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網文“一鍵”出海
3億,是中國網絡文學(簡稱網文)在海外的用戶規模。
憑借獨特的創作風格與成熟的產業模式,中國網文逐步成為一個風行世界的文化品牌。從東南亞到歐美,從線上翻譯到多形式IP開發,中國網文不僅創造了可觀的經濟價值,更成為中華文化“走出去”的創新載體。
出海熱度持續攀升
達莉亞·庫茲涅佐娃供職于俄羅斯最大的出版集團之一埃克斯莫(EKSMO),主管集團旗下的“青年社”。
2022年,庫茲涅佐娃開始涉足中國網絡文學業務。當時,出版社做了一項市場調查,發現大量俄羅斯年輕人追看中國網絡小說、漫畫和影視劇。為了滿足讀者需要,庫茲涅佐娃開始引進中國網絡文學作品。
“《凰權》是我們出版的第一本中國小說,并取得巨大成功。這是俄羅斯市場上面向青少年讀者的首批中國網絡小說之一。”庫茲涅佐娃說,這次試水,成功拓開中國網絡文學在俄羅斯的市場,“青年社”每年出版的中國小說數量穩步增長,預計2025年的出版量將翻倍。
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不久前發布的《2024中國網絡文學出海趨勢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底,中國網絡文學行業當年海外市場營收規模達43.5億元,同比增長7.06%。以閱文集團旗下海外門戶起點國際(WebNovel)為例,截至2024年11月底,其累計海外訪問用戶已近3億,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其中,東南亞、韓國、日本等亞洲國家和地區是中國網文在海外的重要市場。在東南亞,網絡文學的熱度持續攀升,許多熱門作品被翻譯成當地語言,受到廣泛歡迎。在韓國,中國網絡小說的翻譯出版數量逐年增加,一些作品甚至登上了韓國的暢銷書排行榜。在日本,中國網絡文學也逐漸打開市場,吸引了一批忠實讀者。
除了亞洲,中國網絡文學在歐美市場也取得了顯著突破。一些知名的網絡文學平臺紛紛推出英文翻譯作品,如起點國際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正版英文網絡文學平臺之一。通過該平臺,大量中國網絡文學作品被翻譯成英文,傳播到全球各地,深受歐美讀者喜愛。
中國網絡文學正被國際主流文化機構認可。去年11月,大英圖書館舉行了中國網文藏書儀式,入藏作品包括《斗羅大陸》《慶余年》《全職高手》《我們生活在南京》《簪星》等共計10部,涵蓋了歷史、現實、科幻、玄幻等題材,均是中國網絡文學發展20余年的經典代表作品,在海外已翻譯成英語、印尼語、日語、韓語、泰語等多種語言。這也是繼2022年該館首次收錄16部中國網絡文學作品之后再度收錄中國網文。
網文出海形成“內容、翻譯、傳播、IP開發”的全鏈條模式。中國網絡文學的揚帆出海,形態早已經不局限于文字,包括劇集、動漫、有聲讀物、短視頻等多模態的內容,滿足著海外用戶的不同需求。許多網絡文學作品被改編成影視、動漫、游戲等多種形式,在海外市場取得了巨大成功。例如,網文IP改編的影視劇《慶余年第二季》登陸Disney+后,成為該平臺熱度最高的中國大陸劇集;《與鳳行》在全球180多個國家播出,翻譯語種超16種。這些改編作品不僅進一步擴大了中國網絡文學的影響力,也為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中華文化廣受青睞
羅旭來自意大利羅馬,是一名舞臺設計師。不久前,他發起了一個名為“Urban Soul”(城市靈魂)的項目,通過對廢舊工廠的創意化改造,將之重塑為藝術文化社區。項目包含很多設計工作,天馬行空的創意來自哪里?羅旭給出了令人出乎意料的回答——中國網文。
作為中國網文的“老粉”,羅旭最喜歡閱讀帶有魔幻元素的作品,并將其中的瑰麗想象和故事情節轉化為設計靈感。他以自己設計的一款舞臺裝置作品為例:“這臺裝置靈感來自于一本刊載在起點讀書上的魔幻小說,通過色彩、線條和裝置材料,捕捉書中那種神秘的氛圍。”
羅旭說:“我第一次接觸到中國網文時,仿佛打開了一扇通向全新世界的大門。獨特的構思、鮮活的人物和扣人心弦的情節,都讓我深受啟發。”
庫茲涅佐娃認為,中國網文所刻畫的故事充滿活力,常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故事結構、人物設定以及情節發展等各方面創作思路都與俄羅斯本土作品截然不同,情節往往出乎意料,這是吸引俄羅斯讀者的一大因素。”庫茲涅佐娃說,令人印象深刻的中國美學也是一大亮點。中國網文蘊含著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比如燈籠、竹林、折扇、茶道、飄逸的絲綢衣袍等。這些獨特的文化元素對于海外讀者來說具有極大的吸引力,讓他們能夠通過閱讀網絡文學作品,了解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網文出海不僅是作品的傳播,更影響了海外網絡創作生態。中國作家協會網絡文學中心發布的數字顯示,截至2023年末,中國網文企業各海外平臺培養海外本土作者近百萬,簽約作者以Z世代為主,創作海外原創作品150余萬部。
90后英國小伙子卡文因為喜歡中國網絡小說《斗羅大陸》,于是注冊賬號開始網文創作,還拿下起點國際首屆年度征文大賽的英文金獎,根據他的作品改編的有聲書播放量達2.43億。
這種“創作—反饋—再創作”的循環,使中國網文成為跨文化對話的橋梁。“網文通過‘類型輸出’將中國敘事融入全球流行文化,形成‘我們的故事’。”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邵燕君說。
網文出海呈四大趨勢
2025年春節前后,中國人工智能企業深度求索(DeepSeek)以其開源模型DeepSeek—R1給全球帶來很多驚嘆,創造了更多驚喜。
“驚喜”之一,就是在網絡文學領域的應用。2月5日,閱文集團宣布旗下作家輔助創作產品“作家助手”已集成獨立部署的DeepSeek—R1大模型。閱文邀請全行業網文作家試用并參與內測,這也是DeepSeek在大型網文平臺的首次應用。
AI技術大幅加速了中國網文在海外市場的開拓。傳統人工翻譯難以應對網文日均數萬字的更新體量,而AI翻譯技術通過“機器初譯+人工校對”模式,將千字翻譯時間從1小時縮短至1秒,實現“一鍵出海”,成本也降至原來的1%。此外,平臺通過大數據分析用戶偏好,實現精準推送。以閱文集團為例,其海外門戶已上線約6000部翻譯作品,其中2024年新增AI翻譯作品超2000部,已占到起點國際所有出海網文總量的三分之一。升級AI翻譯以來,其翻譯效率提升近百倍,成本降低超90%。
AI翻譯不僅體現在工作效率的提升上,還大大拓展了中國網文的用戶群——AI面前,小語種翻譯將不再是網文出海的難點。2024年,德語、法語、葡萄牙語等語種的網文翻譯作品從零增至上百部,西班牙語翻譯量同比增長227%,斯瓦希里語作品累計超400部。業界人士預測,非洲、中東等地區通過AI翻譯與低成本分發策略,有望成為中國網文用戶新增主力。
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和數字技術的不斷進步,中國網絡文學出海的未來充滿了無限可能。《2024中國網絡文學出海趨勢報告》指出,中國網絡文學出海呈現四大趨勢:AI翻譯,加速網文多語種出海;全鏈出海,IP全球共創模式升級;交流互鑒,深入“Z世代”流行文化;新機涌現,全球開拓發展新空間。
中國作協網絡文學委員會副主任、中南大學網絡文學研究院院長歐陽友權表示,中國網絡文學作為文化與科技融合的典型成果,體現了新時代文學的新質生產力。網文、網游、網劇成為“文化出海”的三駕馬車,深受海內外年輕人的喜愛。
“中國網絡文學走向世界,不僅IP可以全球化,打造網文IP的模式也可以全球化。借助于‘內容+平臺+IP’的全產業鏈出海模式,中國網絡文學將擁有更廣闊的世界舞臺。”閱文集團首席執行官兼總裁侯曉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