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唐探1900》:懸疑喜劇中透出歷史厚重感
在《哪吒之魔童鬧海》泰山壓頂的氣勢下,電影《唐探1900》居然還能夠從火熱的市場中默默分一杯羹,成為今年春節檔的第二大贏家,這足以證明陳思誠開創的“唐人街探案”IP有多么廣泛的國民度和強大的生命力。
近幾年陳思誠被說是“產品經理導演”,就這次《唐探1900》的影片成色和市場反響而言,這還真不是一句批評,而是對他敏銳把握市場需求和觀眾心理的肯定。循著產品經理的創作思路拍電影,觀眾愛看什么就多拍,主題、節奏、情感、人物……每一步都精準踩在觀眾的心上,這樣出來的作品,至少能得到市場的積極響應。
上一部《唐人街探案3》被吐槽低俗梗太多、不尊重女性,這一部《唐探1900》里就再也沒有那些令人生厭的橋段了,在這一點上,陳思誠非常“聽勸”。春節檔的觀眾愛熱鬧,很多人一年到頭就看一部電影,陳思誠便在內容上拿出了滿滿誠意,以“量大管飽”“值回票價”為準則,光是類型就薈萃了推理、喜劇、動作、歷史等,晚清頹勢、連環奇案、華工血淚、魔術民俗等元素無所不包。主演除了劉昊然、王寶強這對固定搭檔,還請來周潤發、約翰·庫薩克、岳云鵬、魏翔、白客等人,全明星陣容星光熠熠。如此豐富且精心制作的內容,讓人有種“看一部頂好幾部”的快感,難怪觀眾會買賬。
如果說“唐探”前三部靠講述海外唐人街的故事在地理上獲得了更為廣闊的視野,那么《唐探1900》則借助1900年的時代背景,獲得了更大的創作空間,讓懸疑喜劇也擁有了歷史厚重感。1900年清王朝積貧積弱大廈將傾,即將上演八國聯軍侵華的悲劇,在海外,華人面臨殘酷的壓迫與歧視,美國《排華法案》帶來巨大屈辱和傷害。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晚清忠臣、進步革命青年、出海勞工、唐人街大佬等紛紛登場,開始尋求身份平等,思考民族救亡。《唐探1900》主打民族主義敘事,并憑借成熟的類型片創作模式在嚴肅與娛樂之間找到了微妙平衡。
在結構上,影片采用雙線并行的方式:一條是圍繞兇殺案本身的邏輯推理,另一條是唐人街華人的生存困境。不少人說“唐探”系列的案件越來越簡單、推理濃度越來越低,這是因為案件只是一個切入點,主創更關注的是背后暗藏的社會歷史問題,這才是影片真正的敘事落點。這一點其實從《唐人街探案3》中就初露端倪,案件背后是日本侵華戰爭中的戰爭遺孤問題。《唐探1900》這次做得更加徹底,不光案件真相本身是種族歧視的結果,影片故事背景是中國近代史最黑暗屈辱的時期,片中的海外華人群像則飽含血淚辛酸。主角團破案,就是在為族群洗刷冤屈、證明清白。
片中主演發揮穩定,尤其是周潤發飾演的白軒齡,將影片整體質感提升了一個段位。周潤發前面的表演有當年《讓子彈飛》黃四郎的氣場,最后一場法庭抗辯,發言擲地有聲,盡顯家國情懷,堪稱全片最華彩段落。當年胡金銓導演想拍《華工血淚史》,原計劃請周潤發當主演,可惜胡導突然去世,成為永遠的遺憾。二十多年過去,周潤發在《唐探1900》中終于一抒華工血淚,某種程度上來說也算延續了這樁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