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華文文學譜系與家國想象》:作為方法的“華文文學”
    來源:文藝報 | 朱建國  2025年02月08日09:34

    從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開始,得益于國際環境的影響與國內學術思潮的推動,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者的視野逐步延伸至臺港澳地區,并關注到海外華人的文學創作,“臺港文學”“臺港澳暨海外華文文學”由此也逐步拓展為一個新興學科,歷經約半個世紀的發展,已在學科布局、學者數量、研究機構、知識脈絡等方面形成了相對完整的體系與架構。而如何將海外華文文學納入中國現當代文學的學科版圖、價值體系,并以“華文文學”為抓手,進一步拓展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研究空間、更新學術理念,一直是擺在眾多學者面前的一個難題。沈慶利長期耕耘于海外華文文學研究領域,成果豐碩,2018年曾出版過《溯夢“唯美中國”——華文文學與“文化中國”》一書,新近出版的《華文文學譜系與家國想象》不僅是作者多年深耕華文文學學科的思想結晶,更是自覺以“華文文學”為方法,試圖解決上述難題的學術佳作,無疑會給讀者帶來更多的啟發。

    深受啟發的第一個方面是,作者在書中開宗明義強調,“華文文學研究作為一門新興學科,既有跨地域、跨文化、跨族群、跨民族的流動性、新銳性、全球性等‘優勢’,又有因身份認同糾結而導致的邊緣化傾向”。所以,在很多不同的場合,作者多次強調研究華文文學要“保持跨境、跨界、跨學科、跨文化的思維方式”。

    一直以來,中國現當代文學作為一種學科范式,因其強大的思想背景與學術潛力,深刻影響著這一學科的論域、脈絡與基本特征。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現當代文學主要是一種以時間敘事、民族國家敘事為主的文學史架構,在面對跨地域、跨空間、跨文化的文學史現象時,其實有些難以招架。比如,作者在書中提到的“新移民作家群”,他們既在海外華文文學中發揮了重要影響,又深度參與了中國內地的文學進程,在經歷與身份上都具有“雙重”特征,若沒有“跨界”的思維方式與“貫通”的研究旨趣,其實很難完全描述清楚這些作家的創作歷程與思想變遷。從這個層面來說,作者提出的“跨界”,其實與黃萬華老師所提的“跨越1949”有著相似的學術追求與理論抱負,都是為了促進對“中國現當代文學”這一學科命名的反思與補充。

    其二,值得關注的是,作者雖然采用了“跨界”的思維方式,但并不代表本書體系的“零碎”。相反,在本書的架構中,作者獨辟蹊徑,結合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臺灣社會的“復雜”形勢、近現代中國的歷史變遷,以及海內外的文化互動三重空間視角,以相互勾連、對照的方式來闡釋“文化中國”話語的變遷,進而在全球化的視野下,以“文化中國”為紐帶,在聯結海內外重要華文文學作家思想旨趣、家國情懷的同時,將20世紀海內外世界華文文學的敘事譜系和演變規律一一梳理清楚。在“文化中國”的話語譜系下,作者細分出“現代性與文化認同”“鄉土中國想象”“樂感中國想象”“城市書寫與中國想象”四個維度,將張愛玲、呂赫若、林語堂、白先勇等作家并置在一起討論。他們雖然創作旨趣不同,文學風格各異,但在他們的內心,中國文化、祖國命運、家庭情感、青春夢想,都成為揮之不去的記憶。這種記憶既“折射出海內外華人知識分子文化中國情懷的多重面影”,又是他們的文化理想、文化擔當,更是“離散”背景下他們“確立自身文化身份、尋找精神安頓”的內在原因。在作家們那里,“文化中國”類似于“情感和意志的共同體”,促發他們時時體察中國、書寫中國、回望中國,在張愛玲的筆下演化為“道地的中國性”,在林語堂的筆下化身為中國文化的優雅和美麗,以及對中國文化如何重生的思想探索。作者以“文化中國”來統攝華文文學一脈,體大思精,不僅提綱挈領,而且切中肯綮,深諳人文知識分子的文化心理,讀來令人心有戚戚。

    既有“跨界”思維下海內外視野的宏觀考察,又有“文化中國”話語下清晰脈絡的梳理,這對于華文文學研究而言,固然是一種理想模式,但對敘述者而言,無疑構成了挑戰。困難之處在于如何將“跨界思維”轉換為“敘述聚焦”,如何將宏觀架構落地為文本解讀。“比較”方法的運用,是本書給讀者帶來的第三個啟示。比如說,關于茅盾的短篇小說《春蠶》,文學史一般按照左翼文學的框架進行解讀,或把他和葉紫的《豐收》、葉紹鈞的《多收了三五斗》合并為“豐收成災”的主題進行探討。而沈慶利在書中運用“比較”的方法,將茅盾的《春蠶》與呂赫若的《牛車》對比討論,將前者表現的“豐收成災”話題與后者表達的“日本現代機器文明對臺灣底層百姓生活的沖擊”進行類比考察。由于呂赫若《牛車》的引入,使本書對《春蠶》的解讀有了更開闊的歷史背景與社會指向,更暗含了作者內在的人文理想與現實關懷,可謂新意迭出。

    分開來看,“跨界”“文化中國”“比較”構成了本書的三個關鍵詞,也成為沈慶利精研華文文學的心得體會,不僅具有方法論的意義,還可為后來者提供參照。綜合來看,本書既有宏觀的體系架構,又有細膩的文本解讀,還充溢著人文知識分子的理想與情懷。在作者這里,“華文文學”不僅是研究的對象、論述的范圍,更是一種觀測20世紀中國文學、歷史和社會的視角,一種對學科長遠發展、人文理想重建的企盼。

    (作者系天津師范大學期刊出版中心副編審)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88| 国产精品国产亚洲精品看不卡| 久クク成人精品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三级视频| 国产精品αv在线观看| 久久99久国产麻精品66| 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 国产精品第一区第27页| 国产精品一区不卡|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I6| 91精品国产亚洲爽啪在线观看| 免费精品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 2048亚洲精品国产| 国产麻豆va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网址你懂的| 99re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九九热这里只有国产精品| 免费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免|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亚洲老地址|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 国产精品成熟老女人视频| 国产精品揄拍100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不卡在线| 国产精品热久久毛片| 青娱乐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区香蕉精品系列在线观看不卡| 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 国产99久久久国产精品小说| 一级香蕉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第35|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韩日美无码精品无码| 99re这里只有精品热久久|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精99品| 成人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 最新国产精品拍自在线观看| 日本无码小泬粉嫩精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