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轉文學IP 南京花式整活
夜幕降臨,秦淮燈會璀璨亮相。粼粼波光中,河上畫舫緩緩駛過。2月16日,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的一場“詩泊秦淮”元宵詩會讓城市又多了幾分浪漫。
這是南京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文學之都”后的第七個年頭。現在,除了秦淮河上穿梭至今的游船,四處涌來的人們有了更多具象的方式來體驗這座城市的文學韻味——在江寧織造府遺址上,沉浸式演出正演繹新的紅樓幻境;浦口火車站街區,彌漫的橘子香味,還有沉郁的“背影”主題雕塑,無數人一次次沉浸在中國散文名篇的感動里。
山是紫金山,河是秦淮河。樹是梧桐樹,城是金陵城。從經典中生長現代活力,從傳統中走出創新探索。換一種打開方式,我們看到,文學在流動,城市在煥新,新的創造在生長。
文學現場上新了
燭影搖紅,蓋頭輕揭,露出寶釵一張羞怯的臉龐。你驚喜地從襲人手中接過象征祝福的花生,然后一轉身,卻見另一邊的場景中,黛玉伏倒在漫天大雪里,哀婉悲慟。
2月14日晚,在江寧織造博物館推出的沉浸式展演《大夢·紅樓》演出現場,近百位觀眾屏息凝神看著“寶玉大婚”這一幕,不少人潸然淚下。
“觀眾看演出流淚是常有的事,但有一位令我印象深刻?!蹦暇┪亩荚茢底挚萍加邢薰究偨浝?、《大夢·紅樓》制作人陳虹至今還記得首場演出時的一幕:散場后,一位中年男士流著淚,緊緊握住她的手說,看《紅樓夢》幾十年,從沒想過寶玉、黛玉會活生生出現在自己面前。
大行宮地鐵站2號出口,有一個下沉廣場,據說在設計江寧織造博物館時,這一處的設定原為《紅樓夢》中的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F在,它是展演的入口處,也暗指為一場紅樓大夢開始的地方。
在小說里,“金陵”是一個內涵復雜的符號;在現實中,南京是曹雪芹的故鄉。年輕人說,南京是一座巨大的紅樓“痛城”(指布滿紅樓元素的城市)——江寧織造博物館建在江寧織造遺址上;87版《紅樓夢》在瞻園取景;地鐵3號線的諸多站點都有紅樓主題墻畫;《紅樓夢》改編的舞劇、越劇等演藝產品也常年在各大場館上演……
自去年7月正式上演,《大夢·紅樓》已經展演130多場,場場爆滿,今年春節期間的11場更是一票難求。在2000多平方米的室內空間里,你可以設定自己為任何人物——大觀園的丫鬟、黛玉的閨蜜、甚至是“上帝視角”的曹雪芹。寶釵撲蝶時,你能聞到她衣袖拂過帶起的冷香;寶玉丟玉時,襲人額頭上急出了汗珠,托你同她一起尋找……觀眾不再是劇目的觀看者,而是故事的親歷者。
“文學朝圣者”們,不辭山海之遠。世界各地的《福爾摩斯探案集》書迷奔赴倫敦,期待在貝克街瞥見一個拄著手杖、叼著煙斗的身影;薩特的粉絲去到巴黎,期待在花神咖啡館里,感受存在主義的痕跡;《盜墓筆記》的書粉登上長白山,等待“青銅門”被一個黑衣服的悶油瓶推開。
對于書迷而言,南京也有太多他們必須“朝圣”的地方。但對普通讀者而言,城市又該怎樣留住他們的心?
夫子廟那一帶一年四季都熱鬧非凡。建在江南貢院遺址上的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鬧中取靜,書卷味十足。但想把步履匆匆的游客迎進館中沉心感受歷史,卻不是件容易的事。
館方抓住《儒林外史》等文學文化ip,策劃推出了一系列邊玩邊學的互動活動。比如,在科舉博物館與江蘇新東方文旅共同推出的《進擊的宰相》沉浸式游戲里,玩家的主線任務是找出與其對話的“宰相”的真實身份。解開一道謎題,劇情就推進一章。當“宰相”念出那句著名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時,玩家會既驚訝又驚喜:“這不是語文書上的嗎?——王安石!”
跟著觀眾走到展覽最后一站,一場名為《范進中舉》的獨幕劇正在上演。來自南京市話劇團的演員,鮮活地演繹著這個人人熟悉的故事,底下的觀眾正看得入迷,不時會心一笑。在了解了千年科舉歷史后,《范進中舉》的故事能帶給觀眾一些余味悠長的反思。
“玩游戲、看演出,玩出新花樣,更能俘獲觀眾的注意力?!笨婆e博物館企劃部相關負責人王晏珺告訴記者,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里,博物館的人流量比往年大大提升。
花式“整活”,誰能不上頭?在科技與創意的加成下,走讀南京,還有無數新玩法等待讀者與創作者共同探索。
很多人來南京必打卡長江大橋,這是寫在一代人語文課本中的民族驕傲。南京文都云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數字云平臺南京段,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數字技術,1∶1高精度建模復原南京長江大橋主體建筑,用戶可以在虛擬空間里隨時隨地“云游”南京長江大橋。
目前,南京還在雞籠山上打造了2公里文學小路,沿著南京文脈來一場citywalk?!疤矫匚亩肌背鞘形穆萌肟?,鏈接超1000個城市文學空間坐標,讓各類文化消費等應用場景的關聯和可視化呈現。
“文學張力”喚醒尋常巷陌
1917年冬日的南京,過江輪渡擠滿了人,一對父子站在其中,他們家不久前橫生變故,父子互相隱隱不滿,但父親堅持要送兒子去浦口火車站乘火車。
這兩人是朱自清父子。那對他們不過普通的一日,卻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筆溫柔而深沉的刻痕。
這是一個剛剛開放半年不到的嶄新文化街區。冬日的南京,中山碼頭過江輪渡仍然擠滿了人。他們熙熙攘攘地從浦口碼頭涌出,步行至對面的浦口火車站歷史文化街區參觀游覽。
斑駁的老墻上爬滿了爬山虎,穿著長衫的小販提著一網兜一網兜的橘子在街口叫賣,街道兩旁的商鋪售賣與橘子相關的美食和文創。再往里走,一尊銅像被游客包圍住,興奮地議論著,拍照打卡。
那是戴著眼鏡和圍巾的青年朱自清,他含淚望著遠方,仿佛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艱難地穿過鐵道,爬上月臺。
《背影》與《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等名篇成就了朱自清。浦口火車站的那個背影,也成為中國式父子親情的象征。
“中學寄宿時,父親來看我,臨走前變戲法似的從口袋里掏出了一個熱雞蛋??吹街熳郧邈~像,我就想到了我年少時的那個情景?!睆膿P州特地前來打卡的中年游客陳先生說。
文學作品偉大的力量不僅在于它能給城市帶來建設發展的底蘊和資源,也在于它能在人們心中拋下錨,時隔多年后仍能以一個符號或意象,輕易喚起人們心底的美好回憶、真摯感情。
“設計之初,團隊都在討論,《背影》哪里打動了讀者?”浦口火車站片區更新改造項目方揚子文化商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小闖說,“后來我們明白,無論中式親情多么復雜,其中必定有動人的一瞬,那一瞬包含了父親對孩子最純粹的愛。所以我們選擇用銅像還原朱自清凝望父親背影的那一瞬。”
浦口火車站有《情深深雨濛濛》中的告別月臺,也是《金粉世家》中男女主錯過的地方。這個百年火車站是津浦鐵路中重要的交通樞紐,發生在此的真實或虛幻的故事數不勝數。
從浦口火車站街區至浦口碼頭坐輪渡抵達中山碼頭(或者反過來),再沿長江岸線走一走,成為江南游客感受江北新區發展、江北游客過江工作或游玩的熱門線路。
文學如江水,始終陪伴這座城。文學與生活的雙向滲透、互為滋養,未曾改變。
“‘文學之都’的成果,不能僅僅呈現在一個封閉的館里面,我們想要它更多地呈現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呈現在活態化的生活當中?!蹦暇┐髮W文學院文學與城市空間研究中心主任陳衛新參與了南京多個城市更新項目,其中就包括以朱自清《背影》為文學線索打造的浦口火車站街區。他始終認為,文學可以成為城市發展和城市更新的啟動器、發動機。作為“文學之都”,可以將文學更加具象地體現在城市的建設當中,讓市民生活和文學不期而遇。
《儒林外史》里那個經典的一嘆,“菜傭酒保都有六朝煙水氣”,讓陳衛新很有感觸。他新近打造的紫金山望山街街區,就是從古典散文名篇《游鐘山記》里得到了設計啟示。在改造科巷菜場時,也考慮到這一帶曾是江寧織造府與曹家舊居所在地。希望在這座網紅菜場中,買菜的市民與外地游客可以“偶遇”《紅樓夢》。“最近我們在打造老城南的長樂坊,我們也在思考,不能僅僅把李白寫的詩歌懸掛上去,一定要有創新性、時代性的表達?!?/p>
期待更多“好菜上桌”
2月12日元宵節,南京雞籠山下的“世界文學客廳”張燈結彩,專家為讀者們帶來了一場關于歷史上南京元宵文化的講座。
千年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文學館所在地。如今,這里成為了“世界文學之都地標網絡”的第001號。
點擊展廳大屏上的小程序,你會驚覺身邊一街一巷、一橋一亭,都是翻涌在城市文脈河流中的一朵水花。串珠成鏈,幾十條不同主題的文學旅游線路呈現在南京地圖上,“狂人迅哥兒的南京學記”“鳳辣子買買買攻略”等路線已經被幾百位游客收藏。在這里,文學可讀、可聽、可感。
這里的展墻上,還記錄了世界各地的一座座“文學之都”,也錨定了南京這座城的獨特地位——既有愛丁堡、都柏林、米蘭、西雅圖等知名城市,也有??巳?、庫赫莫、呂伐登、蘇萊曼尼亞等這些陌生的城市。而南京,也因此有了與世界對話的充沛底氣。
文學,對外是城市發展的“金名片”,對內則是城市發展的精神養分。
近年來,南京出臺了《南京“文學之都”建設規劃綱要》,并制定《南京“文學之都”城市空間建設規劃》,促進文學與藝術、文創、旅游等相關產業跨界融合。
正如一句著名的文學概念“文學即人學”。受文學的感召,越來越多人通過各種活動,尋找那份親近。這里圖書館多、書店多、綜合閱讀率高,還有各種讀者自發的閱讀組織,如“群學書院”“南京領讀者聯盟”等,通過講座、讀書會、城市走讀等活動,努力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真正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在官方推出一系列文學旅游路線的同時,南京曉莊學院等高校也紛紛開設如“乘著光影走讀南京”公選美育課,激發青年人對城市的熱愛。
“一座真正意義上的‘文學之都’,應當是讓各種身份、各個年齡層的群體,都能夠參與進來,享受到一點文學元素的熏陶。”群學書院聯合創始人、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副教授陸遠呼吁,要建立“大文學”的理念,聚焦文學對人心的作用,助力城市精神內核的培育。“最終是要經由文學文化的浸潤,塑造積極向上、樂觀灑脫的精神氣質。”
人們常常因為一本書,來到一座城;或來到一座城,讀懂一本書。書與城相互影響,相互創造。
《紅樓夢》書迷都想去江寧織造博物館,愛美術的人一定好奇芥子園長啥樣,科幻小說《我們生活在南京》的書迷也會特地跑去莫愁湖地鐵站,想象這里真的藏著一個在末日來臨時可以拯救世界的偉大裝置。
更多文學粉絲加入的“二創”,讓這座城市有了更加吸引人的獨特之處。一些充滿創造力的網絡文學書迷,自發在南京尋找一些和書中場景相應的地方,在社交媒體上約“同好”共同規劃解鎖打卡路線。于是,令附近居民百思不得其解的一幕出現了——看似普通的報刊亭、便利店也有很多人在排隊合影紀念。
去年,一本網絡小說走紅后,帶火了書中提及的寧夏一家酒莊生產的一款紅酒,2周內這款紅酒下單量近10萬瓶。這是作者無心插柳。比起直播帶貨那種兇猛強硬的“安利”方式,文學作品中細膩的描述、給人無限遐想的留白,依然有其巨大的受眾群。
“一說起文學,大家往往會從唐詩宋詞、古典名著等相對狹義的文學概念來理解?!标戇h提醒說,文學的外延要與時代緊密結合,尤其是在數字互聯網時代,伴隨著人工智能的出現,文學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包括現在的網絡文學、口頭文學傳播,乃至流行電影音樂等流行文化當中,其實都有大量的文學元素,這些都可以為南京“文學之都”所用,而一座城市的建筑、公共交通設施等“硬件”,也可以通過創意與文學相融相連。
“我們需要不斷創造能夠在中國和世界范圍內共享的文學成果和發展經驗?!痹谖膶W評論家、《揚子江文學評論》副主編何同彬看來,“文學之都”這一稱號不單純是一個榮譽,更是一種責任、一種創新和發展的能力。“文學之都”的魂魄就是創意、創新,讓城市和市民在文學的創造性發展中受益。
文學不是這座城的裝飾,而是它的根系與年輪。如今,又有什么能體現和催生出城市的創新活力?市民和游客“嗷嗷待哺”,城市仍需更多“好菜上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