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哪吒何以氣壯神足
銀幕內,“三歲”的哪吒吼出令人熱血沸騰的宣言;銀幕外,國產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勢如破竹橫掃票房榜單,在海內外掀起中國文化產業的火爆浪潮。這部電影何以成為“現象級”爆款?四大“法寶”中或有答案。
創作合力是托舉底氣的“風火輪”。138家公司、近2000個特效畫面、4000多名創作者……一個個數字背后,是主創五年磨一劍的精益求精,是全行業“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眾志成城。電影導演餃子表示,“機會是不能糟蹋的,必須傾其所有去實現最好的效果”。不辜負觀眾、不迷信流量、不屈從資本,堅守長期主義打磨出票房與口碑雙贏的精品,既要有“逆轉乾坤”的志氣,還需要人才、技術等方面的底氣。
隨著綜合國力提升,文化消費持續火熱、自研技術不斷發展,我國電影工業化全流程日趨成熟,為創作者提供了厚積薄發的根基。文化、經濟與科技匯聚起創作合力,為哪吒打造出沖向世界的“風火輪”,展現了中國力量。
觀眾認可是匯聚人氣的“乾坤圈”。“這是中國動畫的顛覆式震撼!”一位海外觀眾的留言,證明了好作品能夠跨越國界、直抵心靈。國內觀影人次破2億、海外排片量逆勢上漲、各國社交媒體百萬級“自來水”紛紛推薦……這部電影得到觀眾的認可,是中國文化消費市場繁榮的縮影,也反映出全球觀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刻共鳴。
相較于外國作品中對中國元素的生硬拼接,中國人講好自己的故事、打造國際化精品,更能彰顯出中國文化的真實魅力。從網絡平臺上各國語言的討論分享,到外國影迷的角色扮演,再到聯合國放映后經久不息的熱烈掌聲,哪吒由此在越來越多外國孩子的童年里種下來自中國的英雄夢。
產業共贏是分享財氣的“混天綾”。50億元、70億元、120億元……150億元!各方對這部電影票房的預期不斷提升,其帶動影視、文旅、文創等領域的破圈效應,更超越千億元估值。從“中國神話宇宙”的構想,到IP衍生產業鏈形成規模,消費者在真金白銀支持哪吒的同時,拋出了建設“中國神話主題樂園”等建議。如今,中國動畫正跳出“票房定生死”的舊邏輯,用產業共贏的“混天綾”編織長尾效應的新前景。
有網友說:“我們買的不是電影票,是給中國動畫的加油票!”消費者對文化產業興旺發展的信心與期許,是文化產業的“混天綾”更加綿長與堅韌的原因。唯有打造更多精品力作,進一步開拓市場,才能分享更多財氣,讓文化市場百花齊放。
創新傳承是凝聚銳氣的“火尖槍”。“天下之事都不新鮮,所有難做的事都是人做出來的。”餃子的話,揭示了創新中傳承、銳意中實干,才是刺破桎梏與偏見的“火尖槍”。多少靜水深流的積淀、潤物無聲的轉化,才能匯聚江河湖海的磅礴偉力。電影中“三歲”哪吒的身后,是十年如一日的精心創作,是數千年文化底蘊的創新發展。
“難道你還想改變這世界?”“我想試試。”哪吒的臺詞,恰似中國動畫一路走來的篳路藍縷。根植于腳下的土地、沐浴時代的浪潮,才能承載著生生不息的人氣與財氣,凝聚勢不可擋的底氣與銳氣。觀眾心中的“封神榜”,沒有投機鉆營的“神話”,只有自強不息的奮斗。
今年,是中國電影誕生120周年,“不留后路”的哪吒,為行業開啟了新的篇章。餃子說:“跨過這座高山后你會發現不過如此。”高山之后,仍有高山,新人新作將不斷涌現、票房紀錄會繼續刷新。中國文化產業的征途永無終點,下一座高峰,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