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歲村民李善英家辦起家庭版“春晚”,演繹文學融入尋常百姓生活—— 清溪文學村的家庭“春晚”
大鼓開場,獨唱、唱跳、詩朗誦、大合唱輪番上場,男女老少全員參與,其樂融融。1月29日,一臺家庭版“春晚”在“山鄉巨變第一村”益陽清溪文學村一農家小院上演,讓這個春節更有一番滋味。
這臺“春晚”的組織者,就是小院主人、71歲的李善英。“公婆‘走’后,長嫂為母。我每年組織大家庭的兄弟姐妹、老老少少來我家團聚。”李善英說,往年相聚,多是吃吃喝喝,“今年是非遺中國年,想來點特別的。”
一呼百應。這個大家庭38名成員中,在北京從事媒體工作的鄧振華,剛參加完北京衛視春晚相關工作,第一時間帶著家人趕回老家辦家庭版“春晚”;鄧劍波一家原本計劃去海南過年,得知要辦“春晚”,全家返鄉參與這場文化盛會;在外打拼的游子也早早安排好行程,趕回來上“春晚”舞臺。
“我們住在文學村,大家庭里又有賈平凹、艾青、曹文軒、遲子建4家清溪作家書屋,‘春晚’一定要有文學味。”李善英發了話,一家老小鉚足了勁比文化:《成語拜年》《中華孝道》《我的家鄉——清溪》《贊美清溪》……從5歲到71歲,全家老小準備的19個節目,一個賽一個。歌聲里、舞曲里、詩朗誦里,都在歌頌國家的強盛、清溪的巨變、生活的美好。村里有名的“養雞詩人”鄧春生與孫女鄧琳琳朗誦自創散文詩《春天里的故事》。這首詩描繪立春時節農村家庭孵化小雞的場景,從奶奶的嘮叨、母親的張羅,到母雞的孵化、小雞的誕生,展現了鄉村生活的質樸與生命的蓬勃,折射出鄉村的歲月靜好。
“這幾年村里一心‘文學興村’。我們鄧家以前閑置的房子,現在成了滿是書香的作家書屋,村里處處透著文化的氣息,我們家也越來越有文化。”參與過大“春晚”工作的鄧振華,頻頻為家庭版“春晚”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