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當代人》2025年第2期|楊秀云:堡子里的紅燈籠亮了
    來源:《當代人》2025年第2期 | 楊秀云  2025年02月28日08:05

    天空罩著寒冽的鐵灰色薄網,漫無邊際,雪霰不緊不慢篩下來,精靈般輕盈旋舞,隨性飄落,簌簌有聲,地面淺淺蓋了一層清雪,初霜般晶瑩。老舊的建筑呈現出白黑相間的斑駁,檐廊高懸的一串串紅燈籠,涂抹出雪中艷色。堡子里的年關近了。

    有意或無意,年內三進堡子里。前兩次,尚是秋日,一次金風微拂,天清地朗;另一次恰逢落雨,沉甸甸的云空,瀝瀝的雨線,地上大大小小的水泡,銀花迸濺,碰撞著,嬉鬧著,匯聚又散開,街面石板磚條被沖刷得鮮碧或淡灰,潔凈如玉……仿佛那晴空蒙太奇鏡頭般變幻成秋雨,秋雨幻化為眼前的冬雪,下一瞬,雪還會變為雨。雨住云霽,朗日,落雨,飄雪,無始無終,六百年倏忽過去……

    張家口堡,西偎賜兒山,東臨清水河,俗稱堡子里,享譽“張家口的根”。

    經武城街進入堡子里,感受到兩個世界。武城街處處張揚著五光十色的喧嘩和熱鬧——擁擠的店鋪,排列的食攤,熙熙攘攘的紅男綠女,店員臨門高舉貨品招攬生意,奔放的音樂夾雜著高音量的降價叫賣聲……似乎店里店外都搶著趕著在雪天成就春節前的一樁樁買賣。這里原本熱鬧。多年前,我在縣里工作,曾隨同事到此購買新衣,也曾站在街角享受熱騰騰的烤紅薯和亮晶晶的冰糖葫蘆……如今,武城街的商業氣息依然讓人驚嘆。

    一座藍綠黃色調組合的仿古牌樓,阻隔了時空,堡子里氛圍迥異,很安靜,很安靜。

    置身堡子里,像目睹一個頭戴瓜殼帽身穿長袍馬褂的老先生閑坐石臺上,絮絮叨叨向街坊晚輩講述幾代人積累的記憶,他長聲慢語地說:“從前嘛……”聲音沉滯,帶著難掩的自得,也帶著喑啞的嘆息。

    沿街店鋪敞著門,卻鮮聞噪音,三三兩兩的顧客出出進進,零落的行人屏聲斂氣,偶有單向緩緩駛過的汽車,也不會按喇叭,似怕驚擾了“城中城”彌漫的古意。這氣韻與一溜溜樸舊的灰磚烏瓦貼近,與沉幽的街名巷號相適,東門大街、鼓樓大街、五道底街、棋盤街,安仁里、一人巷、二道巷、書院巷……兵署,官衙,商號,民宅……細雪飄飄灑灑,落在行人的衣帽圍巾上,落在高低錯落的殘壁老屋上,天地留白,放大了久經光陰碾軋的故事。

    此地史屬冀幽之域,為蒙古草原與中原交匯處,悠悠涉遠道,峻坂何盤盤,北風卷地至,積雪漫岡巒,有“張城第一塞垣沖”之說。屢遭游牧民族進犯,長期戰云密布,兵戈血刃,百姓苦不堪言。

    明庭修建加固長城,設九邊重鎮,立衛所,筑軍堡,移民屯兵,拱衛京師。張家口堡時為宣府西路萬全右衛管轄。清《宣鎮西路志》記載,“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筑堡,萬歷二年(公元1574年)磚甃(即包磚)。”始建“高三丈二尺,方四里有奇”,后建關廂,立城堞闕樓。城東北七里,兩山對峙如門,其外萬山環列,峰峻谷深,朔風獵獵。此地民風驍悍,不憚戰陣,軍堡崛起之日,便見慣“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的戰事。一個多世紀過去,黯淡了刀光劍影,雄關鎖鑰于“隆慶議和”后開啟“蒙漢互市”,來遠堡“市圈”橫空出世,上下二堡南北商相揖,邊墻外“穹廬千帳,隱隱展展”。到清中期,民族貿易與跨國邊貿匯流,堡子里成為北疆商品集散“旱碼頭”,“吳紈蜀琦堆滿樓,黃金易駿歲不竭”,南陲武夷山和“兩湖”的香茗跋山涉水堆集街巷,草原的牛哞羊咩驅散長城的荒寂,駝隊勒勒車載著高聳的貨物,浩浩蕩蕩從大境門出發,翻越重重關隘漠漠戈壁,走向草原腹地,穿越歐亞大陸。張庫商道,以非凡的商業氣魄,寫就萬里茶路草原貿易的輝煌。

    拱檐瓦當,磚雕木飾,庭院深深,枯草在覆著積雪的筒瓦屋頂搖曳,颯颯掀動歷史冊頁,刺目驚心。透過漆皮剝落的木扉和銹跡蒼綠的鐵門,唯見道道影壁橫過廊道,詮釋著何為曲徑通幽,何為深藏不露,何為峰回路轉柳暗花明。康熙茶樓、定將軍府、常家大院,大泉涌皮坊、大玉川茶莊、祥發永賬局、大德成錢莊、日升昌票號……閃入眼簾的還有一幢一幢洋行舊居,軒昂的西式門樓,精鏤著中國式瑞草吉獸……

    轉入窄巷。雪中的四合院更覺蒼老。一把把鐵鎖封住所有過往,石階、石臺、拴馬樁覆蓋著積雪半隱半現,沉思默想,飄忽的雪花繞墻鉆進鉆出,似乎探尋遠去的故主。辨認門牌,試想曾經的繁華和凋零。“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氣派精美的府第,亦有不為人知的甘苦,遑論云云兵卒平頭商家,遑論在雪域邊關鎮守或經商。堡子里擁有的不僅僅是商業繁華,也浸透一代又一代的艱辛和逆水掙扎。忽想到家事,祖父在龍關城開綢緞鋪,曾為商會主事人,他頗有遠見地把我父親送到張家口中學讀書,所用大洋托“口上”的掌柜代管,父親花一塊領一塊,不可揮霍。年近半百的祖父因病撒手人寰,17歲的父親歸家伺親,發喪,接管店鋪,成為少東家。再返校時,觸目是耀武揚威的日本兵,行李和畢業證書統統下落不明。接著,債主上門,自家鋪子倒閉……特殊時期,曾鄙薄父親的敗家,父親默然,隨即嘆息,他說:“能活下來,就好……”祖父供子讀書的見識從何而起?鋪里的綢緞從何進貨?所托張家口掌柜屬上堡還是下堡?是交厚老鄉?還是生意往來的商家?父親流離壩上是為哪家商號要賬?一切一切,因父親離世早已無從解答的疑問驟然浮現,或許,代管父親大洋的掌柜慢悠悠地背著手順著眼前的街巷走過……堡子里的故事,聯結了多少張家口人的過往啊!

    轉向鼓樓東街,一個個銀號的牌子接續呈現,金融博物館建于此處。哦,金融一條街吧?商業催生金融,金融助推商業,賬局、錢莊、銀號、票號、洋行、國家銀行,此消彼長,新舊鼎革。北方“金融中心”名揚中外時,傳統金融字號面臨巨大沖擊,民族商業艱難轉型……

    見慣高樓大廈的今人,走過并不高闊的古街舊巷,也許存疑——這里是堡?大了點;是城嗎?有點小。孰不知,堡子里,開辟鴻蒙,矗立于獸群出沒的邊關荒野,曾如海市蜃樓。它攪動了中國和世界的商貿金融,載入馬克思《資本論》皇皇巨著……武城街跨時空的商業繁華,為一座軍堡的嬗遞演變作證。

    鼓樓北街,堡子里的中軸線。對此處的標志性建筑,我不陌生。多年前曾隨團一一參訪,也于數月前兩次獨自觀瞻。

    身邊是莊嚴的關王廟,為堡子里現存最早建筑。專家推測建于元代,文獻記載明成化年間建,歷代重修,廟前留存戲樓。三國蜀將關云長過五關斬六將,忠信剛勇,義薄云天,備受后世推崇,歷經宋、元、明、清加封,被尊“武圣人”“武財神”。民間祈福“關老爺”護佑,其義利觀得到晉商文化頂禮膜拜。從明中期“互市”起,商幫涌入,關王廟香火日盛。此刻,白雪映襯,寶頂明晃晃的琉璃瓦,金碧流彩,氣勢輝煌。或許,神祇也自知忠義驍勇理應享受供奉吧。

    北眺街盡頭凌空矗立的玉皇閣,樓臺隱約,一片迷蒙。玉皇閣建于萬歷九年(公元1581年),位于北城墻上,依勢而立,為堡子里最高廟宇,兼道教祭祀與軍情瞭望、聚兵防御一體,頗具邊關特征。大殿禪堂,山門牌坊,翹檐聳峙,精雕細鏤。史載,殿前門側建鐘鼓二樓,高兩丈余,建筑之精巧為玉皇閣一絕。登臨此閣,遠眺塞外群峰莽莽,俯瞰城垣屋宇鱗次櫛比,倍覺山河遠闊,人間可親。拾階而上,似一步一步走向天宇,天人合一,羽化成仙,風水相契道法自然。

    南向送目,前方是樸厚墩實的文昌閣——民間稱“四門洞”。筑堡者的思想脈絡由此延展。

    此閣建于萬歷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為墩臺式單檐歇山瓦頂建筑,鐘、鼓、樓閣一體,得名“鼓樓”。臺基下設十字券洞,東西南北敞開四門,南為正門,匾額上書“文昌閣”,北曰“鐘樓”,東曰“鼓樓”,西曰“山樓”,所通四條大街稱“鼓樓大街”。文昌君主宰功名祿位,生前故后皆救人所難,濟人所急,廣受世人擁戴。當年,每逢祭拜日,學子們祭過位于東門大街的孔廟,即登臨文昌閣、魁星樓,灑掃焚香,祈求蟾宮折桂。擊鼓鳴鐘,其聲遠播。

    堡子里立于時代大幕前,自循文化秩序。每一幢建筑,每一進院落,每一道街巷,都是棋盤上的棋子,所有的走向通往“喜樂平安”。玉皇閣相鄰的馬王廟,供奉三只眼神力無邊的“馬王爺”,不正是為護佑牲畜販運一路平安嗎?千佛寺、孔廟、奶奶廟、五道廟、城隍廟、龍王廟、清真寺、魁星樓……險象奔突的邊關,挑戰生命極限,人力不濟時,祈福上蒼眾神護佑。高筑城垣,深閉宅院,修廟祭祀,皆為擋住大漠風沙、荒原寒雪,擋住兵荒馬亂、流寇盜匪,守護一方安居樂業……

    一陣風過,雪霰紛亂,敲打著關王廟古戲臺前的雜物,異響盈耳。驀然想到,眼前水墨暈染般老去的堡子里,有一種力量永不散場——四門通衢,接納多元文化,匯聚精神內核,浩浩文明如夏秋堡子里趟過的嘩嘩雨水,激蕩著圈圈漣漪,一路奔涌,脈脈歸流。

    駐足掄才書院大門外雕花照壁前,細觀青灰色中西合璧的建筑和墻體兩側鑲嵌的石碑。

    書院為察哈爾督統穆圖善、萬全知縣尹開先邀集滿漢紳商捐資興建,從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動議,到建成,歷時三年。書院面世時,穆圖善正遠赴福州上任。

    途中,他欣然提筆成文,闡述本朝文治武功治國之本在于重視人才,察哈爾區位特殊,多民族雜居,剽悍尚武,建書院即為扭轉輕文的風俗。“丁丑冬,奉命鎮察,此間口北之關鍵也。山環水帶,旗民錯居,而問俗以武重……而移風易俗造士實為治……”購得民居,籌款改建,隨之有了書院的建筑規模布局,“其門第宏峻,東西耳門平列整齊,中三進過廳,上房各五……”并表明“滿漢生童肄業于斯,亦同仁之一愿也”。此文見于《張家口新建掄才書院碑記》。

    《萬全縣志》記載,書院“以宏造就,一時寒畯籍以登進者不計其數”。尹開先注重地方文化,每逢書院大考,必認真甄別,格外獎勵。書院引來顯宦名流、學界大儒登臺講學,扶植了一批一批莘莘學子。

    數年前,我到掄才書院參加活動,散場即離去,觀覽匆匆。人與建筑的相識也需要機緣,機緣來自閱歷、知識積累和思想介入。真正走近掄才書院是秋日堡子里。那是一個晴空澄澈的上午,緩步光與影靜悄悄交織的書院,過耳房,越木檻,穿中堂,邁入二進院,舉首便見正屋門匾高懸“萬世師表”四個大字,兩株老槐默立秋陽下,滿院蒼碧。一只黑白花貓臥于樹蔭,抬頭靜靜望向我。被圍起的一株槐樹極粗壯,濃蔭廣覆,結實累累,枝頭壓得很低。立于門檻,清晰看到光閃閃的樹莢。

    曾欣賞過搖曳枝頭的槐花,或玉白,或淡黃,一嘟嚕一嘟嚕,綻放春光秋色,見到槐花結籽卻為第一次,如此珠玉般飽滿光華,悅目,震動。此樹歷經風雨,開枝散葉,見證了書院的繁華蒼涼和涅槃重生……樹猶如此,豈敢打攪。退出時,聽聞西跨院童音喧語——書院現為橋西區圖書館,中小學生經常光顧開展活動。建院先賢心愿已了。

    劉振瑛先生主編的《品讀張家口堡》詳譯掄才書院碑文,為觀謁書院延展了路徑。雪中獨立石碑前,回想進入書院的莊嚴感,再次體味到“掄才”二字的厚重。掄才意為選拔人才,撐起堡子里四梁八柱的是人才啊,武者需攻無不克的智勇,商者需慧眼識珠的謀斷,官者需愛民如子的韜略,學者需孜孜以求的鉆研。

    邊關要隘,文化多元,治與理皆不易,人才之需尤為急迫。建書院者視野宏闊,跨越一時一地拘限,推及固本安邦大業,堪為后世經用。堡子里從筑城防衛到奉神祭拜,從商興繁盛到重文造材,目的皆為邊關承平、將軍解甲,皆為守護蒼生歲月靜好,這是長城軍堡實實在在的意義。

    三進堡子里,我對民生之樂有了真切感受。晴日,街頭忙碌卻不失閑適的店鋪、老巷,歡呼戲耍的幼童;雨中,破敗院落探出的女人明媚的笑臉、斷垣前綠肥紅嫩的盆栽;雪地里,一對年輕情侶嬉笑著自拍,身穿羽絨服的老夫婦互相攙扶步履蹣跚走過街口,頸項上各挽著一條大紅圍巾……

    快過年了,千家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悠長的日子欣欣向榮。曾向巷中十五六歲少年問路,他爽快地答:“走到巷口就是大街。”轉身,又停步回首,一字一頓告訴我:“每道巷都能走出去哈……”說著,微微一笑,這是堡子里居民的自信自豪吧!

    精鏤的建筑終將在時間中老朽,響徹邊關的駝鈴漸行漸遠,精神文脈卻如古槐飽滿的籽實,聚為景,散成根,代代傳延;亦如奏響警世之聲的晨鐘暮鼓,回蕩在歷史的天空。

    雪,越下越大,越落越密,順著風勢,撲頭蓋臉,睫毛濕了,眼前迷蒙,一切不真實起來。恍惚間,一盞一盞紅燈籠亮了,皚皚雪景映滿紅彤彤的光。似聽文昌閣、玉皇閣鐘鼓齊鳴,600歲的堡子里復活了……飄飄然從歷史帷幕中走出來,穿過“四門洞”,走進今日張家口的煙火人間。

    【楊秀云,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作品見于《四川文學》《北京日報》《農民日報》《河北日報》等。出版文學作品集《風過是舊年》。】

    成人国产精品秘片多多| 国产精品伦一区二区三级视频|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电影院| 精品国产福利盛宴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91| 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福利 |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不卡|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 91麻豆精品一二三区在线| 久久久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欧洲熟妇精品视频|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免下载| 国产精品第一区揄拍| 久久久久久九九99精品| 国产亚洲福利精品一区| 久久久精品波多野结衣| 福利姬在线精品观看| 国产精品高清久久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京东传媒| 麻豆精品不卡国产免费看| 中文字字幕在线精品乱码app|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福利| 老牛精品亚洲成av人片| 1000部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 999这里只有精品| 99热这里只/这里有精品|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精品导航|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 久久精品视频网站| 亚洲人精品午夜射精日韩 | 久久伊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18禁|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9988| 久热青青青在线视频精品| 久久er这里只有精品|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蜜桃|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精品| 99国产精品热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