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朱子文化在臺灣的傳播
    來源:學習時報 | 陳本鏗 王鍵  2025年02月10日08:26

    朱熹傾其一生專注于弘揚儒家道統。他緊承“二程”理學之脈絡,廣泛汲取諸子百家,集注“四書五經”,構建了融哲學、政治、教育、倫理于一體的綜合性思想體系。后世諸多學者對朱子學說予以高度尊崇,奉他為“朱夫子”。

    朱熹曾跨海前往金門島講學,其足跡并未涉及臺灣島。而在五百多年后,隨著清政府統一臺灣,朱子學說開始融入臺灣民眾的教化體系,深刻影響日常生活。朱夫子,自此成為連接海峽兩岸文化的重要精神紐帶之一。

    清朝初期,皇太極、順治、康熙三位帝王推崇儒家思想,尤其尊朱子學說為正統。到了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寶島臺灣回歸中國版圖。治臺官員為教化民眾,大力推行儒學。臺灣移民大多由長期受朱子文化熏陶的閩南及粵東遷入,因此臺灣與大陸的朱子文化高度契合,一脈相承。

    《重修臺灣府志》于乾隆年間纂修,卷首“圣謨”載有康熙五十一年“諭表章朱子”:“惟宋之朱子,注明經史,闡發載籍之理,凡所撰釋之文字,皆明確有據,而得中正之理。今五百余年,其一句一字莫有論其可更正者。觀此,則孔、孟之后,朱子可謂有益于斯文,厥功偉矣!”這一諭旨彰顯官方對朱夫子的尊崇,為朱子學說在臺灣地區的傳播營造了濃厚的政治氛圍。

    清中期,規定書院之制,酌仿朱夫子《白鹿洞書院教條》立之禮儀節。臺灣的書院規條與教學內涵,與大陸一樣秉承朱熹的教育理念。因此臺灣《淡水廳志》將這段書院規制載于《學校志》之前,視為基本制度,可見臺灣書院的朱子文化傳統。在課程設置方面,臺灣書院安排研讀《資治通鑒綱目》《近思錄》等經典,并要求學者“看書理”,同時將“朱子讀書法”作為學習的基本規律和要求。

    追溯至宋代,朱子學說以“道統”重新構建了宇宙觀、人倫關系以及社會秩序。到了清代,朱子后學已發展成熟,猶如當時臺灣社會的一劑對癥良方,精準契合了社會的發展需求。康熙年間,臺灣地區的文教事業發展并非僅為構建科舉入仕制度,更多是為了實現朱子學說對民眾心靈的滋養,進而為社會有序發展奠定基礎。區別于儒家傳統經典的晦澀難懂,朱子學說的內容更“親民”、更具有世俗性,因此得以在民間更廣泛傳播,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知識階層對學術的壟斷,從而產生了深遠而持久的影響。今天臺灣遺存的清代教育碑文,鮮見玄虛空泛的論述,而多為朱子學說深入淺出的倫理學闡釋,因其更具傳播性,教化功能也更顯著,成為民眾修身立德的源泉。

    這個過程中,大陸遷徙到臺灣的儒吏在臺灣世俗社會的形塑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無論是幼兒蒙學啟智還是成人品行教化,大陸儒吏均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傳播朱子學說,學術不再高居廟堂、深不可測,而是能夠全方位融入臺灣民眾的日常生活。

    朱熹倡導鄉村以鄉約為基礎的治理模式,認為修鄉約這種自治模式,可以教人善俗?!暗聵I相勸,過失相規,禮俗相交,患難相恤”的理念不僅有效維護了清代臺灣基礎社會單元的穩定,也使儒家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鄉約對臺灣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民眾以鄉約約束自己、引導他人,共守公序良俗。當鄰里間出現糾紛時,長老會依據儒家倫理化解矛盾,根據鄉約分辨是非;當遇到天災人禍時,則鄉親鄰里互幫互助、共克時艱。

    臺灣社會各個階層廣泛踐行朱熹的《家禮》。《家禮》簡化了古禮,為民眾日常生活禮儀構建了易于推行的規范。人們每天都有的飲食、進退等日常行為,以及一生中都會有的婚、喪、冠、祭等禮,都可以依《家禮》而行,嚴格約束言談舉止,展現溫文爾雅的儒者風范。禮儀的踐行未必能使民眾了解朱子學說的理念,但能實現儒家對人日常生活的教化。

    在臺灣,朱夫子不僅被視為儒家圣賢,更被民間尊奉。香火鼎盛的臺北龍山寺,被尊為“紫陽夫子”的朱熹與媽祖、觀音等“當紅”神祇一同接受祭拜。從清代開始,祭祀朱夫子在臺灣地區就已蔚然成風。

    陳瑸先后任臺灣知縣與臺廈兵備道兼理學政,是臺灣傳播朱子學說的開創者之一,他主持新建朱文公祠,并題寫碑記,詳述建祠的重要意義。康熙五十一年,陳瑸又主持興建紫陽祠,主祀朱夫子。

    康熙六十年,藍鼎元因平定朱一貴之亂入臺,作為忠實的朱子學者,藍鼎元擬定了詳盡的治臺策略《覆制軍臺疆經理書》,其中提到臺灣社會施行教化之迫切,倡導“朱子八德”,主張“以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字轉移士習民風”。

    雍正年間,袁宏仁到臺灣任職訓導,負責教育方面的事務,籌資興建朱子祠。胡焯猷及郭宗嘏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捐獻明志書院,書院居中是講堂,講堂后方設置朱子神位。

    道光年間,淡水同知曹瑾刊行《小學》,并獎賞能夠讀懂朱熹注《易經》的天才學童。

    今天,很多臺灣同胞在回憶兒時經歷時都會感慨:自己自幼便崇拜朱夫子,從朱子學說中領悟到知禮數、孝雙親的道理。這一文化傳承,是中華兒女共有的文化基因。

    甲午戰爭后,臺灣進入日據時期。日本殖民當局出于險惡的政治目的,壓制打擊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妄圖消解臺灣民眾的中華民族意識。在這段艱難的時期,朱子文化成為臺灣民眾維系民族尊嚴、抵御外來侵略、守護精神家園的堅固堡壘。

    20世紀中葉,臺灣地區的朱子文化研究迎來了現代性轉型。朱子文化在堅守傳統的基礎上,積極與現代社會融合,煥發出新的活力,持續影響著臺灣社會。

    在當代,朱子文化依然廣泛地影響著臺灣民眾,或顯于宗族組織當中,或隱于家庭倫理當中,持續地、潛移默化地發揮著積極作用,引導人們成為君子,倡導謙遜、仁義、誠信等處世原則。

    社會不斷變遷,但由朱子學所塑造的倫理觀念、生活模式與價值取向,早已深深融入臺灣民眾的血脈,成為臺灣地區主流文化基因。朱夫子與他的學說,跨越時空的界限,始終如一地彰顯著臺灣同胞的中國傳統與民族認同,成為維系海峽兩岸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精神紐帶。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品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免费a∨| 国产99久久久国产精品~~牛| 色综合久久综精品|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线综合精品| 国产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网站 |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h动漫| 亚洲永久永久永久永久永久精品| 中日欧洲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免费看香蕉| 亚洲精品色播一区二区|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白浆在线观看免费|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动漫| 国产成人啪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搜索|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看| 久久99久久精品视频|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野外| 久久久久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精品美女网站在线观看|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视频| 日韩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专区第1集 |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京东传媒| 久久精品九九亚洲精品天堂 | 亚洲精品午夜久久久伊人| 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免费专区| 国农村精品国产自线拍| 综合在线视频精品专区| 韩国三级中文字幕hd久久精品| 香蕉久久综合精品首页| 国产精品免费在线播放| 亚洲婷婷国产精品电影人久久|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heyzo加勒比高清国产精品| 一区二区不卡久久精品|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专区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