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 陸游 姜夔…… 他們和射雕故事生活在同一個時空
“依稀往夢似曾見,心內波瀾現……”熟悉的旋律響起,背景是蒙古草原上胡騎縱橫,旌旗蔽天,氣勢磅礴的氛圍拉滿,“射雕”迷們的武俠情懷被重新喚醒。《射雕英雄傳》故事融合了家國恩怨、兒女情長、江湖風雨諸多元素,燦爛而驚艷,宛若天空中一道絢麗的彗星。而在蒼茫大地上,同時奔波奮斗著這些文人們……
“射雕”元年,朱熹辭世
按照金大俠的設定,郭靖屬于十三世紀的00后。少年郭靖在蒙古不斷打怪升級,殺銅尸、馴寶馬、養白雕,傳奇滿滿,同時還收獲了哲別、托雷、華箏等人的濃厚交情。他身上契合了蒙古人的豪爽質樸與漢人的俠義擔當,洋溢著一股樸實、渾厚的力量,恰如蒙古高原上的朝陽一般。
在他的故鄉江南則是另外一種光景:君王茍且中庸,奸相竊弄威權,忠勇之士凋敝,英雄之氣日趨衰憊。后靖康時代那一眾英雄豪杰,如李綱、張浚、虞允文、胡詮等已作古,楊萬里、陸游、朱熹、辛棄疾到了耄耋之年,宛若諸神的黃昏,套用朱熹的原話,“紹興渡江之初,亦自有人才,只看如今,是多少衰氣?!?/p>
慶元六年(1200),“射雕”元年,朱熹辭世。因為權相韓侂胄正在打擊朱熹、主推慶元黨禁,朱老夫子的諸多門人不敢上門吊唁。韓侂胄的人設貌似秦檜般的大投降派,其實他是個妥妥的堅定抗金派,只是志大才疏,因此主戰派的老人對他的感情也頗為復雜。為了給北伐造勢,韓太師請出陸、辛這兩位主戰派旗幟人物為自己站臺,隱居十年之久的辛棄疾得以再次出山,任浙東安撫使兼紹興知府,與陸游相會于紹興城南鑒湖,那是南宋嘉泰三年(1203)春夏之交。
風吹荷香,嵐光如翠,黃旗皂纛,花徑籬前,村酒新醪,青韭堆盤。78歲的放翁與63歲的稼軒,兩人攜手相望,一起燦爛地笑著。桴鼓相應四十余年,執手再看皆是蒼顏。他們都是蜚聲文壇的詩人,都有堅定不移的抗金恢復壯志,都受過排斥壓抑并因此長期投閑置散,彼此遭遇相似,襟懷志趣相同;彼此聞名已久,卻甚少謀面。
兩年后,稼軒登上京口北固山,這是四十三年前放翁高唱大風的地方。山上樓亭依舊,亭下大江依舊,江上白帆依舊,只是彈指四十年,那些曾經豪情萬丈、同一戰壕的兄弟還有幾人?張浚、胡詮、陳康伯、張燾、陳俊卿、王炎、虞允文、張孝祥、王十朋、吳璘、劉珙……他唯有一闋《永遇樂》來致敬他們共同的青春,共同的夢想。
誠如他所料,第二年的開禧北伐就像一只高開低走的股票,空然揮霍著擁躉們的情懷,也消耗著大宋的國力。開禧三年(1207),辛棄疾壯志未酬身先死,韓侂胄被函首送北,北伐失敗。兩年后的除夕,與世長辭的陸游留下千古名篇:“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p>
就在同期,在遙遠的北方斡難河畔,那個稱作鐵木真的蒙古漢子統一了蒙古高原,被蒙古人奉為成吉思汗。戴上“金刀駙馬”華冠的郭靖冥冥中選對了正確的戰隊,見證著鐵木真的崛起和稱霸。
郭靖南歸赴嘉興醉仙樓之約,江南文壇了無生氣
1217年,十七歲的郭靖南歸赴嘉興醉仙樓之約,這是“射雕”故事里最精彩華麗的篇章。在張家口,他騎寶馬、披貂裘、黃金買單,一副中東王子做派,倒也契合他的真實身份。與俏黃蓉相識相知相戀,雪湖畫船,聽蓉兒唱稼軒的《瑞鶴仙· 賦梅》,畫面浪漫美艷。其后從七公學武、歸云莊會友、桃花島比武求親……打怪升級的地點從蒙古挪到了江南、湘西,戰力飆升的他近乎通關。
靖蓉小情侶攜手南下,貌似可以自由穿越宋金邊界,其實不然,打不過蒙古人的大金當時正找南宋撒野,雙方開啟長達十七年的互毆模式。兩淮殘破不堪,正如小說開頭引用的戴復古詩句一般:“小桃無主自開花,煙草茫茫帶曉鴉。幾處敗垣圍故井,向來一一是人家。”
陸游、楊萬里、辛棄疾這些高段位的大咖多已逝去,當年的江南文壇了無生氣。生逢亂世,許多文人的命運就像華箏口中的蒙古沙子,在江湖上四處飄零,身不由己。
當靖蓉兩人趕赴湘西,參加丐幫君山大會,在岳陽樓上,蓉兒替她的靖哥哥朗誦范仲淹的《岳陽樓記》,陸放翁的弟子戴復古或許也在這里打卡。
袖劍飛吟,洞庭青草,秋水深深。萬頃波光,岳陽樓上,一快披襟。
不須攜酒登臨,問有酒,何人共斟?變盡人間,君山一點,自古如今。
——《柳梢青》
這是一位漂泊江湖四十年的詩人。其間歸家的他痛苦地發現,妻子竟然已經亡故,她留在墻壁上的詩句更令他觸目傷心:“機番白芋和愁織,門掩黃花帶恨吟?!睕]了牽掛的戴復古索性徹底放飛自我,江東江西、湖楚廣越,處處驛站寫著他的苦與樂,悵然與坦然。雖然入幕的念想最終破滅,但他結識了樓鑰、魏了翁、劉克莊、翁卷等大批詩友同道。
姜夔也被歸于江湖派。開禧北伐時曾經高唱大風,以《永遇樂》與辛稼軒唱和的他重歸清空詞風。當靖蓉兩人在西湖斷橋邊,因為看不順眼高宗點贊賞的那闕《風入松》而大鬧發飆時,或許姜白石也在附近的孤山上。他如西湖上的風,帶著淡淡的婉、淺淺的愁,迥乎好友陸放翁、辛稼軒詞里那種勃發、濃郁的感情宣泄。
晚年的姜白石栽竹食筍,植松做柴,名琴半焦,仙經盈卷。他的家園沒有那么隱逸瀟灑,反而處處散發著原生態的清貧。心境是平和的,畫面是淡泊的?!盎M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來悲。沙河塘上春寒淺,看了游人緩緩歸?!?/p>
白石的卒年不定,他的忘年交吳潛通過眾籌安葬了他。嘉定十年(1217)五月,在長江邊上的姜廟鎮,靖蓉向七公學藝。同時,在臨安集英殿,吳潛被宋寧宗擢為殿試第一,后來拜相的他因此成為兩宋極其罕見的狀元宰相之一。
丘處機西行,與耶律楚材相會
尋找蓉兒是電影《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的主線。為了尋回心上人,郭靖無意間重返大漠,回歸蒙古大軍。電影里,在九斿(同“旒”)白纛引領下,大汗的蒙古軍隊,千軍萬馬如江,日月旗飄飄如云,氣勢驚人,戰力爆表。
“山川相繆,郁乎蒼蒼,車帳如云,將士如雨,馬牛被野,兵甲赫天,煙火相望,連營萬里,千古之盛,未之有也?!边@是耶律楚材筆下真實的蒙古西征。這位身長八尺、美髯宏聲的契丹族王子降蒙后,于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以隨軍記者(成吉思汗書記官)身份參加第一次西征。西征持續六年,行程長達六萬里。蒙古軍在玉龍赤杰、巴里黑、巴米揚等地大肆殺戮和屠城,中亞諸國頓時淪入人間地獄。
四海烽火連天,神仙們也無法置身事外,包括全真七子中最有個性的丘處機。興定五年(1221)正月,73歲的長春子開始西行萬里,深入二十萬彪悍兇猛的蒙古大軍里。為了身后中原、江南乃至天下的蕓蕓蒼生,他責無旁貸?!安晦o嶺北三千里,仍念山東二百州?!?/p>
丘處機的西行類似《美國國家地理》雜志蒙古高原、中國大西北、中亞五國專題。他和弟子們從燕京向北入蒙古境內,然后由漠北轉西翻越金山(阿爾泰山)進入新疆;再沿著絲綢之路越陰山、天山,過大石林牙和塞藍城(均在中亞),最后抵達阿富汗。
在古絲綢之路上,他們途經大唐時北庭都護府。那些廢棄已久的唐代邊城、碑闕,如滿面滄桑的老兵樣,歷歷在目。五百年后,輪臺、西涼、陰山,這些在盛唐邊塞詩里曾經閃亮過的符號,從深邃的歷史深處跳了出來,再次燃燒在中文詩歌里:“夜宿陰山下,陰山夜寂寥。長空云黯黯,大樹葉蕭蕭。萬里途程遠,三冬氣候韶。全身都放下,一任斷蓬飄?!?/p>
在沒有高速公路和電子地圖的年代,荒無人煙的大西北是天堂也是地獄。這里有絕美的風景,如雪峰環繞的天池,古松森森百尺,萬株蒼蒼,無鳥寂寂,細路縈迂,山角摩天;也有《大唐西域記》里的苦難,如名字就自帶殺氣的白骨甸,縱橫二百多里,滿是黑石,高溫炙熱,只能在夜間穿行……
當年仲冬時節,長春子一行抵達中亞古城撒馬爾罕,這是花剌子模的都城,也是“射雕”里郭靖率軍從大雪山上空降,活捉完顏洪烈的那座城市。第二年(1222)春天,古城四圍高峰飛雪,百泉飛瀉,松檜參天,山谷里幾樹杏花分外妖嬈醒目。在這宛若世外桃源的地方,丘長春與耶律楚材相會了。長春是金人,楚材是契丹人;丘崇道,楚材信佛,但詩人的內核、憫懷天下的共同情懷讓兩人一見如故,相見恨晚。他們土床設饌,暢談玄旨;石鼎烹茶,共唱道情;春游邃園,夜話寒齋。
當年八月末,丘處機一行抵達八魯灣(今阿富汗喀布爾北)大汗雪山行宮。借著三次問道的良機,長春子向成吉思汗積極勸諫,力推止殺養民之道。一代天驕對老神仙頻頻點贊,并令楚材記錄下問道內容以備忘,這就是《玄風慶會錄》,這也許是蒙古大汗與外國人間最坦誠、氣氛最融洽的一次會談。次年(1223)八月初,長春真人回到燕京。有了大汗特賜金牌的加持,全真教進入鼎盛時期,宮觀林立,教徒云集。
“射雕”故事終結,成吉思汗病逝
“射雕”故事終于第二次華山論劍(1225)。兩年后,丘處機羽化登仙。冥冥中似乎有緣,三日后,成吉思汗病逝于六盤山下。
后成吉思汗時代,蒙古帝國開始向南發力,中原、江南戰事頻繁而慘烈,最先倒霉的就是老東家大金朝了。曾經在東北山林里搏虎獵熊的女真人被蒙古人打得一敗涂地,“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金字招牌已經碎了一地。
雁門關內的中原就是元好問的家園。大金朝風雨飄搖,他自然深受其害??茍龆嗄瓴坏?,中第后又遭受職場傾軋;蒙古屠忻州時,親哥哥元好古不幸罹難;被圍困在汴京城里,暴動和瘟疫攜手而來,城里百姓死傷過半,幼女阿香早夭。說起來他滿眼都是淚。“白骨縱橫亂似麻,幾年桑梓變龍沙。只知河朔生靈盡,破屋疏煙卻數家。”
金亡后的元好問心境倒是平和了許多。他向蒙古中書令耶律楚材推薦中原秀才54人,然后隱居。他是變金詞為散曲的第一人,南詞、北曲宛若兩川合流。
重崗已隔紅塵斷,村落更年豐。移居要就,窗中遠岫,舍后長松。
十年種木,一年種谷,都付兒童。老夫惟有,醒來明月,醉后清風。
——《黃鐘·人月圓》
郭靖的同齡人吳文英一生布衣。他曾陪吳潛同游滄浪亭,這里曾是南宋中興名將韓世忠的園林。兩人各填一首“賀新郎”,就像各自持著一支燭火,相互溫暖和指引。英雄陳跡,舞臺歌地,已然頹廢;百年光陰,如夢如露。對著滄浪之水,一在野,一在朝,兩人無限感慨,無盡惆悵。中年后的吳夢窗更如隱身人一般,出沒于臨安西湖畔的勾欄瓦舍、樓臺亭榭間。國事日非,但他只是平頭百姓一個,沒有什么雄才大略,朝廷對他也談不上厚愛,他筆下只有家國興衰的黍離嘆,與慷慨激昂無緣?!叭晔職堷f外,無言倦憑秋樹?!?/p>
后“射雕”出生的白樸、謝枋得一代,注定大半生活在家國淪喪、顛沛流離的陰影里。
俠者,并非只是武人的專利
二十年的宋金戰爭、繼之以四十年的宋蒙戰爭,這段慘痛的歷史,宿命般貫穿郭大俠的一生。廟堂、江湖、林泉、家園,郭大俠該如何選擇?
他可以選擇良主而棲,投靠強者,如耶律楚材、劉秉忠一樣。后者原本已剃度為僧,隱居避世。見忽必烈后他還俗出山,南征北戰,五十五歲才結婚成家,拜相封侯,成為人生贏家。
但是郭靖毅然選擇了憐憫良善,守護弱者,這無疑是最艱巨、最苦難的道路。電影《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里,靖蓉兩人立馬蒙古軍前,如一座巍巍砥柱,直面大汗的巍巍軍陣。郭靖的這一選擇,既有父母、江南七怪、洪七公等的教化,也有吳潛、孟珙、王堅等眾多歷史人物的附體。
漢民族從來不缺乏忠臣勇士?!叭f里云間戍,立馬劍門關。亂山極目無際,直北是長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邊鋒鏑,天道久應還?!边@是崔與之的“水調歌頭”。嘉定十五年(1222)他任四川制置使時,登劍閣慷慨高歌,親寫奏章,請求留屯御金。如果五年后他仍開府四川,蒙古軍借道四川就不會得逞。
“鐵甕古形勢,相對立金焦。長江萬里東注,曉吹卷驚濤。天際孤云來去,水際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遠岫忽明晦,好景畫難描?!边@是吳潛的“水調歌頭”。三十年后,同樣任鎮江知府的吳潛登上北固山,一如拍遍欄桿的陸游、辛棄疾等前輩們,賡續著他們的慷慨和不屈。
長夜漫漫,凜冬將至,清醒直言是志士能臣們的共同標簽。端平元年(1234),宋蒙聯合滅金后,朝野上下一片歡騰。理宗想趁蒙古北撤之際遣軍疾取中原,然后依賴關河天險,守住疆土。時知建康府的吳潛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他積極上策,反對輕舉冒進,并提出“以和為形,以守為實,以戰為應”的英明戰略,展現出其過人的才智和勇氣。俠者,并非只是武人的專利,慷慨陳詞、為國獻策、為民請命何嘗不是一種俠義?后來身為宰相的他像個稱職的救火隊員,四處奔波在各處抗蒙戰場上。
這是一串長長的名字:崔與之、吳潛、李曾伯、吳泳、趙葵兄弟、孟珙、余玠、呂文德、王堅……“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以身殉國是他們的唯一宿命。
刀劍鐫刻強者的煌煌武功,而筆墨常常書寫哀嘆、吶喊與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