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問黃鶴樓
因為文友孟悟姐要去黃岡看東坡赤壁,我就和孟悟姐來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
我們用了兩天時間把蘇東坡在黃岡的古跡看完后,轉車來到武漢。孟悟姐坐飛機回了重慶,我就選擇留在武漢兩天,一個人好好感受一下這座城。
其實,我對于武漢也不算陌生。以前坐高鐵從北京到西南方,總要路過武漢站;有幾位好朋友就是武漢人;我很喜歡吃熱干面;就是戶部巷也是二十多年前就聽說過。但不知道為什么,就是一直沒來過。如今,心心念的一座城就在腳下,我可要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
先打車去的是黎黃陂路,這是因為以前寫過一部以民國混戰為背景的小說,對黎元洪有所了解。一下車,一組歐式建筑群映入眼簾。更生動的是,有一對新人正在巴公房子前拍婚紗照。我有個習慣,喜歡在看到別人拍照的時候叫個好,于是就走到新人旁邊說,“真漂亮!”新娘聽了開心笑了,我也覺得這晚上的開始還不錯。
武漢很像上海,不單單是這些歐式樓和路邊的梧桐樹,還因為城市的規劃。打車上高架時,我有一種在上海的感覺,但是武漢的路又比上海寬闊不少,像北方的馬路,所以走在路上感覺特別暢快。
我在一家老店吃了一籠鮮肉包就出了黎黃陂路,跟著導航往江邊走去。江邊也很寬,市民在江邊鍛煉身體。江兩岸的燈光竟是出乎意料的漂亮。在廈門,岸上的樓群燈光是漂亮的,但是對面就是藍黑色的大海;在杭州,圍著西湖的燈景只有半邊,繁華一半,清冷一半;在重慶,江兩岸倒是燈光都極為炫目,但科幻感太重了,搶了整個城市的風頭。武漢就不同了,武漢對岸的樓景燈和這岸的是差不多的。從我一個外來人看,兩邊是鏡像一樣存在的。色彩艷麗,分外嬌俏,卻又不搶不爭,和整個江水融合得恰如其分。
我一邊走,一邊拍照,走了沒多會兒,就闖入了一個夜市。這真是個驚喜。要知道,北京沒有夜市十幾年了。我始終認為,有夜市的城市才是有溫度的城市。因為夜市給消費者以晚上散步的去處,給攤主以養家糊口的最低保障。這個城市有夜市,人間就有更多煙火氣。走進去逛了逛,發現這個夜市很像香港的廟街夜市,貨品都是搭在四四方方的架子上的,組成一個一個格子棚。穿梭其中,我不斷觀察攤主和顧客,很快就得出結論,武漢女孩確實漂亮,大部分都皮膚白皙,身材高挑,秀麗豪爽,倒是很像北方姑娘。
出了夜市,無縫銜接到了江漢路步行街。這里和王府井沒多大區別,唯一吸引我進去的是一家動漫主題的大店。路過門口時,有兩個女生cosplay打扮出來,我進去看了下,里面都是賣動漫周邊的專賣店。這就是這兩年很火的谷子店吧。
第二天中午,我從湖北省博物館和辛亥革命博物館出來后,武大讀過書的朋友發來消息,建議我到武大里走走,說現在珞珈門對外開放。我就開了一輛共享單車,從楚河漢街一路騎車,想要騎到珞珈門。騎著騎著,眼前就出現了東湖。早上打車時,司機告訴我說,武漢是有四湖的,以東湖最有名。我一面騎車,一面看東湖的湖景,騎的時候還很奇怪,為什么整條路都沒什么人騎車呢?這個方向的好像就我一輛自行車。騎了十幾分鐘才破案了。原來,東湖在環湖公路上,靠近江岸邊是設有自行車道的,是我不知道,一直在機動車道上騎。看地上的圖標,這自行車道兩條并連,是相向而騎。我就在騎行道上騎了一會兒。終于騎到了武大一個大門,導航顯示距離珞珈門還有一公里多。可保安不讓我騎車進校,讓停車。可這是共享單車啊,需要到停車區域才能關鎖。于是,搞笑的事情就發生了,導航顯示,距離最近的鎖車點還有4.3公里。
我瞬間受到了打擊。早知如此,剛剛不如直接打車到珞珈門呢。可事已至此,肯定不能騎進去了,車又必須到指定區域才能關鎖。于是,我決定這次不進武大了。就繼續騎,騎到有停車區域的地方后還繼續騎,這樣就把暴走游武大改成單車游武漢了。
果然,這個決定讓我收獲更多。在之后的一個小時里,我不但沿著外圍,把武大從外向里欣賞了一下,領略了一點點中國最美高校之一的風采,更是在出了武大區域后,穿大街,騎小巷,吃了牛肉熱干面和糯米包油條。這都是在其他地方吃不到的小吃啊。騎行就是有這個好處,可以在騎行中一點一點,近距離感受武漢這座城市街頭巷尾的平民氣息,感受那種獨特的城市味道。
晚上,和湖北作家陸令壽等幾位友人小聚后,才到晚上九時,離著凌晨一時發車還有四個小時,我就打車去了長江大橋。聽說武漢有不止一座長江大橋,我就問好了,直接打車去的那座課本上介紹過的長江大橋。
天卻在此時下起了雨。我下車后看著大橋,真想多在這里走走,又見雨似乎沒有要停的意思,就站在江邊,看向這座大橋,一心想等它的橋身從黃光變成藍光后拍一張照片。最好是這座橋是藍光,后面的另一座長江大橋是紅光的,這樣最好最漂亮。我心里數著秒數,以為它會在一分鐘后換燈,但時間大概有三四分鐘才換成了藍色。江邊的情侶真不少,幾乎都是男孩給女孩拍照。像我這樣的游客也很多,雨又大了一點,我也只好匆匆告別大橋,走到對面樹多的路上繼續走。
在外游覽的人,總有這樣一種古怪心理,就是,哪怕在游覽的幾天中都是松散的,不珍惜時間的,也要在臨離開時拼命抓住最后的機會看更多風景。我也不例外。我決定,雖然有雨,但武漢樹多,就在樹下躲著雨走。走著走著,就走到了戶部巷。又向前,沿著商業街一直向前,看到路牌顯示民主路,這正是我住的酒店那條路,也就是說,一直往前走下去,我就能在十時四十分左右走回酒店。我對自己說,這樣更好,能夠看看夜里的武漢。
走著走著,路過一家叫黃鶴樓煙酒的小店。我就奇怪了,怎么就叫黃鶴樓店了?這是哪兒跟哪兒啊?黃鶴樓是哪兒啊?這兒又是哪兒啊?猛一抬頭,卻看到了夜燈亮起的黃鶴樓赫然就出現在半空中,如此真切,如此偉岸,如此靠近。這個角度讓它看上去不像是黃鶴樓,更像是一尊天神,一個菩薩。不由得,讓我想起去年夏天看的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中黃鶴樓的夜景。彼為古樓,此為新樓,彼時我與喜歡的人一起看樓,此時只我一人在雨夜看樓,我很想拍一張夜景黃鶴樓的照片紀念一下。
又想,不要這個角度,繞道前面去,肯定有更好的角度。雨聲簌簌,腳步匆匆,我不時回頭張望,卻再也看不到黃鶴樓了。我又急又慌,開了一輛單車,想就此放棄,直接騎車回酒店。但,騎車騎到分岔路的時候,我還是不甘心,調轉車頭,又沿著地圖顯示的黃鶴樓位置向另一條路殺了回去。
雨更大,我的頭發和衣服都給淋濕了,右邊的路邊,不時有牌子提示“黃鶴樓停車場”。但這是一個迷人的陷阱。如果我已經騎到了黃鶴樓的停車場,那為什么抬頭還沒看到夜燈下的黃鶴樓呢?導航顯示還有一百米時,我就把車鎖在停車區,按照導航走過去,進了一條隧道,沒想到進隧道顯示距離又有七百多米,反而更遠了。這對我真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此時,我頭發濕透,衣服濕透,騎了大半天,黃鶴樓卻在哪兒呢?夜燈下的黃鶴樓難道飛了嗎?其實,在頭天白天,我和孟悟姐在她上飛機前去看了白天的黃鶴樓,知道它就在半山腰,可現在都晚上十時三十多分了,又怎么能上山去呢?難道夜燈點綴的黃鶴樓非要上山才能看到?
時間差不多要去高鐵站了,我只好在隧道里攔了一輛車。賊心不死的我還是讓司機繞到能看到夜燈黃鶴樓的路上,好讓我臨走前再看一下。可司機說,我現在就在黃鶴樓下面,這里就能看到。
“可我什么都看不到,我是越走越遠了。”
司機終于一語道破天機。他說我并沒有找錯,導航給我的也是對的。
“只是黃鶴樓一到十時就關燈了。”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