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泥土與月亮
    來源:光明日報 | 梁衡  2025年02月17日07:02

    魯藜的詩《泥土》堪稱經典。上世紀80年代初,我第一次讀就記住了:

    老是把自己當作珍珠

    就時時有怕被埋沒的痛苦

    把自己當作泥土吧

    讓眾人把你踩成一條道路

    但是直到前不久,我才得知作者的傳奇故事。魯藜早在上世紀30年代就發表了詩作,在延安時期和新中國成立后都有許多好作品,他還曾擔任天津市文學工作者協會的負責人。在反胡風運動中,他被牽連入獄,妻子與他離婚。他孤身一人支撐,苦度殘年。然而,有一個女子從沒有忘記他。那是他早年認識的一個姑娘,叫劉穎西。那時,劉穎西已經結婚,她在報上讀到魯藜新發表的詩作,知道他已平反復出,便苦苦尋找。當他們見面時,魯藜一臉風霜,已是一位步入暮年的花甲老人。劉穎西勇敢地說出埋藏在心底幾十年的愛,表示要嫁給他。她坦誠地與丈夫商量,丈夫也很理解,成全了他們。這段經歷給魯藜增添了傳奇色彩。

    魯藜的遭遇是一個時代的悲劇,卻又夾雜了一點人生的喜劇。他既是一顆珍珠,又是一把泥土。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他被踩入泥土,然而歷史的浪花又把他沖刷出來,還世人一顆閃亮的明珠。

    《泥土》是一首哲理詩。文學作品所創造的意境美,大致有三個層次,即形境之美(寫景、敘事)、情境之美(抒情)與理境之美(說理)。不同文體各有側重。詩是一種以抒情為主的文體,情境至上,說理并不是它的強項。

    說到唐詩,無論李白的豪放還是李商隱的朦朧,都是情如江海,心意難平。魯迅說:“我以為一切好詩,到唐已被做完。”而宋詩相對來說就理多情少,常被譏為“味同嚼蠟”。如朱熹的《觀書有感》,講的是做學問的道理:“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的老師劉子翚看到桌子不穩,人們用木片去墊桌腿,便寫了一首詠物詩:“匠余留片木,榰案定欹傾。不是乖繩墨,人間地少平。”由這件小事而直呼人世間的不平。古詩中較有名的還有于謙的《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現代哲理詩好的如臧克家紀念魯迅的《有的人》:“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既然是說理,就要用邏輯思維,但這必然枯燥,于是又要回到形象思維上來,借助景物、形象創造出一個形境之美,寓理于形;如可能的話,同時也創造一個情境之美,寓理于情,這樣才能“三步上籃”,收理美之效。抒情詩是借景(形)生情,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王國維語);哲理詩則常借事、借物(形)說理,挖掘事物與理之間的聯系。這就分出了抒情詩與哲理詩的微妙區別。抒情詩的“形”多為客觀之形,自然之景;而哲理詩的“形”多為已經摻進了人的活動的“事物”。馬克思說:“科學就在于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哲理詩就是從理性的角度來處理感性的材料,寓理性于感性。劉子翚描述用木片支桌,于謙提及開采、燒煉石灰,臧克家紀念魯迅,這里面已經有了敘事情節,并注入了作者的情感。形情兼備,理呼之欲出。

    因此,哲理詩又能細分為兩種:一是單純詠物,靜態呈現,如朱熹講的“半畝方塘”;二是既詠物又說事,動態敘述。當然,在詠物表形的同時最好形、情、理“三步上籃”,步步直擊人心。如劉子翚、于謙、臧克家的三首詩都是由物(事)及情,進而達理。而理學家朱熹的那首詩就顯得過于冷靜、呆板了,說教味太濃,有點“嚼蠟”。所以,錢鐘書編《宋詩選注》選錄詩人80家,居然把大名鼎鼎的朱熹排除在外。

    《泥土》一詩只有四句,物、事雙詠,形、情、理三疊。作者用了兩個鮮明的形象:珍珠與泥土。他又吐露了一件心事:寧愿做泥土為人鋪路,而不愿做珍珠自戀、自詡。這是一種冷靜的思考、深沉的情感,是他人生觀、價值觀的真實披露,在人品修養方面有強烈的感召力并兼有審美意義。我冒昧猜測,文學女青年劉穎西對魯藜萌生愛意,也許就是這首詩讓她怦然心動。思想產生共鳴,所以才會愛得那么持久。

    《泥土》之所以打動我,是因為它指導了我的工作。我在上世紀70年代初入記者行當,中間換崗幾年,70年代末回歸,此后未離新聞崗位。在外行看來,新聞是一個很熱鬧的行業,記者走南闖北,被稱為“無冕之王”,風光無限。在業內,誰又不想當一個名記者?于是搶頭條、出風頭,為出名而制造假新聞的事也時有發生。甚至有已得全國新聞大獎,卻因造假被舉報撤銷的。在任何一個行業,名譽和金錢都是最難抵擋的誘惑。我在新聞出版署任上時曾主持評選全國年度十大假新聞,就是想正一下行風,回歸記者的道德操守。

    從深層探討,這其實是個理論問題,涉及對記者職業的認知。記者并不是事件的主體,而是事件的傳播者;記者不像作家那樣可以編故事,而必須忠實于客觀事件。這是一種職業道德。記者的出發點不應是自己出名,而是把客觀信息報道好,待人物、事件出了名,記者或許能借光成名。就是說,你報道的人物、事件是太陽,你是月亮,你在借太陽發光。當時,我一看到魯藜的這首詩,就如遇知音,引起共鳴,于是仿其格寫了四句:

    給記者

    總想做一個太陽

    就時時怕埋沒了自己的光芒

    把自己當作月亮吧,要發光

    雙手先捧起一個太陽

    我把它作為座右銘提醒自己,后來年紀大了,講課時又常作為贈語,提醒剛入行的年輕人。

    一旦蘊含了哲理,詩在發揮審美功能的同時便有了一種理性的穿透力,飛出文學的邊界,去啟發各行各業的各色人等,這就是哲理美。當然,這也要看緣分,看讀詩之人是否敏感,是否接受,所謂“接受美學”。后來,我沿著這個思路寫了多篇文章,探討記者的無我精神,即泥土精神、月亮角色。比如同樣從事文字工作,作家寫作時腦子里自然有一個追求名作、名著、名家的目標,而記者的第一追求是報道內容的社會效果。我曾經更具體地將記者的寫作態度歸納為“為隱者立傳,為無名者傳名”“玻璃瓶裝豆子”,盡量隱去作者的存在。

    馬克思在他的中學畢業論文中將人從事的工作分為兩類:一類是為著自己的幸福,為自己而勞動;一類是為著別人的幸福,為別人而勞動。雖然二者最終都可以轉化為社會財富,但出發點不同。也可理解為或者是珍珠,或者是泥土。他說:“如果一個人只為自己勞動,他也許能夠成為著名的學者、偉大的哲人、卓越的詩人,然而他永遠不能成為完美的、真正偉大的人物。……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那么,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做出的犧牲;那時我們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悄然無聲地存在下去,但是它會永遠發揮作用。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馬克思的這一段話很經典,是他對人生觀的詩意表達。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那年的12月18日,中央舉行了隆重的紀念大會,并表彰了全國改革有功的代表人物100名。各行各業都有,從經濟學家到歌唱家、運動員,從厲以寧到李谷一、姚明。然而,這100個人里沒有一個記者。我感慨良多,一方面為我們偌大的新聞界寂寂無聞而微微抱屈,一方面更深刻地體會到新聞工作者的確是為人鋪路的泥土,是圍繞地球轉動的月亮。時我已退休多年,正好那年獲得了一個“新聞教育良友獎”。在頒獎會上,我答謝詞的題目就是《我們捧起了100個太陽》:

    這100個人的成名,有哪一位沒有我們新聞人的汗水,沒有經過我們新聞界的報道、宣傳、推廣呢?信息社會,傳媒時代,每一個名人的背后都有一雙看不見的“新聞手”,都站著一個新聞群體。凌煙閣上群英像,不問作畫是何人。

    采訪對象是太陽,記者是月亮。他本身并不會發光。要發光嗎?先要捧起一個太陽。40年來,我們捧起了100個太陽,國家進步,與國同歡,別無他求。平時甘為孺子牛,國有難時拍案起。這就是新聞人。

    這時,距我第一次讀到魯藜的那首詩已經過去了近40年。魯藜絕不會想到,他的這首小詩有一天會指導新聞工作,會伴隨一個年輕記者一直走到職業的終點。而我相信,這四句詩所影響的也絕不是我一個人。這就是經典的力量。

    精品91自产拍在线观看 | 久热香蕉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蜜臀|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99| 国产精品1024| 精品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无码视频一区二区蜜桃|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不卡| 91精品国产入口|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igao视频| 成人精品国产亚洲欧洲|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精品无码麻豆| 国产精品女人呻吟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第二页在线播放| 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夜间视频香蕉|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色欲|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果冻传媒| 国产高清一级毛片精品| 精品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无码制服丝袜| 精品熟女少妇AV免费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网站|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薰衣草| 国产精品美女网站在线观看| 精品91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亚洲专区在线影视|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动漫| 国产精品一区视频| 久久精品桃花综合| 欧美精品大香伊蕉在人线| 人妻少妇看A偷人无码精品| 一区二区亚洲精品精华液| 欧美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爆乳| 亚洲精品无码人妻无码| 老司机无码精品A| 亚洲精品色在线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