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形象的變遷
關羽大概是歷史人物中被塑像和畫像最多的人物之一。不過,在正史中,有關他外貌的直接描寫其實很少。作為“山西一夫子”的關羽,與“山東一夫子”的孔子相比,他的外貌記載尤其少得可憐。
這并不奇怪,關羽生前雖有一定名氣,但在并世豪杰中算不上特別出眾。在《三國志》的《蜀書》中,他的傳只能和張飛、馬超、黃忠、趙云擠在一起,全文不足千字,涉及外貌的,只有一句借諸葛亮之口說出來的“美髯須”而已。
不過,在同時代確實有關羽的畫像存在。據《三國志》的《于禁傳》,魏國名將于禁在曹操陵寢建筑中,看到一幅繪有關羽戰勝自己的內容的畫,“帝使豫于陵屋畫關羽戰克、龐德憤怒、禁降服之狀”。這應是壁畫,于禁看到后羞愧難當,生病而亡。這從側面說明,這幅畫中的人物可能比較傳神。在這幅失傳的畫像中,雖然繪畫者表現的主題,是被關羽降伏后龐德的不屈和于禁的屈服,借此以表彰忠臣,批判降將,但關羽的神勇形象,也第一次通過繪畫得到體現。
關羽死后的幾百年間,他在民間影響并不大。魏晉南北朝時,一些地方流傳著關于他的靈異故事。到了隋代,南方一些受傳統巫鬼信仰影響的地區,才出現專門祭祀關羽的祠堂。那時人們祭祀關羽,不是為求福,而是怕關羽的鬼魂報仇,祭祀是為避免災禍。古人認為,橫死者的亡魂會留在人間作祟,因此民間對橫死者的祭祀有很多。除關羽外,還有先秦的屈原、伍子胥、介子推,以及秦末的項羽。
從宋代開始,關羽聲威大震。北宋皇帝先后加封關羽為“顯烈王”“義勇武安王”,關羽逐漸成為官方認可的保護神。他的造像開始多了起來。到了南宋,偏居一隅的朝廷更加推崇關羽。這時,各地開始修建祭祀關羽的祠廟,關羽成了民眾心目中的神,民眾祭祀他,主要是求其庇佑。
宋代,關羽成為道教神譜系下的一員得力干將。關羽的畫像被配了一把頗有道教意味的劍。南宋時,一個叫向友的人夢關羽“一偉丈夫,長髯巨目,著拂塵披衫,微揖而坐”。“拂塵披衫”是道士形象,“長髯巨目”較此前的關羽形象更豐富了一些。向氏“詣玉泉禱雨,瞻漢壽亭侯像,蓋所感夢者,因繪書于家”,說明此類畫像在南宋有實物存在。
山西臨汾出土宋金時的《義勇武安王位圖》,關羽頭扎軟巾,面留五綹長須,披袍掛甲,一手緊緊握拳,一手張開五指、掌心朝下撐于大腿。這是現存最早的關羽圖像,不難看出有佛教畫像的痕跡,同時出現了“丹鳳眼,臥蠶眉,五縷長髯,綠袍”的造型。
元代,關羽被封為“顯靈勇武安義英濟王”,統治者將他作為道德典范教化民眾。此時關羽造像具有佛教造型特征。關漢卿《關大王獨赴單刀會》雜劇描述關羽“坐下馬、手中刀、鞍上將,有萬夫不當之勇”“三綹美髯飄,雄赳赳一丈虎軀搖”。當時的平話本說他“生得神眉鳳目虬髯,面如紫玉,身長九尺二寸”。胡須的綹數和身高都具體化了。在佛教造像中,關羽所持之器有刀、劍和拂塵。
明代,永樂皇帝在都城建關帝廟,將關羽作為國家祭祀的最高神祇之一。萬歷皇帝加封關羽為“協天護國忠義大帝”,關羽被徹底神化,上升為帝,后來萬歷皇帝又把關羽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圣帝君”,地位極尊。民間無論婦孺,皆拜關公。明代李贄《焚書》卷三《關王告文》說:“蓋至于今日,雖男婦老少,有識無識,無不拜公之像,畏公之靈,而知公之為正直,儼然如在宇宙之間也。”
明代畫家朱應辰畫的關羽是“赤頤而髯”“青巾士人而髯”。須和髯的長度有了具體數字體現,頭上的巾是天青色即近于藍色,為后世描畫提供了新的依據,刀的形狀定型為“龍頭”。文學的描述更加深入人心。明代朱有燉《義勇辭金》傳奇四折,其中關羽“金鳳盔,明如雪。黃鎖甲,玲瓏結。紅錦袍,染猩血。昆吾劍,秋霜掣。鵲樺弓,絲弦赭。雕翎箭,純鋼鐵。青龍刀,偃新月。赤兔馬,乖龍劣……長伸虎臂捋髭髯,蠶眉鳳目紅腮頰”。鳳目、紅臉是繼承以往的描寫,蠶眉是對元代平話中的“神眉”形象化,金鳳白盔、黃瑣甲、紅袍,武器有劍、弓、刀,尤其“青龍刀,偃新月”直接被羅貫中拿來改造為“青龍偃月刀”,成了關羽的重要外形特征。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為后世描繪關羽提供了通行樣板:“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涂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
明代還出現了關羽讀書的圖像。關羽所讀《春秋》是儒家經典。嘉靖時期,關羽在民間已經成為科舉神。他們平時或考前拜關羽像者也屢見記載。
清朝統治者也利用關羽信仰,宣揚其為大清保護神。順治敕封關羽為“忠義神武關圣大帝”,康熙將關羽尊為夫子,與孔子并列。
近代以來,除了戲曲、塑像和壁畫、小說插畫、水陸畫、年畫等藝術中有關羽形象,還出現了西洋畫法的關羽。較早的是荷蘭人約翰尼霍夫在十七世紀創作的關羽肖像,他隨使團覲見過順治。顯然,他參考了水陸畫中關羽的經典造型,畫中關羽伏案而坐,穿的不是鎧甲,而是絲綢質的龍袍,身后是為他拿刀的周倉。墻上和幾案上的漢字都是畫家想象中的漢字。畫的題目叫“關公:中國人的偶像”。他的傳記和畫作在當時引發了歐洲人對中國的關注。
關公信仰在東亞、東南亞等地影響很大,這些地方也有不少關羽畫像。日本的關公畫融合了當地的特色,比如有浮世繪畫法的關公。在近代中國畫家中,李霞的關公畫融合了中西畫法,講究透視和人體比例構圖。著名詩人陳衍稱譽李霞所畫關羽“逸趣橫生”。
(作者:楊琳,系福建師范大學美術學院講師)