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選刊》2025年第3期卷首語、目錄
● 卷首語 ●
本期我們以多半篇幅推出“青年作家專輯”。十二位青年作家的名字,有大家熟悉、光亮耀眼的,還有幾個非常新鮮陌生,是真正的“文學新人”。
文學寫作之所以稱為創作,其生命力在于創新,辭必己出陳言務去。創新是文學充滿活力、生生不息的根本所在,缺乏創新則無所謂文學。而青年是全社會最積極、最有生機、最富創造性的力量,正如魯迅先生所激賞的,“你們所多的是生力,遇見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見曠野,可以栽種樹木的,遇見沙漠,可以開掘井泉的。”
青年作家是當代生活的在場者、凝視者、思考者、書寫者,專輯作品未必從當代著筆,但顯示了青年作家總體對生活的寬闊視野和個體各自的敏銳洞察。楊楚佳《丟失的床墊》寫職場上的辛苦、無奈和尷尬,仲裁庭上對壘的居然是同睡一張床墊的合租者。陳春成《山石》寫重病臥榻的徐霞客追憶平生壯游,胸羅奇景不悔初心。陳楸帆《神筆》緊扣時下的熱點AI寫作,林檎《夜巡》揭示底層人群的社會生態和行事軌則,林培源《重游》寫故國之情故園之思,小昌《西南浪》則在復雜糾結的人際關系中揭示人心的隱秘難測。
家庭、親情、親子關系是多位青年作家落筆的重心。鄧安慶《歸夢》以母親的失望出走、父親的悔悟尋找寫一個家庭的破碎與重合。焦雨溪《一張純潔的牛皮》中的母與女,林東林《原地穿越》中的父與子,梁豪《關鍵幀》、高嶼喬《彌漫愛爾蘭》中的母與子,各有各的悲歡離合,但都有親情緊密連接。蔣在《你是我的女兒嗎》反向而行,將親情的背離推到極致,以致結尾母親與女兒在精神病院相遇,母親發出如標題所示的槌心之問。
本期還推出一組女性作家的小說新作。馬金蓮《一碗水》曲盡人心,母親那一句句嗔怪埋怨都包含著對碎姨娘的掛懷系念。朱文穎《與大師共進午餐》細描出一位高度自律和完美主義的主人公。黃丹丹《尋找梔園》繼續矚目壽州古城,將父母的誤解、諒解與非遺傳承糅合在故事中。和曉梅《花樓》關涉文化差異,關涉理想與堅守、友誼與成長。林筱聆《藍梅》解答了所有家長都曾面對的選擇題,培養孩子究竟該克難從眾還是順勢而為?蘇更生《紅綠燈》中明秋感情錯付、良人錯失卻平靜以對,小說敘事舒徐、節制,靜水流深。
“青年”和“女性”,都是對寫作者最簡單的身份界定。作為選刊,我們不存在任何身份偏愛,只向優秀作品俯首致敬。但我們對青年作家有更多的期待,他們擔負著新時代的文化使命,代表更長遠的未來。
祝愿年輕作家們高掛云帆長風萬里。莫負少年拏云志,曾許人間第一流!
——顧建平
《小說選刊》2025年第3期目錄
青年作家專輯
丟失的床墊 楊楚佳
選自《人民文學》2025年第2期
一張純潔的牛皮 焦雨溪
選自《青年作家》2025年第1期
歸夢 鄧安慶
選自《廣州文藝》2025年第2期
神筆 陳楸帆
選自《科幻立方》(雙月刊)2025年第1期
山石 陳春成
選自《收獲》(雙月刊)2025年第1期
重游 林培源
選自《芙蓉》(雙月刊)2025年第1期
西南浪 小 昌
選自《鐘山》(雙月刊)2025年第1期
原地穿越 林東林
選自《長江叢刊》2025年第2期
關鍵幀 梁 豪
選自《上海文學》2025年第2期
夜巡 林 檎
選自《當代》(雙月刊)2025年第1期
你是我的女兒嗎 蔣 在
選自《山花》2025年第1期
彌漫愛爾蘭 高嶼喬
選自《福建文學》2025年第2期
新女性專輯
一碗水 馬金蓮(回族)
選自《長江文藝》2025年第2期
與大師共進午餐 朱文穎
選自《萬松浦》(雙月刊)2025年第1期
尋找梔園 黃丹丹
選自《綠洲》(雙月刊)2025年第1期
花樓 和曉梅(納西族)
選自《民族文學》2025年第2期
藍梅 林筱聆
選自《芳草》(雙月刊)2025年第1期
紅綠燈 蘇更生
選自《湖南文學》2025年第2期
微小說
木匠李密 劉 瀧
新版千里江山圖 王 虎
買桃 佘朝潔
懷念一只喜鵲 戴 濤
姥爺 柴亞娟
擺帶魚的秘密 陳秀春
山上有僧 趙悠燕
詩癡 劉懷遠
消失的父親 何君華
大娘 顏士富
與父親的較量 董川北
石頭記·霧瑤山 高春陽
篇名書法 張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