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人民文學》《當代》《十月》《北京文學》《中國作家》《青年文學》: 迎著潮水涌來的方向
    來源:文藝報 | 吳韓林  2025年02月28日09:25

    本期掃描的諸多刊物中,面對時代奔涌而來的浪潮,作家們以赤誠的筆致與深切的關懷,在呈現個人鮮活經驗的同時,也深刻回應著社會的宏大議題。這些作品不僅向著民族的文化記憶敞開,同時又以飽滿的現實感,聚焦到當下城鄉市民的生活生態。在現實中創作的文學守望者,面對科幻星云或是自然生態沉思與玄想,希冀將人類文明引向遙遠而開闊的未來。

    踏入“記憶”的河流

    文學創作固然離不開虛構,但“記憶”的長河作為豐富且斑駁的儲存器,能為作家們的文學創作提供異常豐富的精神養料。如何激活傳統的文化記憶、民族的集體記憶以及個人情感深處的私人印記,是作家們創作時必須考慮的首要問題。

    在《中國作家》2025年第1期中,王蒙開設“王蒙聊《聊齋》”專欄,通過對《聊齋志異》的文本細讀,于嬉笑點評中發幽探微,與蒲松齡進行一場有關文學創作的深層對話。此外,《人民文學》2025年第1期刊發湯成難的中篇小說《江水蒼蒼》以及葉彌的短篇小說《誰是林黛玉》,分別借用《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以及《紅樓夢》“木石前盟”的文學典故,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搭建橋梁,并由此延伸至對生命本真存在的探索與追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集體記憶,在這些共享的文化元素中,我們得以識別彼此的身份信息。王松借長篇小說《橘紅》(《中國作家》2025年第1期)復活了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紅線女的故事。《北京文學》新年第1期刊發馬淑琴的報告文學《魏國元和他的兄弟》,向抗日戰爭中英勇斗爭的英雄們致以敬意。當我們回首珍貴的過往時,記憶中的一些人與事必定會在時間的淬煉下愈發閃亮。韓東的中篇小說《春夢解析》(《當代》2025年第1期)與鄧一光的短篇小說《海水快樂地說》(《十月》2025年第1期),都在試圖喚醒主人公沉睡的記憶。當往事與現實兩相對照,有關生活的遺憾與感喟,一一落在字里行間。

    在“現實”中寫作

    敏銳洞察當下中國的社會現實,并以紀實或虛構的方式加以呈現,始終是作家寫作的應有之義。《中國作家》2025年第2期“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專欄推出柳岸的長篇小說《天下良田》,記錄三代農民在糧田項目建設中的收獲與艱辛。魏思孝的短篇小說《大年,初一》(《當代》2025年第1期)則以傳統春節為故事背景,在上墳祭祖中讓生者與死者重新相逢,以此描繪農村生活的變中之“常”。

    在鄉村社會的另一端,作為現代文明表征的都市始終散發著吸引力。東來的長篇小說《涉過歧流》(《當代》2025年第1期)、趙瑜的非虛構作品《長城小張》(《人民文學》2025年第2期)以及劉慶邦的短篇小說《京京爺爺》(《北京文學》2025年第2期),不約而同地關注到鄉下人進城的社會流動。雖然進城者年齡上各有差異,但他們無一不是都市的零余者與漫游人。這三篇小說共同提示著我們,因由鄉入城的身份轉變而導致的交際矛盾,是在不同代際中普遍存在的社會性問題。現代都市生活中既存在周婉京《安徒生的花園》(《青年文學》2025年第1期)所書寫的人心難測的現象,也仍然不乏像劉汀《富貴如云》(《北京文學》2025年第1期)中呈現的熱忱仗義的“富貴哥”形象,正是這種根植于心的“老北京”性格,為都市中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保留著一份難能可貴的溫情。

    《青年文學》2025年第2期推出全新專欄“玫瑰空間”,聚焦女性生活與都市表達。專欄首期刊發蔣方舟的短篇小說《故事里總有兩個女人》及其與欄目主持顧拜妮的有關問答,挖掘藝術背后深藏的女性敘事。《當代》的“發現”欄目旨在推出文學新人,2025年第1期刊登林檎的短篇小說《徙木史》與《夜巡》兩則,同樣呈現出青年寫作者對于城市生活鮮活而又熱烈的別樣體認。

    作家們在“現實”中寫作,也是對當下文化生態的關注。張平《刀郎的歌聲,撼動了誰的心弦》(《當代》2025年第1期)聚焦刀郎復出所引發的社會熱潮,討論流行文化的傳播與大眾接受,挖掘其背后蘊含的社會心理機制,呼吁人民能夠廣泛參與的時代文化的到來。在如今“逃離北上廣”的口號下,“縣城”自然而然成為廣大青年心中暗想的桃花源地,因而在互聯網掀起一股“縣城文學”熱。為此,《十月》(2025年第1期)首開專欄“‘縣’在出發”,同時推出老藤、馬南以及劉星元等人的作品,力圖呈現一種具體而細微的“縣”鄉經驗,尋找一種由地方通達世界的寫作樣態。

    “現實”不應局限于此時此地,域外的大千世界同樣值得我們關注。海外華語作家陳河的中篇小說《盧默夫婦》(《北京文學》2025年第1期)講述著新移民家庭的鄰里日常,張翎在《北京文學》的專欄“到世界去”先后刊發兩期走進東非的游記散文《徒步的游牧者》(2025年第1期)與《鄉村篇》(2025年第2期)。此類跨文化交往的身體經驗,共同彰顯出一種在“世界”中寫作的中國氣候。

    面向科幻,抑或走進自然

    2025年,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的橫空出世,成為互聯網討論熱度最高的話題之一。面對AI技術的飛速進步,幻想未來的科幻似乎已然成為進行時。今年,《中國作家》與華語科幻星云獎組委會聯合設立“科幻星云”專欄,先后推出賈煜的中篇小說《嬗變》(2025年第1期)和星河的短篇小說《非邏輯世界》(2025年第2期),為讀者想象未來世界提供多種可能。

    技術的進步固然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帶來諸多便捷,但倘若技術一旦超出人類控制,也必然會帶來毀滅性的災難。李鳳群最新長篇小說《將歌唱》(《人民文學》2025年第1期)寫的是一個技術失控后的故事。小說體現出科技與人性之間的兩難博弈,這種新時代的倫理難題是懸在每個人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在思考人類存在的可能方式時,也有一些作家將目光投向技術的另一端,返身走向祖國的山河大地。阿來的非虛構作品《黃河源傳》首刊于《十月》2025年第1期,這部作品在對黃河源頭故事的重述中,延續了阿來近年來的生態倫理關懷。作為早期生態文學的創作者,陳應松的新作《黑熊山谷》(《十月·長篇小說》2025年第1期)以神農山區的黑熊山谷為背景,當天災與人禍先后而至時,黑熊山谷以其頑強的自我修復能力,努力抵御著這場生態危機。彭程的散文《山河行走》(《人民文學》2025年第1期)記錄了自己用腳步丈量祖國的旅行經歷,從各地優美的自然景觀與深厚的人文歷史中,汲取欣悅與沉醉。

    兒童與自然似乎有著天然的親近,在張煒的兒童文學新作《狐貍,半蹲半走》(《人民文學》2025年第2期)中,少年心系的是無邊的曠野與森林,與黃鼬和獾胡結伴,看狐貍半蹲半走,以自然之心來通達童心與詩心。鮑爾吉·原野的《萬物飛翔》(《當代》2025年第1期)筆墨同樣童趣詼諧,通過模仿自然生靈間的通信對話,奏響萬事萬物和諧共生的生命樂章。

    人與世界的關系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這要求我們應有敏銳的現實關懷,對時下正在發生的變化給予足夠的關切。更為重要的是,我們的選擇應該面向更廣闊的社會生態,在人與環境的交互中,重建我們的精神家園。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研究生)

    91精品国产综合久| 久久伊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蜜芽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香蕉九九久久精品免费| 欧美黑人欧美精品刺激| 亚洲精品GV天堂无码男同| 国产精品久久久香蕉| 国产手机精品一区二区| 色妞www精品视频一级下载| 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果冻| 久久精品麻豆日日躁夜夜躁| 好吊操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精品宾馆在线| 午夜三级国产精品理论三级 |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SM |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老年人 |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 国产精品成人扳**a毛片| 日本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A在线观看| 99re这里只有精品6| 久久精品国产大片免费观看| 无码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网站 | 国产午夜福利精品久久2021| 国产办公室秘书无码精品99| 99热在线精品播放| 一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嫩草影院精品免费网址|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在线亚洲一区二区 |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久久丝袜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蜜桃| 国产精品va一级二级三级|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网AV|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 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你懂的|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