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去電影院之前先帶你讀懂—— 《花樣年華》里的食物密碼
    來源:新民晚報 | 李舒  2025年02月24日08:11

    有一段時間,每次和家衛導演見面,他就會給我出一系列問題,可能因為我愛吃,所以許多問題都和食物有關,比如:

    “如果和人第一次約會,你會選擇吃飯還是喝咖啡?”

    “如果見過一次有好感,你會想要和他吃怎樣的餐廳?點什么菜?”

    “如果邀請這個人來家里吃飯,你會做一桌怎樣的菜?”

    “如果打算分手,你會選擇和他一起吃什么?”……

    怎么回答的我已經不大記得了,反正一頓亂答之后,我都嚇出一身毛毛汗,倏忽之間就饑腸轆轆,到了低血糖的地步,因為這樣的時刻,導演額外請我吃了好幾次類似白果芋泥這樣的升糖甜品,那段時間我好像很容易胖,可能也是拜這些點心所賜。

    有一次我問,為什么導演對于食物和人的關系這么有興趣呢?王導說,《廚房里的哲學家》(The Physiology of Taste)里有句名言:“告訴我你吃的是什么,我就能知道你的身份?!?/p>

    食物是密碼,我深以為然。

    《花樣年華》最初的構思其實就是《三個關于食物的故事》。導演一開始預設了三個時代:20世紀60年代、20世紀70年代和21世紀初。我在John Powers的《WKW王家衛的電影世界》找到了王導創作《花樣年華》的源頭,導演那時候確實在讀《廚房里的哲學家》,除了上文提到的那句話,還有一句很打動他,那就是:“美食的愉悅是不分年齡、不分貴賤、不分國界也不分地域的:它與其他的享受相得益彰,并能在其他享受缺失之時撫慰我們的心靈。”

    現在,讓我們來解開《花樣年華》里的那些食物密碼。

    要了解《花樣年華》,就必須了解在香港的上海人。在當時,北角號稱“小上?!?,只有來自上海的女士對于廚房有自己的堅持。上海出生的寧波人司明1950年移居香港,1960年,他在專欄上抱怨,自家的廣東女傭堅決求去,原因之一,是太太成日要來廚房,自己也煮不慣“上海餸”(上海菜)。《花樣年華》里,房東孫太太的女傭顯然是從上海一道過來的,所以才會煮蹄髈湯,會裹餛飩,更重要的是,即便孫太太不在家,她也是可以留客吃飯的,這是老管家方會有的體面。

    錢似鶯在出演時,已經年過九十,講一口地道的老派上海話,她是第一代武俠女星,1931年的《影戲生活》上有不少她的靚照。她的丈夫是洪濟(洪濟的弟弟是劇作家洪深),大家更熟悉她的孫子洪金寶。1950年春天,自九龍火車站出來的上海人簡直如同“潮涌”。司明開玩笑說,上海人無聊時時常在火車站口試圖尋找親戚朋友,而往往如愿以償,總有幾個親友就搭著那班車來了。來了的人,總以為是暫時的,他們終究會回去,扮演孫太太的潘迪華第一天到香港時,她說:“嗤!整個鄉下地方,又小又落后,同上海沒得比?!碑敃r她只有十五歲,認定自己是過客,始終會回上海。在香港的上海人喜歡對別人說,我來此地白相一陣,為的是“避風頭”。

    既然是避風頭,沒想過要學廣東話,沒想過要買房,上海的生活便要一切照舊。《花樣年華》的開頭,孫太太講“今朝烤子魚蠻好”,這道烤子魚,便是上海生活最倔強的寫照之一。

    上海人叫的烤子魚,更多地方的稱謂是“鳳尾魚”,聽起來更多雅致,偏偏萬事求噱的上海人卻不肯認賬,非要叫作烤子魚,連粵地鳳尾魚罐頭也要嗤之以鼻。不是所有鳳尾魚都有資格叫烤子魚的,因為只有到了每年初夏,雌魚肚皮里有了一包邪氣壯觀的魚籽,懂經的主婦們買回來去鱗去頭去肚腸,汏清爽瀝干,油里氽一氽,火熱滾燙,刮辣松脆。要是放進醬油里面浸一浸、腌一腌,魚籽便會有一種復合古典的醬香,連骨頭也是酥脆得可以吃掉,這碟烤子魚,是最好的下酒菜。

    《花樣年華》里,這樣暗通款曲般用食物表達季節的細節還有很多:

    蹄髈湯是冬天的,上海人冬至喜歡吃桂圓紅棗蹄髈。什菜餛飩里的蔬菜是夏天的,據說限定在6月和7月之間,我有點疑心是夜開花,后來問了導演,導演說是薺菜,但薺菜其實是春天的食物,我曾經暗黜黜請導演在春天吃過一次薺菜刀魚餛飩,導演吃了餛飩,可是不響。

    潘迪華扮演的房東孫太太,是我最喜歡的角色之一。當蘇麗珍去租房時,孫太太非常熱情,原因只有一個——“大家上海人嘛”。這是在香港的上海人的真實心態。就像沈西城在《舊日香港上海人》所寫的那樣:“五十年代北角是小上海,里面住著我這樣一個小毛頭。387號英皇道一幢四層高唐樓,一梯兩伙,八個單位,幾乎全是上海人。咱家六口,連兩位女傭,住在三樓;隔鄰蕭姓人家,樓下施宅,三家人常往來,上海話講得嘰哩呱啦響,每逢過節,三家齊集,喝茶、吃飯,打牙祭、搓麻雀,喧天鬧地,不亦樂乎。上海人愛串門子、閑話家常,你來我往,鬧個不停,熱鬧得教人煩厭?!?/p>

    導演告訴我,當時他為了完全還原潘迪華飾演的那類上海人平時的飲食,特地設計了一份食譜。因為上海人對食物很講究——有些菜只有特定季節才能吃到。導演說,他設計的這份食譜是基于小時候對母親做菜的回憶,他是按照季節來設計的。這個工作方法被我直接照搬到《繁花》中去,按照春夏秋冬,分別以“黃河路”和“夜東京”兩個場景設計了差不多一百道菜。還可以透露一個小秘密,當時我看到了這個導演手寫的菜單,里面有泡飯配咸菜毛豆百葉,這也是《繁花》里吃泡飯的起源,希望喜歡王家衛導演作品的觀眾會喜歡這樣的“對倒”。

    導演設計了那么多蘇麗珍的食譜,這些食物卻大多沒能出現在電影中,觀眾們記得最多的食物,是蘇麗珍和周慕云在一起時共享的食物,這些都不是海派的,比如被迫呆在周慕云房間里的糯米雞,酒店里的粥和飯菜,更不必講那個一直裝在綠色保溫桶里的細蓉——云吞面。

    蘇麗珍下樓買細蓉,一方面是為了遮掩丈夫時常不回家的落寞情緒,另一方面也是一種逃避的借口,為了在那個逼仄的空間里獲得一點難得的自由——這一點,亦如1955年尖沙咀咖啡廳里的上海男人,為了不和人拼桌,買下四杯飲料,放在桌子四角。

    影片中的云吞面實際的意義是作為一種借口。張曼玉每天晚上拿著飯盒出門,這在那個年代是很常見的。這個行為是一種逃避。在我童年時,出門給母親的麻將局帶一些小吃回來,對我而言就是一種逃避?!跫倚l,《WKW王家衛的電影世界》

    在還沒有開始流行“出前一丁”的六十年代,外出吃一碗細蓉是一種香港生活方式,也是一場集體回憶,而依靠這種“偶遇”,才有了周慕云和蘇麗珍后來的故事。很久很久之后,我才明白,不是所有的面,都可以叫“細蓉”。

    有關“細蓉”的來源,據說最早源自20世紀60年代。一種說法是,當時廣州挑賣云吞面的小販將面的大小分“大用”和“小用”兩種。還有一種說法是,香港人見云吞在湯水翻滾中,像極了一朵朵綻開的芙蓉花,故取名“細蓉”。一碗“細蓉”,看上去普通,連擺放上桌的順序,也有大乾坤。先用湯勺點少許豬油放在碗里,撒上一小撮韭黃,加入一大勺熱的清湯,韭黃就微熟了。然后放上現煮的云吞墊底,最后再放上面。因為面會吸湯,所以要把面墊高,否則于面于湯,都是浪費。這樣街頭的食物,奇妙地連接了香江兩岸。不過,香港人和廣州人又有不同的堅持,比如在云吞餡料方面,我曾經問過朋友老饕飛哥,他介紹,香港近海多蝦,所以港式云吞里,往往有蝦仁。

    很奇怪,吃一碗“細蓉”,最適宜的時間是夜里。有一點風,下過一陣雨,坐在路邊的大排檔,你忽然看見《花樣年華》里的蘇麗珍穿著旗袍,拿著保溫桶向你走來。第一次看《花樣年華》的時候,只覺得真夸張,買一碗云吞面而已,為什么穿著如此隆重?后來才知道,那時的上海女子,都是如此。

    《花樣年華》里,蘇麗珍是講著廣東話的上海女人。

    孫太太再三邀請她在家里吃飯,她卻總是倔強地拎著她的綠色保溫桶下樓,一身又一身絢爛的旗袍,是我少女時期對于精致女人的全部幻想,何止是我眼熱,連潘迪華都有點不平,對著明報記者抱怨過一回:“我的看法是我作為包租婆,上海人挺愛炫耀,在家中亦會穿得花枝招展,但我的衫就不夠靚,反而張曼玉只是個小文員,沒理由有那么多旗袍?!比欢鴱埵迤降幕貞牵骸斑@些旗袍更加要做得花哨,我要的是一種俗氣難耐的不漂亮,結果卻人人說漂亮?!?/p>

    那些旗袍是上海女人的戰衣,潘迪華說,舊一輩的上海女人,出去見人,一定要“四四正正”——“respect公共場合,就等如respect自己?!?/p>

    觀眾們非常關注的還有一場金雀餐廳的戲,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樣,在初次到香港旅行時,就會跑到金雀點一塊牛扒,如蘇麗珍那樣自不量力要一點黃色第戎芥末醬。

    金雀確實開在1962年,《花樣年華》的年代。根據創始人管金帶回憶,當時蘭芳道僅有白雪仙開的“雪宮仙館”餐廳,金雀的對面是一家叫銀樹的夜總會,股東們想吸引夜總會的客人,于是給餐廳起了個名字叫金雀,“金雀站在銀樹上”。為了刺激生意,金雀在20世紀60年代清一色男侍應生的背景下首請女招待,成功帶起潮流,僅用18天就收回成本——當日接待我的卻是一個男侍應生,他似乎見慣我這樣的“朝圣者”,再三推薦他們的“2046”套餐,被我拒絕之后便氣哼哼地走開,從此視我如空氣。

    不過,片中,梁朝偉拿起的菜單并不是金雀的,而是另一家餐廳——新廣南。新廣南餐室開在旺角上海街,1946年開業,做的是南洋風味,所以菜單是椰子樹。我有位女朋友去吃過,點了海南雞飯,倒很普通,據說豬扒不錯。我搜了下,現在仍然開業。

    他們喝咖啡的綠色杯子是美國老牌玻璃品牌Fire King在1946—1965年間出產的“Jane Ray”系列咖啡杯,Fire King1942年問世,是五六十年代的必備潮流單品。這樣的咖啡杯,我也有一套,可惜是日本復刻版——1986年,Fire King破產,日本人收藏家井置仁重新研發了“Fire King Japan”版本。確實美貌,拿到手里,溫潤如玉。可惜,即便這樣,終究也只能遙想當年盛景。

    《花樣年華》和我們久別重逢,最大的驚喜,是導演交出了一段2000年版本中沒有出現的情節。是的,《三個關于食物的故事》中,其實是有一段2000年的故事,故事的主題是24小時便利店,梁朝偉飾演便利店店長,張曼玉是為情所困的失戀女郎,這段劇情曾在戛納電影節放映過片段,后部分情節被改編為《藍莓之夜》,而這次的導演特別版,我們將看到了。

    久別重逢,感慨當然是有的。一晃25年,有人背井離鄉,有人扁舟遠山,有人星夜赴考場,有人辭官歸故里,相愛的人天各一方,疲倦的情侶強顏歡笑,一代代影迷如同朝圣者般前往金雀、天香樓和新廣南,喝著羅宋湯吃著牛扒,樂此不疲地坐在周慕云和蘇麗珍坐過的卡座拍照的時候,我們在懷念什么呢?

    那些消逝的過往,那些食物的滋味,是我們關于時間的記憶。在那份記憶里,煙霧繚繞,霧氣氤氳,是我們想念的那個人。

    如果我有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走?

    少女時代眼含熱淚在銀幕那邊喊:“快跟他走!”

    二十五年后,卻沉默了。

    也許,還有一種選擇,是一個人重新啟航,更加精彩地活著。

    《花樣年華》在情人節和大家見面,我當然要躬逢盛事,因為我堅信,當梅林茂的音樂響起,那種心情一定是難以言喻的,像極了金雀餐廳在停業前貼出的那張告示——

    即便未能與你走到2046,也榮幸一起度過花樣年華。

    99久久综合精品五月天| 久久精品国产成人AV| 精品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禁18久久久夂久| 欧美激情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花钱看 | 91自产拍在线观看精品| 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中文字幕| 91在线老王精品免费播放|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高清|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I6 | 日产精品一线二线三线芒果| 97视频在线观看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片苍井空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YW | 99re最新在线精品| 亚洲精品偷拍无码不卡av|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看|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三级在线电影|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 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冢本|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天堂| 国产精品99亚发布| 精品久久久久久蜜臂a∨| 99热这里只有精品99| 久久久久久久99精品免费|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中文字幕| 大伊香蕉精品一区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视频色视频| 国产高清一级毛片精品| 亚洲精品动漫人成3d在线 | 国产精品熟女高潮视频| 国产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 国产精品推荐天天看天天爽| 亚洲一区无码精品色| 无码AV动漫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无码精品前田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一线| 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麻豆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