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一對一”交流創作周在成都啟動
2月18日上午,由《星星》詩刊發起的“城市一對一”交流創作周活動在四川省作家協會正式啟動。這場以散文詩為載體的城市文化對話,匯聚四川、甘肅兩地文學界代表,共同探索新時代城市形象傳播的創新路徑。
啟動儀式上,四川省作協黨組副書記魯娟指出,當前中國散文詩創作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她強調,《星星》詩刊創新開設“城市一對一”專欄,既是發掘文學新人的重要平臺,更是以詩意筆觸記錄城市發展、傳播地域文化的創新實踐,“各地文學組織要嚴把質量關,讓青年創作者在歷史縱深與時代脈搏的交響中,奏響城市發展的華彩樂章。”
四川省文聯、作協副主席,《星星》詩刊主編龔學敏隨后介紹道:《星星》詩刊雜志社每期刊發兩個城市的散文詩對話。《星星·散文詩》2025年1期刊發了甘南州文聯和南充文聯選送的散文詩作品后,在社會上引起積極反響,“該欄目通過文學對話架設城市文化交流橋梁,既展現地方經濟建設成就,又深度開掘文旅資源,開創了文學期刊服務地方發展的新模式。”
活動現場舉行了授牌儀式。甘南州文聯與南充市作協分獲由星星詩刊雜志社頒發的“城市形象提升貢獻單位”獎牌。
甘南州文聯主席牧風表示,此次選送的5組作品涵蓋老中青三代創作者,既有對藏地文化基因的深度解碼,也記錄了草原新城的發展脈動。他期待通過與南充作家的深度交流,探索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創作新可能。
南充市作協主席瘦西鴻坦言,這次跨省對話為本地創作者提供了重要學習契機。未來將建立常態化交流機制,在守正創新中培育具有巴蜀氣派的散文詩創作力量。
據《星星·散文詩》副主編蕭融介紹,“城市一對一”欄目自策劃以來已收到十余個城市投稿,作品在歷史縱深感、人文溫度感與發展鮮活度三個維度形成有效對話。這種由地方文聯深度參與的組稿模式,不僅構建起文學創作梯隊,更讓城市故事通過詩性表達走向廣闊天地。
圖據 《星星》詩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