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膠東文學(xué)》2024年第12期|九歌:耍戲
    來源:《膠東文學(xué)》2024年第12期 | 九歌  2025年02月24日07:12

    耍戲之“?!保ぴ谒6?,旨在熱鬧。

    早年鄉(xiāng)間閉塞,鄉(xiāng)人長年忙時苦作閑時苦坐,一年到頭也趕不上幾場熱鬧。偶有雜耍藝人當街耍戲,權(quán)當喂喂肚里的饞蟲。倘若有自扮自演的土臺小戲或是秧歌高蹺吹吹打打踢踢蹦蹦開了場,鄉(xiāng)人便作“大戲觀”,過過看戲的癮。

    每回東北老家,或是鄉(xiāng)人來城,遇在一起談及耍戲,話頭兒總會越扯越遠?;钌娜撕褪聝涸缭诒舜诵闹写蛳铝松钌罾佑。勚勚?,不由心生感慨,也自然會想起三伯。

    誰也不曾拋棄過去。

    誰又肯忘記那些攥在手心兒被盤出包漿的日月天年呢?

    “耍猴兒的來了!耍猴兒的來了!”叫嚷聲伴著一陣緊似一陣的銅鑼聲,在夏日的溽熱里迅疾傳播開來。鄉(xiāng)人驚動,撞開房門忙不迭一個跟著一個往大街上跑去。

    我屁股坐不住炕了,眼睛溜著父親,埋頭扒光碗里的飯,猴急似的爬下炕,趿拉著鞋,一溜煙兒跑到人堆跟前納頭往里鉆。

    耍猴人往樹蔭下一站,左手牽一黃毛猴兒,拎個掉底的小銅鑼,右手拿著小皮鞭和小木錘,亮開了嗓子:“南來的,北往的,瞧一瞧看一看了?。〈鬆敶竽锿笳玖税。瑒e擠著碰著了啊,小哥兒小妹兒你往邊兒里靠靠了啊,別讓小猴兒給你抓花臉了啊……”

    耍猴人牽著猴兒繞人群里圈兒走了兩趟,用鞭桿沿著圍觀者腳尖劃一個“圓鍋”,回身示意自家倆小孩兒從邊場抬過來一個長方木箱。他指揮猴兒從箱里一件件往外掏道具,有小孩兒穿的紅兜兜,有老頭兒戴的黑氈帽,還有胡子套、風車……猴兒一會兒穿上紅兜兜,手拿風車,繞場翻跟斗,一會兒帶上氈帽,叼上胡子套,拄著拐棍兒在場上來回走,逗得圍觀者捧著肚子笑。耍得正起勁兒,挑筐里忽然跳出一只半大白狗,脖戴項圈,項圈下面系倆銅鈴鐺。小白狗一撒歡兒,鈴鐺就“嘩?嘩?”響個不停。猴兒往前一躥,跳到小白狗背上,小白狗便馱著猴兒繞場歡跑。

    忽然,猴兒不聽話了,從狗身跳到地上,東一頭西一頭亂撞。耍猴人只得揮鞭抽打,打得猴兒倆前爪作揖。生產(chǎn)隊長看不下去,沖他嚷嚷:“罷手吧。較個啥勁兒!一會兒免不了多給你幾碗米就是了?!彼:锶寺犃?,歇了手,猴兒“哧溜”一下鉆到箱子里,蹲在那兒縮著身子哆嗦。耍猴人一扽繩子,猴兒又跳將過來,跟在他屁股后頭,眼睛瞄著那根皮鞭。小白狗早躲到挑筐后面去了。

    耍猴人歇場了,蹲在當街吃干糧,干吃干嚼。好心的嬸子舀瓢水送過去,邊遞水邊打聽打聽——家在何處???娃的娘呢?娃多大了?突然她好像想到了什么,接了瓢就回身拉緊自家孩子急急忙忙往家走,直到眼見耍猴人挨家挨戶要齊了糧食,推車擔擔走出村口方肯放孩子出屋。

    孩子們意猶未盡,想跟上耍猴人的腳步再瞧瞧。三伯當街攔著,說:“別往前湊,這把戲,原地看看就好?!?/p>

    三伯不是我們本村人,少年來村時無父無母,也沒名沒姓,問他年齡多大家住何方也說不清道不明,只知道他是從關(guān)里一路奔過來的。他自打踅入我們村,今天投東家,明日宿西家。鄉(xiāng)人厚道,敲開誰家的門都先緊著讓他吃一口的。他剛來時身子矮小單細,渾身上下剮不下來二兩肉,一把骨頭瘦得一根刺兒似的。沒出三年,個子躥起來一頭,皮膚也白白嫩嫩的,比村里同齡孩子高出一截兒差出一色兒。

    正月里他穿上花衣戴上彩帽,耍秧歌踩高蹺,那扮相和身段不遜戲臺上的白面書生。他嗓細音清,哼小曲兒在腔在調(diào)。平日,他總把《十八里相送》掛在嘴上,“梁山伯梁山伯”的不離口,誰見了他喊聲“梁山伯”他也應(yīng),一來二去,鄉(xiāng)人叫順嘴了,“梁山伯”便頂了他的名姓。

    生產(chǎn)隊長見他扎下身把這兒戀了家,顧念他纖弱,分派他到生產(chǎn)隊給飼養(yǎng)員搭幫手喂馬,回頭又領(lǐng)他上了戶口。上戶口時,問叫什么名兒,生產(chǎn)隊長就為他報了號兒——“梁山伯”。結(jié)果“山伯”被寫成了“三伯”。

    三伯長大成人后,性兒野,動不動就演一出離鄉(xiāng)出走的“戲”,三年五載才回來一趟,帶些不常見的吃的用的分送鄉(xiāng)人,再住上個把月,出了村口,圍村轉(zhuǎn)轉(zhuǎn),又折身上路。聽他說,這一路走得可不近,走出了東北三省,到過京津地,闖過上海灘,南至兩湖兩廣,西至山西陜西。常說吃香喝辣、打腰提氣的事兒,獨獨不說窩病遭災(zāi)那一折。

    他人出落得俊,高挑大個兒,白凈面皮,不知搖動過多少女孩兒的心。有女方家托媒人找他進家吃飯,倒貼說親,他終是未允,理由是蹄子走熱了,管不住自己個兒,抬腿就走扔下妻兒不落忍。

    早年跑過外的三伯,后來拖著一條跛腿回了村。有人說他耍過把戲,還有人說他在戲臺上跑過龍?zhí)住5任移甙藲q時,三伯已一把年紀,拖著條瘸腿,守著生產(chǎn)隊大院子,鍘草喂馬,精心兢業(yè)。

    三伯走南闖北見過世面,鄉(xiāng)人愿意聽他說話,也信他。他說話輕聲綿語的,好聽極了。時常給我們這些半大孩子編講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他說老家關(guān)里有個猴山,山上有好多猴子。有一個老頭兒去捉猴兒,到山上發(fā)現(xiàn)了一個小猴兒,就往地上扔吃的,小猴兒便跟上了他。他走著走著就停下坐地上,不慌不忙把酒葫蘆從腰上解下來,喝了兩口,放下葫蘆,把草帽蓋到臉上佯睡。小猴兒見了,湊上去,抱起葫蘆喝個精光,又拿老頭兒的草帽蓋在自己腦袋上,不一會兒就躺在地上昏睡過去。此時老頭兒一骨碌跳將起來,用事先準備好的口袋裝起小猴兒,把小猴兒帶下山,耍猴兒去了。

    戲法兒靈不靈,全靠毯子蒙。演戲法憑手疾眼快出活兒,一個“演”字說穿了真假,而真真假假的背后,盡是障眼法。

    耍戲法兒的當街立了場子,一塊紅布蒙住四個腿方桌,桌上有倆小白碗,仨小紅球,走,過,亮底兒,攤手,吹口仙氣兒,走,過,三二一,一二三,仨小球就聚在一個碗里了。

    三伯說,這戲法兒名曰“三仙歸洞”。

    耍戲法兒的回身拿個紅布口袋,左面右面,上頭下頭,折騰個遍,再把口袋往桌上摔,捋,捋,捋,捋到頭,竟擠出一顆雞蛋,再捋,又擠出一顆。他舉著倆雞蛋繞場一圈,順手又摘下頭上戴的夾帽,把帽兜仰放在桌上。眼瞅著他把雞蛋往桌角一磕,掰開,白是白,黃是黃。他將蛋液倒入帽兜里,用一只手托起帽兜,一只手從懷里掏出根長把的火柴,抬腳在鞋底兒上一擦,“呲啦”一聲著了。把火柴放在帽兜下一燎一過,帽兜里真真亮亮地冒了熱氣。

    他再做勢擰把鼻涕甩到帽兜里,一翻帽子,一張金黃金黃的雞蛋餅就攤成了,冒著熱氣兒,飄著香味兒。耍戲法兒的湊到觀眾跟前,捧著帽子讓大家看個究竟。有一次他給我們這些小孩兒一人分了塊雞蛋餅,我咬在嘴里,咸滋的,挺香,一抻脖咽了下去。

    耍戲法兒的又拿出一個鴨脖酒壺,里面灌滿小米,插一根筷子粗細的木棍兒,口中念念有詞:“二流子喝酒來嘞,二流子喝酒來嘞。”一提拎,念叨“起”,酒壺竟應(yīng)聲而起。有人圍上前去細瞧,都看不出個所以然,試一下,棍兒拔出來了壺沒動窩兒,拿起壺倒出米來看,米還是米,壺還是壺。眾人正疑惑著,耍戲法兒的又接起壺,把米倒入壺中,用一塊紅布蒙了壺口,拿棍兒向空中一指,口念“酒來”,伸手向空中虛抓一下,回手做裝入壺里狀。眾人忽聞酒香,他拽下紅布,滿滿一壺米酒正從壺口往外溢冒。

    三伯說這是“小搬運”,要吃來吃要穿來穿,若是“大搬運”,就是要風來風要雨來雨了。三伯還說,會這活兒的不輕易使,使了也得原路“送回去”。若不“送回去”該咋個樣?三伯說,不“送回去”的話,使三回,活兒就不靈了。

    每次說到這兒,三伯都定定地望著我們問:“要是讓你們幾個搬三回,想搬個啥?”“糖球兒”“麻花兒”……總之沒離了吃的譜,回回如此。每次三伯都沖我們攤攤兩手,搖頭一瘸一拐地走遠了。

    一次,我去三伯屋里,就我倆人,三伯正在炕上用長牌擺“八卦陣”。他突然抬頭看看我,像想起了什么事兒,問:“三娃,讓你搬三樣兒你要啥?”“我要糖球兒、凍梨和《大刀記》?!比劾镆婚W,問:“最后一個是啥?”“書。”三伯眼里放了光,把我扯到懷里:“三娃呀,趕明個就你能有點兒出息??!”

    三伯不知道的是,當時屯里有個瞿老師,家里有本《大刀記》,不讓我拿回家看,那幾日我正眼紅著呢。若干年后,當年和我一起回答問題的孩子,都有了糖球兒和麻花兒吃,唯我一人考上了學(xué),第一個飛出了山溝溝。

    耍戲法兒和耍把式的往往搭班出來,你方唱罷我方演,更有看頭兒。耍把式的一眾人里,表演氣功的居多,內(nèi)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會表演破石、吞劍、劈磚、喉嚨頂扎槍、鐵條纏脖子之類,也有表演上刀山下火海的:當街架起一個木梯,梯子兩側(cè)綁上火把,橫木綁上鋼刀,鑼聲一起,耍把式的會點著火把,赤膊光腳踩著刀刃自如上下。還有表演輕功走鋼絲的、軟功揻腰的、縮骨功鉆鐵環(huán)的……中場休息時,他們會讓孩子端個紅布掩底兒的盤子繞場磕頭求賞錢,或是散場后拎個布口袋挨家挨戶齊糧,給了道聲謝,不給也不惱恨。鄉(xiāng)人心善,少有找麻煩的,知道外鄉(xiāng)人出來賣藝不容易,常常留宿供飯。

    有一回,當街來了一伙兒耍把式的,把式頭兒領(lǐng)著一家老小和一個二十出頭的妻弟。收場前,把式頭兒從兜里掏出一根一拃多長的鋼釘,立定,后仰,眼見著鋼釘從把式頭鼻孔穿入了一多半,忽地從人群中躥出一個小個子,照把式頭兒的手拍上去,幸虧耍把式兒的妻弟出手擋了一下才沒事兒。把式頭兒慌忙把鋼釘拔出來,一探身抓住小個子就要狠狠弄他。屯里人多勢眾,一齊喊嚷著要往上沖。把式頭兒也紅了眼,回手從挑筐上抽下扁擔,和妻弟倆,對著鄉(xiāng)人拿著的鍬鎬亮開了架勢。

    此時,三伯在人群外一聲斷喝:“住手!”鄉(xiāng)人見了,收起手中家什,閃出一條道。三伯一邊往人群中擠,一邊抱拳:“兄弟,出門在外,求口飯吃。適才后生不懂禮數(shù),多有得罪?!卑咽筋^兒聽了,收了架勢,抱拳還禮。三伯將這一伙兒耍把式的讓到家,粗糧大飯供他們吃了個飽。臨行前,把式頭兒給三伯留下一個光溜的煙袋嘴兒,說是留個念想。

    事后,有人問三伯,為啥不幫俺們幫他們?三伯拍拍自己的跛腿,反剪倆手晃晃腦袋走了。

    演地方戲俗稱“耍蹦蹦兒”,也叫唱二人轉(zhuǎn)。

    縣里有個小劇團,團長丑精丑精的,唱起戲卻故意裝傻充愣。他和一個叫小扣兒的女演員搭戲,二人唱得歡,扯得好,招人看。

    小扣兒年紀輕輕,白凈粉嫩,說話柔聲細氣兒,招人稀罕。小扣兒和團長搭戲,大伙兒看著氣不公,直吧嗒嘴。

    “白瞎小扣兒這人兒了,咋和這么一個又丑又傻的人搭戲呢,據(jù)說還一起過上了,更坑死個人。”

    “你咋知道人家倆過上了?”

    “你聽唱的:兩條大麻袋,一個給你鋪,一個給你蓋,你來架腳蹬,我來拿腳踹……”

    “不過日子,誰蓋一條麻袋?”

    三伯聽了撲哧一笑:“那是‘逗口’。團長才不傻呢,他扮的是丑角兒?!?/p>

    輪到團長他們登臺唱戲了。小扣兒穿上緊身的紅襖綠褲,扎個水粉色的羅裙,雙手搖扇地上轉(zhuǎn)圈一擺,那個撩人。我站在臺下,倆小眼睛盯著小扣兒的臉兒想,將來我能娶這么個漂亮媳婦兒就成啊。

    小扣兒朝臺下一甩頭,開了腔:“崔氏女當街跪倒啊,滿目羞愧呀……”團長飾演朱買臣一角,瞥一眼當街跪著往盆里收水的“崔氏”,扔下一句“覆水難收”便拂袖而去。

    “覆水難收啊?!边B大字不識的王大娘聽了戲后也能說出這樣有哲理的話兒。而我打小,也大約明白這話里話外的意思。

    扭秧歌、踩高蹺在東北老家統(tǒng)稱秧歌戲。

    十冬臘月,生產(chǎn)隊早早成立了秧歌隊,天天在隊部院子里排練。誰掌包領(lǐng)隊,誰披紅打頭,誰演豬八戒,誰裝小媳婦,誰扮包頭,誰打鼓,誰吹喇叭,包括誰抬大鼓、誰趕馬車、誰拾掇東西,一一都安排妥當。

    正月初一,秧歌隊點齊人馬,排成陣式,繞街拜年。出了東家進西家,拜完南屯拜北屯,拜過元宵節(jié),拜遍全鄉(xiāng)。別家生產(chǎn)隊還組建了高蹺隊,踩高蹺的技術(shù)要強,體力也要好。我們隊里年輕力壯的社員少,年年辦不成,秧歌隊員個個心里憋著一口氣,硬是把大秧歌扭出了名氣,傳遍十里八鄉(xiāng),姑娘媳婦們都領(lǐng)著半大孩子追攆著看。

    扭秧歌的一行人從一個屯子去另一個屯子演出,得坐馬走。車笸籮坐不下,就搭上木杠,姑娘小伙兒一齊坐在木杠上,說不準什么時候就擦出來愛情的小火苗。車老板子把大鞭甩得啪啪山響,馬兒打著響鼻兒,翻蹄亮掌一路狂奔,車上男男女女你言我語笑聲不斷,車后跟著一群人追趕,那場面不亞于看戲的熱鬧。

    三伯年輕時腰板拔得溜直,細高挑的大個兒往那一豎,格外打眼,隊長便年年讓他穿上綠褲粉襖披大紅綢子上場。若兩伙兒三伙兒秧歌隊碰頭在一個場子里扭,沒個好打頭的話,隊伍就容易“散花兒”。三伯眼疾耳尖腿兒快,緊踩鼓點兒,單手高舉彩扇在前面闖,后面的人抬頭瞄著扇子影兒在人群中穿來鉆去。扭到最后,三伯帶的秧歌隊一準兒像卷白菜心兒似的把別的隊伍團團困在中間,場內(nèi)場外,喝彩連聲。

    “這丫頭真俊。哪個屯兒的,誰家的?”

    “啥丫頭,男扮女裝!”

    “天底下還有這么好看的男的?”

    三伯常引得鄉(xiāng)人私底下說閑話,他們啥時想起來啥時拉幾句。

    一年,閑話讓東屯兒一個喜歡看秧歌戲的姑娘聽了去。她迷上了三伯,跟著秧歌隊屁股后頭追著三伯看也看不夠。托人說媒未成,害下相思病,一病不起,茶不思,飯不想,頭不梳,臉不洗,渾身上下皮包骨頭,也瘦成了一根刺兒。

    解鈴還須系鈴人,隊長薅著三伯到姑娘家說清不訂親原委。最后,他和姑娘拜了干兄妹。姑娘拜罷起身,打個嗨聲,認了有緣無分,開口叫了一聲哥哥。打那兒以后,他這干妹子一年給他做兩雙鞋,一雙夾鞋,一雙棉鞋,鞋底一扁指厚,細繩密線,硬硬梆梆。姑娘知道他哥哥經(jīng)常上下八程地奔走,費鞋。

    三伯不光外表迷人,腦子也靈,尋得空閑,今年學(xué)會了打鼓,明年學(xué)會了吹喇叭,后年學(xué)會了拉胡琴兒,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老隊長常在人前夸他:“藝多不壓身。多樁藝,多樁吃飯營生?!?/p>

    三伯常年跑外,碰見好玩兒的會帶回來分給孩子們,也會買些女紅小物件兒帶回來送給嬸子大娘。三伯有心,一生都從沒忘記鄉(xiāng)人收留他的恩情。一回,他帶回來一袋玉米種子,俗名“大馬牙子”,穰細粒厚,和本地“小火球子”一比,種出的玉米產(chǎn)量翻了一倍。秋后,莊稼上場,老隊長特意給他擺了一桌酒席。

    土地承包到戶的頭一年,三伯去世了。正趕上五黃六月,伐樹攢材,鄉(xiāng)人擔心臭了尸首,就將兩截牛馬槽上下一扣,堵上橫頭,把他抬到山上埋了。

    他走時穿一身干干凈凈的舊衣,腳上蹬著干妹子給他做的新鞋。干妹子和丈夫來送他,摩挲著那雙鞋不肯撒手,站地上放了哭聲。

    三伯臨死前囑人把他埋在西山外,能看得見山下的線道——他至死都沒忘了往外走。咽氣時手里還攥著自己的戶口紙,名字的“三”字上頭滴了個水印兒,那三橫一側(cè)的缺口處洇了點兒墨,將紙橫過來沖上瞅,活脫脫一個“山”字。

    現(xiàn)今,許多人已經(jīng)習(xí)慣了線上聽曲看戲。村里建起了文化廣場,鄉(xiāng)人跳舞唱戲也有了站腳臺子。二嫂天天伙同老姐妹去廣場,上午一趟跳廣場舞,下午一趟扭大秧歌??h里送戲下鄉(xiāng)的大巴車經(jīng)常停在廣場邊,歌、舞、戲、劇,一年好幾回地輪著演。晚上,二哥二嫂常常盤腿往炕上一坐,拿著手機聽曲看戲。村里上歲數(shù)的人走了兩三茬,年長些的還恍惚記得當年的耍戲和三伯這個人,年少的或許不清楚還有這么一樁樁。

    三伯走了,戲也散場了,人們又重拾農(nóng)具家什,個過個的日子。只有誰家有了大事小情聚堆,開玩笑開過了頭,被戲弄的一方忍不住臉紅脖子粗地撇出一句:“你耍戲誰呢?”

    場上立刻鴉雀無聲。也許人們在打愣神的空當兒想起了過去當街的耍戲,或是三伯。

    【作者簡介:九歌,原名徐久富,現(xiàn)為內(nèi)蒙古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散文學(xué)會會員、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內(nèi)蒙古分會會員、興安盟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副主席。作品散見于《散文》、《散文選刊》、《讀者》《北方文學(xué)》、《草原》《中國校園文學(xué)》《散文百家》《鴨綠江》《光明日報》《工人日報》等100余家報刊。連續(xù)多年在《散文》刊發(fā)稿件,連續(xù)三年登上《散文》封面,連續(xù)四年入選《散文年度精選集》?!?/span>

    亚洲国产主播精品极品网红|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人妖| 国产AV国片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视频a播放| 久久精品视频一区| 国产精品 羞羞答答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亚洲精品2021|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成人区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不卡|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播放| 久久中文字幕精品| 精品深夜AV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第一区第27页| 国产在线麻豆精品|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水蜜桃|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app| 亚洲AV永久精品爱情岛论坛| 久久精品无码av| 国产成人久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品香蕉在线观看| 中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精品影院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视频第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任我爽爆在线播放 | 国产大片51精品免费观看| 欧美成人aaa片一区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99ri精品国产亚洲|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嚕嚕亚洲av| 亚洲综合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蜜臀| 动漫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精品国产性色无码AV网站| 久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8| 日本精品视频一视频高清|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网站 | 女人高潮内射99精品| 国产亚洲高清在线精品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