干凈的三校樣出來后再麻煩他,未料到三校樣于2024年底出來之時,陳老師感染新冠。但令我們很感動的是,陳老師花了一周左右時間稍事休息,便慨允為《續編》撰寫序言。

    自先生哲嗣章乃基先生聯系復旦大學出版社宋文濤先生擔任《續編》責任編輯始,宋先生便積極與我們商討并不斷推進《續編》出版相關事宜,在文稿的審讀上也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指出了我們不少疏失之處。

    《續編》之所以能夠順利編成與出版,離不開我們古籍所陳廣宏、鄭利華兩位老師的指導和協調周全,從《續編》最終篇目的確定,到具體編撰過程,他們一直很關心,給予了大力支持。

    非常感謝我們古籍所博士研究生鄭凌峰同學、碩士研究生許心怡、許開彥、鄭哲凡和劉語晗等同學,在他們繁忙的學業之余,核查并酌情增補了《續編》大部分引文出處,認真審讀了一校和二校。因為我們對先生歷時五十多年的撰著——尤其是本書所收寫作最早的《洪昇年譜》中所用具體參考文獻版本,雖努力查考,但仍有部分無法一一對應,先生原作所引與今天我們復核之本的文字偶有不合者,原則上保存原文中的引文,以待日后有機會進一步復核。

    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341/249/487.jpg

    本文作者讀博期間與章先生合影

    章先生在華山醫院的病床上最后確定《續編》收入《洪昇年譜》時,曾無奈嘆道:

    本來想對《洪昇年譜》作些修改,現由于身體情況不允許,只能一仍其舊。……

    諸語可用以形容《續編》一書的遺憾!可以想見,如果假以時日,先生定會像十幾年前編訂《不京不海集》一樣,認真審讀和修訂《續編》全部文字。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地址入口| 国产精品无打码在线播放| 麻豆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 女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资源网| 中文字字幕在线精品乱码app| 青青草国产三级精品三级| 91在线手机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HE| 精品无码中出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手机在线精品| 内射一区二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精华液一区二区| 中文天堂最新版在线精品| 欧洲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影视| 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国产软件| 日韩精品一区二三区中文| 蜜臀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午夜.| 国产精品喷水在线观看| 日产精品一二三四区国产| 99久久精品国产片久人| 久久综合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 国语自产拍精品香蕉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 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人人妻人人做精品 | 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麻豆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毛片AV久久66|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综合99久久 | 精品伊人久久香线蕉|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AV三区|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 精品久久伦理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66在线观看|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