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人日”祭詩圣 三行情書寄真情
“維公元二〇二五年,歲次乙巳,正月初七人日,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并社會各界人士,齊聚大雅堂前,謹具鮮花雅樂,敬祭詩圣杜甫先生之靈……”
2月4日,農歷大年初七,一年一度的“人日”到來。浣花溪畔梅花綻放暗香襲人,莊嚴的禮樂之聲隱隱傳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游人如織。
當天,杜甫草堂再次迎來了盛大的“人日”祭拜詩圣活動。這一天,不僅是傳說中女媧造人的日子,更是紀念詩圣杜甫的重要時刻。每年此時,文人墨客紛紛前往草堂,祭拜這位偉大的詩人。如今,“人日游草堂”、憑吊詩圣已成為廣受游客和市民歡迎的新春文化活動。
“人日”游草堂
農歷正月初七,又稱“人日”。相傳,女媧創造蒼生,在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可在天府之國成都,與這個節日聯系最為緊密的,當屬詩圣杜甫。
今年“人日”的早晨,杜甫草堂內的人群絡繹不絕。他們圍站在大雅堂前,駐足凝視。而后,在古樸肅穆的樂聲中,在一步步完成樂祭、舞祭、凈手、洗禮、奠帛等環節后,主祭人四川大學王兆鵬教授誦讀祭文,并帶領在場群眾在司儀的唱禮聲中向詩圣杜甫拜禮,表達對詩圣深深的敬意。
“杜甫最崇高的品質,首先是愛國愛人民。今天傳承繼承這種品質,人們首先要熱愛國家,熱愛腳下這塊土地。”在王兆鵬看來,每個人按照自己的路徑,去創造美好家園、建設祖國,這應該是對杜甫崇高品質最好的傳承。
王兆鵬教授談到,中國詩歌文化傳承有多種樣態和形式。譬如,當天舉行的“人日”祭拜詩圣活動,就是其中一種極具儀式感的方式。“但在繁忙的生活中,于家里泡一杯清茶,靜靜思考,靜靜欣賞詩歌,這也是一種傳承方式。當然,在學習杜甫后用傳統古典詩歌的形式來寫詩,抒發自己的人生感受,這不僅是傳承,還可以豐富我們中國詩歌的寶庫。”
“三行情書”寄真情
“人經戰地睡眠少,驢入劍門天地寬。讖言不是無中有,世路恒從窄后寬。心期超近忽超遠,詩律甚嚴還甚寬。”
當一封封“情書”被吟誦,化作言語飄蕩在杜甫草堂的上空,這是今年特別設置的“寫給杜甫的三行情書”分享環節。在春節到來前,封面新聞聯合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舉辦了“寫給杜甫的三行情書”活動,吸引了40萬網友圍觀。截至目前,此次活動共收集到近萬份寫給詩圣的“情書”,并在現場進行了分享和展示。
仔細聆聽,在這些“三行情書”中,既有對“詩圣”憂國憂民情懷的感慨尊崇,更有對杜甫寫下的千古名篇的感嘆抒情,還有不少可愛的童言稚語。
同時,現場還舉行了“四川詩人紀念地聯盟首屆詩歌征文大賽”頒獎典禮。據介紹,此次大賽經過初審、復審與終審三輪認真嚴格的評選,最終“傳統詩詞組”與“現代詩歌組”各評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優秀獎10名。
“雖然我今年只有16歲,但一直非常熱愛詩歌創作。在2024年,我創作了大概25首傳統詩歌。在了解到這個活動后,進行了投稿。”現場,獲獎選手李培希說,能在“人日”這個特別的日子來到草堂領獎,大家還可以一起交流,能夠讓我們的傳統詩詞更好地得到傳承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