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詩人木葉:一首詩是數不清的花開花落
    來源:澎湃新聞 | 羅昕  2025年02月11日07:43

    在50歲這一年,木葉真正擁有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本詩集《乘一根刺穿越大海》。

    比起“詩人”,木葉更顯著的身份或許是“批評家”,是“《上海文化》的編輯”。他出過不少書——評論集、隨筆集、訪談集,唯獨沒有出過詩集。他只是在23歲時自印了《云》,在30歲時自印了《白色的烏鴉》,前者存世2冊,后者印有30本。

    詩集《乘一根刺穿越大海》由作家出版社推出。

    于他而言,這本《乘一根刺穿越大海》無疑意義非常。

    它是木葉目前字數最少的一本書,卻收錄了30年時光中涌起的語詞,它們從他的少年時期一直延續到了人生的中途,包含了無以言表的愛、恨、狂傲、謙卑、決絕、遲疑以及重新回到枝頭的花朵,和未知。

    這是一本時間之書,有“對現在的回憶”,有“時間晶體”,有“漫長的序章”。看似過去的不曾過去,以為消失的正在發生。時間會帶走記憶,但在詩歌里,他一次次重逢他愛的人,一次次靠近他想成為的人。3至5行的當代絕句、百余行的小長詩、幾百行的組詩……它們也讓你我看見,看見時間之流中被掩藏的世界,以及難以言說的自己。

    豆瓣上,有人說木葉是“金句詩人”。

    他寫一個詩人“在沒有英雄的年代/只想到失敗里做一個漢語詩人”,他寫一個媽媽“將房間收拾得/就像自己從不曾來過”,他寫開放于時間之外的花朵,他寫充盈于空間之外的赤子,他寫那些難以賦形的神秘賦形著詩人,他寫那些無法贊美的東西贊美著世界。

    木葉,原名劉江濤。生于北京,畢業于復旦大學歷史系,現為《上海文化》雜志編輯。

    我問木葉,他會為“詩人”這個身份感到驕傲嗎?

    這么問是因為,當下,這里,“我是一個詩人”這句話似乎總帶著點戲謔、嘲諷。

    木葉說:“我自豪,但也會自嘲,可能并不矛盾吧。一個人真寫出了好詩,是會情不自禁狂喜的,是會希望有更多目光的。詞語的本能是超越詞語,詩歌的宿命是超越詩歌,因為這樣就意味著可能去改變一點點的時間和空間,一點點的現實與未來。”

    【對話】

    早熟又晚熟的人

    澎湃新聞:我很早就注意到,在自我介紹時,你會把“詩人”這個身份放在“批評家”之前。從文字數量來說,后者似乎產出占比更大一點,那你為什么這么放呢?

    木葉:可能是潛意識的,既然蓋子被你揭開了,我就向里面加點鹽:先成為一個“人”,然后再“成家”吧。說起來,中學大學最初就是寫詩,即便22、23歲時寫了長篇的詩論,依舊沒覺得自己是批評家或將來要走文學批評這條路,就是單單純純有話要說。

    近十幾年來,關于寫詩寫評論被問得多起來,這個人會不會有些分裂,于是也漸漸多想了一層:寫詩和寫評論等文本,就像經線和緯線,抑或十字架的一橫一豎,面對的是同一個世界,都是生命與生活的相遇,并沒有太多不同,但又確實有著某種神秘的張力。

    澎湃新聞:還記得最初是什么時候嗎——你在心里告訴自己:“我,是一個詩人。”

    木葉:這個問題和上一個有些關聯,坦白而言,沒明確想過。人會被很多聲音觸動,但有的聲音是巨大的鼓舞或震撼,也往往早早歸于靜寂。回過頭來再想,我愿意歸因于1996年的她走近又走遠,2006年的她走遠。前一個她化作我1996年詩中隱秘的雪,后一個她則在春風中析出一柄劍。

    澎湃新聞:“木葉”這個筆名誕生于何時?它伴隨你的詩而生嗎?當時為什么想取這個名字?

    木葉:我印象中是新世紀開始用的,不過幾年前一個學生發來一張照片,是我1999年教初中時送她的書,扉頁落款即“木葉”,我看到了也恍惚。如今,不少朋友以“木葉”為筆名,有男有女,有的寫詩有的做戲劇,甚至在上海就另有其人。

    木葉一詞出自屈原的“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不過,真說起來,以其為筆名,是和本名劉江濤有關。我很喜歡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因為當初看到“落木”的注解就是落葉,木葉。長江滾滾自然會想到“江濤”。再后來覺得,落木蕭蕭是縱向的天地間,長江滾滾是橫向的人間,再加上也確實喜歡屈原,喜歡他的決絕與猶豫,于是就決定叫木葉。這么說有些煞有介事了,其實也很簡單,歸根就是被“木葉”或“木葉”這兩個字莫名俘獲。

    澎湃新聞:你本科考上了復旦歷史系,但并沒有加入復旦詩社,似乎和校園詩社保持了一點距離。又似乎,你和當下的詩歌圈也保持了一點距離。這是為什么呢?

    木葉:哎,可能都是被動的。當然,和自己的性格有關,也和社團、圈子的氣息有關。不過,大學時雖未加入詩社,和不少詩社成員是認識的,有交集,1997年編《命運》雜志時還向他們約了稿。至于如今的詩壇,鬧猛得很,更加考驗美學創見和文本實績,一切順其自然吧。

    澎湃新聞:你出過不少書——評論集、隨筆集、訪談集,唯獨沒有正式出版過詩集。如果你的寫詩開端從初中時代算起,到現在也有快四十年了。我有點好奇,為什么在寫詩近四十年后才出了自己的第一本詩集?

    木葉:哈哈,說四十有些嚇人了,收入這本集子的新詩跨度是三十年。最初寫過一些不嚴格的舊體詩,屬于無意識和好奇。真正寫新詩應該是1990年暑假。坦白講在2004年時確實想出一本詩集,于是自己印,但是2006年后就比較淡然了,對此沒有焦慮。

    《乘一根刺穿越大海》的出版也有些偶然,按我自己的節奏可能還要晚上幾年。這要感謝李宏偉兄的慨然策動,以及黃德海兄的推波助瀾。用我哥哥劉海濤的說法,我們都屬于那種很早熟又在某些方面有些晚熟的人。

    澎湃新聞:按你的節奏,你想象中的節點是在什么時候?

    木葉:也沒有明確的時間吧。既然你追問到這里了我就把有些難為情的想法抖露出來,其實原本是想先出一本新版《白色的烏鴉》,回望或者說告別三十歲的自己。也想過先出一本《當代絕句集》,不過這兩個集子都只是一個面向,似乎這么晚才出詩集,還是綜合一些更適合。

    澎湃新聞:新詩集《乘一根刺穿越大海》分為“對現在的回憶”、“漫長的序章”和“時間晶體”三輯,這是你自己的編排嗎?背后有著哪些心思呢?

    木葉:胡騰兄跟我有過很好很深入的交流。起初我只想收入2019至2024年的詩,因為這段歷史太切膚了,但是有的內容注定無法刊出;再加上有三四個組詩在時間上都溢出了這個范圍,所以這種想法缺乏可操作性;到底是五十歲出第一本詩集,似乎更整體展開才好,于是就精選了自己的詩歌。

    于是,近五年的作品作為第一輯“對現在的回憶”,幾個組詩作為第三輯“時間晶體”,其余皆為第二輯“漫長的序章”——從未料到自己的四十五歲會以那種慘烈的方式結束,時代轟然前行。有些東西再也回不去了。

    澎湃新聞:為什么選定了《乘一根刺穿越大海》這個書名呢?

    木葉:“乘一根刺穿越大海”這個名字一開始就定了,不過也想過“美只是事物的一半”“美女妖且閑”“所有的墨潑向虛空”,終究覺得最有意思的還是用一根刺來安慰大海,動搖大海。

    寫詩確乎是絕望和驚喜

    澎湃新聞:接下來,想聽聽你“寫詩的故事”。比如,第一次寫,第一次寫完給別人看,第一次寫給特別的人,是在什么時候?

    木葉:你問的這幾個關于詩歌的“第一次”勾起不少回憶。1980年代的北京有太多人練氣功,我的一個同學就很喜歡,拉我一起練,見我沒什么興致便有些失落。后來他發現我在練毛筆字,就向我展示“帶功書法”——在練氣功的狀態下寫毛筆字,很迷離也似乎有些不一樣,我也就鬼使神差一起練了起來。他找來一些舊書、古書,里面為了證明“吐納”的神奇往往會“有詩為證”或引一段詰屈聱牙的文言,也是怪了,春眠不覺曉天意憐幽草白日依山盡馬鳴風蕭蕭固然好,但似乎沒有這些漫漶文字讀來帶勁,再加上四五年級時,被一句古詩震撼,較早就隱隱覺得文字是有些神奇的。于是就自顧自寫了些舊體詩。

    初中時涂抹的那些,依稀記得的有“少年心事風與雷”、“冰雪消融少年淚”等,或深或淺有著李賀的影子。1988年姥姥過世,忘記是當年還是次年,我寫了一首絕句讓媽媽燒祭給老人家。1992年去河北香河看一個亦醫亦巫的人,同車多人慕名前往,這次是奉母親之命擬了一副對聯,然后用楷書寫好由媽媽送給她。除了寫于1996年的一首《絕句》完整存在,其余舊體之作基本都散逸于時間,不過也還好如此,畢竟缺乏專門訓練,否則今日得見不知有多么難堪。

    現在能找到最早的新詩,劉海濤根據記憶、內容和字跡推斷很可能寫于1990年,我考上了北京九中,爸媽翻建了新房,買了一本又厚又大的相冊,我應該是即興在相冊扉頁寫了這首小詩。就稚嫩的幾行,相冊還在,一翻開便可見,幾乎是抹不去的污點了。

    澎湃新聞:從什么時候開始公開發表詩歌?

    木葉:進復旦后發表過幾次,不過這些校內報刊我手邊都沒有了。1997年和胡騰一起主編《命運》(后易名《聲音》),發表了自己幾首小詩和一篇詩論長文。真正公開發表是1999或2000年在《青年報》,第一次登上詩歌刊物是2001年在《詩歌月刊》,幾個月前跟龐培老師遇見時談到此事,他說似乎有點印象,我不好意思追問他的具體記憶是什么,不過當時他作為月刊的編輯收稿后回過一封短信,于那個年輕的自己是很振奮的。

    澎湃新聞:你有過兩次自印詩集,那時對出詩集是渴望的吧?

    木葉:自印詩集是1997年大學畢業前夕,印了兩本《云》,一本送給她,一本自存。后來軟盤壞了,紙本沒了,這集子里的詩除個別幾首之外也不見了。

    再次自印詩集是2004年,《白色的烏鴉》。這一年三十歲,一共印了三十本,比上一本要厚一些也豐富一些,在一次聚會后半醉半醒地送給在場的一些朋友。那時自印詩集算不得什么很特別的事,身邊寫詩的朋友至少有一半自印過,如果說有渴望,那首先是對自由和愛的沖動,因為文字的誕生乃至面世既涉及私密和抱負,也受制于社會認知和審查機制。

    澎湃新聞:還記得自己獲得的第一個詩歌獎嗎?

    木葉:第一次獲的是校園范圍的獎,1996年復旦的詩歌獎,遠遠地見到了作為評委的陳東東。現場很熱鬧,我在門外匆匆張望了一眼就離開了,并沒有上臺,事先已拜托一個演話劇的同學代為受獎并朗誦。正式的詩歌獎,是2006年的中國時報文學獎,直到十八年后才第一次見到當初的評委陳黎先生,授獎詞就是他執筆的。

    澎湃新聞:寫詩是否帶來一些特別時刻——喜悅、平靜、痛苦、自我懷疑?

    木葉:大一大二時狂讀狂寫,一天能炮制多首,但是,很快就突然感到“美是困難的”。寫詩確乎是絕望和驚喜。

    澎湃新聞:怎么絕望,怎么驚喜?

    木葉:我不是什么特例,所認識的多個朋友都是如饑似渴地閱讀然后寫,寫,寫。我經常逃課,然后在圖書館一泡就是一整天,在晚上九點半十點的最后一刻會遇見幾個陌生而熟悉的面孔。我選修了多門歷史系之外的課,其中一門是尼采哲學,莫老師年輕而有見解,上課時連窗外都擠立著學生,最后我沒按要求寫關于哲學的評論而是交了《尼采》和《梵高》兩首詩,莫老師沒說什么,而且評為“優”,那是我對1990年代復旦美好的記憶之一。

    我大學四年有兩個春節未回家過年,而是去浙江安徽等幾個地方尋訪那些歷史中的人物。蘭亭流觴、青藤書屋、三味書屋、長江風物等等都在,卻又已是另一種感覺,當一個人看到廣義之美的崛起或消逝,都可能絕望,又會因為感到自己或許也能做一點點事而欣喜。就像一個詩人所說:“萬物已如此完美,這正是我的困境。”我想,這個完美是簡單而復雜的,這個困境是致命的也是走向驚喜的必要一關。

    澎湃新聞:有沒有一個或幾個特殊的節點,對你的詩歌創作意義非常?

    木葉:1994年,主要是在心緒上認可了自己,一個歷史系的學生開始期待寫出不一樣的詩。幾乎開始完全信任自己是在1996年:讀了很多的魯迅、穆旦、卞之琳、馮至和戴望舒;此前對于中外詩歌有較廣泛的涉獵,有喜愛也有反思,而這一年臧棣主編的《里爾克詩選》出版,三卷本的《博爾赫斯文集》也面市,使得此前那些零散的印象突然被點燃,升華。

    這一年寫了很多詩,至今留下來的也有一些。一首十四行被當時的女朋友翻譯后拿給復旦大學的外教,這位老師參加過“越戰”,平時也寫一些東西,包括回憶錄,他看了很是贊許,并邀我去他所住的專家樓,那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給外國人包餃子。

    以推開天堂之門的力量

    澎湃新聞:看后記,有幾個人對你寫詩意義非常,一個是村里的女知青,一個是媽媽,一個是“瘋秀英”,一個是哥哥劉海濤。你認為,他們在哪些地方具體影響了你的創作?有些影響或許當時你未曾察覺,是后來慢慢意識到的?

    木葉:好像是帕斯說的,現實是最遙遠的。因為太多人事物就在身邊卻又重巒疊嶂。

    媽媽語感好,愛講故事,在我看來是村里的女英雄。可能因為她自幼眼睛不太好,所以觀察事情的角度有些不一樣。她從不掩飾自己的驕傲,有時只要我一重復講某事,她就會立刻打斷:“說過了,來點新的”;一次我有同學來家里玩,說您兒子很聰明的,她笑笑說這倆兒子加一起也不如我;我和哥哥作文被老師表揚了,她會說,當年我被迫退學一年后,作文還在被傳閱,老師一遇到你姥姥就說讓孩子回來上學吧,太可惜了……

    人們一般不太談北京郊區的知青,但他們確實是我童年記憶的一部分,就住在我家東面十幾米處的房子里。《女知青》里的她有一個原型,又結合了別的姐妹。“藍格裙子變出白襯衫變出英語和陽光”,“你轉借給我一部/莎士比亞,沒有封面與開頭。/歸還時我說,怎么全是對話?/那是生命中第一次像樣的/沉默。所有沉默,皆為序章”。

    瘋秀英真實存在,一旦寫在紙上便少不了加減乘除。很久之前就想寫她,還寫過一個短篇小說但是爛尾了,終于在這首詩里呈現,盡管依舊尚未寫出她和她這樣人之美與悲情的百分之一。

    哥哥劉海濤十幾歲、二十歲就寫下幾十頁的自傳,長久震撼了我。

    她、她、她和他可以說是我最初的“國”。在生命中總會遇到一些奇人、異人、趣人。風吹過他們,改變了方向,也改變了你我。

    澎湃新聞:這本詩集也收錄了你有關她、她、她和他的詩,我想說它們非常溫柔,非常動人,讀它們的時候,我感覺我也走進了她、她、她和他的“國”,并驚嘆于詩歌的畫面感、感染力超過了很多小說。你自己是一個讀了很多詩和小說的人,你對于文字的力量有著怎樣的“迷信”?

    木葉:劉海濤在書和本子上寫“少年心事當拏云”,云能拿嗎又如何拿?這對于四五年級、正值少年的我仿佛是一道光。他還把上下結構的拿寫成左右結構(合手),一下子抓住我,也提供了想象空間。但后來才知道李賀原文是“拏”,開始覺得怎么涉及“奴”,后來一查才發現意思很豐富,拏除了有持取,還有“搏斗”之意,漢語太他媽的奇異了。

    劉海濤每每根據影視主題曲的旋律,以周邊事物為主題而即興填詞并唱出歌時的神采,像一個小魔術師。小時候窮,難得吃一次肉,爸爸就說“二八一十六,我先來塊肉”,這時媽媽一臉嫌棄,但我覺得特有韻律感,這么糙這么俗常的事突然有了“魂”,我把這句話和前兩年晦暗時期的物資短缺對位,寫進了一首關于疫情的小長詩,這也是我最看重的作品之一,不過暫無法刊出也未能收入詩集。我后來關注“格律”也許與自幼這些耳濡目染有一點點關系。

    我讀大學時一直到世紀末,文壇風行重估文學大師,不止一個詩歌排行榜里穆旦是第一,我說不清誰是第一又究竟有無大師,但確實喜歡他的詩,如“你給我們豐富,和豐富的痛苦”,讀前一半是一個感覺,讀完整了則悖反,深化,神秘。二十來歲時特受蘭波蠱惑,他說“我看見黃金,竟不能一飲”,黃金豈可一飲,無比激越而迷醉,我專門寫過一首以他為名的十四行。還有很多,博爾赫斯《麥克白》:“我殺死了我的君主,是為了讓莎士比亞,構思他的悲劇。”瑪麗安·摩爾:“詩歌是想象的花園,跳躍著真實的蟾蜍”……

    語言實在太有魔力,尤其是當其很好地與敘事以及情感纏繞連接。而最終,諸多努力又可視為對索德格朗一句詩的呼應:“給孩子/以推開天堂之門的力量”。

    澎湃新聞:你感覺你的詩歌創作風格來自哪里?

    木葉:影響是一門玄學,說得出又說不清。被問過多次,列出過里爾克博爾赫斯蘭波策蘭龐德杜甫李白魯迅穆旦卞之琳,還有戴望舒何以既能詠嘆丁香雨巷又能伸出殘存手掌、以及海子精神中的開天辟地世界必然破碎等,但依舊是糊涂賬。我學的是歷史,后來做老師,做記者,做編輯,或主動或被動,讀書非常雜,各種營養如陽光進入身體,最終呈現給讀者的可能已是月色或墨色。

    蘭波、里爾克、杜甫、魯迅都太有名,在此我想說一下似乎沒得到足夠關注的索德格朗,其實她也有名而且重要,不過未能像茨維塔耶娃、狄金森等那么引人注目,但因為我幾乎1993年一進大學就撞見了她,并為其生前的冷遇和語言的節奏所觸動,我謊稱從校圖書館借來的《索德格朗詩選》丟了,賠款后據為己有,我還虛擬過她對我說的三句話(收入《乘一根刺穿越大海》)。后來與她漸行漸遠,但有一種精神氣質依舊魅惑,她立于“悲傷的花園”,感知“幽暗深不可測”,卻“要步行穿過太陽系”。

    還有一些恥,一些痛,一些罪,一些恩義,至今無法盡言。

    木葉與朋友胡騰合編的雜志《命運》。1993年入學不久,木葉發現了《索德格朗詩選》。

    澎湃新聞:我們現在好像常常聽到這樣一句話——“這也算詩?”你認為,什么是詩呢?

    木葉:我就是因為回答不了這樣的問題,所以寫了一首《詩歌的藝術》,可能這首百行詩依舊無法回答,但我還是想引一下詩的開頭部分:

    “人生不如波德萊爾的一行詩”,很多年前,

    你喜歡這樣的言說,而今依然感慨,卻更為

    感動于“我是詩人,不過還沒有學會寫詩”。

    …………

    “鷹乃學習”,人也如此。習是復習,溫習,

    而你更愿接受“實踐說”,習見到學,

    相當于杜甫見到李白。

    澎湃新聞:你心目中的好詩是什么樣子的?

    木葉:最好的詩,其實是沒有標準的。最好本身就意味著對既有標準的反叛,以及重立審美契約。意外,震驚,既有突然的美,又仿佛能開放無數次的花,我喜歡這樣的詩,可惜只能引錄其中幾句:“醉心于/那些中國詩人/和他們無瑕的痛苦”(吉爾伯特);“黑馬來到我們中間尋找騎手”(布羅茨基);“不停努力,為努力本身而努力”(米沃什)。

    澎湃新聞:你允許自己的詩歌審美發生變化嗎?

    木葉:我的審美一直在變,主動地,被動地。有的詩,2004年結集時我未收入,而今編《乘一根刺穿越大海》時毫不猶豫就收入,仿佛失散多年的兄弟。又比如,當年喜歡蘭波、波德萊爾但就是不喜歡艾略特,而今覺得中國恰恰缺乏他這樣壁立千仞的大詩人。

    澎湃新聞:有關詩歌,你認為當下有哪些現象/趨勢是值得警惕的?

    木葉:問題很多,最重要的一條是詩者和讀者的脫離,個體心靈與社會心靈的脫離。當然,也確實有極少數的人似乎生來就是要在思想、美學與文本上開天辟地,不是誰都能迅速跟上的,這樣的人我也認。

    詩是詩的目的。詩也是社會中的詩,時間中涌起的詩。

    很多人在談未來,但是沒有從真正廣闊的現實出發,也缺乏對新科技和人生人性困境的洞察。也正因此,我期待那些真正勝任于這個時代的詩歌,具體及時而又幻美地在現實與未來之間奔跑的詩歌。

    詩歌的宿命是超越詩歌

    澎湃新聞:讀你的詩,我經常會被其中定格的畫面感動。對你而言,一首詩往往是如何開始的?

    木葉:謝謝你。其實,一首詩的到來,有多種可能。詩歌往往是泛彼無垠,而又種瓜得豆,也就是說,一方面必須走向開闊復雜,一方面也要接受東成西就。

    寫作不是照鏡子,不能太相信作者的話。因為一首詩是數不清的花開花落,那個最初的動因也許在最后已經消失,甚至走到了反面。

    不過也有的詩比較清晰,我試著談談。《乘一根刺穿越大海》這一首,我最初是想寫一條魚,也正是在那個時期,很希望完成一組帶有古典意象的新詩,所以此詩最初叫“子非魚”,但寫著寫著發現魚最觸動我的是把千百根刺納入自己的血肉,而又穿行于江海波濤之中,它疼還是不疼呢?再加上其他感觸與思慮,后來就有了《乘一根刺穿越大海》,也有了《思凡》對刺的另一種試探。

    澎湃新聞:你日常也閱讀、編稿子、寫評論,那么寫詩大約占比多少呢?

    木葉:我詩寫的不算多。其他文字寫的也不多。慚愧。我做得最多的是訪談,政界商界文藝界娛樂界,還包括三峽移民、汶川抗震軍民等,粗算一下,長長短短有一百多萬字,關于先鋒小說的部分已出版。從今年開始,希望更勤力,多寫一些。

    寫詩時間的占比很難說,有時魂牽夢繞,有時又日月兩訖。用朋友柳絳的話來講,很多雜事或許都是在為詩歌做準備,諸多付出指向一些長短句。

    澎湃新聞:這本新詩集里,有3至5行的當代絕句,也有百余行的小長詩和幾百行的組詩,你對詩的長度有著哪些思考和偏好?

    木葉:我沒什么偏好,量體裁衣。其實,寫得足夠長和足夠短都很難。同時,我希望在詩歌的“儀式感”上做一些嘗試,從“當代絕句”到更縱深開闊的作品。希望無論在狹義還是廣義的形式和內容上均有所發現。

    詩歌創作上,我相信內在的先鋒與獨抒性靈,同時因為這個世界越來越復雜,越來越期待——綜合的創造——古今中外及物不及物自由不自由可能不可能等資源的集成、集大成。

    澎湃新聞:一個人的時候,你會朗讀自己的詩嗎,讀出聲音的那一種。隱隱感覺你也在意詩歌的格律、音樂美,是這樣嗎?

    木葉:這個觀察很有意味。我確實有時會讀出聲來。不過,詩歌的音樂性和通常所說的音樂不完全是一回事,某種程度上,詩歌是意義和無意義的變奏,意義和無意義的音樂會。多年失敗的教訓和小小的經驗提示我,要堅持先鋒的精神和破局的意識,同時適當注重格律,換種說法就是注重詩歌的“儀式感”,這樣會帶來不一樣的詩歌。大膽破壞,小心建設。

    澎湃新聞:你的詩歌創作規律嗎?有什么創作習慣嗎?

    木葉:不規律,無習慣。美和挫敗,誰也不知道哪個會先行到來或結伴而至,她或他突然擊中你,擊倒你,這時你就知道詩歌近了。

    澎湃新聞:詩歌于你的生活而言意味著什么?

    木葉:詩歌不解決我的任何生活問題,甚至更讓我淪陷,無名的憤怒,無謂的欣喜。終究,詩歌與我互為意外,又互相安慰。

    澎湃新聞:你希望你的詩有受眾嗎?比如,出了新詩集,你會暗暗期待更多人看到,更多人共鳴嗎?

    木葉:毅然決然,對語言的實驗和對時間的信任,總是寶貴的。不過博爾赫斯的話也值得思量:一首詩歌的命運就是為了和讀者的相遇。至于究竟是什么讀者、什么量級的讀者,這由不得自己。不要奢望知音。不過,抗拒交流,那還寫出來做什么;不能觸碰具具體體的人生人心,那寫出來是否也是辜負。

    澎湃新聞:在今天的大眾閱讀里,詩歌是小眾的,你認為詩歌的意義在哪里?

    木葉:詩歌是最無形的萬有引力,我在《萬物賦詩》一文里談到過這個意思。至于意義,我可能更看重廣義的詩意詩性,它們不僅僅存在于具體的詩歌文本里,更存在于遼闊的人心和人間,甚至是世間所有力與美的根基,也可能是金字塔尖——在這個后現代、后人類紀依舊如此尤為如此,譬如AlphaGo對人類對棋手而言就是詩意的挑戰與進階,游戲《黑神話:悟空》也頗有詩意和感染力,AI手術大師、星鏈、太空互聯網等科技與設想也都是關乎民主民生而又充滿詩意的。

    說到底,破圈也好,小眾也罷,那些狹義的創造性詩歌以及思想、科技等,都是世界推進乃至新生的無形原力,是從0到1的關鍵所在,來源于想象力也是新的想象力與美的源頭。

    6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69| 精品国产人成亚洲区|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 | 日本h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日韩精品射精日|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91精品免费国产高清在线| 久久精品视频网站|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一老狼|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露脸| 日韩av无码国产精品| 久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中宇|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污污网站国产精品白丝袜| 四色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3atv国产精品视频| 精品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 久久国产美女免费观看精品| 免费观看四虎精品国产永久| 成人国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只有这精品99| 精品国产鲁一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99久久香蕉国产色戒|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古装片|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无码内射| 亚洲国产91精品无码专区|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播下| 国产精品无码亚洲精品2021| 日韩精品福利片午夜免费观着| 97久久国产亚洲精品超碰热 |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免费|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草网| 国产精品免费福利久久| 久久久国产精品网站| 精品无人区麻豆乱码1区2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