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學》2025年第1期|第代著冬:不關銀杏樹的事
入秋不久,苗禾青被人舉報了。苗禾青是西津鎮副鎮長,頭微禿,身材略顯臃腫。苗禾青喜歡當官,他覺得當官沒什么丟人的,即使在大庭廣眾之下,他也口無遮攔。鎮上有幾個街坊對鎮政府略有微詞,見到官員愛指桑罵槐,人們唯恐避之不及。苗禾青例外,他照舊到處拋頭露面,大談當官的好處。
“當然嘍,”一個曾跟鎮長萬加川爭吵過的人譏諷他說,“你不當官,怎么可能撈到好處。”
“你說的是當官的壞處。”
“我倒想聽聽,你說的好處是什么?”
“我給你說個人吧,”苗禾青挽了挽袖子說,“韓信你知不知道?”
“知道,他鉆過別人的褲襠?!?/p>
“如果他不當大將,怎么可能幫劉邦爭奪天下?”遇到這種場合,苗禾青如魚得水,“當官就是干事的平臺,沒有平臺,怎么干事?”
“算啦,”有人息事寧人地勸與苗禾青爭論的街坊說,“你不知道苗鎮長來西津鎮前是耍筆桿子的嗎?你沒那個能耐,耍什么嘴皮子?”
事實上,苗禾青的這套說辭并非他的原創。他入職行政工作前,曾在縣報當過兩年記者,善寫新聞調查,文章思路清晰,邏輯嚴密,人送外號“八步”。這個外號借用了曹植七步成詩的典故,意思是他比曹植只多了一步。給他取外號的,是縣城一個寂寂無聞的作家,叫侯一臣。侯一臣自稱有個筆名,人們從沒見過,有人猜測,可能他的筆名需要保密。
苗禾青與侯一臣多年交厚,無話不談。自從苗禾青進入行政機關工作,由辦事員、副科長到科長,再從縣直機關下派西津鎮當副鎮長,一路平步青云。遇到復雜局面,苗禾青喜歡聽一聽侯一臣的意見。侯一臣是局外人,見解往往獨到,策略時有奇效。侯一臣作家當得好不好苗禾青不知道,但他知道侯一臣是一個稱職的幕僚。
“你要知道,”侯一臣對苗禾青說,“權力有三重屬性,說得通俗一點,它是三個東西。”
“哪三個東西?”
“首先是個好東西,有了權力,就有了干事的平臺;其次也是個壞東西,誰有了權力,誰就是圍獵對象;當然,它還是個怪東西?!?/p>
“怪東西怎么講?”
“權力像過濾鏡,像哈哈鏡,會讓人獲得過濾后的信息,看到變形的東西。”
苗禾青帶著侯一臣的“三個東西”到西津鎮上任,到處宣揚當官的好處,人們以為他喜歡當官。其實,人們沒有誤解,他是真喜歡當官。在西津鎮的五年時間里,他把權力當成個“好東西”,大刀闊斧,辦成了不少事情。人們蠻喜歡他的,覺得他沒什么城府。
管宏達不這樣看。管宏達是鎮黨委副書記,也是從縣直機關下派來的,在西津鎮沒有故舊,時常面無表情,不茍言笑,性格難以捉摸。對下級的請示,口頭禪是三個字,“知道了”,讓人捉摸不透,不明就里。管宏達曾嚴肅地提醒過苗禾青,他很反對苗禾青不分場合、對象,跟人爭執當官的問題。他認為這不是沒城府,而是沒規矩。退一萬步說,就算沒城府,也意味著口不擇言,辦事不穩當。再嚴重一點,會影響領導干部在群眾中的形象和威望。
“沒那么嚴重,”鎮黨委書記杜唯濱聽了苗禾青的反映,安慰他說,“鄉鎮不比縣直機關,沒那么多講究,跟群眾打成一片有利工作,沒壞處。當然,管副書記的出發點也是好的,你能理解吧?”
“能理解,只是我擔心工作方法上確實存在問題。”
“我認為沒問題。”
苗禾青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么有口無心,他后面有個侯一臣。侯一臣看了不少官場小說,是個待在手機里的軍師。苗禾青去找杜唯濱,是想探聽杜唯濱的口風。鎮長萬加川調離西津鎮已經一個多月,一直沒配鎮長。坊間傳說接替萬加川的有兩個人選,一個是苗禾青,一個是管宏達。苗禾青知道,管宏達并不像人們普遍認為的那樣陰鷙和危險,他除了為人古板,其他沒什么問題。
在這個節骨眼上,苗禾青被人舉報了。鎮黨政辦接到縣委組織部寄給苗禾青的函詢件時,誤以為是好消息。函詢件是密封的,上面有“親啟”字樣。黨政辦的幾個年輕人把函詢件拿在手里左右端詳了一陣,認定跟提拔有關,他們打電話要挾苗禾青說,晚上請客,要不然,他們就扣下這個好消息。
“什么好消息?”
“你猜?!?/p>
“你家母豬下崽了?”
“你都快當鎮長了,說話還那么粗俗。”
“別瞎說,當什么鎮長?!?/p>
“你如果晚上請客,我們可以給你一點提示?!?/p>
“我請你們吃燒雞公?!?/p>
“一封信,組織部寄來的。”
“好,我處理完事情就回來。”
苗禾青接電話時,正在秀逸幼兒園處理家長和幼兒園的糾紛。秀逸幼兒園是一家私立幼兒園,當天上午舉行了一場反暴恐演習。自從縣城一個小學出了瘋子持刀傷人事故,全縣所有學校和幼兒園都進行了反暴恐演習。問題是,秀逸幼兒園為了宣傳,請了家長來現場參觀。請人參觀也就罷了,更麻煩的是扮演暴恐分子的是兩個家長,他們為了找出幼兒園的漏洞,沒按套路出牌,偷偷從后面圍墻翻入,揮著兩把假菜刀見人就砍,嚇得人群四下逃散。原來埋伏在大門口的保安沒預料到暴恐分子從背后襲來,很快被干翻兩個。圍在旁邊的家長見幼兒園這么不經打,一時護子心切,下場參加打架。他們是真打。幼兒園很快亂成一團,兩個假裝的暴恐分子被看熱鬧的家長揍得鼻青臉腫,另外還有七個人受傷,苗禾青帶著派出所的民警去處理。
“他們不講道理,”幼兒園園長指著兩個假扮暴恐分子的家長說,“說好的從大門進入,他們自作主張,從后面偷襲。”
“暴恐分子怎么可能聽從幼兒園的安排?”
“本來就是演習?!?/p>
“你們不是演習,是演戲,”苗禾青把園長訓斥了幾句,要求說,“你們按照發現的問題,重新做一個防暴恐預案?!?/p>
處理完秀逸幼兒園和家長的糾紛,苗禾青回到鎮政府,從黨政辦拿到了那封被誤認為是好消息的函詢件。他回到二樓自己的辦公室,迫不及待地撕開密封的信封。由于用力過猛,差點把里面的紙張撕碎了。苗禾青掏出信紙,才發現信封里裝的是縣委組織部干部監督科寄的一封函詢,說他初春去花房村時,前呼后擁去了四臺車,并用警車開道,是否屬實,務必說清楚。
落差太大了,苗禾青一激動,忍不住在辦公室里罵罵咧咧,弄得路過的同僚以為他在給某個難纏的對象打電話。罵了一陣,苗禾青冷靜下來,琢磨該怎么辦。函詢內容確有其事,但又不完全是舉報的那樣,總之似是而非,令人很不痛快。
花房村是苗禾青的聯系村。脫貧攻堅時,他負責花房村整體脫貧,并具體幫扶了一戶貧困戶。他幫扶的貧困戶叫沈二喜,是遠近聞名的老光棍?;ǚ看灞緛磉€有幾戶貧困戶,都是老實人,沒沈二喜難纏,在確定苗禾青的幫扶戶時,冉三旺堅持推薦了沈二喜。
冉三旺是花房村村委會主任,精力旺盛,仿佛他身體里有兩部交替工作的活塞,讓他終日不得停歇。自從苗禾青聯系花房村,他拍著胸脯給苗禾青立下軍令狀,保證花房村能夠按期脫貧。當然,沈二喜除外。
“為什么沈二喜要除外?”
“他不聽我的。”
“他為啥不聽你的?”
“我侵犯過他的通信自由,挨過萬鎮長的批評?!?/p>
“你怎么侵犯了他的通信自由?”
“我攔下過他一封信,沈二喜告到萬鎮長那里,萬鎮長說我違憲?!?/p>
苗禾青聽說過那封信。那封信是沈二喜寫給縣長的。沈二喜喜歡喝酒,但酒量不大,沾酒就醉。他一喝醉酒就給縣長寫信。他在信上給縣長出主意,教他如何收復臺灣。有次縣長給鎮長萬加川開玩笑說,他的治下有個胸懷全局的高人,天天操心國家大事。萬加川把縣長的話轉告給冉三旺。冉三旺覺得沈二喜給縣長搗亂,丟了自己和花房村的面子,一氣之下,把他寫給縣長的一封信攔下來撕了。
沈二喜四十多歲,耳朵長得皺皺巴巴的,像兩片肉色木耳。苗禾青幫扶沈二喜之前,沈二喜只有兩個朋友——一個是花房村開小賣部的金如貴,一個是販牛的趙五奎。金如貴鼻子寬厚,有雙大手,喜歡將小賣部的包裝紙、煙盒以及塑料袋揉成一團,從窗戶上扔出去,嚇唬從門前過路的雞。沈二喜蹲在小賣部門前吃酒,常常被砸中腦袋,代雞受過。
“你扔準一點?!?/p>
“我瞄準了的,誰知道風會搗亂。”
“關風什么事?”
“怎么不關風的事?如果不是風,我就砸中雞了。”
沈二喜常年飲酒,壞處是越喝越窮,好處是身材保持得不錯,瘦瘦的,幾乎沒肚子,蹲在地上膝蓋能抵到下頜。金如貴能說會道,常用城里人減肥的事情教育沈二喜。他說沈二喜靠吃酒就把身上的肥膘減掉了。沈二喜覺得有這樣一個朋友不賴,至少喝醉了沒負疚感。
沈二喜的另一個朋友叫趙五奎,皮膚白皙,雙手修長,像個女人。趙五奎跟話多的金如貴相反,他話少,開口只說三件事,牛,錢,女人。聽了趙五奎的說法,沈二喜每天晚上躺在床上,滿腦子都是女人,連夢中也不得空,跟一些面目模糊不清的女人親嘴。沈二喜起初還很挑剔,認為雙眼皮、瓜子臉比較重要。后來沒那么多講究了,覺得胡亂有個女人就行。趙五奎見多識廣,讓沈二喜很痛苦。后來,趙五奎在販牛路上摔死了,這讓沈二喜暗自慶幸,沒有女人也好,命長。
“可不是,”金如貴贊同沈二喜的說法,他安慰沈二喜說,“老一輩人說,色字頭上一把刀,一個人過日子,好處是頭上沒刀?!?/p>
“我倒是期望頭上有把刀?!?/p>
“你睡著了就有了?!?/p>
聽了金如貴的建議,沈二喜從此不愛離開床鋪。他家是父母留給他的一幢老木屋,床邊是壁木板。沈二喜睡在床上,聽著屋外的鳥鳴和雞叫,想側過身就能欣賞花房村的風景。為了這個理想,他自學木匠,用一把手鋸,活生生在一塊好木板上鋸出拳頭大一個洞,滿足了睡在床上就能欣賞家鄉風光的愿望。
沈二喜將木板鋸出一個洞不久,經過冉三旺的舉薦,苗禾青將沈二喜作為自己的幫扶對象。他第一次去沈二喜家,發現了木板壁上的洞,并知道了洞的功能。苗禾青到處亂講沈二喜家木板壁上的洞,沈二喜一下子成了西津鎮的名人,洞成了名洞。人們再遇到沈二喜,不問他家增收情況,先問他家木板壁上的洞。
“早堵上了?!?/p>
“好好的,為啥要堵上?”
“苗鎮長不讓我睡懶覺?!?/p>
“你不睡懶覺干什么?”
“養牛?!?/p>
苗禾青幫沈二喜種了一畝皇竹草。皇竹草的種節每節一角五,一共種了二千節,花了三百元。又幫他貸款養了兩頭西門塔爾牛。西門塔爾牛的牛犢每頭三千元,出欄一頭能掙一萬五?;ǚ看宓娜藢@筆賬不感興趣,只對苗禾青把沈二喜騙下床的手段感興趣。
“我知道,”冉三旺說,“就是畫餅?!?/p>
“畫什么餅?”
“女人,”冉三旺幸災樂禍地說,“苗鎮長第一次去沈二喜家,看見他木板壁上的洞,問他有什么困難,他說困難很多,最主要的是缺個女人?!?/p>
“然后呢?”
“然后苗鎮長說,政府不可能發女人,但如果沈二喜確實需要一個女人,他倒有個辦法?!?/p>
“什么辦法?”
“養牛,”冉三旺吐了泡口水說,“鎮長確實有水平,幾句話,就把沈二喜弄下床了?!?/p>
脫貧攻堅結束后,苗禾青繼續聯系花房村。他讓冉三旺想個辦法,能讓花房村持續發展。那段時間,冉三旺邁著像裝了彈簧一樣的雙腿,走村串戶,四處打聽發展良方。他考慮過種植業,想在花房村種植八月瓜當稀奇水果;后來又想發展養殖業,準備在花房村挖幾口水塘,養高山冷水魚。他的這些奇思妙想很快被現實否定了。花房村九個社,常年在家的總共一百八十三個人,平均年齡六十二歲。
“你這樣弄不行,花房村缺勞力,你得圍繞實際情況來想辦法?!?/p>
“那沒辦法了,干啥都需要勞力,沒勞力啥也干不成?!?/p>
“可以考慮勞動強度輕一點的,”苗禾青出主意說,“比如,建個酸菜廠做酸菜呢?”
“這是個好辦法,”冉三旺說,“酸菜廠勞動強度不是很大?!?/p>
花房村要建酸菜廠的消息很快在西津鎮傳開了,有的村干部想把本村的青菜賣給花房村,私下找冉三旺拉關系。他們承諾,如果冉三旺答應收購他們村種植的全部青菜,他們愿意承包花房村酸菜廠的所有種植任務,讓花房村的人安心當工人,不用擔心原材料。
冉三旺擔心酸菜廠建成后沒有充足的原材料,四處許諾,只要兄弟村種出青菜,一定照單全收,價格從優。事情一下子超出了鎮政府的控制,酸菜廠尚且子虛烏有,供應酸菜廠的青菜提前在西津鎮得到了大面積種植。
“這樣要出問題的,”杜唯濱找到苗禾青說,“酸菜廠八字沒一撇,人們就把青菜種下去了,到時候鎮政府食堂天天吃青菜也解決不了問題,弄不好全鎮都得出門賣青菜。”
“事情還在商量中,誰知道冉三旺愛吹牛呢?!?/p>
“我找人論證過,建酸菜廠是條鞏固扶貧成果的出路。問題是,大家搶先把菜種下去了,倒逼你盡快把廠建起來。你趕快帶著項目出門招商,最好趕在冬天收青菜前投產?!?/p>
那段時間,苗禾青在人們看不見的地方招商引資。據從城市里傳回來的消息說,他像個販子似的,帶著幾頁紙在不同的企業進進出出,把西津鎮以及花房村吹得天花亂墜,仿佛那是個世外桃源。
到油菜花凋謝一半,桃花將要開放時,苗禾青的鼓動有了收獲。一個在縣城做牛肉加工的老板聽從苗禾青的建議,帶著一筆錢來到西津鎮,準備到花房村建一個年產三千噸的酸菜廠。杜唯濱和萬加川大喜過望,安排苗禾青帶老板到花房村考察。苗禾青為了顯示鎮政府對酸菜廠建設很支持,促成老板盡早下決心,組織了六個人,兩臺車,加上老板自己的車,浩浩蕩蕩奔花房村來。快到花房村時,遇到鎮派出所下村檢查治安,他們跟在警車后面,大張旗鼓地過了金如貴的小賣部,讓老板握上了冉三旺因為激動而微微顫抖的手。
桃花謝盡時,花房村酸菜廠動工開建。從放第一炮開始,關于酸菜廠的傳聞就源源不斷,傳言中不乏夸大之詞,主要內容是一旦酸菜廠建成后,青菜會坐地漲價,成為緊俏物資。這個傳言影響了沈二喜的心情,他本來指望養西門塔爾牛娶上女人,如果青菜真如傳說的那樣,種皇竹草養牛還不如種青菜。沈二喜不想養牛了,他把木板壁上的洞重新摳開,躺在床上看家鄉的風景。
透過木板上的洞,沈二喜能看見冉三旺家的虛樓。虛樓下有條路,路邊有棵桃樹。沈二喜看見冉三旺步伐輕快地路過桃樹。他知道,冉三旺一定是聽見他家西門塔爾牛饑餓的“哞哞”聲,來喊他出門割草。為了表達自己的不滿,他從后門繞出去,給大門掛上鎖,偽裝自己已經出門,再從后門繞回來,繼續通過板壁上的洞往外看家鄉的風景。平心而論,花房村的風景確實不錯,暮春時節,草長鶯飛,空中充斥著畫眉的鳴叫。本來,沈二喜并不反感冉三旺,自從傳說種青菜比養牛更有可能討到女人,他不僅反感冉三旺,還反感冉三旺家的狗。狗叫黑寶,似乎有特異功能,它能提前預判到沈二喜家吃肉,從而一早就來到他家等候啃骨頭。
逮了多次,冉三旺在黑寶的幫助下,把沈二喜逮到了。冉三旺學聰明了,他知道自己叫沈二喜出門割皇竹草,沈二喜不會聽,他就把苗禾青當成鐘馗,用他來打鬼。冉三旺說,沈二喜的貸款擔保人是苗禾青,如果他不好好養牛,到時候還不上貸款,苗禾青肯定要收拾他。
“他怎么收拾?”
“你知道他的手段。”
“好,好,我不跟你們計較了?!?/p>
“你不計較是什么意思?”
“我去割草,我去養牛?!?/p>
沈二喜害怕苗禾青收拾,花房村有兩個不同的說法。一個說法是他們兩人之前有協議,如果沈二喜再偷懶,苗禾青會讓鎮醫院的醫生來給他做結扎,讓他永遠娶不上女人;另一個說法是,苗禾青答應沈二喜,如果養牛成功,他愿意親自給沈二喜當媒人。有鎮領導保媒,沈二喜大概率能娶上老婆。對這兩個說法的真偽,沈二喜不置可否,苗禾青也不置可否。
酸菜廠建設很順利,沈二喜的西門塔爾牛也養得很順利。進入秋天,苗禾青沒等來收獲的喜悅,卻等來了一封組織函詢。函詢的內容就是他帶領招商來的老板去花房村考察時,前呼后擁,狐假虎威,違反了有關規定。這封函詢來得正是時候。鎮長萬加川剛剛調離西津鎮,作為民間傳說的兩個候選人,連傻子都知道是誰寫的舉報信。
“不急,”侯一臣在電話里說,“也許壞事能變成好事?!?/p>
“怎么可能變成好事?”
“既然你都能猜到是誰寫的舉報信,難道別人猜不到?”
“我明白了,讓大家知道有人在搞小動作。”
上午還沒有下班,全鎮的人幾乎都知道苗禾青被人舉報了。消息是苗禾青自己說出去的。他拿著函詢的信紙,一共給五個人說他被舉報了。第五個人是鎮黨委書記杜唯濱。杜唯濱手拿函詢件,沉吟了片刻。他知道那次苗禾青陪招商來的老板去花房村的整個過程。警車是路上遇到的,陪同去的六個人看似不少,也各有任務,經得住檢查。問題是,以他的經驗來看,這封舉報信看似在利用一件似是而非的事情渾水摸魚,實則顯得十分幼稚。誰會拿一件一問就能知道真相的事情去向上級舉報呢,未必有人在演苦肉計?
“你別急,”杜唯濱把函詢件還給苗禾青說,“有可能舉報者不清楚情況,組織函詢是正常程序,你把事情說清楚就行了。”
“問題是在這個時候,誰會搞這種事情呢?”
“都有可能。有可能是你,有可能是我,也有可能是不明真相的群眾?!倍盼I安慰苗禾青說,“別想多了,老老實實回復組織的函詢吧?!?/p>
到了下午,全鎮的人,包括邊遠村寨里耳閉的老人,都聽說苗禾青被人舉報了。至于舉報內容,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說苗禾青有經濟問題。開始大家說得比較含蓄和籠統,后來膽大起來,有人說出了具體數額。也有人覺得說數額比較老套,就說苗禾青家的錢不用數,用秤稱,一共稱了多少公斤。另一種是說苗禾青有生活作風問題,他在城里養了小三。一個在菜市場賣豬肉的說他見過那個小三,長得像某個電視明星,只是腿要比電視明星的腿短一些。
這些說法苗禾青沒聽見,他請了兩天假,專心在家回復組織函詢。由于當事人沒出面辟謠,關于舉報內容被人們傳得越來越離奇,也越來越古怪,聽上去有鼻子有眼。持不同觀點的人們相持不下,分成經濟派和生活作風派,成了跳壩壩舞之余的爭執話題。如果不是苗禾青及時回到鎮政府,西津鎮可能會因此發生暴力事件。
苗禾青把函詢回復密封好,交給黨政辦按機要件送走,秋天就過去了。南遷的雁陣奮力振動著翅膀,像一枚粗大的箭鏃冉冉滑過秋收后的土地。喑啞的鳴叫聲落下來,落到收割后的菜地里,引發了村莊的狗叫?;ǚ看宓乃岵藦S已經投產,收割的青菜正川流不息地往花房村運送。苗禾青想看看酸菜廠,也想看看沈二喜養的西門塔爾牛,決定到花房村轉一圈。
苗禾青給冉三旺打電話時,沈二喜也在冉三旺家,他想坐在冉三旺的大班桌后面用手機照相。冉三旺家的大班桌是修公路的工程部撤離時,冉三旺從工程部撿來的。大班桌用復合板做成,很舊,搖搖欲墜。冉三旺把大班桌背回自己的虛樓,把房間布置得像大領導的辦公室?;ǚ看鍥]出門的老人沒事喜歡坐在桌子后面吃紙煙,假裝自己是大領導。沈二喜喂了兩頭西門塔爾牛,又臨時到酸菜廠上班,一下子成了緊俏貨,兩個鄰村的寡婦通過媒人帶話,提出先看看他的照片。沈二喜想借大班桌當道具,坐在桌子后面照張相,讓媒人通過微信把他的照片發給寡婦。
“你坐在桌子后面照相也可以,但有兩個條件。”
“哪兩個條件?你說。”
“第一個條件,上面來暗訪的時候你不能亂說。”
“你那么賣力,我肯定不亂說?!鄙蚨埠闷娴貑?,“第二個條件呢?”
“你保證騎摩托車不違章。”
“我答應你,如果違章了,我自己想辦法解決。”
沈二喜借口運送皇竹草,花錢買了一輛二手摩托車。摩托車很舊,但不影響他把車騎到大馬路上去違章。沈二喜不怕扣分,他怕罰款。他每次違章都以繳了罰款就會返貧為借口,讓冉三旺幫忙想辦法。冉三旺被他的違章搞怕了。現在好了,為了討好一個八竿子都打不著的寡婦,沈二喜居然很爽快地答應自己處理違章了。
看過酸菜廠,苗禾青要去看沈二喜種的皇竹草。皇竹草種在一道山崗后面的山灣里,從沈二喜家出發,沿一條硬化的村道走一公里,就是沈二喜種皇竹草的責任田。再過幾天,沈二喜就要將皇竹草收割回來做青貯飼料,到那時,責任田里就看不到皇竹草長勢豐茂的景象了。
拐過山崗下面的小山坳,苗禾青遠遠看見,沈二喜種的皇竹草像大片豐收在即的甘蔗,瘦長的葉片在風中搖動著,像一片綠紗在陽光下起伏。沈二喜告訴苗禾青,他準備等皇竹草收割后,再貸款買兩頭西門塔爾牛,加上臨時到酸菜廠打工,他現在也有底氣挑選別人了。
“我沒騙你吧?”苗禾青開玩笑說,“政府不能給你發老婆,但政府可以讓你養牛,等你把牛養出名堂,自然會有老婆?!?/p>
“嘿嘿?!?/p>
到了皇竹草跟前,苗禾青發現地邊長著一棵很粗大的銀杏樹。銀杏樹樹干粗壯,枝椏虬屈,像蛟龍在空中盤旋。不知為什么,銀杏樹上有不少刀痕,離地最近的兩根枝椏被人砍掉了。憑借自己的經驗,苗禾青覺得銀杏樹肯定是棵古樹,樹齡不下一百年,至少可以列入三級古樹進行保護。
“你們知道這棵樹的樹齡是多少?”
“我聽老輩子說,”冉三旺說,“至少有一百五十年?!?/p>
“被砍掉的枝椏是怎么回事?”
“村里有個二桿子,今年沒撿到銀杏,說要不吃大家都不吃,他拿彎刀來砍了兩枝,被我制止了?!?/p>
“這樣不行,這是棵古樹,要保護起來?!?/p>
“好,我給大家說?!?/p>
“光說不行,這樣,”苗禾青掏出錢包,從中數了一千元錢給冉三旺說,“我給你一千元錢,先做個鐵柵欄把古樹圍起來,我再報告自然資源局,讓他們來鑒定一下,根據樹齡實行掛牌保護。”
苗禾青離開花房村后,冉三旺帶著一千元錢,在村里尋人做鐵柵欄。沈二喜覺得鎮領導如此重視,里面肯定有點利益。為了看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他假裝幫忙,跟在冉三旺后面走村串戶,很快在鄰村找到一個會燒電焊的人。那個人長得像沈二喜早年摔死的朋友趙五奎,雙手修長,皮膚白皙,像個女人。燒電焊的人在村里替人做金屬柵欄。經過討價還價,他同意給花房村的銀杏樹做一個保護柵欄,實收五百元錢。
柵欄下午就焊好了,冉三旺倒貼了一頓飯。作為見證者,沈二喜也參加了陪吃。柵欄用的是鋁合金,老遠就能看見上面的金屬反光。為了把苗禾青的要求落到實處,冉三旺和沈二喜除了用嘴巴在村里宣傳了一遍,還在柵欄上掛了一塊小木板,小木板上寫了四句警告語:“保持古樹,責任如山;龜兒亂砍,牢底坐穿?!?/p>
“我知道,”沈二喜說,“你身上還剩五百元錢?!?/p>
“等我遇到苗鎮長,把剩的錢還給他?!?/p>
“給都給了,不如我們還做件事。”
“什么事?”冉三旺警惕地說,“你想拿去吃酒?”
“不是,你看,”沈二喜掰著手指頭說,“苗鎮長聯系花房村,讓我養了西門塔爾牛,種了皇竹草,相了兩個寡婦。他勞神費力地為我們引進酸菜廠,還讓狗日的舉報了?,F在,又出錢幫我們保護古樹,如果我們再裝聾作啞,就太不耿直了。”
“你直接說,想干什么?”
“我們要跟舉報他的人對著干,用他剩下的五百元錢,在樹下樹塊碑,就說古樹是他出錢保護的。”
“看不出來,沈二喜,你蠻有政治頭腦哇?!?/p>
那兩天,冉三旺和沈二喜在花房村忙著給苗禾青樹碑。其實也不是碑,就是一塊臉盆大的黑色大理石。碑文是原來村小的民辦教師撰寫的。前民辦教師已經八十歲了,為了寫好碑文,他特意買了本《新華字典》,蘸著口水在字典上查了幾天,才把兩百字碑文寫好。碑文東拉西扯,一共說了三件事:扶貧,引資建廠,保護古樹。拿到碑文稿子,又花了半個月,沈二喜才找石匠刻上去,然后將碑立在了銀杏樹下的鋁合金柵欄外面。
冉三旺和沈二喜在花房村給苗禾青樹碑,苗禾青不知道。兩個家伙沒給他匯報,也沒給其他人匯報,自作主張地悄悄把碑樹了起來。苗禾青知道自己在花房村被樹了一塊碑,也是跟大家一樣從網上知道的。不知是誰去花房村游玩,看見了石碑,一打聽,居然是一個副鎮長自己出錢樹的,覺得是個奇葩,拍下來發到網上,供大家參觀,言辭少不了譏諷。大家跟帖不斷,罵聲喧天。比較集中的觀點是,苗禾青的腦子讓驢踢了。
這回婁子捅大了,少不了被人舉報上去,苗禾青除了到處解釋,還得坐下來寫函詢說明。坐在桌子前,苗禾青恨不能抽自己兩嘴巴。接替不了鎮長倒沒什么,關鍵是這件事太丟人了。苗禾青覺得,如果不是法治社會,他祖宗也有可能被大家罵得受不了,從墳里爬出來踢他兩腳。
把函詢說明通過機要渠道送走不久,空缺了三個月的鎮長之位終于塵埃落定。新鎮長叫王從炯,是從鄰鎮升職過來的。管宏達也接到調令,平職調到別的鎮當副書記。送別管宏達后,苗禾青給侯一臣通了個電話。侯一臣正在經歷作家生涯的一場冒險。他準備用業余時間寫一本書,他想了很多年,正要動筆時,苗禾青的電話打來了。
“你如果不去保護那棵銀杏樹,也許能接替鎮長職務?!?/p>
“不關銀杏樹的事,領導談話時給我說了,所有人事變動都屬正常調整。”
“管宏達呢?他不是因為舉報你被調走了嗎?”
“他屬正常交流,也沒舉報過我?!?/p>
“那這兩次是誰舉報的呢?”
“鄰鎮一個酸菜廠老板,他舉報我和把碑的事弄到網上去,目的不是為了搞我,是想搞垮花房村的酸菜廠?!?/p>
“你怎么知道?”
“他喝醉酒了,自己給花房村的冉三旺說的?!?/p>
苗禾青放下電話,看見窗外的一株蠟梅開了。一枚枚蜂蠟般的花朵從光禿禿的枝條上綻放開來,散發出陣陣稠釅的芬芳。一股微風輕拂過來,將蠟梅的馨香帶到遠處,也順著敞開的窗戶送進了室內。
苗禾青吸了吸鼻子,聞到了花開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