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開門紅”到長線繁榮 ——二〇二五年電影春節檔啟示錄
2025年中國電影春節檔,《哪吒之魔童鬧海》《唐探1900》《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蛟龍行動》《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熊出沒·重啟未來》六部影片在全國院線熱映。據網絡平臺數據,截至2025年2月24日18時,2025春節檔上映新片總票房(含預售)突破200億元。特別是《哪吒之魔童鬧?!吩诤蟠汗潤n刷新了國產電影的票房紀錄,總票房(含預售)超136億元。2025年春節檔電影對國產電影發展有何重要啟示?中國電影與文旅產業如何實現雙贏?2月17日,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研究所在京舉辦“精神內核、敘事體系與影院性建構——從2025年春節檔看中國電影的未來發展”研討會。會議由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所所長趙衛防主持。
電影文學改編熱,三部作品各有得失。今年春節檔電影,6部大片激烈競爭,有一半數量的電影出自文學改編,且根據文學改編的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的總票房占比超過了三分之二。而2023年6部春節檔影片中,只有《流浪地球2》來自文學改編,2024年8部春節檔電影中,只有《八戒之天蓬下界》來自文學改編。在這一背景下,充分剖析、總結2025年春節檔電影文學改編得失經驗尤為重要。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王一川談到,此次春節檔電影文學改編之“得”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擅長化虛為實,即運用精益求精的動畫造型和整體構思及加工,把讀者心中想象物變為視聽影像中的可見物;二是變約為豐,創作者把文學原著中一些簡約情節拓展為豐滿感人的故事序列,豐富了觀眾的視聽體驗;三是古今匯通,創作者尋找過去生活與當代生活的融合點、古人情感與今人情感的匯通點,觸發觀眾的高度共情。例如《哪吒2》在藝術形象設定上綜合孝順、忠誠、仁愛、正義、友情、反抗等多重傳統元素而生成典型性格,受到觀眾喜愛;四是以喜輔正,用喜劇開道,用悲劇激發情感,最后在正劇中樹立正面風范。假如沒有喜劇元素而一味以正劇的方式貫穿到底,其觀影效果必然會大打折扣。相較于改編之“得”,此次改編之“失”更需認真審視。王一川談到,“失”表現在用今人情感代替古人情感,令當代觀眾感到情節背離。比如《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中姬發的“延宕”讓觀眾難以承受,在保家衛國的關鍵時刻,他卻因兒女情長與所謂“仁慈”遲遲不肯出手,這種動因與原著中多次描寫到的周文王、周武王因敬畏天命而延宕的認識不同,原著所意欲探討的是中國人對“天人合一”觀念的不斷深化。再如《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過度敘述黃蓉而弱化了郭靖的成長歷程和家國大義,整個故事背景與主旨被縮小窄化了。“失”還表現在化虛為實過程中,部分影片忽略當代觀眾審美趣味,導致觀眾對一些主要人物的造型形象感覺不適并產生抵觸。此外,在檔期計劃方面,應當充分認識春節檔期影院的合家歡功能,將過于嚴肅的作品放在此時會有所不妥。網絡輿情的抵制、應對失誤、宣發策略不當等影片外因素也會對電影表現產生較大影響。
培育電影經濟新增長點,拓展放大電影對文旅的促進效應。今年春節,旅游過年成為新風尚,更多游客選擇外出旅游打卡。據文化和旅游部產業發展司副司長馬力介紹,春節期間,山東德州樂陵影視城開展了“跟唐探賀歲游”活動,電影《唐探1900》正是在此地拍攝完成。樂陵影視城開放了“1900年舊金山唐人街”主題園區,春節期間吸引了數萬游客前來打卡。《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吸引大批游客前往錫林郭勒觀光,同時也帶火了湖北襄陽的文旅,重燃武俠熱情。大家不僅跟著電影去旅行,還充分享受到電影衍生品帶來的樂趣。“此次《哪吒2》主創團隊自去年年底就已開始動手,同二十余家企業達成合作,包括同華為榮耀等幾大消費品牌進行合作,推出潮玩、卡牌、文具、玩具、食品、電子消費品、出版物等衍生產品,引領動漫周邊產品的新國潮,實現了產業鏈的進一步拓展。”馬力談到,今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培育新增長點繁榮文化和旅游消費的若干措施》,文件從國家層面明確提出了開發時尚國潮產品,推出彰顯中國審美、中國風格的時尚穿戴、家居潮玩、運動電子設備等產品,推動在服裝、箱包、珠寶、美妝、玩具等領域開發聯名廠商,打造國貨潮牌潮品,積極發展首發經濟,支持開展首店、旗艦店,舉辦首秀、首演、首展。今年春節檔電影正是對這一舉措的生動實踐,下一步還可以繼續拓展放大電影對文旅的促進效應。
2025年春節檔電影投資普遍較大,控制成本依然是項目成敗的關鍵。與往年仍有小成本影片不同,今年春節檔的影片投資規模普遍較大。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常務副會長張衛認為,春節檔觀眾買票基本是三部電影的體量,如果三部以外的片子還是大制作,那么投資公司和片方必然吃虧。在《電影藝術》雜志主編譚政看來,春節檔其實擠不進那么多超級大片,比較理想的市場結構是兩三部大投資影片再加上兩三部中小投資影片。華夏電影發行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群飛認為,春節檔對2025年電影市場的后續影響呈現兩面性。積極層面而言,春節檔的“開門紅”有效提振了行業信心,為全年票房超越去年奠定了基礎。合家歡電影的勝出也證明了春節檔作為家庭觀影檔期的優勢,IP電影的市場潛力再次得到驗證。然而,隱憂同樣不容忽視。首先,檔期票房集中度過高,全年僅依賴單個檔期或少數影片的成功,對未來市場長遠、健康發展不利。其次,盡管大盤票房創新高,但觀影人次的增速落后于票房增幅。最后,票房結構的不穩定對市場、投資方和發行方都帶來了不確定性。黃群飛談到,當下中國電影市場的特殊性在于非理性檔期競爭導致資源配置失衡,重要檔期影片扎堆,平日檔期影片分布不均。一些質量不俗的影片本可以獲得更好的市場反饋,卻因扎堆同一檔期陷入內耗。制片方與發行方在檔期選擇上還需更多考量影片投資回報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