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西方經典文學中的勞動實踐與青少年成長的關系
    來源:文藝報 | 聶新艷  2025年02月12日08:53

    電影《小婦人》(2019)中馬奇家四姐妹形象

    電影《小婦人》(2019)中馬奇家四姐妹形象

    勞動不僅推動著社會的運轉與發展,還是人類成長的必經之路,是構建個體身份和社會角色的基石。在西方經典文學作家的筆下,勞動實踐不僅是生活的必要手段,也是青少年理解社會生活、塑造獨立精神、激發審美體驗、認識自我與世界的重要方法。在西方哲學中,勞動被賦予了多重意義。亞里士多德認為勞動是實踐智慧的一種表現,它使人們能夠運用自己的知識和能力來改造自然和社會。黑格爾則將勞動視為人類自我意識和精神成長的重要途徑,人們通過勞動不僅滿足了自己的物質需求,還實現了自我價值的提升。馬克思則進一步強調勞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也是個體實現自我解放和自由全面發展的途徑。

    自強不息的青少年形象

    隨著工業革命的推進和對勞動力的極大需求,在啟蒙理性主義與功利主義勞動觀的影響之下,19世紀的經典文學幾乎都出現過青少年參與勞動的描寫。由于缺乏有效的社會救助體系和教育資源,對諸多來自貧困家庭的青少年來說,勞動不僅是他們謀生的手段,更是他們實現社會流動、提升社會地位的重要途徑。在這些勞動實踐中,他們學會了應對各種挑戰,鍛煉出堅韌不拔的品質。

    查爾斯·狄更斯在小說《遠大前程》中塑造了皮普這個勞動者形象:他跟隨鐵匠姐夫喬學習,他的理想就是成為一名和姐夫一樣的鐵匠,喬是小說中為數不多的正面人物之一,雖然社會地位不高,但其心地善良,明辨是非,有上進心,平凡而不平庸,正是從姐夫的身上,皮普學會了打鐵的生存技能,學會了樂觀積極地應對生活中的各種變化與變故,為最后成為“紳士”做好鋪墊。

    在一經發表即產生極大影響力的《小婦人》中,美國作家路易莎·奧爾科特生動地構建了馬奇家四姐妹的勞動女性形象。其中大姐梅格的家務管理、二姐喬的文學創作、三姐貝斯的手工藝編織以及妹妹艾米的美術創作,這些勞動技能成為維持家庭運轉、改善經濟狀況的重要手段。

    小霍雷肖·阿爾杰的《衣衫襤褸的迪克》,是與馬克·吐溫兩部“歷險記”同期出版的重要小說。小說中的主角迪克,是個衣衫襤褸、無家可歸的街頭流浪兒,但隨著他習得擦皮鞋的手藝后,自己開起攤鋪賺錢養活自己。他雖然沒有什么遠大理想,但心地善良、樂于助人,堅信辛勤勞動能改變命運,并能得到物質上的回報。他的手藝讓他生存下來,他的善良、務實、吃苦耐勞的性格,使他抓住每一個機會,一路開掛,甚至獲得了企業家的慷慨資助,變為有固定薪水的體面職員,改變了自己的命運與生活軌跡。

    不論是皮普、馬奇家的四姐妹,還是迪克,他們都出身貧苦,甚至是孤兒或流浪兒,但是勞動技能幫助他們在惡劣物質條件下得以生存,應對社會各種變化,最終改變了自身的命運。

    勞動被視為通往美德的途徑

    20世紀的西方經典文學作品延續了19世紀重視生存技能培養的傳統。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勞動技能不僅是維持生計必不可少的手段,更是塑造青少年品格的有力工具。

    露西·莫德·蒙哥馬利的經典作品《綠山墻的安妮》中,主人公安妮逐步學習家務管理、田地耕種等基本勞動技能。這些勞動實踐不但鍛煉了她的體質,提升了她的心智,還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安妮的心理發展和性格塑造。安妮不斷優化和改進重復性的家務勞動,在做家務和田地勞作中進行思考,體現出她對自然世界的理解和尊重,挑戰了社會傳統性別角色對勞動分工的刻板印象。小說中,一個自食其力、懂得自我控制、設定目標后全力以赴,并且用平常心看待輸贏、懂得感恩、懂得愛與責任的女孩形象躍然紙上。

    勞動能徹底改變孩子的品格,最為典型的例子是弗朗西絲·霍奇森·伯內特創作的《秘密花園》。故事中,青少年瑪麗和科林逐步成長為令人尊敬的青年,這樣積極的變化,就是因為他們參與了勞動。瑪麗和科林向家中的園丁和其他勞動階層的孩子學習了種植、修剪等技能,同時隨著他們與土地的深度接觸,身體也慢慢變得強壯起來。不僅如此,在充滿挑戰和困難的勞動過程中,瑪麗不再霸道孤僻,科林不再憂郁悲觀,而是相互鼓勵、共同努力,最終讓花園煥發出勃勃生機。重塑花園的過程使瑪麗和科林深入接觸大自然,勞動使他們內心的負面情緒轉化為積極的行動和創造,實現心靈的凈化和精神向度的成長。

    以美國西進運動為背景的《草原上的小木屋》是美國作家勞拉·英格爾斯·懷爾德的經典之作。小說講述了英格爾斯家的小姐妹們跟隨家人遷徙到美國西部邊疆,在惡劣的自然環境和生存環境下頑強生存的故事。在美國拓荒時期艱苦生活的大背景下,由于生存的艱難,小姐妹們自小就開始承擔家務勞動,如幫廚、飼養牲畜、收割莊稼等。與安妮一樣,這種辛苦的勞作,不但鍛煉了英格爾斯小姐妹們的體魄和韌性,還提升了他們的合作精神,以及自立自強、樂觀勇敢的品性,尤其是在他們遷徙過程中,面對河水大漲、狼群包圍、森林大火等各種危險和困境,主人公勞拉逐漸展示了獨立、堅強、智慧和勇氣等品質。

    勞動是與世界對話的方式

    隨著社會的進步,勞動作為生存技能的功用在弱化,而對青少年的成長卻有著顯著的正向影響。勞動成為連接個體與社會的空間,成為自由自覺的生命活動。個體也不再是單向度的人,而是面向社會,將個人的幸福融入社會和諧發展的洪流之中。

    洛伊絲·勞里的小說《記憶傳授人》在全球產生了巨大影響力。故事發生在一個烏托邦世界,每個孩子12歲前都生活在“完美”的社會中,所有的一切都遵循規定,從小接受與成年后從事職業相關的培訓和實踐,如老年護理工作、育嬰協助工作、秩序維護志愿者等工作,直到12歲接受“職業分配”。主角喬納斯12歲時因其聰明、正直、勇氣和“超能力”而被分配到“記憶傳授人”這個職業,即要從上一個傳授人那里接受整個世界的記憶。但他發現曾經的一切都是謊言,最后他選擇了改變,和嬰兒加波一起離開,反抗“記憶傳授人”的宿命,逃到一個可以有選擇、有愛的五彩繽紛的世界,成長為一個追尋自我、追尋自由和勇于擔當的少年。

    迪莉婭·歐文斯發表于2018年的《蝲蛄吟唱的地方》,被譽為現代版的《瓦爾登湖》,故事主要講述了濕地女孩基婭·克拉克在北卡羅來納州海濱荒涼的濕地中自我謀生,最后在朋友泰特的幫助下成為濕地生物學家的故事。小說主人公基婭從小被父母拋棄,不得不依靠自己的雙手獲得來自大自然的生存養料,而長期生活在幾乎與世隔絕的沼澤地的基婭成了大自然的孩子,充滿野性而有韌勁地生長,成長中的基婭遵循自然規律,主動通過勞動維護沼澤地的生態平衡、及時清理污染源。勞動成為女主人公與自然世界對話的方式。

    從19世紀之初到21世紀的兩百多年里,諸多西方經典文學作品都揭示了勞動實踐對青少年成長的積極影響。勞動實踐幫助青少年應對各種生活挑戰,提高身體健康狀況,培養良好的品格,助力他們完成成長的蛻變,走向成熟。這些文學作品中關于勞動實踐的書寫,也為當前青少年勞動教育提供了寶貴的啟示。

    (作者系曲阜師范大學副教授)

    亚洲欧洲日本精品| 久久国产香蕉一区精品 | 无码人妻精品丰满熟妇区| 精品乱人伦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人成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夜夜嗨| 国产内地精品毛片视频| 精品国产理论在线观看不卡| 麻豆麻豆必出精品入口| 久久国产加勒比精品无码|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网址|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影院日本 |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久久精品女人毛片国产|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99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青青| 99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国产999精品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色婷婷99久久精品 | 亚洲高清日韩精品第一区|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日韩精品SUV|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婷婷| 国产精品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国产免费无码专区不卡|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视频 | 久久精品中文闷骚内射| 久久精品免看国产| 久久免费观看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A人亚洲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亚韩精品无码a在线| 免费精品久久天干天干| 国产综合精品久久亚洲 |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三上| 国产在线麻豆精品观看|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