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全面振興,網絡文學大有可為 ——東北地區網絡文學協同發展研討會觀察
2月20日至21日,由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主辦的東北地區網絡文學協同發展研討會在吉林長春舉行。研討會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推動東北地區網絡文學協同發展”為主題。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胡邦勝,吉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曹路寶出席并講話。來自遼寧、吉林、黑龍江及內蒙古自治區的作協領導、網絡作家代表,網絡文學平臺負責人與影視制作平臺代表等40余人參會。會議由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主任何弘主持。
胡邦勝表示,當前,網絡文學業態的發展日新月異,東北地區網絡文學要適應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的新要求,發揮網絡作家多、作品多的資源優勢,探索東北地區網絡文學發展的新路徑。要順應新時代文化發展的新要求,強化共有、共建、共享的互聯網意識,加強協同配合,打造網絡文學及其衍生產業新業態。要遵循文化新業態發展規律,建立網絡文學發展的新機制,推動東北地區網絡文學發展邁上新臺階。
曹路寶談到,要以此次研討會為契機,建平臺優機制,聚合網絡文學創作、組織、研究、產業等力量;深入挖掘東北地區悠久歷史、紅色文化、現代文明,以精品力作傳遞東北振興強音;建立健全文化發展機制,為網絡文學新業態的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強化互聯網意識,走業態融合發展之路
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促使網絡文化不斷涌現新模式新業態。東北地區如何結合自身優質資源,在新大眾文藝的浪潮中找準賽道并實現彎道超車,激發網絡文學的創新創造活力,成為推進東北網絡文化新業態發展座談會上大家熱議的話題。
“能快速抓住網感的大多是網絡作家。”網絡作家銀月光華認為,目前許多微短劇的編劇、作者和制片人都是寫網文出身,要實現從網絡文學到網絡文化的業態轉換,網文作者還應繼續發揮自身優勢,創作更多網文作品和優質IP,并將其轉化為高質量、接地氣、有流量的優秀微短劇。
網絡作家羽軒W從創作角度談到,東北題材與“年代+種田”類型特別契合。“像去年推出的《草原牧醫》寫了20世紀60年代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的獸醫生活,《整座大山都是我的獵場》《重回七七種田養娃》也是以白山山脈為故事背景的網文作品,為網絡文學書寫東北題材提供了很好的參照。”她表示,自己正在寫的旅行公路小說,也會以文旅融合的方式加入大量東北元素。
把采風、短視頻和文旅結合起來,是網絡作家流云飄風2025年想嘗試的方向。“選定一些地方,一邊了解當地故事、一邊直播,還可以做成系列短視頻。這樣既把網絡作家如何深入生活展現了出來,又能以網絡作家‘腦洞大開’的方式對當地歷史、文化、民俗進行展示。做到一定規模,還可以拉動文旅和消費。”
晉江文學城總裁劉旭東、閱文集團副總編輯田志國、番茄小說總編輯謝思鵬等圍繞網絡文學精品創作、新業態轉化等內容為東北網絡文藝發展建言獻策。他們表示,網絡平臺將推進網絡文學與其他文化業態的融合,拓展網絡文學的發展邊界,推動網絡文學創新創造之路越走越寬。
發揚優良傳統,深耕內容創作
“爾濱”熱帶火了東北文旅產業,豐富多元的東北文化正被更多人看見。與會網絡作家表示,要始終堅持“內容為王”的創作態度,將東北地區的自然生態景觀、紅色革命文化、現代工業發展作為網絡文學的豐富素材,讓東北故事在網絡空間里形成風清氣正的“大流量”和“正能量”。
“東北抗聯以及背后的故事,是文藝創作的題材富礦。”來自遼寧鐵嶺的網絡作家霧外江山表示,自己特別想創作抗聯題材的網絡小說。“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抗聯英雄的事跡變成了歷史的檔案和記錄,他們堅韌不拔的斗志和英勇無畏的犧牲精神,應該被今天更多的年輕人知道。我們有責任在網絡時代傳承好、弘揚好東北抗聯精神,把抗日英雄的形象塑造好。”
網絡作家月關認為,網絡文學不僅僅只有現實題材,“寫都市、言情、歷史、玄幻的作家,把自己擅長的題材寫好是最重要的。真正能闖出一條血路的,不是靠政策扶持,而是扎扎實實的內容。內容寫好了,自然而然就能實現多藝術類型的轉化”。
在網絡作家冷光月看來,可以充分利用東北地區網絡作家資源,共同創建東北故事矩陣,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不同側重點,進行跨省聯合創作、資源共享,打造出一批東北題材網絡文學精品佳作,為東北網絡文藝發展提供堅實的支撐。
“油畫質感的田園風光、冬日晶瑩的霧凇、秋日稻田的金色波浪、火山地貌的奇觀,甚至工業遺跡的賽博朋克感,都能與網絡文學多元類型融合。”網絡作家八匹提到,東北的豐富性不應被“白山黑水”這種傳統表達遮蔽。懸疑、科幻、種田、治愈等類型都可以承載黑土地的生態厚度與文化韌性,讓讀者在“追更”中發現一個既陌生又真實的東北——它不僅是老工業基地,更是凍土之下涌動生機的未來之地。
創新交流機制,匯聚發展合力
建立暢通友好的平臺交流機制,聚合網絡文學創作、學術研究和評論、文化產業等多方面力量,推動東北地區網絡文學協同發展,是與會者在會議期間充分凝聚的共識。
遼寧大學東北文藝振興研究院副院長胡哲表示,網絡文學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是未來網絡文學發展的重要方向。“新中國第一個機器人誕生在遼寧沈陽。東北地區是現代工業的奠基地,未來可以加強中國參與世界工業與制造業進程中東北地區獨特經驗的書寫。”
黑龍江省社科院副研究員鄭薇談到,網絡文學創作和研究要齊頭并進。“希望未來能夠加強東北地區網絡文學研究隊伍建設,讓網絡作家、學者和學生能有更多探討交流的機會。”
與會者表示,此次研討會的舉辦,為東北網絡文學的發展搭建了交流合作平臺,明確了發展方向,凝聚了各方力量。未來,東北網絡文學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探索創新,不斷提升創作水平和影響力,在全國網絡文學領域中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會議期間,三省一區共同簽署了《東北地區網絡文學協同發展行動方案》。吉林省作協還與閱文集團、番茄小說、晉江文學城簽署《推進吉林網絡文學高質量發展合作意向備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