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瑞草迎春:春節花卉習俗 
    來源:北京日報 | 劉君瑋 董納  2025年02月04日09:30

    春節,是我國內涵最為深厚、內容最為豐富、參與人數最多、影響最為廣泛的傳統節日。我國是世界上擁有花卉種類最豐富的國度之一,培育花卉的歷史悠久,長達數千年。從古代到現代,從北國到南疆,從迎新賞花到簪花、贈花、春節花市……花卉始終與春節習俗緊密交織。

    吳昌碩 歲朝清供圖故宮博物院藏

    “椒花獻頌”的春節典故流傳千古

    遠古時期,先民們對自然界的敬畏與崇拜促使花卉成為吉祥的象征。古代人們在立春之日有“迎春”習俗。西周初年已出現一年一度慶祝豐收活動,人們用花卉或花卉圖案裝飾廳堂,這也算是最早意義上的年宵花。西漢太初元年,漢武帝頒行《太初歷》,以正月初一為“歲首”,即一年的開始,年節習俗在漢代得以定型。唐朝,春節被定為政府法定節假日,唐開元年間《假寧令》規定元日及前后三天為春節假日,正月初一朝廷舉行早朝大典,慶賀新年。而較早明確記載花卉與春節關系的是《晉書·烈女傳·劉臻妻陳氏傳》,劉臻之妻陳氏正月初一獻予君王《椒花頌》:“標美靈葩,爰采爰獻。圣容映之,永壽于萬。”意思是說:我親手采來這枝花朵獻給您,美麗的花朵映照您的容顏,祝您長壽綿延。此后,“椒花獻頌”成為春節典故,代指新年祝詞,椒花被用來象征春節的祝福,寓情于花,流傳千古。

    插花藝術為人們新春賞花增添更多趣味

    隋唐時朝,插花藝術的發展為人們新春賞花增添了更多趣味。這一時期,插花自傳統的宗教供花轉變為一門專學,通過對花木賦予個性與象征進行插花創作,人們的美好祈愿從神像前的凈盤和供瓶綻放至各生活生產場所,在插花形式上發展出除盤花、瓶花兩種傳統形式外的碗花、缸花、竹筒花、小品花、大堂花。新春佳節的插花通常選用艷麗、明快的花材,以松、菊、梅、柏等為主要材料,搭配如意、年畫、春聯等吉祥物,引外景入內室,以花茂期興旺,在敬天地、禮先祖中表達對新年的美好期待。

    宋朝春節期間,皇帝賜花,臣子簪花,百姓戴花

    唐宋時期,經濟的繁榮與文化的興盛催使花卉使用迎來新高潮,賞花、簪花之風盛行。據董勛《問禮俗》記載,正月初七為“人日”。六朝時期因戰爭頻繁導致人口損失巨大而重視人口繁衍,人日便成為春節期間的重要節日。唐沿襲六朝剪彩戴勝的人日習俗,并增加“人日賞春”活動。這一時節梅花初放,時人詩曰,“人日春風綻早梅,謝家兄弟看花來。”至宋朝,宋承唐之元日朝會舊制,但更為“芬芳”——“正月元日,再舉慶典,其日文武下僚,集大成殿,各服朝服。自皇帝以下至群臣、禁衛、吏卒,往來皆簪花。”追述北宋都城東京開封府城市風俗人情的《東京夢華錄》載,“正月十四,車駕幸五岳觀迎祥池,親從官皆頂球頭大帽,簪花。”皇帝賜花,臣子簪花,百姓也緊隨潮流,頭戴鮮花穿行于大街小巷。

    冬季用火室培育花卉

    贈花、簪花、賞花等愛花情節提高了鮮花的冬日需求,于漢代發明的農業溫室技術便被應用于花卉栽培,冬季用火室培育花卉,臘月即賣牡丹、梅花、緋桃、探春諸花,臘尾年頭,爛漫如錦。唐段成式《酉陽雜俎》載,“常有不時之花,然皆藏土窖中,四周以火逼之,故隆冬時即有牡丹花。”寒冬臘月所賣鮮花供新年所用者,出于暖室,每至新年,互相饋贈。“牡丹呈艷,金橘垂黃,滿座芬芳,溫香撲鼻,三春艷冶,盡在一堂”,因此稱為“唐花”或“堂花”。花市隨之繁榮起來,花卉交易在夜間進行,有詩曰“風暄翠幕春沽酒,露濕筠籠夜賣花”。正月十五元宵節花市繁華熱鬧尤甚,元宵之夜的花市被諸多詩文描繪記載,歐陽修《生查子·元夕》寫道“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熱烈祥和的氛圍中,花色妍妍,千燈閃爍,風卷笑聲,人影如云,車水馬龍。

    歲朝清供是中國畫家愛畫的畫題

    花卉不僅是文人墨客揮發才情的著墨點,也常出現于畫家筆下,與春節花卉習俗密切相關的“歲朝清供”制度是常見的畫題,歲朝圖將古人歲時歡樂與花卉雅趣展現在后人眼前。歲朝清供是在農歷新年正月初時,將各式各樣的清雅物品擺放于案頭,以求新年吉慶、春意盎然。歲朝圖始于唐代,至兩宋,在宮廷中正式興起。被認為是歷史上第一幅歲朝圖的《北宋·趙昌·歲朝圖》,就以湖石和繁茂的梅花、山茶、水仙、長春花不留空隙的鋪滿畫面,鮮艷熱烈。至明清時期,歲朝清供習俗盛行,花卉仍是這一習俗的重要元素。汪曾祺在《歲朝清供》中寫道,“歲朝清供是中國畫家愛畫的畫題。明清以后畫這個題目的尤其多。任伯年就畫過不少幅。畫里畫的、實際生活里供的,無非是這幾樣:天竹果、臘梅花、水仙。有時為了填補空白,畫里加兩個香櫞。‘櫞’諧音圓,取其吉利。水仙、臘梅、天竹,是取其顏色鮮麗。隆冬風厲,百卉凋殘,晴窗坐對,眼目增明,是歲朝樂事。”

    年宵花市真正興起于明清時期

    明清時期,花市年俗繼續發展,可以說年宵花市真正興起于明清時期。嶺南地區是最早的年宵花文化發源地,于明代萬歷年間出現,是現代廣州花市的前身。至明末清初,廣州最有人氣、影響最大的年宵花花市初具雛形,花卉品種遠超以往,花市“游人如蟻,至徹旦云”,春節買花成為當地人的習俗。清馮向華著《羊城竹枝詞》曰,“除夕案頭齊供奉,香風吹暖到人家。”清代延續明代的趕年花習俗,嘉慶年間上海也出現了年宵花會,以梅花、水仙、茶花、松、竹等傳統植物為主。逛年宵花會逐漸和逛燈會、廟會一樣,成為春節期間的節慶活動。清黃鉞繪制的《龢豐協象》圖冊中的《富貴唐花》圖,描繪了農家用盛開的鮮花作年節裝飾的情景。除了盎然芬芳的植物花卉,在明末清初之際,絨花自宮廷盛行并迅速傳播至民間,一時之間廣受歡迎。尋常百姓家中,無論是婚嫁、春節、端午還是中秋,佩戴絨花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此祈求吉祥與好運相伴。

    千百年來,花卉以其蓬勃的生命力與美好寓意融入辭舊迎新的歡慶時刻,春節花卉習俗作為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社會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與人和睦相處的價值理念,寄托了中國人的人倫情感、家國情懷。從椒花頌詞、插花迎新,到簪花、“唐花”,再到歲朝清供制度、春節花市文化等等,花樣翻新的是喜迎新春的慶祝形式和載體,不變的是其中蘊藏的中國文化的風雅韻味,以及人們飽滿而又美好樸素的祈愿。

    (作者單位分別為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中央民族大學文學院)

    青草久久精品亚洲综合专区|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精品字幕 |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第一页| 亚洲啪AV永久无码精品放毛片|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影院| 久久精品美女视频| 久久久精品波多野结衣| 成人午夜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电影|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应用|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下载 |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免费| 国内精品综合久久久40p| 亚洲国产成人乱码精品女人久久久不卡|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秋霞|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麻豆|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97精品依人久久久大香线蕉97| 久久99国产精品视频| 国内精品在线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资在线|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不卡|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免费| 国产精品亚洲视频|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猫咪|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不卡|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AV海量| 国产精品制服丝袜一区| 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精品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天天中文字幕人妻| 精品人妻大屁股白浆无码|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